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勇軍總共有五個旅,其中一個旅留在了遼東,歸入嶽飛指揮。不過神勇軍仍有四個旅,理論上來說,讓韓世忠帶著神勇軍四個旅連同六個守備軍旅一起出征就行,可趙洹的聖旨之中,卻隻讓韓世忠帶兩個神勇軍旅,又另從吳階的蕩虜軍那邊抽調來兩個旅。
趙洹這樣做,一則是雲州一線還需要留守一些精銳,二則是不希望撼山、神勇、蕩虜、鐵壁四軍將士隻以為自己是固定屬於誰統領,明確告訴四軍從上至下,他們始終是朝廷的兵馬,而非任何一人的私軍,嶽飛、韓世忠、吳階、劉琦四人也絕不會固定統帥哪些軍隊。
今日以韓世忠為伐西夏主帥,吳階的蕩虜軍能直接調一部分到韓世忠麾下,明日吳階為某一仗主帥,韓世忠的神勇軍同樣可能直接調一部分到吳階麾下。
甚至在趙洹的規劃之中,嶽飛、韓世忠、吳階、劉琦四人未來都將去到燕京,長期在軍機處任職,做為軍部元帥之一,彼時政務閣製定戰爭方向,軍機處商議製定戰略戰術,軍機處每年向政務閣提交軍費預算,主持軍費向下派發等等。真有需要出兵十萬以上的大戰,才會選派一人出京領兵。
大宋以前重文輕武,以文禦武是不對的,但武將也的確需要製約,尤其是元帥級的武將,否則長時間在外統帥大量軍隊,容易擁兵自重,乃至起兵反叛,京都一旦有什麽變故,還容易形成軍閥割據。
上一次對西夏的戰爭,十萬大軍全都是精銳,並且上一次隻是為了打服西夏,而這一次卻是欲直接吞並滅亡西夏,同樣的十萬大軍,這一次卻隻有四萬精銳,另外六萬都是守備軍,看上去似乎有些草率。
實則不然,上一次對西夏的戰爭,西夏仍有三十多萬壯丁可成軍,而如今整個西夏可成軍的壯丁也就二十萬左右,再加上經過兩年時間的輿論滲透,不說西夏軍中、朝中已經有多少人被大宋私下收買,成為大宋內應,就西夏普通百姓的民心,與普通士兵的軍心,也都因為與大宋百姓,大宋士兵天差地別的對比,而心有怨言。
民心已經散亂,軍心更是蕩然無存,同樣的十萬西夏軍,戰鬥力連兩年前的四成都未必有,大宋四萬精銳加六萬守備軍足以碾壓。
夏州,韓世忠在此誓師出征,十萬宋軍向西南,直取西平府。
西平府是西夏位於內河套西側黃河,東岸唯一的重鎮,失去西平府,西夏最核心最富庶的銀川平原將隻有一條黃河為天然屏障,然而這一段黃河並不多寬,冬季還會封凍,根本不足以守護銀川平原。況且大宋的火炮能夠直接打過黃河,就算是夏季,西夏也不可能阻止得了宋軍渡河。
得知隻有十萬宋軍前來進攻西夏,夏崇宗李乾順鬆了一口氣,內心燃起了一絲希望。
如今西夏全國的壯丁加在一起都不過二十萬左右,不可能全部派到戰場上去,各個城池需要少許留守,一些軍事物資的生產不能停,因此最多也僅能聚出十萬大軍。
十萬對十萬,勝則西夏還有希望,敗則西夏亡矣。
所以隻有一戰的機會,這一戰到底該放在黃河東岸的西平府,還是該放在黃河西岸的銀川平原之上,這是夏崇宗李乾順必須要做出的決擇。
思來想去,夏崇宗李乾順還是決定放棄西平府,在銀川平原上與宋軍打這一戰。
他是這樣認為的,西夏在黃河東岸隻有一個西平府,無論軍資運輸,還是隨時支援,都要渡過黃河,頗為不便,而大宋那邊卻沒有這樣的不便。
如果在銀川平原上打這一戰,那麽便是大宋的軍資運輸,以及支援需要渡過黃河,相反他們西夏一方卻可以就近運輸與支援。
就因為夏崇宗李乾順的思想,西平府這樣一座城牆高大堅固的重鎮,讓韓世忠等宋軍不費一兵一卒占據。
西夏那邊,統帥大軍的是晉王察哥。
當初因為阻擋金蒙聯軍兩次南下擄掠,卻屢戰屢敗,晉王察哥一度被棄用,但上一次大宋征伐西夏,另換的統帥表現得更差,敗得更慘。現在這一次是西夏生死存亡之戰,西夏有能力統帥大軍的人就那一兩個,終究夏崇宗李乾順還是更相信自己的族弟晉王察哥。
黃河東岸。
宋軍架設了一百五十門大將軍炮掩護渡河。
經過了數年的軍事改革與軍工生產,現在大宋四軍精銳裝備的火炮,擴充到了每個旅五十門,並且各地守備軍也開始裝備一些火炮,正常一個守備軍旅裝備十五門,此次十萬宋軍,總計攜帶了二百九十門大將軍炮。
這樣的火力,真殺到興慶府城下,轟平興慶府並不難。
“夫君,西夏與大宋並立百餘年,當年大宋、遼國、西夏並立,西夏雖最弱,大宋卻也屢戰屢敗,不知幾次出兵,都拿之不下。自從官家登位,西夏似乎便成了癬疥之疾,未使多大力,其便顯傾倒之像,此次夫君率大宋十萬大軍,要徹底拿下西夏,定是不難!”梁紅玉自從當年得到趙洹的應允,她便一直跟隨韓世忠上戰場,至今已有八年。
韓世忠點了點頭,他是經曆過靖康年之前大宋官場黑暗的,他認為這是朝中有聖君與沒有聖君的區別,說明當今聖上正是大宋一百多年才出一個的聖君,便是有當今聖上,才有他韓世忠今天。
河東岸,宋軍這邊開始渡河。
河西岸,因為宋軍火炮的威脅,晉王察哥率領的西夏軍並沒有直接出現在河邊,而是在距離河邊十裏左右紮營。
晉王察哥派出大量西夏軍斥候,監視宋軍渡河的進度。
雖然宋軍大炮可以輕易打過河麵,西夏軍無法直接在河岸邊阻擊宋軍,但晉王察哥也並不打算直接放棄黃河天塹,依舊想借助黃河天塹的阻礙,對宋軍實施打擊。
……
趙洹這樣做,一則是雲州一線還需要留守一些精銳,二則是不希望撼山、神勇、蕩虜、鐵壁四軍將士隻以為自己是固定屬於誰統領,明確告訴四軍從上至下,他們始終是朝廷的兵馬,而非任何一人的私軍,嶽飛、韓世忠、吳階、劉琦四人也絕不會固定統帥哪些軍隊。
今日以韓世忠為伐西夏主帥,吳階的蕩虜軍能直接調一部分到韓世忠麾下,明日吳階為某一仗主帥,韓世忠的神勇軍同樣可能直接調一部分到吳階麾下。
甚至在趙洹的規劃之中,嶽飛、韓世忠、吳階、劉琦四人未來都將去到燕京,長期在軍機處任職,做為軍部元帥之一,彼時政務閣製定戰爭方向,軍機處商議製定戰略戰術,軍機處每年向政務閣提交軍費預算,主持軍費向下派發等等。真有需要出兵十萬以上的大戰,才會選派一人出京領兵。
大宋以前重文輕武,以文禦武是不對的,但武將也的確需要製約,尤其是元帥級的武將,否則長時間在外統帥大量軍隊,容易擁兵自重,乃至起兵反叛,京都一旦有什麽變故,還容易形成軍閥割據。
上一次對西夏的戰爭,十萬大軍全都是精銳,並且上一次隻是為了打服西夏,而這一次卻是欲直接吞並滅亡西夏,同樣的十萬大軍,這一次卻隻有四萬精銳,另外六萬都是守備軍,看上去似乎有些草率。
實則不然,上一次對西夏的戰爭,西夏仍有三十多萬壯丁可成軍,而如今整個西夏可成軍的壯丁也就二十萬左右,再加上經過兩年時間的輿論滲透,不說西夏軍中、朝中已經有多少人被大宋私下收買,成為大宋內應,就西夏普通百姓的民心,與普通士兵的軍心,也都因為與大宋百姓,大宋士兵天差地別的對比,而心有怨言。
民心已經散亂,軍心更是蕩然無存,同樣的十萬西夏軍,戰鬥力連兩年前的四成都未必有,大宋四萬精銳加六萬守備軍足以碾壓。
夏州,韓世忠在此誓師出征,十萬宋軍向西南,直取西平府。
西平府是西夏位於內河套西側黃河,東岸唯一的重鎮,失去西平府,西夏最核心最富庶的銀川平原將隻有一條黃河為天然屏障,然而這一段黃河並不多寬,冬季還會封凍,根本不足以守護銀川平原。況且大宋的火炮能夠直接打過黃河,就算是夏季,西夏也不可能阻止得了宋軍渡河。
得知隻有十萬宋軍前來進攻西夏,夏崇宗李乾順鬆了一口氣,內心燃起了一絲希望。
如今西夏全國的壯丁加在一起都不過二十萬左右,不可能全部派到戰場上去,各個城池需要少許留守,一些軍事物資的生產不能停,因此最多也僅能聚出十萬大軍。
十萬對十萬,勝則西夏還有希望,敗則西夏亡矣。
所以隻有一戰的機會,這一戰到底該放在黃河東岸的西平府,還是該放在黃河西岸的銀川平原之上,這是夏崇宗李乾順必須要做出的決擇。
思來想去,夏崇宗李乾順還是決定放棄西平府,在銀川平原上與宋軍打這一戰。
他是這樣認為的,西夏在黃河東岸隻有一個西平府,無論軍資運輸,還是隨時支援,都要渡過黃河,頗為不便,而大宋那邊卻沒有這樣的不便。
如果在銀川平原上打這一戰,那麽便是大宋的軍資運輸,以及支援需要渡過黃河,相反他們西夏一方卻可以就近運輸與支援。
就因為夏崇宗李乾順的思想,西平府這樣一座城牆高大堅固的重鎮,讓韓世忠等宋軍不費一兵一卒占據。
西夏那邊,統帥大軍的是晉王察哥。
當初因為阻擋金蒙聯軍兩次南下擄掠,卻屢戰屢敗,晉王察哥一度被棄用,但上一次大宋征伐西夏,另換的統帥表現得更差,敗得更慘。現在這一次是西夏生死存亡之戰,西夏有能力統帥大軍的人就那一兩個,終究夏崇宗李乾順還是更相信自己的族弟晉王察哥。
黃河東岸。
宋軍架設了一百五十門大將軍炮掩護渡河。
經過了數年的軍事改革與軍工生產,現在大宋四軍精銳裝備的火炮,擴充到了每個旅五十門,並且各地守備軍也開始裝備一些火炮,正常一個守備軍旅裝備十五門,此次十萬宋軍,總計攜帶了二百九十門大將軍炮。
這樣的火力,真殺到興慶府城下,轟平興慶府並不難。
“夫君,西夏與大宋並立百餘年,當年大宋、遼國、西夏並立,西夏雖最弱,大宋卻也屢戰屢敗,不知幾次出兵,都拿之不下。自從官家登位,西夏似乎便成了癬疥之疾,未使多大力,其便顯傾倒之像,此次夫君率大宋十萬大軍,要徹底拿下西夏,定是不難!”梁紅玉自從當年得到趙洹的應允,她便一直跟隨韓世忠上戰場,至今已有八年。
韓世忠點了點頭,他是經曆過靖康年之前大宋官場黑暗的,他認為這是朝中有聖君與沒有聖君的區別,說明當今聖上正是大宋一百多年才出一個的聖君,便是有當今聖上,才有他韓世忠今天。
河東岸,宋軍這邊開始渡河。
河西岸,因為宋軍火炮的威脅,晉王察哥率領的西夏軍並沒有直接出現在河邊,而是在距離河邊十裏左右紮營。
晉王察哥派出大量西夏軍斥候,監視宋軍渡河的進度。
雖然宋軍大炮可以輕易打過河麵,西夏軍無法直接在河岸邊阻擊宋軍,但晉王察哥也並不打算直接放棄黃河天塹,依舊想借助黃河天塹的阻礙,對宋軍實施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