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支持魏延“異道會潼關”的策略,原因很簡單——騎兵速度快啊。


    如果是讓魏延帶著三千步兵去繞道進攻潼關,趙雲肯定也不會支持,那基本跟送死沒什麽區別。


    但,如果魏延帶領的是騎兵打不過,我還跑不過麽?!


    隻要魏軍派去支援潼關的不是騎兵,又或者,即使是騎兵,隻要魏延不浪,發現情勢不對及時後撤.撤迴重泉還是不成問題的。


    這麽一來,張溪擔心的前兩個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如果曹真不是駐守臨晉,而是直接退迴潼關.曹真畢竟是率領大軍後撤,而大軍主力也大多是步卒,迴撤速度肯定無法跟騎兵的速度相比,魏延率領三千遊騎兵去偷襲潼關,肯定會比曹真更早的趕到潼關。


    如果曹真確實駐守臨晉,隻是往潼關派了援兵要往潼關加派守衛,曹真必然不可能會傻到往潼關派騎兵,他自己的騎兵都不一定夠用呢。


    因此,曹真就算派援兵過去,也必然是步兵,而步兵依然是跑不過騎兵的。


    也就是說,魏延率領騎兵去偷襲潼關,不管怎麽看,都能搶在魏軍的步兵前麵趕到潼關,甚至如果是一路急行軍的話,甚至可能搶出三到五天的進攻時間來。


    至於三五天內攻不下,可能陷入敵軍優勢兵力包圍的問題.可以跑啊,騎兵還能讓步兵給圍住了?!


    而重泉距離潼關,大概是一百五六十裏,如果是步兵行軍,可能還需要考慮糧食補給等問題,但如果是騎兵,來迴不過四五天的距離而已,靠隨身攜帶的行軍幹糧足夠支撐了。


    連後勤補給的問題都不用去考慮了。


    那麽剩下的,就隻有一個問題了——如何吸引潼關的魏軍主動出戰?!


    這個問題,本來是最困難的一個問題,但趙雲覺得,自己好像有辦法。


    之前在大荔縣,趙雲不是在騎兵決戰中大獲全勝,並且擊殺了曹魏的騎兵統帥牛金嘛.現在趙雲手裏,可是有著牛金的全套官印麾蓋。


    這是戰利品來著。


    因此嘛,趙雲覺得,魏延完全可以讓騎兵換上魏軍的服飾,打著魏軍的旗幟,以牛金敗軍的名義,“逃”迴潼關去。


    隻要以牛金的麾蓋或者是印信取信潼關守將,詐開潼關城門,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的多了。


    當然,詐不開也沒關係,被敵人識破了,難道潼關守軍還敢主動出城迎敵,用步兵對抗騎兵不成?!


    所以啊,在趙雲看來,這個“異道會潼關”的作戰計劃,有了騎兵的速度加成,就變成了一個可行的作戰計劃。


    成功了,不用說,徹底堵住了魏軍的退路,以潼關的關防死守,魏軍即使想反攻,短時間內也無法攻破。


    失敗了,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咱們打不過完全可以跑,大不了撤迴重泉縣,繼續步步進逼就好,也不用擔心魏延會陷入死地。


    而有了趙雲的支持,魏延頓時抖愣了起來,再次向張溪請戰。


    沒辦法,魏延如今的隸屬關係,還是屬於雍州刺史部麾下,趙雲的支持,並不能給他出兵的理由,如果張溪堅持不同意,那一樣是白搭。


    而張溪.張溪其實已經被說動了,但還有一個問題,張溪覺得不太保險的地方。


    “若汝當真占據潼關,僅憑三千士卒,可守幾日?!”張溪看著魏延,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問的吧,魏延還真的楞了一下。


    真不太好迴答。


    魏延這次領兵去偷襲潼關,就算真的詐開了城門,奪取了潼關,他身處的環境也意味著,他無法依靠魏軍降卒據守,真正能依靠的,就隻有那三千騎兵。


    當然,這裏的問題,不是騎兵能不能用來守城的問題.騎兵下了馬,那也是可以當步兵來用的。


    以前沒人這麽做,是因為培養騎兵的成本太高,一個騎兵的培養成本,都夠培養十個步兵了,一般的情況下,是不會有人奢侈到用騎兵去攻城或者守城的。


    但不用,不代表不能用啊!!!


    如果真的到了魏延麵臨的那個情況,在占據了潼關後缺乏守衛兵力,騎兵拿來當步兵用,用來堅守城池,也不是不可以。


    真正的問題是,騎兵可以下馬當步兵用,但騎兵到底不是步兵,平時的訓練內容還是有差別的。


    你讓騎兵下馬去野戰,說不定還不會有大問題,但守城那些守城器械,騎兵真的懂得怎麽操作麽?!


    也許短時間內,人多的時候,這樣的問題不是問題,但隨著堅守的時間變長,兵員損耗後,還能不能合理的調配兵力,用守城器械堅守,這就是個大問題。


    所以,張溪這個問題,其實是問的,魏延能不能用三千騎兵,發揮出三千步卒的守城效果,以及,魏延麵對占據潼關後的局勢,能堅守多久。


    魏延不能立刻迴答的原因,也在於此。


    如果說,在攻打潼關之前,魏延還能利用騎兵的速度優勢,做到進退自如的話,那麽一旦真的攻下了潼關,那魏延就沒有任何選擇了,他必須死守潼關。


    而要守住潼關,僅靠三千從騎兵轉職為步兵的士卒,魏延真不好預估自己到底能守多久。


    因為啊,真到了那個時候,潼關不僅要麵對曹真派出的反攻軍隊,還有可能要麵對洛陽方麵派出來,給曹真打通後路通道的援軍。


    這是兩麵夾擊。


    如果隻能堅守個三五天,那去偷襲潼關的意義根本不大,反而自己也會折在潼關。


    必須堅守足夠的時間.從曹真軍團的兵力去估計他的後勤補給極限的話,至少要堅守十五天以上的時間。


    “十日可守,十日之外僅以身赴國難爾。”


    這是魏延在盡可能的考慮到各種守城困難,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給出了的迴答。


    而這個迴答,讓張溪和趙雲紛紛皺起了眉頭。


    十日時間有點太短了。


    從這裏到潼關,騎兵速度再快,也需要兩日左右的時間,再算上魏軍得知潼關失守後的反應時間,加起來起碼要五日左右.也就是說,魏延即使攻下潼關,站在張溪這邊的角度看,最多也隻能堅守十五天?!


    如果是這樣的話.


    “十日.此計頗為兇險矣。”趙雲想了好一會兒,歎口氣,說道。


    張溪也跟著點頭。


    十五天時間,太短了。


    確實,從曹真的大軍規模來判斷曹真的糧草補給間隔時間,大概也就是在十五天左右,但誰又知道這一路進軍關中,曹真沒有囤積下預備的糧草?!


    都不用多,隻要能多出五天的糧草供給,也足夠曹真反攻下潼關,打通自己的糧道,繼續對關中保持威脅。


    而以目前雍州軍團剩下的一萬五千士卒,加上趙雲的五千騎兵,也無法在十五天的時間內,對曹真率領的軍團進行有效打擊。


    這個潼關,奪與不奪,好像關係不大。


    可魏延急了這麽好的戰略不用的話,豈不是可惜了?!


    “此計雖險,卻非不可一試.若能克潼關,關中魏賊必亂,也未必不能一戰而克之!!!”魏延趕緊的找補著說道。


    堅守十日,是魏延根據自己遭遇到的最困難的局麵而言的,也不是說,就隻能堅守十日。


    如果曹魏的反應稍微慢一點,自己手下的士卒能把士氣保持的長久一點,守上半個月,甚至樂觀情況下,守個二十天,也是可以的嘛!!!


    可這套說辭,在張溪麵前,卻有些不夠用。


    張溪這個人嘛,魏延其實也知道,用兵謹慎嘛但凡有超出他預計的可能,他就會猶豫,下意識的認為,不可控的事情,盡量不要去做。


    但魏延不是這個性格,他是信奉實戰派的.戰場形勢本來就多變,誰也無法做到完全預料到戰場上發生的事情,那麽剩下的,就隻有憑借經驗進行臨陣決斷。


    不真正打一下,誰又知道自己到底能堅守多久呢?!


    因此嘛,魏延和張溪兩人,就這個問題,又吵起來了。


    張翼是在場官職最低的人,他不好說話,當然,也跟他已經習慣了這倆位位高權重的將軍互相爭吵有關。


    但趙雲受不了這個像什麽樣子。


    “汝二人且勿爭吵!!!”趙雲一點都不給麵子的直接嗬斥道,“臨陣之將,當以冷靜為先,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嘛,也就趙雲有這個資曆能訓斥兩人,畢竟嚴格說起來,趙雲和張溪,魏延,就不是一個時代的將領。


    哪怕是以魏延這般桀驁不馴的性格,麵對趙雲,他還是要給麵子的。


    而趙雲這時候也在嘀咕.這兩人是不吵了,但這個“異道會潼關”的作戰,到底要不要進行,他也心裏沒底。


    趙雲不像張溪那樣過於謹慎,但也不像魏延那樣過於莽撞.堅守十天,甚至是魏延超水平發揮,堅守十五天,其實都不算太保險。


    要想競全功,那至少要堅守潼關一個月以上但趙雲也知道,就靠三千人去堅守潼關一個月,那是想瞎了心了。


    因此,趙雲稍微琢磨了一下,說道,“文長,若給汝五千兵馬.”


    這話隻說了一半,然後趙雲就說不下去了。


    既然是要冒充牛金所部的敗兵,三千人馬已經是極限了,五千人馬曹泰隻要不是傻子,都會懷疑為什麽這五千人不去找曹真歸建,而是跑到更加後方的潼關來。


    所以,兵力是真不能多,否則根本不具備詐開潼關城門的條件。


    而就在這個時候,魏延實在是憋不住了。


    “某家隻需三千兵馬襲取潼關,若不能堅守十五日,願受軍法從事!!!”


    嗯,是的,魏延改口了,從堅守十日改成了堅守十五日。


    而且,魏延還立下了類似“軍令狀”的豪言壯語。


    但.


    “守不到十五日,你魏老匹夫連迴來的機會都沒有,軍法從事個屁啊!!!”


    某人如此迴應道。


    趙雲突然覺得,自己好像頭有點疼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風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風洞並收藏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