被鄧艾戳破身份,吳大勇不怵也不急,幹脆道:“誠如君言,不錯,我便是益州蜀錦商隊的領隊——吳大勇!”
見來客終於開誠布公,鄧艾欣然一笑,於竹簡上寫道:“原來是吳公當麵,不知有何見教?”
吳大勇收起玩笑之色,立起身,拍拍手掌。
頃刻,便有隨從呈著托盤而上,掀開托盤上的遮布,猥瑣的臉上擠出幾絲肅穆來,正色道:“奉天子令,以百金征召國士鄧艾!”
吳大勇的語速極,透露著無比的威嚴,在鄧艾尚未來得及反應時,他的話語隨著遮布的滑落猛然脫口而出,衝擊到鄧艾的耳畔,給他以極大的震撼!
鄧艾驟然瞳孔放大,緊咬住牙齒,死死的盯住托盤中那碼得整整齊齊的黃金!
熊熊跳動的火焰旁,一排排工整的黃金紅彤彤的發亮,閃爍著金屬的光澤,黃澄澄的分外誘人。
鄧艾年幼時,鄧氏也曾是南陽新野一帶的顯赫大族,可即便那時,宗族中有沒有家訾達百金之人!
一金一萬錢,一百金便是一百萬錢,一百金是什麽概念,一百金可以在洛陽、許昌以及鄴這些通都大邑中買下一座占地百畝的豪宅!
倏地,鄧艾一臉震地從地上爬起來,盯著黃金,又看看吳大勇,強自控製住自己驚異的神色。
而此刻,他的心中早已翻江倒海了!
半餉,鄧艾才拾迴筆和竹簡,寫道:“天子?哦?卻不知……是哪位天子?”
吳大勇神色一傲,衝西南方向拱拱手,高聲答道:“自然是漢天子!”
聞聽這話,鄧艾麵露譏笑之色,疾筆寫道:“故漢帝劉協早於漢建安二十五年禪天下於魏,獲封山陽公,封邑萬戶,永為魏賓客。漢已經亡了,哪來的什麽漢天子!”
“凜凜人雲在,誰言漢已亡!”吳大勇上前一步,幹瘦的臉頰上,眉眼、眼角、腮全因激奮而漲紅,他矮小的身子縮成一把蓄勢待發的弓,厲聲喝道:“隻要還有一個諸夏之人自認漢人,漢!便沒有亡!”
“好,漢亡與未亡,艾不與吳公費口舌之爭。”鄧艾未曾想到,蜀地的一介商賈也有如此氣魄,心中有些傾佩。“艾有一個疑惑,艾不過區區看守稻草的小吏,既非絕世猛將,也不是王佐之才。蜀主為何知道在這小小汝南縣有我鄧艾這號人物,更派遣閣下千裏迢迢地來征召我?”
“對此,公又作何解釋呢?”
“這……這當然是因為我家陛下天生神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聖上斷定鄧君一定是個人才,必成大器!”吳大勇一臉輕鬆,說辭,他早就準備好。
這樣的理由鄧艾壓根兒不信,但他也說不準為何蜀主會找上自己,因而婉拒絕道:“多謝蜀主和吳公美意,可艾生於斯長於斯,畢竟是魏人。況且,家中有老母幼子,老母在,不遠遊。恕在下難以從命!”
從鄧艾不與自己爭論漢室亡否,吳大勇就知道鄧艾動心了,長年走南闖北的販賣蜀錦,吳大勇可不孤陋寡聞。
他知道,蜀魏一直存在曠日持久的正統之爭,一方大談特談漢室已亡,另一方標榜自己為漢室之繼,互斥對方為逆賊。而東吳在這方麵的態度則很曖昧,對於誰是正統,他們毫不關心——表示:我自喝茶看戲,二位繼續嘴炮互噴。
因此,魏蜀君主都稱帝之後,孫權當吳王仍當得甘之若飴
但唯獨有一條,吳國打死不承認蜀漢為漢朝,甚至在和蜀漢外交往來時,對“漢”這個字都諱莫如深,畢竟是四百年炎漢,嘴上雖然不說……但心底裏對“漢”還有著最後一絲敬畏和眷戀的。
鄧艾避開漢祚永終與否不談,本就是退讓,下麵考慮的,是怎樣打消鄧艾最後的疑竇。
“好男兒誌在天下,建功立業,揚名立萬,豈為故土所累!再者,若士載入蜀,家室妻小亦可隨同,其中關節打點也完全無須士載煩心。”吳大勇親切地直喚鄧艾的表字,繼續勸說。
“容……容……我…三思。”講完,鄧艾又一屁股坐迴地上。
鄧艾要慎重思考,吳大勇也樂得陪他,坐下來,靜靜等著,等著鄧艾這半個時辰的三思。
長久的等待之後,鄧艾終於迅捷的站起身,用清楚流利地咬詞講道:“艾,願為知己者死!”
即便吳大勇的招徠離奇、突兀,盡管蜀國偏居一隅、國力弱小,但他鄧艾不也隻是窮困潦倒、貧寒低微的小小胥吏嗎?
多少次,迎著冷眼與嘲笑,去高山大河勘察地形,指劃軍營處所。
多少次,研讀兵書卻遭人譏笑不自量力,癡心妄想。
可他,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
反倒更加希望出人投地,獲得成功…………
君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百金之禮,遣使之邀,君既以國士待我,我即以國士報君!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
************************
十一月底,天氣不錯
成i都城東北角,中軍校場
木頭架子搭起的一座三丈來高的點兵台上,劉永居中席地而坐,兩邊分別是丞相諸葛亮和鎮北將軍、漢中太守魏延等文武重臣。
張嶷全裝慣帶,挎著重劍肅立在劉永身後。
他到成i都,短暫任職南宮衛士令後,很快徙為羽林郎,貼身護衛劉永。
此時已經是十一月下旬了,距離劉永提出重甲騎兵設想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有了蒲元和李央鍛造的首批重甲,漢軍的重騎兵實戰效果實驗已經可以進行了。
而今天,就是劉永定下的日期,實驗的日子。當然,除了實驗重甲騎兵,今天還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漢軍大較騎術的日子。
趙雲、馬岱、馬承分別從虎騎、越騎和屯騎諸營中挑選出了五百名騎術出眾、身高體健的騎兵,今天這場重甲騎兵實驗,就由這五百名騎兵進行。
時間還沒到,劉永正跟魏延閑聊。
“魏將軍,在漢中呆了幾年了?”
“八年了,臣受命鎮守漢中有八年了。”
“漢中,是個好地方啊!”
“是好,就是人太少了。”
見來客終於開誠布公,鄧艾欣然一笑,於竹簡上寫道:“原來是吳公當麵,不知有何見教?”
吳大勇收起玩笑之色,立起身,拍拍手掌。
頃刻,便有隨從呈著托盤而上,掀開托盤上的遮布,猥瑣的臉上擠出幾絲肅穆來,正色道:“奉天子令,以百金征召國士鄧艾!”
吳大勇的語速極,透露著無比的威嚴,在鄧艾尚未來得及反應時,他的話語隨著遮布的滑落猛然脫口而出,衝擊到鄧艾的耳畔,給他以極大的震撼!
鄧艾驟然瞳孔放大,緊咬住牙齒,死死的盯住托盤中那碼得整整齊齊的黃金!
熊熊跳動的火焰旁,一排排工整的黃金紅彤彤的發亮,閃爍著金屬的光澤,黃澄澄的分外誘人。
鄧艾年幼時,鄧氏也曾是南陽新野一帶的顯赫大族,可即便那時,宗族中有沒有家訾達百金之人!
一金一萬錢,一百金便是一百萬錢,一百金是什麽概念,一百金可以在洛陽、許昌以及鄴這些通都大邑中買下一座占地百畝的豪宅!
倏地,鄧艾一臉震地從地上爬起來,盯著黃金,又看看吳大勇,強自控製住自己驚異的神色。
而此刻,他的心中早已翻江倒海了!
半餉,鄧艾才拾迴筆和竹簡,寫道:“天子?哦?卻不知……是哪位天子?”
吳大勇神色一傲,衝西南方向拱拱手,高聲答道:“自然是漢天子!”
聞聽這話,鄧艾麵露譏笑之色,疾筆寫道:“故漢帝劉協早於漢建安二十五年禪天下於魏,獲封山陽公,封邑萬戶,永為魏賓客。漢已經亡了,哪來的什麽漢天子!”
“凜凜人雲在,誰言漢已亡!”吳大勇上前一步,幹瘦的臉頰上,眉眼、眼角、腮全因激奮而漲紅,他矮小的身子縮成一把蓄勢待發的弓,厲聲喝道:“隻要還有一個諸夏之人自認漢人,漢!便沒有亡!”
“好,漢亡與未亡,艾不與吳公費口舌之爭。”鄧艾未曾想到,蜀地的一介商賈也有如此氣魄,心中有些傾佩。“艾有一個疑惑,艾不過區區看守稻草的小吏,既非絕世猛將,也不是王佐之才。蜀主為何知道在這小小汝南縣有我鄧艾這號人物,更派遣閣下千裏迢迢地來征召我?”
“對此,公又作何解釋呢?”
“這……這當然是因為我家陛下天生神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聖上斷定鄧君一定是個人才,必成大器!”吳大勇一臉輕鬆,說辭,他早就準備好。
這樣的理由鄧艾壓根兒不信,但他也說不準為何蜀主會找上自己,因而婉拒絕道:“多謝蜀主和吳公美意,可艾生於斯長於斯,畢竟是魏人。況且,家中有老母幼子,老母在,不遠遊。恕在下難以從命!”
從鄧艾不與自己爭論漢室亡否,吳大勇就知道鄧艾動心了,長年走南闖北的販賣蜀錦,吳大勇可不孤陋寡聞。
他知道,蜀魏一直存在曠日持久的正統之爭,一方大談特談漢室已亡,另一方標榜自己為漢室之繼,互斥對方為逆賊。而東吳在這方麵的態度則很曖昧,對於誰是正統,他們毫不關心——表示:我自喝茶看戲,二位繼續嘴炮互噴。
因此,魏蜀君主都稱帝之後,孫權當吳王仍當得甘之若飴
但唯獨有一條,吳國打死不承認蜀漢為漢朝,甚至在和蜀漢外交往來時,對“漢”這個字都諱莫如深,畢竟是四百年炎漢,嘴上雖然不說……但心底裏對“漢”還有著最後一絲敬畏和眷戀的。
鄧艾避開漢祚永終與否不談,本就是退讓,下麵考慮的,是怎樣打消鄧艾最後的疑竇。
“好男兒誌在天下,建功立業,揚名立萬,豈為故土所累!再者,若士載入蜀,家室妻小亦可隨同,其中關節打點也完全無須士載煩心。”吳大勇親切地直喚鄧艾的表字,繼續勸說。
“容……容……我…三思。”講完,鄧艾又一屁股坐迴地上。
鄧艾要慎重思考,吳大勇也樂得陪他,坐下來,靜靜等著,等著鄧艾這半個時辰的三思。
長久的等待之後,鄧艾終於迅捷的站起身,用清楚流利地咬詞講道:“艾,願為知己者死!”
即便吳大勇的招徠離奇、突兀,盡管蜀國偏居一隅、國力弱小,但他鄧艾不也隻是窮困潦倒、貧寒低微的小小胥吏嗎?
多少次,迎著冷眼與嘲笑,去高山大河勘察地形,指劃軍營處所。
多少次,研讀兵書卻遭人譏笑不自量力,癡心妄想。
可他,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
反倒更加希望出人投地,獲得成功…………
君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百金之禮,遣使之邀,君既以國士待我,我即以國士報君!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
************************
十一月底,天氣不錯
成i都城東北角,中軍校場
木頭架子搭起的一座三丈來高的點兵台上,劉永居中席地而坐,兩邊分別是丞相諸葛亮和鎮北將軍、漢中太守魏延等文武重臣。
張嶷全裝慣帶,挎著重劍肅立在劉永身後。
他到成i都,短暫任職南宮衛士令後,很快徙為羽林郎,貼身護衛劉永。
此時已經是十一月下旬了,距離劉永提出重甲騎兵設想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有了蒲元和李央鍛造的首批重甲,漢軍的重騎兵實戰效果實驗已經可以進行了。
而今天,就是劉永定下的日期,實驗的日子。當然,除了實驗重甲騎兵,今天還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漢軍大較騎術的日子。
趙雲、馬岱、馬承分別從虎騎、越騎和屯騎諸營中挑選出了五百名騎術出眾、身高體健的騎兵,今天這場重甲騎兵實驗,就由這五百名騎兵進行。
時間還沒到,劉永正跟魏延閑聊。
“魏將軍,在漢中呆了幾年了?”
“八年了,臣受命鎮守漢中有八年了。”
“漢中,是個好地方啊!”
“是好,就是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