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秋。


    劉備進攻張魯不利,退守葭萌關。


    一麵,劉備向劉璋寫信告知具體情況,另一麵,劉備依然在葭萌關籌集糧草,操練士卒,打算在秋後,再次出兵,進攻漢中。


    以上,是劉璋得到的戰報全部內容。


    劉璋到底不是傻子,他看的出來,劉備這次進攻,本身就沒有太用心,有敷衍自己的嫌疑。


    但劉璋也拿劉備沒辦法。


    軍糧的事兒,是他的鍋,不管怎麽說,是他把摻著發黴穀殼的陳米運送到了前線,造成了前線的缺糧,導致劉備進攻不順.這也是說的過去的。


    而且楊懷和高沛二將的密信中,也沒有提到劉備有明確的消極怠工的意思,隻是說益州北部是益州門戶,劉備當世梟雄,這種人不適合呆在益州北部,讓劉璋趕緊的把人送走。


    可劉璋這時候陷入了猶豫。


    劉備到底是他請來的客軍,理論上來說,人家跟益州沒有利害關係,願意跋山涉水的來給你幫忙,已經是人家很仗義了。


    現在僅僅是因為進攻不利就苛責劉備,那傳出去,劉璋的人品名聲就有些不太好聽了。


    再一個,張鬆又開始冒泡了。


    張鬆跟劉璋細數了一下現在的川中將領,就沒有一個能讓劉璋放心,帶兵攻打張魯的。


    張任的能力不錯,但劉璋要把張任放在南麵,看著犍為郡和江陽郡的東州兵和世家們。


    老將嚴顏的能力也可以,但他是巴郡豪族出身,劉璋都指揮不動他,更別說調他北上去進攻漢中了。


    其他的人,各有心思,各懷鬼胎,在蜀郡內部還好,一旦出了蜀郡,誰知道會發生什麽變故。


    從劉璋繼位到現在,巴蜀各地幾乎每年都有叛亂,而叛亂的主體,基本都是巴蜀的世家豪族,不然劉璋也不用從外麵請劉備來進攻漢中。


    在張鬆的勸說下,劉璋也就息了把劉備送走的心思,隻能調集錢糧,給劉備前線送去,繼續養著劉備,等秋後進攻漢中。


    隻要拿下了漢中,劉璋有了漢中作為屏障,那麽憑借巴蜀和漢中的地理優勢,劉璋也有信心,可以擋住曹操西進的步伐。


    到那個時候,劉備就可以離開了,他劉璋也就沒有任何擔憂了。


    所以,劉璋選擇了繼續支持劉備。


    而劉備呢,這會兒也忙著訓練士卒呢。


    地處益州北部,劉備基本上已經是樹立了恩德,收複了當地世家和百姓的民心,一切都準備就緒了。


    而現在,劉備缺少一個大義的名分,一個可以讓他轉頭進攻劉璋的大義名分。


    《三國演義》裏是因為劉璋對劉備起了戒心,所以送了老弱殘兵和摻了沙子的軍糧,造成劉備軍不滿,然後劉備就假裝要迴軍,結果因為張鬆的事情敗落了,雙方徹底翻臉,大打出手。


    大致上也是符合曆史的,但這裏麵有個小問題。


    真正讓劉璋和劉備翻臉的事情,是張鬆作為內應的事情敗落,而不是因為軍糧問題。


    有一說一,這年頭軍糧質量如何,最多會引起軍中嘩變,但如果劉備拿這個當理由來進攻劉璋,實在是說不過去。


    所以劉備現在真的很愁。


    入川的基本準備已經做完了,但現在,就是少一個借口,這個借口,拿什麽好呢。


    劉備又關起門來,跟龐統,法正,張溪三個人商量了。


    至於孟達,則在白水關,天天跟楊懷高沛喝酒,穩住這倆人呢。


    而張溪對這事兒的意見,那就是不要什麽借口,就拿軍糧說事兒。


    咱們主公是好心幫劉璋來打地盤的,劉璋卻用腐爛的穀殼和陳米充當軍糧這麽對待劉備,道理上是說不過去的。


    是,這樣最多是說不過去,還不夠起兵的理由.但沒關係,咱們可以借題發揮嘛。


    劉璋作為劉備的好兄弟,同宗親戚,兩個人去年在涪城相會的時候,可是感情不錯,一起喝了一個月的酒,互相吹牛可開心了,所以劉璋怎麽可能會用發黴的軍糧來應付劉備呢。


    不符合“兄弟之情”嘛。


    這一定是有人在挑撥離間,一定是有小人在從中作梗。


    這種情況下,劉備不得前往成都,好好的詢問一下劉璋麽?!


    而這一路上這麽亂,萬一小人要假借劉璋的名義害劉備怎麽辦,咱們不得帶點士兵保護自己麽?!


    所以嘛,劉備帶兵前往成都,跟劉璋討個說法,路上誰攔路,誰就是劉璋身邊小人的黨羽,殺了也不過分的,對吧?!


    這招叫清君側,也叫靖難.張溪跟朱老四學的。


    雖然劉璋不是君,但起碼這麽一說,道理上說的過去。


    法正頓時對張溪的認知又加深了這人,比我還不要臉,這種借口都想得出來?!


    真當大家不知道漢初“七國之亂”是吧?!


    劉備聽了張溪的建議後,也是在猶豫這個當年吳王劉濞以“清君側”之名起兵,逼得漢景帝誅殺了晁錯。


    但問題是,大家都知道,所謂的“清君側”就是一個造反的借口而已,自己現在再用這一招,豈不是拾人牙慧,而且等於是跟天下人明示,我就是要進攻劉璋奪益州?!


    張溪頓時無語咱們入川是幹什麽來的?!


    可不就是奪益州來的麽。


    難不成還真的是幫劉璋來的啊?!


    有個借口將就著用就是了,何必在意這個借口是不是理由充足呢?!


    但這話不太好說,畢竟劉備是主公,得給他留點麵子,既然劉備要矯情,張溪這麽高情商的下屬,也隻能閉口不言。


    但龐統可不慣著劉備。


    劉備再說什麽“信義”的時候,龐統直接勸說道,“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


    簡單來說,就是益州這地方,你要是再猶豫什麽信義,那就會被別人拿走了。


    至於劉璋好說,等拿下益州後,給他塊地方安身,保全他的家族,這也就夠了。


    劉備到底是一個亂世軍閥,被龐統這麽一勸,再一思索前後因果以及可能造成的後果,最終決定,還是不管那麽多了,起兵進攻益州。


    當然,還是要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的。


    畢竟這好歹是個借口,起碼在起兵之初,是可以起到一定的大義效果的。


    至於劉璋是不是會學漢景帝,推出一個替罪羊來,根本不重要。


    漢景帝殺了晁錯,吳王劉濞也沒有退軍,不是麽。


    真到了兵臨城下的地步,誰還會在意劉備是不是真的來“清君側”的。


    隻是現在劉備的地理位置,也不太適合貿然的起兵,因為他的前麵,就是白水關。


    一旦劉備起兵,轉身進攻成都,那麽白水關就變成了他的身後,楊懷高沛和白水關的一萬五千士卒可不是吃素的,隨時可以背刺他的身後。


    所以,對於這兩人,也得小心應付。


    劉備駐紮葭萌關已經快一年了,一直在想辦法收服楊懷高沛二將,但這兩人是劉璋的鐵杆心腹,鬧得劉備一點辦法都沒有,根本收買不了。


    而這個時候,又是龐統,獻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屯兵葭萌關不動,北麵防守白水關的楊懷高沛,私下著派遣一支精銳部隊,趁著劉璋沒有防備,一舉突襲成都,俘虜劉璋,然後用劉璋的名義勸降各郡。


    中策,隨便找個理由,宰了楊懷高沛這倆貨色,吞並他們的部眾,然後轉頭,全軍進攻成都。


    下策,找個理由說要退迴荊州,退到白帝城後不走了,占據這個入川關隘,然後立刻叫荊州兵過來支援,反身攻打成都。


    法正和張溪對視一眼,頓時明白,這哪裏是給出了上中下三策,根本就是一個策略。


    上策,派小股部隊突襲成都你當成都是紙糊的啊,那麽容易突破,更別說一路上還有那麽多的城池關卡呢,伱的小股部隊戰鬥力能有多強,一路突襲過去?!


    下策,退迴白帝城,那我們浪費了一年時間,幹什麽來了?!


    上策和下策都很扯淡,也就是中策是可行的。


    但龐統這麽一說,雖然大家都知道隻有中策可行,但最後確實把決策權給到了劉備,凸顯了劉備作為主公的地位。


    “上策太急,下策太緩便依中策行事吧!”


    劉備做出了決斷,現在的問題就是,怎麽把楊懷和高沛兩人騙到葭萌關來。


    龐統立刻繼續獻策,就跟劉璋說,曹操平定關中後,有意從襄陽進攻南郡,劉備不得不迴去救援。


    而楊懷高沛這兩人,巴不得劉備立刻離開呢,一聽說劉備要走,麵子上都得來送送.這人一來,可不就走不掉了麽。


    計策是好計策,但張溪猛然間想起來,還有張鬆這事兒呢。


    雖然吧,張溪也不太看得上張鬆這樣賣主求榮的人,但人家好歹是鐵了心的在幫劉備做事兒,這要是不小心坑了他,到底也不是劉備的本意。


    所以嘛,張溪就提醒劉備,這種事兒,得跟張鬆打個招唿,省的他一驚一乍的,再寫信給他哥哥截獲了,最後丟了小命。


    劉備對此深以為然,當下給張鬆寫信,告知他事情經過。


    劉備取益州這事兒,沒得洗,就是一個亂世軍閥的殺伐果斷,雖然做的不厚道,但從結果來說,劉備和諸葛亮治理巴蜀遠比劉璋要強的多。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風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風洞並收藏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