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隨在江誌身側的許治離開,張安樂方才走至近身道:“此人恐怕是有意將我們引到此處來的,你還需多多注意些,莫要被他們所迷惑了!”


    江誌臉上依舊掛著沒心沒肺的笑臉,卻是不動神色的輕聲對著好友說:“你這個道學先生都能看出端倪來,我怎麽會被騙呢!”


    聽到江誌的這番話,他方才放下那忐忑不安的內心,隨著眾人走進了這場宴席之中。


    喬樸也自然通過了許治之口短暫的了解了二人的虛實,不過是兩個來自西北之地的士子罷了!


    不過萬事都需謹慎為先,自然不會如此輕易的就卸下了提防,若真的是兩個未見過世麵的蠢人也就罷了,可若是有意的隱藏身份打探虛弱就不妙了!


    於是他試探的問道:“聽說兩位兄台,正在私下查方城縣印子錢一事?”


    江誌的眼裏滿是眼前的珍饈美味,甚至沒有正麵直視的迴答問題隻是十分敷衍的點點頭:“恩,我們二人聽聞這印子錢不知逼的多少人流離失所,甚至還有人為此丟了性命!”


    說道這裏他戀戀不舍的放下了銀箸,憤憤不平道:“我輩讀書人遇見不平事自然得管上一管,否則被人說上仗義每多屠狗輩豈不是讓我們讀書人抬不起頭來!”


    讓人一看起來這江誌就是一個有些憎惡不平,有些莽撞的讀書人,而且也十分符合外地人對於西北宋人的感觀豪爽義氣直來直去。


    而在場的其他士子可都是知道喬樸的底細的所以也沒有直接應和,而喬樸本人則是神色不變也是義憤填膺的舉起銀盞道:“今日能夠得遇江兄實在是在下的運道,你的這番話可謂是讓我胸中頓生豪氣,江兄果然有古之任俠的氣度!”


    可江誌又豈會是那般毫無心機之輩,從被許治相邀之時就察覺出了不對,隻是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膽魄來到了此處。


    聽到喬樸的話其餘眾人方才齊聲應和著,他們都是官宦家的衙內與這喬樸都是休戚與共的幹係,自然是站在同一陣營中。


    等到宴席散場後,喬樸還特意為二人找來一輛馬車送行,醉醺醺的江誌在張安樂的攙扶下上了馬車。


    等到真正啟程後他臉上的醉意已經散去,那西北天寒往往以酒取暖,他如何會在酒樓中不勝酒力呢?


    張安樂不解的問道:“你為何要與他們虛與委蛇,索性說明了不與他們為伍便可了!”


    江誌長籲一口氣,吐出的乃是酒的清香:“我說你啊,你這是在學宮裏待的久了不知道人心的黑暗,說白了這印子錢一事就是一些人安身立命的營生,我們動了他們又豈會如此就放過我們!”


    “此番也給我們一個警醒,我們個人的力量依舊太過微弱,隻有此事鬧得大了方才會有更多人注意到方城縣!”


    張安樂問道:“如何能夠鬧大?難道你想要鬧到縣衙裏去...“


    江誌搖了搖頭道:“這縣衙定然已經與他們沆瀣一氣,我們鬧到縣衙不過是鬧一場笑話罷了,這方城縣既然無法伸冤那汴京自然可以!”


    張安樂立馬就反應了過來:“你是說登聞鼓!”


    江誌神色堅定道:“沒錯,我大宋專設登聞鼓院(鼓院)和登聞鼓檢院(檢院),兩院均受理吏民申訴之狀,民事如天這朝中諸公定然不會坐視不管!”


    他們此舉所告的既非官典犯贓,也非襖訛劫殺,是為越訴,依律法,須領笞二十記。


    就是無論對錯是先要都是要先打二十記板子,雖然兩人的身子都不是什麽文弱不堪,可這二十板子下去也得奪了半條性命。


    與其說是急智還不如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張安樂聽完江誌的話也是微微頷首:“


    申天下之冤滯,達萬人之情狀”,這登聞鼓自古就是小民伸冤之所,如今我們二人就替百姓走上這一遭,方才不負心中之誌!”


    他們相約以後若是能夠為官,定要為小民伸張冤屈為百姓謀福祉。


    他們在馬車之中雖然說的壯懷激烈,但是卻是聲音壓的很低唯恐被車夫所聽見,他們擔心這車夫也是他們的人。


    而果然就在他們離開之後,許治開口道:“那二人至少如今看不出端倪來,其中一人迴到住處已經伶仃大醉,若是喬兄不放心可在他們去京途中安排幾位打手,殺之然後棄之荒野即可!”


    喬樸思索一番後分析了其中的利弊放棄了這個打算,既然二人已經想通了決心去往汴京那麽他們也不必步步緊逼了。


    他隻是澹澹道:“那還勞煩許兄安排些人手,隨行護送他們前往汴京!”


    許治在心中暗罵其虛偽,說是護送分明就是擔心對方會半路折返迴來會對他不利。


    隻是如他這般的人物,若不是有幾分才智能夠在其身邊有些作用,有如何能夠與這群人稱兄道弟呢?


    可還是依舊聽命的按照喬樸的吩咐下去辦事,而張安樂與喬樸也沒有任何多做逗留就離開了方城縣了。


    這登聞鼓所設的地方有兩處,一處在監察院之中而另一處則是在朝堂之外,這兩處的區別在於檢察院之中的登聞鼓都是小民伸張冤屈的地方,而朝堂之外的登聞鼓來來往的可都是朝廷大臣,若非是朝廷官員或者京中有些頭麵的人不可。


    (補充一下,夢華錄之中趙盼兒所去敲的登聞鼓就是監察院的,而知否中明蘭敲的是朝堂之外的登聞鼓。)


    這監察院之中的登聞鼓,如今兩人來到了汴京在門外感受著其荒涼,江誌有些疑惑的問道:“介安,你說這衙門裏有人嗎?我們去敲登聞鼓會有禦使傳達我的桉件嗎?”


    張安樂歎道:“當初太祖年間,決定摒棄前朝的舊例初設登聞鼓時想要審理天下百姓不平的冤屈,可是此口一開隨之民間一些雞皮蒜毛的小事也會有百姓敲響登聞鼓,後來隨著改製愈發苛刻,如今已經沒有人來此敲響這登聞鼓了!”


    如今能夠有這樣的境地也顯得理所應當了起來,江誌摒棄雜念如今他們既然決心做好此事就沒有迴頭路可走,毅然決然的敲響了這座塵封的大門。


    見許久未有人反應,於是他們輕輕推開了這座大門隻聽見“卡”,這座塵封已久的大門也隨之被打開了。


    撲麵而來的便是積攢的灰塵還有蛛網,可以看得出來此處已經有許久沒有人跡了,甚至都沒有人來此處清理。


    因為當初就有定製,不可阻攔天下百姓敲響登聞鼓所以這座大門也並沒有上鎖,江誌拿起了鼓槌,看著麵前的登聞鼓有些呆愣的站在原地。


    並不是猶豫而是感慨,沒有想到如今他會是數十年來唯一一個敲響登聞鼓的人,一番感慨後他敲響了這麵鼓。


    隨著鼓聲的響起,整個汴京都如同麵臨了地龍翻身一樣,凡官吏士民有冤情者皆受其詞,其狀可上於帝王。


    此鼓一響若非是天大的冤情不可上大天聽啊!登聞鼓聲一響如同白日響起驚雷,不僅僅普通的官員為之心驚,甚至位於中樞的相公們都為之蹙眉。


    而此刻正在休憩的負責守護登聞鼓官吏,此刻卻是驚嚇的如同彈射起跳起來,這登聞鼓自打他們上任以來就未曾聽到過。


    他們的所在的衙門可謂是真正的清水衙門,這沒有事情可做自然沒有油水可撈不正是清水衙門嗎?


    不過好在清閑,所以這監察院的官員白日裏恰好飲了幾盞酒,所以便躺下來休憩了沒有想到會遇見這樣一遭事情。


    隨著第一聲響起有人覺得自己想來聽錯了,可是隨著響聲退後,片刻後...


    “冬!”


    第二聲又再次響了起來,其中的間隔很短。


    那沉重的鼓聲幾乎敲打在了所有人的心頭之上,朝廷的中樞大臣禦史中丞王素,宰相吳恕,刑部侍郎楊秉等重臣,還有在宮中的趙禎都聽見了......


    在京訴訟則須“先所屬寺監,次尚書省本曹,次禦史台,次尚書都省,次登聞鼓院。


    登聞鼓由來已久,相傳堯舜之時,就有“敢諫之鼓”了。凡欲直言諫諍或申訴冤枉者均可撾鼓上言。


    於是後代王朝無不都設立登聞鼓,百姓有擊鼓聲冤者都必須予之受理。


    這登聞鼓既然響了起來,身為天子之尊的趙禎都必須要予之受理。


    身為內侍押班的張茂則一向都是小心謹慎,很少會有驚慌失措的時候,此刻聽見了外麵的鼓聲也是讓他的心跳也劇烈的跳動起來。


    凡是遇見這種事情,君王的表現都是多有不同這個時候的張茂則也無法摸清此刻的官家到底是何心情和想法了。


    原本官家是服用完午膳後覺得有些疲乏,所以剛剛躺下休憩不久,聽見了鼓聲在門外的他正在緊張的徘迴。


    隻要官家不是睡死過去,這樣沉重的鼓聲都能將人從夢中驚醒,可不等他進入殿內稟告,大門就已經被打開了。


    趙禎並沒有起床氣,倒是也不會借著張茂則宣泄心裏的鬱氣,聽見登聞鼓他不僅僅不覺得煩悶,反而覺得欣喜。


    因為百姓有冤屈相信他這個官家能夠處理伸張冤屈,於是他吩咐官員要親自審理這起桉情。


    這監察院之外,有幾名小吏侯在這兩名士子身邊,眼神就像刀子一樣,若是真的能夠化作刀恐怕兩人都被剜下肉來。


    他們仔細盯著唯恐這二人敲完後就逃跑了,此鼓一響整個汴京的都震動了一遭,要再想收場可就是千難萬難的事情了。


    若是人不見了那可就成了京中的笑聞了,那麽他們這些人還有上層的官員都要被降罪,這損失的可是朝廷的威嚴。


    張安樂有些木訥的看著盯著他們的小吏道:“你們放心,我們是有冤情要伸報不會跑的!”


    見到有官員到來,兩作揖行禮道:“延州綏德縣學子張安樂,見過上官!”


    “延州綏德縣學子江誌,見過上官!”


    那官員顯然是剛剛整理好官府,身邊的小吏提醒之下方才去整理了自己的官帽。


    身為讀書人的張安樂見此也是微微蹙眉,所謂的君子當正衣冠,不僅僅是禮儀言表更是道德思想層次上麵。


    衣冠尚且不能端正可見為官也是十分不端正,可是如今的他卻是沒有心思站出來批判此事。


    那官員道:“你們可知若是所告的既非官典犯贓,也非襖訛劫殺,是為越訴,依律法,須領笞二十記。”


    他們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方城縣的上下官吏與那城中發放印子錢的一夥人乃是沆瀣一氣,若是沒有證據那便是誣告後果更為嚴重。


    他們自然知曉其中的輕重,所以不能以官典犯贓為由,他們將狀紙上呈上麵寫明了其中的前因後果。


    那官員見此狀紙之上的事情,為之啞然良久後說道:“你們便是為了此等小事,竟然敲響登聞鼓?”


    若說是小事當初太祖年間那京民牟暉擊登聞鼓,訴家奴失母豚一,詔令賜千錢償其值。


    可方才是真正鬧出來的趣事,可在那官員的眼裏此事相比之下也是差不多,這民間發放印子錢一事實在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可是他身為官員卻不得阻攔,依照宋律一有冤民申訴,皇帝親自受理,官員如有從中阻攔,一律重判。


    所以他隻能是發發牢騷而已,而張安樂抬頭眼神炯炯的看著那官員道:“莫非此事在上官眼裏,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嗎?”


    與這樣的眼神對視沒來由的心中一虛,不過很快就強裝鎮定開口道:“那既然如此,這笞二十爾等可認?”“認!”


    “學生認!”


    兩人近乎異口同聲的說著,既然如此那就按規矩行事他們立在原地便也有人要將他們束縛住行刑,這監察院的門口也不過片刻的功夫就站滿了百姓圍觀。


    若不是有小吏和衙役阻攔,恐怕他們都要進來見見熱鬧了,畢竟在場的有些人自打出生以來都未曾見過有人敲響登聞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時從夢華錄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喝咖啡的柯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喝咖啡的柯基並收藏宋時從夢華錄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