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到底是率領三千遊騎兵出發,去偷襲潼關了。
最後敲定這個事情的人,是趙雲,而張溪.也沒反對就是了。
原因很簡單,魏延做出了那樣的承諾,就代表著他是要用命去死守潼關了.他的意誌已經表達了,那麽張溪這邊的意誌呢?!
潼關能守多少天,並不是完全取決於魏延一個人的努力的。
偷襲奪取潼關,並且盡可能堅守更長的時間,這是為要要做的,而正麵的張溪和趙雲,也必須做出同樣的努力,盡量把曹真軍團的主力拖在臨晉縣附近,不給曹真分兵,甚至是全軍迴防潼關的機會才行。
現在魏延已經表達了他的態度了,那麽你張溪作為雍州刺史,同時也是第三次北伐大軍的先鋒大將,也必須要拿出自己的態度來才行。
從偷襲潼關的作戰部署來說,這已經不是雍州保衛戰了,可以說是正式進入了第三次北伐戰役了,張溪需要體現出他的擔當。
趙雲就是通過這個,說服了張溪,讓魏延冒這麽一次險當然,趙雲也沒忘了叮囑魏延,能守則守,不能守也不要勉強,事有不可為就撤離潼關,切不可以命相博。
沒辦法,大漢也一樣缺人才,尤其是統帥型的人才。
大漢的中生代將軍裏,也就隻有張溪和魏延兩人具備統帥之才,剩下的將軍裏,關平,寇封,吳懿等人已經算是比較出色的了,但更多還是合適作為一名將軍,而不是統帥。
順帶一提,出於某種原因,李嚴,孟達兩人,就不在趙雲的考慮之內。
至於新生代,倒是有幾個具備統帥才能的人才,但都太年輕,還需要實戰曆練,因此中生代這裏,還需要撐上一段時間才行。
趙雲可不想因為一次戰役就損失一名未來軍方的領軍人物。
在送走了魏延後,趙雲和張溪稍微商量了一下,兩人也開始出兵,進攻大荔縣。
大荔縣在重泉縣東北四十裏不到,距離臨晉大概隻有二十裏左右的距離,攻下大荔縣,就相當於是跟退到臨晉的曹真麵對麵了。
當然,這個時候,趙雲和張溪也不確定曹真會不會退守臨晉,但直接進攻臨晉的風險很大,倒不如先攻下大荔縣作為前沿陣地更加穩妥一些。
而這麽做,還有一個目的。
趙雲在等蘇則率領的兩萬涼州軍步卒抵達。
就手頭這點人吧,如果曹真真的在臨晉停留了下來,那張溪和趙雲也不敢主動去進攻招惹,搞不好就有被人圍毆的可能。
但等到蘇則率領的兩萬涼州軍步卒到位,那麽雙方的兵力差距就不大了,到了那個時候,就完全有底氣可以跟曹真的司隸軍僵持對抗,真正做到牽製住曹真軍主力了。
而按照步兵的行軍速度,趙雲估計,蘇則率領的兩萬步卒,大概還有五天才能抵達重泉縣附近,因此就算進軍,趙雲也不敢跑太遠,重泉縣東北方向的大荔縣,就是個合適的地方。
再一個,趙雲在大荔縣城外大破了牛金的騎兵,但並沒有順勢對大荔縣發動進攻。
沒辦法,騎兵確實不擅長攻城,而趙雲又不是到了必須要讓騎兵下馬攻城的地步,大荔縣也不是什麽戰略要地,因此趙雲並沒有要強攻大荔縣的打算,直接放任了大荔縣不管,直奔重泉縣而來。
而曹真撤退的時候,撤退的方向也是東南方向的臨晉縣,而不是東北方向的大荔縣.如今的大荔縣,可能還是跟之前一樣,隻有數百人的魏軍糧草運輸隊駐紮,進攻起來,難度可不大。
因此,張溪留下了張翼,率領五千士卒繼續駐守重泉縣,防止曹真殺一個迴馬槍,自己則率領一萬步卒,和趙雲的五千騎兵一起,前往攻取大荔縣。
這場進攻,就是一個走過場而已。
曹真基本已經算是明確的放棄了大荔縣,而大荔縣城內的守軍就那麽幾百人,麵對一萬五千步騎聯軍,怎麽可能有繼續堅守下去的膽氣。
幾乎是張溪領兵剛到大荔縣城下,大荔縣就開城投降了。
而之後,張溪往臨晉縣方向派出偵騎,偵查曹真的主力大軍動向,自己則暫時在大荔縣駐紮下來,等待涼州步兵到來。
讓張溪稍微鬆口氣的是,曹真果然是選擇了在臨晉駐紮,並沒有一路直接退迴潼關。
而讓張溪又不敢大意的是,涼州步兵的行軍速度有些偏慢,即使是急行軍,三天內也不可能趕到大荔縣,張溪必須以一萬五千步騎聯軍,在大荔縣采取守勢,不敢貿然進攻。
至於曹真一方麵曹真也需要對撤退部隊進行一番休整,另一方麵,曹真也認為張溪中計了,隻要張溪跟上來,被自己牽製在臨晉附近,他就算成功了。
因此,曹真也選擇了暫時按兵不動。
這中間,有了短暫的三五天平靜期。
然後,曹真就坐不住了。
後方急報,潼關遭遇蜀賊大量兵馬偷襲,隨時有失守的可能,潼關守將請求曹真快速派兵支援。
曹真接到這個消息,差點把心都跳出嗓子眼來。
隨即,曹真就是一陣無名惱火!!!
曹泰是幹什麽吃的,王昶是幹什麽吃的,後方的那些占領縣的縣令們,又是幹什麽吃的?!
怎麽就能讓大量的蜀賊摸到自己大後方的潼關去了?!
而更要命的是,曹泰的緊急求援信送到臨晉至少要花費兩天的時間,也就是說,兩天前,蜀賊就已經對潼關發動了偷襲,如今潼關是不是還在自己的手裏,曹真並不確定。
這就讓曹真惱火之餘,也感到了一絲驚訝。
首先,根據曹泰的求援軍報上說,蜀賊偷襲潼關的兵力,在萬人左右曹真是真的不敢相信,蜀賊哪裏來的一萬人去偷襲潼關?!
除非大荔縣的蜀賊就是個空殼子,否則張溪哪裏能抽調出這麽多人來?!
其次,如果真的是一萬人的兵力去偷襲的潼關,這後方四個縣城的縣令集體都瞎了麽,這麽大規模的兵力調動,他們楞就是一點都沒有察覺到麽?!
還是說,這些縣令全都集體倒戈了?!
最後,就算這些縣令都倒戈了,那王昶呢?!
退兵迴到臨晉後,曹真就立刻給了王昶三千士卒,讓他領兵去守潼關,算算時間,王昶應該也快到潼關附近了,如果蜀賊真有一萬兵力的話,王昶不可能察覺不到,也不可能當曹泰的求援書信都到了,他王昶連一點情報都沒有發迴來吧?!
稍微冷靜了一下,曹真結合了一下曹泰的能力,為人性格,再加上自己的理智,稍微分析了一下,得出了一個結論——蜀賊根本不可能有一萬人規模的兵力,繞過這麽大一個圈子,去偷襲潼關。
所以,潼關遇襲大概率是真的,但兵力,大概率是曹泰這個蠢貨,為了讓自己快點發援兵去救潼關,刻意誇大了。
曹真根據自己了解到的蜀賊情報,再加上自己的經驗判斷,去偷襲潼關的蜀賊,大概也就是五千人左右多了,根本瞞不過後方各縣和王昶的斥候偵查,後勤補給也會相當困難。
如果隻是五千人去進攻潼關的話,曹真倒是能稍微放心一點。
畢竟,潼關還是有三千士卒在守衛的,曹泰雖然是能力差了點,但潼關這種雄關,曹泰隻要自己不犯蠢的主動出戰,以三千人抵擋五千人的進攻,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就算曹泰能力不足,兵力不夠,王昶也已經帶著三千兵力去支援了。
隻要王昶能趕到潼關,順利進入潼關主持防守,那蜀賊就算真的有一萬人去偷襲潼關,潼關也會安然無恙。
想到這裏,曹真終於是稍微鬆了一口氣。
不過,出於謹慎起見,曹真還是招來了戴陵,讓他領兵五千,再次前往支援潼關。
畢竟,潼關實在是太重要了,不僅關係到整個大軍的後路,也關係到中原地區的安危,是絕對不能輕易丟失的。
就算曹真覺得蜀賊沒有那麽多兵力去偷襲潼關,但站在謹慎考慮的角度來看,曹真就當蜀賊有一萬人去進攻了。
讓戴陵再帶五千援軍過去,潼關總兵力就在一萬以上了,這要是再守不住,那就真的,都別迴來了,三個人直接原地抹脖子算了。
做完這些安排後,曹真稍微放下了一點心,開始考慮,是不是要從正麵吸引蜀賊主動發起進攻了。
你們丫的都繞道去我後方搞事情了,我要是沒點反應,還怎麽引誘你們主動往臨晉進兵啊?!
因此,曹真稍微想了一下,下令全軍,做出全軍集結,即將撤退的假象。
同時讓細作往大荔縣傳播謠言,就說後方潼關告急,曹真打算全軍後撤,迴防潼關。
然後張溪就真的出兵了。
(本章完)
最後敲定這個事情的人,是趙雲,而張溪.也沒反對就是了。
原因很簡單,魏延做出了那樣的承諾,就代表著他是要用命去死守潼關了.他的意誌已經表達了,那麽張溪這邊的意誌呢?!
潼關能守多少天,並不是完全取決於魏延一個人的努力的。
偷襲奪取潼關,並且盡可能堅守更長的時間,這是為要要做的,而正麵的張溪和趙雲,也必須做出同樣的努力,盡量把曹真軍團的主力拖在臨晉縣附近,不給曹真分兵,甚至是全軍迴防潼關的機會才行。
現在魏延已經表達了他的態度了,那麽你張溪作為雍州刺史,同時也是第三次北伐大軍的先鋒大將,也必須要拿出自己的態度來才行。
從偷襲潼關的作戰部署來說,這已經不是雍州保衛戰了,可以說是正式進入了第三次北伐戰役了,張溪需要體現出他的擔當。
趙雲就是通過這個,說服了張溪,讓魏延冒這麽一次險當然,趙雲也沒忘了叮囑魏延,能守則守,不能守也不要勉強,事有不可為就撤離潼關,切不可以命相博。
沒辦法,大漢也一樣缺人才,尤其是統帥型的人才。
大漢的中生代將軍裏,也就隻有張溪和魏延兩人具備統帥之才,剩下的將軍裏,關平,寇封,吳懿等人已經算是比較出色的了,但更多還是合適作為一名將軍,而不是統帥。
順帶一提,出於某種原因,李嚴,孟達兩人,就不在趙雲的考慮之內。
至於新生代,倒是有幾個具備統帥才能的人才,但都太年輕,還需要實戰曆練,因此中生代這裏,還需要撐上一段時間才行。
趙雲可不想因為一次戰役就損失一名未來軍方的領軍人物。
在送走了魏延後,趙雲和張溪稍微商量了一下,兩人也開始出兵,進攻大荔縣。
大荔縣在重泉縣東北四十裏不到,距離臨晉大概隻有二十裏左右的距離,攻下大荔縣,就相當於是跟退到臨晉的曹真麵對麵了。
當然,這個時候,趙雲和張溪也不確定曹真會不會退守臨晉,但直接進攻臨晉的風險很大,倒不如先攻下大荔縣作為前沿陣地更加穩妥一些。
而這麽做,還有一個目的。
趙雲在等蘇則率領的兩萬涼州軍步卒抵達。
就手頭這點人吧,如果曹真真的在臨晉停留了下來,那張溪和趙雲也不敢主動去進攻招惹,搞不好就有被人圍毆的可能。
但等到蘇則率領的兩萬涼州軍步卒到位,那麽雙方的兵力差距就不大了,到了那個時候,就完全有底氣可以跟曹真的司隸軍僵持對抗,真正做到牽製住曹真軍主力了。
而按照步兵的行軍速度,趙雲估計,蘇則率領的兩萬步卒,大概還有五天才能抵達重泉縣附近,因此就算進軍,趙雲也不敢跑太遠,重泉縣東北方向的大荔縣,就是個合適的地方。
再一個,趙雲在大荔縣城外大破了牛金的騎兵,但並沒有順勢對大荔縣發動進攻。
沒辦法,騎兵確實不擅長攻城,而趙雲又不是到了必須要讓騎兵下馬攻城的地步,大荔縣也不是什麽戰略要地,因此趙雲並沒有要強攻大荔縣的打算,直接放任了大荔縣不管,直奔重泉縣而來。
而曹真撤退的時候,撤退的方向也是東南方向的臨晉縣,而不是東北方向的大荔縣.如今的大荔縣,可能還是跟之前一樣,隻有數百人的魏軍糧草運輸隊駐紮,進攻起來,難度可不大。
因此,張溪留下了張翼,率領五千士卒繼續駐守重泉縣,防止曹真殺一個迴馬槍,自己則率領一萬步卒,和趙雲的五千騎兵一起,前往攻取大荔縣。
這場進攻,就是一個走過場而已。
曹真基本已經算是明確的放棄了大荔縣,而大荔縣城內的守軍就那麽幾百人,麵對一萬五千步騎聯軍,怎麽可能有繼續堅守下去的膽氣。
幾乎是張溪領兵剛到大荔縣城下,大荔縣就開城投降了。
而之後,張溪往臨晉縣方向派出偵騎,偵查曹真的主力大軍動向,自己則暫時在大荔縣駐紮下來,等待涼州步兵到來。
讓張溪稍微鬆口氣的是,曹真果然是選擇了在臨晉駐紮,並沒有一路直接退迴潼關。
而讓張溪又不敢大意的是,涼州步兵的行軍速度有些偏慢,即使是急行軍,三天內也不可能趕到大荔縣,張溪必須以一萬五千步騎聯軍,在大荔縣采取守勢,不敢貿然進攻。
至於曹真一方麵曹真也需要對撤退部隊進行一番休整,另一方麵,曹真也認為張溪中計了,隻要張溪跟上來,被自己牽製在臨晉附近,他就算成功了。
因此,曹真也選擇了暫時按兵不動。
這中間,有了短暫的三五天平靜期。
然後,曹真就坐不住了。
後方急報,潼關遭遇蜀賊大量兵馬偷襲,隨時有失守的可能,潼關守將請求曹真快速派兵支援。
曹真接到這個消息,差點把心都跳出嗓子眼來。
隨即,曹真就是一陣無名惱火!!!
曹泰是幹什麽吃的,王昶是幹什麽吃的,後方的那些占領縣的縣令們,又是幹什麽吃的?!
怎麽就能讓大量的蜀賊摸到自己大後方的潼關去了?!
而更要命的是,曹泰的緊急求援信送到臨晉至少要花費兩天的時間,也就是說,兩天前,蜀賊就已經對潼關發動了偷襲,如今潼關是不是還在自己的手裏,曹真並不確定。
這就讓曹真惱火之餘,也感到了一絲驚訝。
首先,根據曹泰的求援軍報上說,蜀賊偷襲潼關的兵力,在萬人左右曹真是真的不敢相信,蜀賊哪裏來的一萬人去偷襲潼關?!
除非大荔縣的蜀賊就是個空殼子,否則張溪哪裏能抽調出這麽多人來?!
其次,如果真的是一萬人的兵力去偷襲的潼關,這後方四個縣城的縣令集體都瞎了麽,這麽大規模的兵力調動,他們楞就是一點都沒有察覺到麽?!
還是說,這些縣令全都集體倒戈了?!
最後,就算這些縣令都倒戈了,那王昶呢?!
退兵迴到臨晉後,曹真就立刻給了王昶三千士卒,讓他領兵去守潼關,算算時間,王昶應該也快到潼關附近了,如果蜀賊真有一萬兵力的話,王昶不可能察覺不到,也不可能當曹泰的求援書信都到了,他王昶連一點情報都沒有發迴來吧?!
稍微冷靜了一下,曹真結合了一下曹泰的能力,為人性格,再加上自己的理智,稍微分析了一下,得出了一個結論——蜀賊根本不可能有一萬人規模的兵力,繞過這麽大一個圈子,去偷襲潼關。
所以,潼關遇襲大概率是真的,但兵力,大概率是曹泰這個蠢貨,為了讓自己快點發援兵去救潼關,刻意誇大了。
曹真根據自己了解到的蜀賊情報,再加上自己的經驗判斷,去偷襲潼關的蜀賊,大概也就是五千人左右多了,根本瞞不過後方各縣和王昶的斥候偵查,後勤補給也會相當困難。
如果隻是五千人去進攻潼關的話,曹真倒是能稍微放心一點。
畢竟,潼關還是有三千士卒在守衛的,曹泰雖然是能力差了點,但潼關這種雄關,曹泰隻要自己不犯蠢的主動出戰,以三千人抵擋五千人的進攻,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就算曹泰能力不足,兵力不夠,王昶也已經帶著三千兵力去支援了。
隻要王昶能趕到潼關,順利進入潼關主持防守,那蜀賊就算真的有一萬人去偷襲潼關,潼關也會安然無恙。
想到這裏,曹真終於是稍微鬆了一口氣。
不過,出於謹慎起見,曹真還是招來了戴陵,讓他領兵五千,再次前往支援潼關。
畢竟,潼關實在是太重要了,不僅關係到整個大軍的後路,也關係到中原地區的安危,是絕對不能輕易丟失的。
就算曹真覺得蜀賊沒有那麽多兵力去偷襲潼關,但站在謹慎考慮的角度來看,曹真就當蜀賊有一萬人去進攻了。
讓戴陵再帶五千援軍過去,潼關總兵力就在一萬以上了,這要是再守不住,那就真的,都別迴來了,三個人直接原地抹脖子算了。
做完這些安排後,曹真稍微放下了一點心,開始考慮,是不是要從正麵吸引蜀賊主動發起進攻了。
你們丫的都繞道去我後方搞事情了,我要是沒點反應,還怎麽引誘你們主動往臨晉進兵啊?!
因此,曹真稍微想了一下,下令全軍,做出全軍集結,即將撤退的假象。
同時讓細作往大荔縣傳播謠言,就說後方潼關告急,曹真打算全軍後撤,迴防潼關。
然後張溪就真的出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