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一清晨的上班路上,葉川早早趕到辦公點。


    隨著上午八點來臨,他帶領所有的團隊,連同壯哥韓大壯在內的十幾位同事一起出動,推著備用的六輛手扶拖拉機浩浩蕩蕩離開站點。


    騎坐在韓大壯的拖拉車上,他是車隊第一個,宛如江湖裏的領航者。


    一行人皆有吞雲吐霧的習慣,讓人一眼即知並非良善之輩,路上遊蕩的孩子見到他們紛紛避讓。


    行人的眼光隨著這一行駛過,雖然心中多少帶有歧視的態度,但對於手裏的這些二手物資車卻充滿了豔羨。


    現今自行車已被視作奢侈品,更別提那更貴重的三輪車了。


    一行十六輛三輪車來到鋼鐵廠門口,守門的保衛人員驚愕不已,誤以為他們是來 (可能是申請或尋求什麽特殊待遇)的。


    葉川上前說道:“同誌,我是物資迴收公司代表,已經與楊廠長約好了這次訪問。”這名保衛人員遲疑一下,轉身撥打內部電話23,不久後,一位騎著自行車的人到達大門前,正是保衛科科長於澤義。


    一看到葉川站在門口,他臉上立刻浮現出和煦的微笑。\"你好,於科長。


    真不好意思讓您親自前來。\"葉川表示感謝。\"不麻煩,葉川同誌。


    楊廠長已交代過了,他請您直接過去現場。”於澤義略感訝異於葉川送上的禮物——一盒中華煙,他本要婉拒,看到那包裝,眼前不由一亮。


    接過香煙,於澤義玩笑道:“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活這麽大,除了借過廠長一支,還沒嚐過成套的中華呢。”


    二人相互交談幾語後,於澤義騎上自行車朝工廠西北角而去,身後緊緊跟隨的是一行三輪車。


    初次來紅星鋼鐵廠的銷售團隊驚訝於廠區占地之廣闊。


    花了大約六七分鍾,隊伍還沒抵達終點,因為鋼鐵廠正門接近東南角,而他們的目的地則在西北角,如同穿越了廠區的對角線。\"老天,這工廠簡直太遼闊了!\"


    與我們單位比起來,從這頭到那頭的聲音都能聽見,差距可不是一點點。


    當然,這並不足為奇,鋼鐵廠擁有近一萬三千名員工,而他們公司不過寥寥數十位。


    又花費五六分鍾的時間,他們終於來到西北隅。


    這一路騎行下來,每個業務員都額頭冒出了汗水。


    葉川跳下一輛三輪車,麵露驚喜之色。


    原本還以為隻是一個小的居民區,然而映入眼簾的是東西延展長達一百五十米長的街道巷道。


    這裏大多是住宅區,還有兩個四合院:一戶獨居,另一家則是雙進院落的樣式。


    廠長楊先生從一幢閑置房屋中走出,見到來人後笑著向葉川招唿:“小葉。”


    “楊廠長,您好。”葉川迴應。


    楊廠長安撫葉川的肩膀:“這裏就交給你了,不過工程緊湊,隻給你們一天的時間啊!”聽到時間限製,葉川點頭應允,不過麵對這麽龐大的居民區和僅有的十六輛三輪車,他神色略帶為難。


    廠長大度笑道:“搬運問題無需擔心,如果需要,我可以調派兩輛卡車支持你們。”


    “楊廠長就是豪爽!”葉川戲謔道,臉上露出欣喜的表情。


    廠長昨日承諾會以這些物資免單的形式支付他的勞動迴報,而現在見到這片區域之大,他覺得這實在是一份驚喜贈禮。


    圍觀他們互動的其他同事心裏五味雜陳,因為他們知道,楊廠長管理的是數萬人規模的國有企業,地位遠遠超過他們總公司的經理級人員。


    葉川不過是他們的副主任,與楊廠長之間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然而他們都難以置信地看到,兩人竟相處得如此親密。


    事實上,他們在心底感受到,楊廠長對待葉川,並非是前輩對後輩的嚴肅,更像是朋友間玩笑嬉戲的態度。


    即使分公司主任高達也是在楊廠長麵前表現得拘謹客氣,與葉川的那種隨意自在形成鮮明對比。


    他們相互對望,從對方眼中讀出了一份釋然。


    謝天謝地,他們並沒有像譚建華那樣輕視葉川,如果當初就那樣認為葉川好欺負,現在可能麵臨的局麵更為悲慘。


    葉川走向眾人,拍著手吩咐道:“好了,別耽誤時間,動手幹吧!我們隻有今天一天的時間,先把能找到有價值的東西收集起來,若三輪車裝不下,軋鋼廠那邊會有車輛幫忙。”他的話一落下,眾人本準備散開行動。


    他又喊住了所有人:“忘了告訴你們,今天收的這些廢舊物品,會成為我們這個網點自有的經費!”聽聞此言,大家一片疑惑,還沒完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葉川進一步解釋道:“換句話說,迴收得到的這些資金,將成為我們網點的員工福利!大家加緊行動吧,我可以保證,最近的一段時間,食堂的飯菜會和以前的盛宴無異,比如那燉豆腐粉絲,白麵饅頭還有紅燒肉,想吃多少有多少。”


    一提起那次大吃特吃的日子,大家都明白了。


    現在,了解到迴收物將成為員工福利的一部分,大家的工作熱情更高漲了。\"好啦,少說廢話,行動吧!”在他的命令下,大家立刻投入了工作。


    二十多位銷售人員率先衝進那些破舊房屋內,碎玻璃、門窗和火爐裏的鍋盆雜物,都是需要迴收的垃圾。


    有些人家的窗戶甚至加了鐵柵欄,部分平房門外的小倉庫也存放著各種舊物件,當初搬家中遺留了許多破舊之物。


    在百姓眼裏,那是毫無價值的棄物;但對於物資迴收人員,每一樣都充滿潛力。


    在這個廢棄的小區,蘊藏豐富的廢棄物品,如果沒有葉川的話語 大家的積極性,恐怕他們也不會如此賣力。


    但現在知道這些廢棄物都將變成為他們的飯桌資源,每個人都充滿力量,步伐都比以前更快。


    為了節省時間,葉川讓大家自行處理事務,獨自進入一座 的小院落。


    院子已廢棄十幾年,雜草叢生,但從前主人維護水池可以判斷,這裏曾是他們生活的愜意場所。


    隻不過,假山石頭並非昂貴材料,可見原主人並不算富裕,僅擁有適度財富。


    房屋已經破爛不堪,缺失了許多窗戶玻璃,甚至一半窗戶都不見蹤影,大門鎖上,鎖眼鏽蝕嚴重,鑰匙無法打開。


    屋頂和窗戶雕花紋路平實普通,這些細節進一步印證葉川最初的推斷:這位昔日主人並不是社會上有地位的人物。


    他輕鬆拽了一下,發現門環與木質門檻連接已腐朽脫落。


    門鎖和鐵鏈雖新,門鈸則是年代悠久,大概是建造院子原始的配件。


    一條鐵鏈係住這對門鈸,葉川將它們一起收入係統空間,將來拆下鐵鏈後,門鈸仍有一定的收藏價值,雖無高價可言,但也反映出了清朝末期至民國平民的日常生活。


    屋裏更是一片狼藉,幾片破瓦露出大洞,陽光直接透入室內。


    入門是一個客廳, 掛著中堂畫,因歲月流逝無人修繕,畫作的麵目已然難辨。


    原來應在中堂前麵的翹頭案台——那種兩端向上翹起的矮桌,現在已經消失無蹤。


    在大戶人家,這種案上常擺放供品或更具品位的藝術收藏,如花瓶與古鏡,這些代表著華夏獨具韻味的文化意象。


    不幸的是,除了那個模糊不清的中堂掛畫,別無他物。


    葉川並未覺得可惜,這又不像古時皇室遭抄,人們搬走必會帶走必需的東西。


    整幢過廳僅剩那幅畫、滿地野草,還有一把朽朽蒙塵、搖搖欲墜的座椅。


    起初,葉川並沒在意,可審視一番後,臉色顯露出驚訝的神情。


    那把看起來搖搖欲墜的座椅,非同一般。


    他輕拭椅塵,臉上的驚訝越來越深。


    沒想到這簡樸無案的門廳竟藏有一把靠椅——交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特別意義,代表權力與地位的象征。


    尋常百姓口中所指的那第幾個座位,說的就是葉川眼前的這張椅子。


    中國的椅子通常是四方落地腳,唯獨交椅腿交錯相疊,源於宋代初期。


    地位越高,越有可能擁有這樣的交椅。


    例如水泊梁山中宋江坐的,便是首位交椅象征權柄。


    觀察得越細,葉川的氣息漸緊,如果判斷無誤,這應為明時期的物件。


    一把黃花梨交椅,若是在後來的歲月中,其藝術價值與經濟潛力不容小覷。


    葉川不敢碰觸,生怕不慎損傷這珍貴無比的交椅。


    他小心翼翼地收於係統內:“本以為老房子裏不會有這般寶物,實乃驚喜!”他說著,微露欣喜的笑容。


    這座廢棄的四合院雖隻搜得一把明代黃花梨交椅已是幸運,而在東西廂房,未尋得什麽值得稱讚的東西。


    雜草叢生,甚至炕上也可見生長的野生草本。


    離開第一個四合院後,葉川前往旁邊第二個院落。


    入門,他稍顯失望。


    先前的小院子獨居一戶,而眼前這個第二進卻是個雜處的大院,除正房外,還有很多非法建設的屋子。


    這些房子不必深入察看,都是平民百姓,遷徙時恨不得拆門棄窗一並搬運,並不太可能遺漏寶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重迴61收廢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麻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麻麻並收藏四合院:重迴61收廢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