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吧,漢末三國時期,確實是存在空城計的。


    但主角並不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而是文聘和孫十萬。


    曆史上的文聘,也是在麵臨孫十萬的偷襲時,采用了跟如今一樣的應對,擺出了一副毫無防備,但自己閉門不出的架勢,導致孫十萬誤判,以為文聘其實早有戒備,大開城門隻不過是設伏引自己上鉤的手段,因此不敢進攻西陵,選擇了直接撤兵。


    這不僅成就了文聘的大名,也讓孫十萬的領兵笑料,多麽那麽一筆。


    但如今,情況卻有所不同。


    曆史上,孫權偷襲西陵,也不是什麽大規模作戰。


    當時的江夏,是一分為二的。


    北部是曹魏的地盤,由文聘鎮守,南部是東吳的地盤,包括鄂縣,下雉,靳春,都屬於東吳的勢力範圍。


    那次孫權偷襲西陵,不過是一次全據江夏的嚐試而已,孫權並沒有帶太多的人馬,屬於那種能偷襲成功最好,偷襲不成就撤軍的作戰。


    但這個時空,孫權這次進攻江夏的真實目的,是給偷襲荊南兩郡做掩護,因此,他不僅帶來了足足五萬士卒,並且也不可能在預判到文聘有所戒備就直接退兵。


    起碼得等到把荊州軍主力吸引到江夏來之後,才能選擇在合適的時機退兵。


    因此,孫權最終給了周魴五千兵馬為前鋒,先行試探進攻西陵。


    而周魴這個人呢,也是難得的智謀之士,最重要的是,這人是真的豁的出去,曆史上可是把曹休給坑的死死的。


    文聘久鎮荊州,對周魴的名聲還是聽過的,當得知周魴領兵五千往西陵方向進攻時,文聘就知道,自己的空城計擺不下去了。


    文聘也不裝了已經爭取到了五六天的時間了,也不算虧了。


    再加上從各縣抽調的郡兵,也陸續已經抵達了西陵城附近,這時候文聘繼續擺空城計,隻會得不償失。


    因此,文聘立刻出府守城,同時下令關閉四門,士卒上城牆堅守,把早就準備好的守城物資全數搬到城牆上。


    接下來,可就是最艱苦的守城戰了。


    算算日子,這個時候襄陽那邊應該也已經接到自己的求救戰報了,沿漢水而下支援西陵的話,大概需要給十天左右的時間,而文聘,就需要堅守住這十天。


    雖然攻守兵力比在十比一以上,但文聘還是有信心,能堅守住這十天的。


    而隨著江夏之戰的開打,襄陽方麵立刻調動了起來。


    諸葛亮早就已經書信傳迴襄陽,讓襄陽提高警惕,謹防東吳有變這封書信到了荊州,連一點異議都沒有引發。


    一方麵是費禕在去長安之前,已經把出使江東的情況告知了徐庶和王基,這倆其實得出了跟諸葛亮差不多的答案,已經開始著手調整荊州的防務問題了。


    因此,當諸葛亮書信傳來的時候,兩人根本不意外,已經傳令江陵的石苞,公安的張任,江夏的文聘,武陵的習宏,以及零陵的潘濬加強戒備了。


    至於調兵增援,一時間還做不到。


    一方麵,如今不是戰時,兵馬調動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要準備隨軍糧草,來迴調度換防起碼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另一方麵,北麵的曹魏從三月份開始就異動連連,不僅僅是宛城方向有兵力集結的跡象,連稍微偏一點的許昌和汝南郡,都有兵力調動的跡象。


    徐庶和王基實在不敢把太多的兵力調離襄陽,生怕曹魏是玩聲東擊西,說服江東佯做異動,但實際上是想分襄陽之兵,然後宛城和許昌兩路出兵,攻取襄樊。


    因此,調兵的進度很慢。


    而一到四月份,江東突然偷襲江夏,襄陽接報後,不得不立刻做出了調整和迴應。


    軍械糧秣都準備的差不多了,荊州水軍也基本都集中在襄陽,要順漢水南下救援江夏,並不是什麽難事兒。


    但問題是,北方曹魏的威脅始終還在,就算這進攻的重點是江東發動的,但也不能派出曹魏趁火打劫的可能性。


    因此,誰領兵南下救援江夏,誰留守襄陽主持大局,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本來呢,徐庶和王基稍微合計了一下,覺得就由王基和關平一起率領荊州水軍南下救援江夏,而徐庶坐鎮襄樊。


    畢竟王基是有領兵作戰的經驗的,徐庶這方麵經驗不足,不如留守襄陽,畢竟襄陽還有鄧艾,關興,廖化等將可以領兵,徐庶即使隻負責出謀劃策也行。


    但.關羽不同意。


    是的,關羽不同意,就跟諸葛亮預料的那樣,關羽要親自出馬,領兵作戰。


    一來,關羽確實對江東再次背盟偷襲的事兒很不爽,覺得那幫江東鼠輩記吃不記打,這次非把他們給打疼了不可。


    二來,關羽也提出了一個相當現實的問題——南下救援江夏,免不了要跟江東打水戰,如今的襄陽城內,有誰比他更會水戰的?!


    別說懂水戰了,就是站在船上指揮作戰能不吐的,你找個出來我看看?!


    這問題,直接問了徐庶和王基一個啞口無言。


    在荊州鎮守了十來年,徐庶依然無法適應水上作戰的環境。


    如果隻是坐船行舟,徐庶到也能忍受,但是水軍指揮方麵,徐庶是真的不甚了解。


    而王基呢,之前雖然常駐江陵,但他到底是個北方人,對水戰這個東西,真的天賦不多雖然懂一點水戰的技巧,但並沒有實際指揮過。


    整個荊州,能稱的上精通水戰的人,還真的隻有關羽父子。


    如今關羽傷重虛弱,按理說讓關平領軍去救援也行,但問題是,關平一直在關羽的羽翼護衛之下,實際統兵作戰能力有多少,真不好說。


    要是普通的對手,讓關平出馬也不是不可以,重要給關平鍛煉成長的機會.可這次的對手,是江東水軍。


    不管怎麽說,自從赤壁一戰過後,天下公認,江東水軍最強,而孫十萬雖然陸戰能力拉胯,但水戰指揮還是有高光時刻的——比如在濡須之戰時,孫權就親自指揮水軍,把曹操率領的水軍給堵在水寨內不敢出來。


    對手不同,王基和關平一起領兵南下救援江夏,是否有把握能擊退江東水軍也不好說,這一直是徐庶和王基最擔心的地方。


    可如今,如果關羽真的能親自領兵南下的話,即使對上孫權指揮的江東水軍,必然是有更高的獲勝把握.可關羽的身體,能行麽?!


    這個問題,是徐庶問的,也隻有徐庶能問,王基都不夠資曆來質疑這個事情。


    關羽雖然很氣徐軍師看不起自己,但自己的身體狀況到底如何,關羽還是心裏有數的。


    如今的關羽,出行都隻能坐車,不能騎馬了,更別說掄刀上陣了。


    可關羽也有關羽的借口啊。


    “水戰本就不同於陸戰,江麵之上,本就少有主將直接廝殺,全看士卒用命.老夫此番出征,隻坐鎮艦首指揮,廝殺之事,自有諸將為之,又何須老夫出馬?!”


    那意思,就是自己隻負責指揮,廝殺的事情,交給將士們就行。


    而且吧,這次南下,如果關羽隻是坐船的話,總比路上行軍要輕鬆一些,沒有那麽顛簸和操勞。


    徐庶和王基湊在一起商量了好一會兒,最終也覺得,關羽說的話是有道理的,好像這種情況也不算是關羽仗著性子胡來那就沒有必要按照諸葛亮給的密令,剝奪關羽的軍權了吧?!


    就這樣,在關羽的力主之下,荊州軍團重新做出了調整。


    襄陽守備,還是由王基為主將,徐庶為軍師,負責襄樊防線。


    隻要曹軍不是主動南下進攻鄧縣和新野,那麽襄樊的荊州軍暫時不北上,靜觀其變。


    而江夏方麵,關羽親自領兩萬水軍,一萬步卒,挾關平,鄧艾,關索三將南下救援。


    關平隨行,是為了幫關羽分擔指揮水軍的重任,畢竟除了關羽,也就關平常年跟隨在關羽身邊,懂得一些水戰技法。


    至於“關索”,其實還是關銀屏不放心,打算跟隨在關羽身邊,照顧關羽。


    而鄧艾.實話實說,鄧艾是真的不想南下的。


    別忘了,鄧艾是個旱鴨子,他打小就跟船隻不合,早年赤壁之戰時,當時才十二歲的鄧艾偷溜上張溪和諸葛亮的座駕,張溪本也打算讓他見識一下如此宏大的戰役。


    但可惜,鄧艾打從上船開始就在吐,一直吐到張溪看不下去,把人又給送迴了夏口.打那以後,鄧艾就一直離的荊州水軍遠遠的。


    可如今不行啊。


    先不說關羽點名要他跟隨,就說自家老婆和大舅哥陪著老丈人一起上陣,他這個女婿留在襄陽.怎麽說也說不過去啊。


    而關羽之所以點名讓鄧艾出征,還真的不是想要折騰鄧艾。


    女兒都嫁過去那麽久了,外孫都有了,關羽就算再有意難平,也差不多得了。


    關羽真正要讓鄧艾隨行的原因,是想讓鄧艾積累更多的水戰經驗。


    沒辦法啊,誰讓鄧艾這小子學東西快呢,關羽稍微傳授一點水戰經驗心得,最先領悟的,居然是這個一看見船就犯暈的鄧艾。


    關羽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哪怕不操勞,估計也撐不了太久,而一旦他去世後,荊州方麵隻靠關平一個懂水戰的將領,怎麽支撐起整個荊州防線。


    因此吧,關羽打算借著這次出征,一方麵讓鄧艾積累一些水戰經驗,讓所學和實踐互相印證,培養鄧艾的水戰能力。


    另一方麵,關羽一直就覺得,鄧艾那個暈船的問題,隻不過是心理問題。


    像這種情況,把鄧艾關在船上幾個月,讓他吐啊吐的,就吐習慣了。


    隻要治好了這個毛病,關羽有信心,在未來的兩三年內,為大漢再培養出一個水戰名將出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風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風洞並收藏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