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元旦還有幾天的樣子,河灣大隊在推土機的幫助下,很快完成了近500餘畝旱澇保收農田的平整任務,現在就等把關沙嶺的水引過來冬灌澆地了。上灘大隊的陳宮山、何玉林在公社王書記、韓副書記耐心說服教育下,終於又挑起了上灘的擔子。鄭主任、王書記親自出麵,召開支部黨員會議,大家理順了情緒,統一了思想,鼓起了大幹快上的幹勁。鄭主任及時把推土機調過去,上灘大隊也掀起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熱潮。
就在這個時候,省委x副書記第二次來到古城。
這天中午,正在引水工地上的冶支書、喇大隊長及工作組全體成員接到去公社開會的通知,待大家急急忙忙趕到公社時,一進會議室,就見李渭生神氣活現地坐在會議桌旁,大聲地和張晨、袁芳說話。郭永明心裏一驚,路上已聽說省委x副書記到了古城。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現在一看李渭生、張晨張牙舞爪、趾高氣揚的樣子,似乎就表明了情況對鄭主任有些不妙。
“老黃,你不行,才二兩你就原形畢露啦。你看、你看,你那臉紅得跟猴屁股似的,哈、哈、哈……”人還沒到,就聞其聲,聽聲音,就知道x副書記到了。
x副書記能喝酒是很有名的,走到哪兒喝到哪兒,一頓不喝他就難受。這時他渾身酒氣,在五、六個人前唿後擁下走進會議室,一見鄭主任,嘴裏嚷著:“老鄭,又見麵了。唉呀呀,你黑了、瘦了。這段時間太操心了,太累了,廢寢忘食啊。”
“你過獎了,這是應該的。”鄭主任不動聲色。
待人員坐定,x副書記介紹隨行人員。那個五短身材,白白胖胖,鼻子上架付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老頭兒是地委黃書記,郭永明早就認識他。那位坐在鄭主任旁邊,精細瘦高像根麻杆的中年人是地委常委、組織部嶽部長。還有鄭主任的老部下縣委郝書記。上灘大隊除了工作隊員外,支部書記陳宮山、大隊長何玉林也參加了會議。他倆已明顯感覺到了會議的氣氛,坐在牆角默不作聲,隻是一鍋接一鍋抽煙。
會議室的爐火很旺,很暖和,但沉悶的氣氛卻讓郭永明脊背發涼。
王書記首先匯報了全公社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情況。一共24個大隊,個個擺開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戰場,平整土地,建設旱澇保收農田;興修水利,擴大水澆地麵積。其中,工程量最大、成效最為明顯的是河灣大隊。在大隊黨支部的領導下,在學大寨工作組的幫助下,全村數百名社員群眾,自力更生,大幹苦幹,創造了輝煌的業績。王書記說起河灣大隊的農田基本建設,如數家珍,讚不絕口,欽佩之情溢於言表:“尤其是工作隊長,我們的老領導鄭維民同誌,年過半百,和社員們同甘共苦,日夜操勞。由於過度勞累,曾經暈倒在工地上。社員們感動啊,心裏感激呀,這才是我們黨教育出來的好幹部……”
“喂、喂,老王,”x副書記不耐煩了,敲敲桌子說:“鄭維民的情況我很了解,你就不用給他歌功頌德了。你重點說說,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你們是如何深入開展批林批孔的,是如何抓階級鬥爭、大批資本主義、大批修正主義、大批促大幹的。啊,要抓重點,抓要害,抓本質嘛。”
王書記沉思片刻,接著匯報:“我們堅持‘抓革命、促生產’,組織社員群眾學習中央批林批孔的文件材料,學習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緊密結合農田基本建設實際,深入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河灣大隊……”
“你怎麽總是河灣大隊、河灣大隊呀?”地委黃書記說話了,他那像紅布似的胖臉慢慢變白了,這時他瞪著眼指指李渭生說:“你為什麽不說說上灘大隊,我聽說上灘大隊抓階級鬥爭新動向,批資本主義傾向很有成效嘛。”
王書記臉色一沉,把手中的筆記本一合,兩手交叉抱在懷裏,往椅背上一靠,不說話了。
黃書記一臉冷笑,帶著幾分譏諷的口吻訓斥:“哎,剛才還滔滔不絕,怎麽一說起上灘大隊你就變成啞巴啦。”
“我來說幾句!”公社韓副書記接過話來:“上灘大隊在工作組的指導下,堅持以階級鬥爭為綱,抓階級鬥爭新動向,及時發現了大隊幹部擅自給社員退自留地、自留樹等問題,對犯錯誤的幹部開展了深入的批判鬥爭。但隨後成立集體財產清繳小分隊,向社員挖糧催款、抓人打人的作法是錯誤的。要知道,上灘大隊許多群眾的日子還不好過,交不上糧、交不上錢就抓人、打人,這是共產黨的幹部能做的事嗎?這能不脫離群眾嗎?!”
“姓韓的你不要危言聳聽。”李渭生“騰”地站起來,揮著拳頭嚷嚷:“階級鬥爭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對階級敵人、對資本主義勢力本來就不能手軟,不堵住資本主義的路,就邁不開社會主義的步。說實話,”他一指會議室牆角的陳宮山、何玉林,“他們這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小爬蟲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們這些在暗中給他們撐腰、扶他們重新上台、支持他們進行複辟和反撲的黑後台,以及那些死不改悔的走資派。你們上下串通一氣,壓製革命運動,采取高壓手段把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打下去,導致了上灘工作癱瘓,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渭生你不要豬八戒倒打一耙!”公社王書記怒不可遏,嚴詞駁斥:“由於你們在上灘收糧要款,抓人打人,脫離群眾,造成班子癱瘓,工作混亂。你們在這兒呆幾個月走了,可上灘的老百姓還要生活。為了不影響黨的工作,不影響群眾利益,公社黨委作出恢複陳宮山、何玉林同誌職務的決定,這個決定如果有錯誤,我作為黨委書記承擔全部責任。”
“王玉山呐,你認為重新啟用陳宮山、何玉林這種帶有濃厚資本主義傾向的人合適嗎?”x副書記仰臉質問。
“x副書記,你這話不對!”鄭主任開始發言了,“黨中央、毛主席什麽時候說過自留地、自留樹是資本主義傾向呢?又在什麽文件中說過要收社員的自留地、自留畜呢?”
“老鄭,你、你這是什麽意思?”x副書記瞠目結舌,結結巴巴地反問。
“我的意思很簡單,中央沒有這種政策!”鄭主任說的鏗鏘有力:“70年北方農業會議重申,《農業六十條》關於自留地製度,一般不要變動。72年全國林業會議指出,‘鼓勵社員在屋旁屋後或者生產隊指定的其他地方種樹,自種自有’。72年4月16日《人民日報》社論指出,‘不要把政策所提倡和允許的多種經營當作資本主義傾向批判。’這裏一個是‘一般不要變動’,一個是‘自種自有’,一個是‘劃清正當多種經營與資本主義傾向的界限’,這難道不是我們指導農村工作應當遵循的嗎?農業學大寨運動中,一些地方減少自留地,也不過是由原來的7%減少到5%,它就是減到1%也是國家允許的嘛。也有一些地方收迴自留地,比如說,山西的大寨,那是由於人家集體經濟發展快,糧食生產豐收,農田基本建設搞得好,消滅了不適宜集體經營的零星的、分散的小塊地,這也是由這些先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上灘大隊分給社員的自留地是什麽?都是些邊遠、分散、零星、小片地,是不是一定要收迴集體?我看留在社員手裏也不違背政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誌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政策為什麽是黨的生命,因為他和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毛主席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的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破壞了人民的利益,我們就會脫離群眾,就會遭到群眾的反對。上灘工作組前一段采取的挖糧要錢、抓人打人的辦法,不僅嚴重損害了人民的利益,而且還嚴重違犯了黨的紀律。李渭生,你說說,你在上灘搞得這一切,有那點符合黨的農村政策?”“鄭維民,你少在這兒賣狗皮膏藥,我不懂什麽農村政策,我就知道農業學大寨,先要割資本主義尾巴。”李渭生梗著脖子,氣焰囂張。
“你作為黨員幹部,作為工作組長,不懂黨的政策,沒有一點政策觀念,怎麽能做好上灘大隊的工作。”鄭主任義正辭嚴,寸步不讓。
x副書記一拍桌子,聲色俱厲地說:“好啦、好啦,都不要爭啦。大家都看到了吧,這就是兩條路線的鬥爭。我們說私分自留地、自留樹是資本主義傾向,鄭維民同誌說不是,還列舉了一大堆材料;我們說陳宮山、何玉林是資本主義傾向的代表,鄭維民說他們是維護群眾利益的好幹部。真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哇。我多次說過,大寨經驗,最集中的是三條,就是大批資本主義、大批修正主義、大幹社會主義,簡稱大批促大幹。這二十多年來,大寨七鬥八鬥不停步,鬥一步進十步,步步鬥進一路。他們早就取消了自留地、自由市場,實行車馬歸隊、勞力歸田,一心一意發展集體經濟,走社會主義道路。最近,在大寨流傳這樣一首快板:大寨人的脾氣就愛鬥,七鬥八鬥不停休,鬥得敵人垮了台,鬥得孔孟之道發了臭,鬥得高山低了頭,鬥得河水讓了路,鬥得七溝八梁變了樣,鬥得農林牧副大豐收。大寨人為什麽這麽愛鬥,就是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防止複辟資本主義。革命導師列寧教導我們:‘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在現實情況下,資本主義歪風是什麽?就是‘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就是‘重副輕農’,‘重錢輕糧’,就是工分掛帥’,‘個人發家致富。’自留地、自留樹、自留畜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的尾巴,是和大公無私、一心為公、鞏固集體經濟根本對立的,發展下去,就會瓦解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學大寨、趕昔陽,大寨、昔陽工作所以搞得好,首先是抓階級鬥爭、路線鬥爭的結果,是無產階級掌握了領導權的結果。鄭維民同誌剛才的發言,給我的印象是走資派的陰魂不散,仍然是‘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陳辭濫調。這說明,搞好農業學大寨,首先要排除學大寨的攔路虎,也就是要解決走資派、民主派、老好人、壞人、蛻化變質分子這五種人掌權的問題。這民主派是什麽呢,就是那些入黨早,資格老,白天幹,黑天跑,開口想當年,閉口打土豪,隻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的人。我看上灘的陳宮山、何玉林就是這樣的人,而鄭維民和古城的老王、老韓是哪種人呢?不是走資派就是蛻化變質分子,這樣的人怎麽還能叫他掌握領導權呢?對這些堅持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對這些頑固堅持修正主義立場的人,應該撤銷他們的職務……”
就在x副書記大放厥詞的時候,地委黃書記把縣委郝書記、地委組織部嶽部長叫到門外,低聲嘀咕了幾句。那個郝書記似乎還爭辯著什麽,遭到了黃書記劈頭蓋臉的訓斥。三個人陰沉著臉重新迴來坐下,x副書記也結束了他那盛氣淩人的講話。
黃書記此時正襟危坐,拿腔拿調地宣布:“為了認真落實省委x副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實際行動為農業學大寨掃清障礙,剛才我跟嶽部長、郝書記臨時碰了個頭,決定撤銷古城公社黨委書記王玉山的黨內外一切職務,責成古城公社黨委撤銷陳宮山、何玉林的黨內外一切職務,在全公社開展對他們的批判。這個決定待縣委常委開會予以追認。”
“我反對!”鄭主任臉漲的通紅,一拍桌子站起來,怒聲喝道:“河灣大隊和上灘大隊學大寨運動是工作組指導的,我是工作隊長,如果工作中有錯誤,主要應該由我負責,撤我的職可以,撤王玉山和陳宮山、何玉林的職務我有意見。在河灣、上灘學大寨運動中,我始終是按黨的政策辦事的,指導思想是少說空話,多為群眾辦點實事。在這個問題上,我問心無愧!剛才x副書記說要撤銷我的職務,我對你這個省委副書記的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感到可悲,感到可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有權利向省委、向黨中央反映。”鄭主任神情激動,眼眶中充滿了淚水。
公社王書記被撤職了,上灘的陳宮山、何玉林第二次被打倒,這簡直是晴天一聲霹靂,把古城的幹部群眾震懵了。尤其是上灘大隊,重新陷入了無政府的混亂狀態。在上灘工地上作業的推土機司機郭師傅幾次托人捎話,“活已經幹不下去了,還不如趁早轉移戰場。”
上灘大隊的人心散了,公社黨委重又派韓副書記住村維持。盡管如此,鄭主任仍然放心不下,仔細安排了紅山引水工程的收尾後,幹脆帶著郭永明住到上灘,而且直接住到了老支書陳宮山的家裏。那天,倆人一見麵,情景就顯得特別悲壯。
“鄭主任!”陳宮山撲過來,一把抓住鄭主任的手,眼淚撲嚕撲嚕滾落下來。
“老陳!我來打攪你,歡迎不歡迎啊?”
“鄭主任,是我連累了你,連累了王書記,我心裏有愧呀。”陳宮山痛苦地搖著頭。
“老陳,你沒有連累我,我也沒有影響你,這裏到底是什麽原因,我一時也說不清楚。不過,咱們都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要千方百計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心裏沒有群眾,不管群眾死活,還算什麽共產黨員。按照這個道理,咱不管他撤職不撤職,隻要咱還是黨員,就要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就不能打退堂鼓。所以,你和何玉林還應當把大隊的擔子挑起來。”
“公社已經任命何秋生當大隊書記,我再出頭不合適了。”
“何秋生太年輕,在村裏沒有多少威信,他本人也縮手縮腳。我和老韓給他做做工作,讓他先挑起這個頭來,你和何玉林給他當當參謀。無論如何,黨的事業不能耽誤。我建議,今晚上咱們就召開個黨員會,把思想統一起來,把幹勁再鼓起來,不管誰當幹部,都要領著社員大幹社會主義。”
經過鄭主任和公社黨委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上灘的局勢很快又穩定了,各項工作繼續有條不紊地展開。
郭永明發現,鄭主任依舊忙忙碌碌,似乎並沒有把x副書記的威脅放在心上。然而,到了夜深人靜,卻常見他緊皺眉頭,沉思不語。經過幾天思考,他開始奮筆疾書,常常一寫就熬到半夜。過了元旦,鄭主任懷揣厚厚一遝子材料,叫上河灣喇建國小兩口,又一次去了省城。待到第二天迴來時,臉上堆滿了微笑。郭永明心中歡喜,著急地問:
“問題解決啦?”
“什麽問題?”
“你的工作問題呀。”
“現在形勢這麽複雜,哪有那麽容易解決呢,聽天由命吧。”
“問題沒解決,你高興什麽?”
“噢,我高興什麽?是有高興的事啊。你知道嗎,喇建國那小子的病治好了,她媳婦已經懷上啦。”
“啊,真的?喇老漢這一家可得好好感謝你呀。”
“感謝什麽,不過,這一下可就治好了喇老漢多年的心病。”
“人家的心病治好了,可你的心病卻越來越重了,連我們也一起跟著受傳染。”
“小郭,謝謝你,謝謝你這麽關心我。在古城這幾個月,你跟著我受了不少苦,但毫無怨言,你們都是好心人,我到什麽時候都忘不了。”
“鄭主任,你太客氣了,短短三個多月,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形象,一個老八路、老幹部的優秀品質,這將是我今後一輩子受益無窮的呀。要說謝,我真得謝謝你,謝謝你的培養教育,謝謝你的言傳身教!”
在上灘,郭永明和袁芳見麵的機會多了,然而,由於張晨和她形影不離,郭永明卻很難和袁芳單獨約會。他倆已經好長時間沒有交談了,一是郭永明跟著鄭主任東跑西顛,顧不上;二是袁芳對他也越來越冷淡,即使碰到一起總也借故躲避。郭永明眼看著心愛的姑娘即將投入張晨的懷抱,他感到傷心、感到委屈,但又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他不相信和袁芳一年多的戀情在這麽短時間就化為烏有,他不相信袁芳是那種虛榮勢利、薄情寡義的小人。他想和她認真地談一談,說不定可以柳暗花明,挽迴這處在危機中的戀情。這天下午,他聽說李渭生帶張晨迴省城了,晚上便壯著膽子去找袁芳。
袁芳、於彬彬正躺在炕上看書,看到郭永明,於彬彬下炕要走,袁芳伸手拉住,說:“正好,我要去工地上給郭師傅送水,我跟他一起出去走走吧。”
河穀的冬夜分外寒冷,天空繁星密布,彎月象隻小船掛在天上,沉靜的夜空中,村西推土機的轟鳴聲、社員們的說笑聲顯得分外清晰。上灘大隊學習河灣村的做法,組織社員輪流作業,晝夜奮戰,推土機人歇車不歇,千方百計加快工程進度,力爭一開春,就把關沙嶺的水引到新平整的梯田裏來。
郭永明提著兩隻暖瓶默默跟在袁芳身後,待經過村口麥場時,他停下腳,低聲建議:“咱倆在這兒坐一會兒吧。”
袁芳似乎躊躇了一下,扭身向路邊的麥垛走去。郭永明緊跑幾步,放下暖水瓶,趕緊扒去草堆上的積雪。前幾天下了一場大雪,田野裏、麥垛上的積雪還沒有化淨,麥草還濕漉漉的。
“算了,天這麽冷,站著說幾句就行了。”袁芳的話裏非常冷淡。
“咱倆好長時間沒有見麵了,我有許多話想對你說。”
“那你就說嘛。”
“我、我……”郭永明怔住了,一時不知怎麽開口。
“你不說我就要說啦。”袁芳顯得不耐煩了,“要我說,咱倆的關係到此為止吧。”
“為、為什麽?”
“不為什麽,一是我家裏不太同意,二是我覺得咱倆也不太合適。”
“為、為什麽?”
“俺爸爸一直對你們老家沒有好印象,說你們那個地方窮,人奸猾,不好相處。”
“你、你這都是借口,以前你怎麽沒說我們老家不好,咱倆剛戀愛的時候你還說我老實,現在怎麽說起奸猾來啦?”
“我這是泛指,並沒有說你。”
“你覺得咱倆哪點不合適?是不是我哪兒做得不對,惹你生氣了,你指出來,我一定改,好不好。”
“你也沒哪點做得不好,也沒惹我生氣,我就是覺得咱倆不合適。”
“為什麽?”
“你怎麽總是為什麽、為什麽?你不也看見了麽,張晨現在一直追我,你和他比起來,我覺得他比你更合適一些。”
“他比我合適,他哪點合適,不就是x副書記的外甥嗎,你想攀高枝也用不著拐彎抹角。”郭永明氣憤地叫起來。
“你也不用大聲嚷嚷,說我攀高枝我也不否認,張晨家就是比你家強。我這個人比較實際,誰不想過好日子呢?不過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我看x副書記將來前途遠大。你知道嗎?他和中央首長有聯係,中央首長很欣賞他,明確說他是咱們省正確路線的代表,要不然,李渭生他們怎麽會跟得這麽緊呢?”袁芳突然壓低聲音說:“咱倆好了一場,作為朋友,我勸你離鄭主任遠點。你沒聽x副書記說他是死不改悔的走資派嗎?他就是受省委賀書記的器重。不過,我聽說,x副書記向中央首長反映咱們省的問題,中央首長很重視,用不了多久賀書記就要靠邊站了。現在x副書記說話很管事,今天,李渭生他們迴去,就是省委組織部找他們了解情況,聽說還準備找我談呢。”
“好、好,你願意抱x副書記的大腿,我也不勉強。不過,我告訴你,鄭主任是個好人,你千萬不要鬼迷心竅,助紂為虐。”郭永明悲憤滿腔,扭頭朝大路走去,扯著嗓子大叫:“好啦、好啦,一切都結束了。從此以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李渭生、張晨迴到上灘以後,四處散布流言蜚語:什麽鄭維民犯方向路線錯誤啦,什麽鄭維民破壞農業學大寨啦,鄭維民很快要停職檢查啦,等等。鄭主任聽說後,心情更沉重了,神色更冷峻了。郭永明為此憂心忡忡,躺到床上的時候,曾幾次勸老頭子:“你也到省上跑一跑,找省委領導反映反映。”
“沒有用,跑也白搭,現在就是這麽個氣候。”鄭主任重重地歎了口氣。
“那就由著李渭生他們四處誣蔑你、誹謗你?”
“是非曲直自有評說,我相信邪不壓正。別理那一套,咱該怎麽幹還怎麽幹,聽拉拉蛄叫還不種麥子了嗎?”
那段日子,鄭主任像交代後事似的,對工作抓得更緊了,從早到晚河灣上灘兩頭跑。郭永明擔心他再病倒了,象警衛員似的隨時跟在他的左右。河灣的紅山引水工程正在收尾,冶支書表示,就是不吃飯不睡覺也要在工作組撤離前全麵竣工。上灘由於推土機幫忙,也平整了300多畝土地,盡管還有數百畝的開發潛力,但因為排隊爭推土機的太多,過了元旦不久,推土機就被別的地方拉走了。
下一步該怎麽辦?鄭主任分別召開了河灣和上灘的黨員會。鄭主任對冶支書、喇大隊長說:“紅山引水工程完成後,應抓緊上圍河造田工程,開春之前,先把圍堰搞起來,等到解凍,就利用關沙嶺的水和西山的土,挖坡取土,借水淤田。按紅山引水渠的流量,每天組織400個勞力,分三班倒,我算了一下,一天就能淤兩畝田。現在紅山引水渠下遊幹渠、支渠正在配套,我們要抓住這個空檔,抓緊把河淤起來。淤起來的地最好搞成果園和苗圃,通過自己繁育苗木,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將來集體有了積累,一是下決心自己搞提灌,進一步擴大水澆地麵積;二是爭取在西山建個磚瓦廠。農村以後發展了,社員們蓋新房子,少不了用磚瓦,這也是多種經營嘛。”
對於上灘的工作,鄭主任安排的更細了。一是始終堅持平整土地、開發梯田不放鬆;二是圍河造田,開發黃河荒灘,爭取再造五、六十畝良田;三是利用灘大水淺的優勢開挖魚塘;四是發展集體林果,植樹造林,綠化荒山。鄭主任還分別找陳宮山、何玉林和何秋生談話,要求陳宮山、何玉林“以黨的事業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全力支持何秋生的工作。”何秋生則激動地表示:“經過這幾個月的風風雨雨,我明白了應該怎麽做,不應該怎麽做。上灘有陳支書、何大隊長掌舵,我一定甩開膀子幹。”
還有一個禮拜,工作組就該撤離了,鄭主任仍和社員們一起戰鬥在上灘的圍河造田工地上。有陳宮山、何玉林當後盾,何秋生指揮社員們抬石頭、壘圍堰,老人們用鉛絲編成籠子,年輕人四處撿石頭、填石頭。更有許多社員在河北岸的一座小土山上掄鎬揮鍬,鏟土運土。數十輛架子車你來我往,形成了一幅戰天鬥地的英雄畫卷。鄭主任像小夥子一樣抱起一塊塊幾十斤沉的石頭壘圍堰,社員們心疼他,把他拽到一邊,他又從社員手裏搶過鐵鍬,爬到坡上鏟土裝車。正幹得起勁,突然河堤上駛來一輛吉普車,機關車隊的司機小黃揮著手吆喝:“鄭主任、鄭主任!”
鄭主任象有預感似的,一拽身邊的郭永明,說:“單位來人了,一塊過去看看。”
司機小黃神色木然,勉強笑笑,說:“葛副秘書長來了,在公社等你呢。”
“有什麽事?”郭永明打聽。
“不知道。”
一路上,小黃默默無語,鄭主任緊鎖眉頭,郭永明不知將會發生什麽事情,心裏象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
在公社那間會議室,葛副秘書長正和韓副書記低聲交談,一見風塵仆仆的鄭主任,忙迎出去,叫了聲:“老鄭!”眼裏就已經閃著淚花。葛副秘書長也是剛解放不到兩年的老幹部,跟鄭主任是多年的老朋友。
“是不是又讓我靠邊啦?”鄭主任苦笑著問。
“還沒有到那個程度,停職反省,昨天剛決定的。”
“
就在這個時候,省委x副書記第二次來到古城。
這天中午,正在引水工地上的冶支書、喇大隊長及工作組全體成員接到去公社開會的通知,待大家急急忙忙趕到公社時,一進會議室,就見李渭生神氣活現地坐在會議桌旁,大聲地和張晨、袁芳說話。郭永明心裏一驚,路上已聽說省委x副書記到了古城。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現在一看李渭生、張晨張牙舞爪、趾高氣揚的樣子,似乎就表明了情況對鄭主任有些不妙。
“老黃,你不行,才二兩你就原形畢露啦。你看、你看,你那臉紅得跟猴屁股似的,哈、哈、哈……”人還沒到,就聞其聲,聽聲音,就知道x副書記到了。
x副書記能喝酒是很有名的,走到哪兒喝到哪兒,一頓不喝他就難受。這時他渾身酒氣,在五、六個人前唿後擁下走進會議室,一見鄭主任,嘴裏嚷著:“老鄭,又見麵了。唉呀呀,你黑了、瘦了。這段時間太操心了,太累了,廢寢忘食啊。”
“你過獎了,這是應該的。”鄭主任不動聲色。
待人員坐定,x副書記介紹隨行人員。那個五短身材,白白胖胖,鼻子上架付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老頭兒是地委黃書記,郭永明早就認識他。那位坐在鄭主任旁邊,精細瘦高像根麻杆的中年人是地委常委、組織部嶽部長。還有鄭主任的老部下縣委郝書記。上灘大隊除了工作隊員外,支部書記陳宮山、大隊長何玉林也參加了會議。他倆已明顯感覺到了會議的氣氛,坐在牆角默不作聲,隻是一鍋接一鍋抽煙。
會議室的爐火很旺,很暖和,但沉悶的氣氛卻讓郭永明脊背發涼。
王書記首先匯報了全公社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情況。一共24個大隊,個個擺開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戰場,平整土地,建設旱澇保收農田;興修水利,擴大水澆地麵積。其中,工程量最大、成效最為明顯的是河灣大隊。在大隊黨支部的領導下,在學大寨工作組的幫助下,全村數百名社員群眾,自力更生,大幹苦幹,創造了輝煌的業績。王書記說起河灣大隊的農田基本建設,如數家珍,讚不絕口,欽佩之情溢於言表:“尤其是工作隊長,我們的老領導鄭維民同誌,年過半百,和社員們同甘共苦,日夜操勞。由於過度勞累,曾經暈倒在工地上。社員們感動啊,心裏感激呀,這才是我們黨教育出來的好幹部……”
“喂、喂,老王,”x副書記不耐煩了,敲敲桌子說:“鄭維民的情況我很了解,你就不用給他歌功頌德了。你重點說說,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你們是如何深入開展批林批孔的,是如何抓階級鬥爭、大批資本主義、大批修正主義、大批促大幹的。啊,要抓重點,抓要害,抓本質嘛。”
王書記沉思片刻,接著匯報:“我們堅持‘抓革命、促生產’,組織社員群眾學習中央批林批孔的文件材料,學習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緊密結合農田基本建設實際,深入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河灣大隊……”
“你怎麽總是河灣大隊、河灣大隊呀?”地委黃書記說話了,他那像紅布似的胖臉慢慢變白了,這時他瞪著眼指指李渭生說:“你為什麽不說說上灘大隊,我聽說上灘大隊抓階級鬥爭新動向,批資本主義傾向很有成效嘛。”
王書記臉色一沉,把手中的筆記本一合,兩手交叉抱在懷裏,往椅背上一靠,不說話了。
黃書記一臉冷笑,帶著幾分譏諷的口吻訓斥:“哎,剛才還滔滔不絕,怎麽一說起上灘大隊你就變成啞巴啦。”
“我來說幾句!”公社韓副書記接過話來:“上灘大隊在工作組的指導下,堅持以階級鬥爭為綱,抓階級鬥爭新動向,及時發現了大隊幹部擅自給社員退自留地、自留樹等問題,對犯錯誤的幹部開展了深入的批判鬥爭。但隨後成立集體財產清繳小分隊,向社員挖糧催款、抓人打人的作法是錯誤的。要知道,上灘大隊許多群眾的日子還不好過,交不上糧、交不上錢就抓人、打人,這是共產黨的幹部能做的事嗎?這能不脫離群眾嗎?!”
“姓韓的你不要危言聳聽。”李渭生“騰”地站起來,揮著拳頭嚷嚷:“階級鬥爭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對階級敵人、對資本主義勢力本來就不能手軟,不堵住資本主義的路,就邁不開社會主義的步。說實話,”他一指會議室牆角的陳宮山、何玉林,“他們這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小爬蟲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們這些在暗中給他們撐腰、扶他們重新上台、支持他們進行複辟和反撲的黑後台,以及那些死不改悔的走資派。你們上下串通一氣,壓製革命運動,采取高壓手段把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打下去,導致了上灘工作癱瘓,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渭生你不要豬八戒倒打一耙!”公社王書記怒不可遏,嚴詞駁斥:“由於你們在上灘收糧要款,抓人打人,脫離群眾,造成班子癱瘓,工作混亂。你們在這兒呆幾個月走了,可上灘的老百姓還要生活。為了不影響黨的工作,不影響群眾利益,公社黨委作出恢複陳宮山、何玉林同誌職務的決定,這個決定如果有錯誤,我作為黨委書記承擔全部責任。”
“王玉山呐,你認為重新啟用陳宮山、何玉林這種帶有濃厚資本主義傾向的人合適嗎?”x副書記仰臉質問。
“x副書記,你這話不對!”鄭主任開始發言了,“黨中央、毛主席什麽時候說過自留地、自留樹是資本主義傾向呢?又在什麽文件中說過要收社員的自留地、自留畜呢?”
“老鄭,你、你這是什麽意思?”x副書記瞠目結舌,結結巴巴地反問。
“我的意思很簡單,中央沒有這種政策!”鄭主任說的鏗鏘有力:“70年北方農業會議重申,《農業六十條》關於自留地製度,一般不要變動。72年全國林業會議指出,‘鼓勵社員在屋旁屋後或者生產隊指定的其他地方種樹,自種自有’。72年4月16日《人民日報》社論指出,‘不要把政策所提倡和允許的多種經營當作資本主義傾向批判。’這裏一個是‘一般不要變動’,一個是‘自種自有’,一個是‘劃清正當多種經營與資本主義傾向的界限’,這難道不是我們指導農村工作應當遵循的嗎?農業學大寨運動中,一些地方減少自留地,也不過是由原來的7%減少到5%,它就是減到1%也是國家允許的嘛。也有一些地方收迴自留地,比如說,山西的大寨,那是由於人家集體經濟發展快,糧食生產豐收,農田基本建設搞得好,消滅了不適宜集體經營的零星的、分散的小塊地,這也是由這些先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上灘大隊分給社員的自留地是什麽?都是些邊遠、分散、零星、小片地,是不是一定要收迴集體?我看留在社員手裏也不違背政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誌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政策為什麽是黨的生命,因為他和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毛主席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的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破壞了人民的利益,我們就會脫離群眾,就會遭到群眾的反對。上灘工作組前一段采取的挖糧要錢、抓人打人的辦法,不僅嚴重損害了人民的利益,而且還嚴重違犯了黨的紀律。李渭生,你說說,你在上灘搞得這一切,有那點符合黨的農村政策?”“鄭維民,你少在這兒賣狗皮膏藥,我不懂什麽農村政策,我就知道農業學大寨,先要割資本主義尾巴。”李渭生梗著脖子,氣焰囂張。
“你作為黨員幹部,作為工作組長,不懂黨的政策,沒有一點政策觀念,怎麽能做好上灘大隊的工作。”鄭主任義正辭嚴,寸步不讓。
x副書記一拍桌子,聲色俱厲地說:“好啦、好啦,都不要爭啦。大家都看到了吧,這就是兩條路線的鬥爭。我們說私分自留地、自留樹是資本主義傾向,鄭維民同誌說不是,還列舉了一大堆材料;我們說陳宮山、何玉林是資本主義傾向的代表,鄭維民說他們是維護群眾利益的好幹部。真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哇。我多次說過,大寨經驗,最集中的是三條,就是大批資本主義、大批修正主義、大幹社會主義,簡稱大批促大幹。這二十多年來,大寨七鬥八鬥不停步,鬥一步進十步,步步鬥進一路。他們早就取消了自留地、自由市場,實行車馬歸隊、勞力歸田,一心一意發展集體經濟,走社會主義道路。最近,在大寨流傳這樣一首快板:大寨人的脾氣就愛鬥,七鬥八鬥不停休,鬥得敵人垮了台,鬥得孔孟之道發了臭,鬥得高山低了頭,鬥得河水讓了路,鬥得七溝八梁變了樣,鬥得農林牧副大豐收。大寨人為什麽這麽愛鬥,就是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防止複辟資本主義。革命導師列寧教導我們:‘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在現實情況下,資本主義歪風是什麽?就是‘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就是‘重副輕農’,‘重錢輕糧’,就是工分掛帥’,‘個人發家致富。’自留地、自留樹、自留畜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的尾巴,是和大公無私、一心為公、鞏固集體經濟根本對立的,發展下去,就會瓦解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學大寨、趕昔陽,大寨、昔陽工作所以搞得好,首先是抓階級鬥爭、路線鬥爭的結果,是無產階級掌握了領導權的結果。鄭維民同誌剛才的發言,給我的印象是走資派的陰魂不散,仍然是‘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陳辭濫調。這說明,搞好農業學大寨,首先要排除學大寨的攔路虎,也就是要解決走資派、民主派、老好人、壞人、蛻化變質分子這五種人掌權的問題。這民主派是什麽呢,就是那些入黨早,資格老,白天幹,黑天跑,開口想當年,閉口打土豪,隻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的人。我看上灘的陳宮山、何玉林就是這樣的人,而鄭維民和古城的老王、老韓是哪種人呢?不是走資派就是蛻化變質分子,這樣的人怎麽還能叫他掌握領導權呢?對這些堅持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對這些頑固堅持修正主義立場的人,應該撤銷他們的職務……”
就在x副書記大放厥詞的時候,地委黃書記把縣委郝書記、地委組織部嶽部長叫到門外,低聲嘀咕了幾句。那個郝書記似乎還爭辯著什麽,遭到了黃書記劈頭蓋臉的訓斥。三個人陰沉著臉重新迴來坐下,x副書記也結束了他那盛氣淩人的講話。
黃書記此時正襟危坐,拿腔拿調地宣布:“為了認真落實省委x副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實際行動為農業學大寨掃清障礙,剛才我跟嶽部長、郝書記臨時碰了個頭,決定撤銷古城公社黨委書記王玉山的黨內外一切職務,責成古城公社黨委撤銷陳宮山、何玉林的黨內外一切職務,在全公社開展對他們的批判。這個決定待縣委常委開會予以追認。”
“我反對!”鄭主任臉漲的通紅,一拍桌子站起來,怒聲喝道:“河灣大隊和上灘大隊學大寨運動是工作組指導的,我是工作隊長,如果工作中有錯誤,主要應該由我負責,撤我的職可以,撤王玉山和陳宮山、何玉林的職務我有意見。在河灣、上灘學大寨運動中,我始終是按黨的政策辦事的,指導思想是少說空話,多為群眾辦點實事。在這個問題上,我問心無愧!剛才x副書記說要撤銷我的職務,我對你這個省委副書記的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感到可悲,感到可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有權利向省委、向黨中央反映。”鄭主任神情激動,眼眶中充滿了淚水。
公社王書記被撤職了,上灘的陳宮山、何玉林第二次被打倒,這簡直是晴天一聲霹靂,把古城的幹部群眾震懵了。尤其是上灘大隊,重新陷入了無政府的混亂狀態。在上灘工地上作業的推土機司機郭師傅幾次托人捎話,“活已經幹不下去了,還不如趁早轉移戰場。”
上灘大隊的人心散了,公社黨委重又派韓副書記住村維持。盡管如此,鄭主任仍然放心不下,仔細安排了紅山引水工程的收尾後,幹脆帶著郭永明住到上灘,而且直接住到了老支書陳宮山的家裏。那天,倆人一見麵,情景就顯得特別悲壯。
“鄭主任!”陳宮山撲過來,一把抓住鄭主任的手,眼淚撲嚕撲嚕滾落下來。
“老陳!我來打攪你,歡迎不歡迎啊?”
“鄭主任,是我連累了你,連累了王書記,我心裏有愧呀。”陳宮山痛苦地搖著頭。
“老陳,你沒有連累我,我也沒有影響你,這裏到底是什麽原因,我一時也說不清楚。不過,咱們都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要千方百計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心裏沒有群眾,不管群眾死活,還算什麽共產黨員。按照這個道理,咱不管他撤職不撤職,隻要咱還是黨員,就要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就不能打退堂鼓。所以,你和何玉林還應當把大隊的擔子挑起來。”
“公社已經任命何秋生當大隊書記,我再出頭不合適了。”
“何秋生太年輕,在村裏沒有多少威信,他本人也縮手縮腳。我和老韓給他做做工作,讓他先挑起這個頭來,你和何玉林給他當當參謀。無論如何,黨的事業不能耽誤。我建議,今晚上咱們就召開個黨員會,把思想統一起來,把幹勁再鼓起來,不管誰當幹部,都要領著社員大幹社會主義。”
經過鄭主任和公社黨委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上灘的局勢很快又穩定了,各項工作繼續有條不紊地展開。
郭永明發現,鄭主任依舊忙忙碌碌,似乎並沒有把x副書記的威脅放在心上。然而,到了夜深人靜,卻常見他緊皺眉頭,沉思不語。經過幾天思考,他開始奮筆疾書,常常一寫就熬到半夜。過了元旦,鄭主任懷揣厚厚一遝子材料,叫上河灣喇建國小兩口,又一次去了省城。待到第二天迴來時,臉上堆滿了微笑。郭永明心中歡喜,著急地問:
“問題解決啦?”
“什麽問題?”
“你的工作問題呀。”
“現在形勢這麽複雜,哪有那麽容易解決呢,聽天由命吧。”
“問題沒解決,你高興什麽?”
“噢,我高興什麽?是有高興的事啊。你知道嗎,喇建國那小子的病治好了,她媳婦已經懷上啦。”
“啊,真的?喇老漢這一家可得好好感謝你呀。”
“感謝什麽,不過,這一下可就治好了喇老漢多年的心病。”
“人家的心病治好了,可你的心病卻越來越重了,連我們也一起跟著受傳染。”
“小郭,謝謝你,謝謝你這麽關心我。在古城這幾個月,你跟著我受了不少苦,但毫無怨言,你們都是好心人,我到什麽時候都忘不了。”
“鄭主任,你太客氣了,短短三個多月,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形象,一個老八路、老幹部的優秀品質,這將是我今後一輩子受益無窮的呀。要說謝,我真得謝謝你,謝謝你的培養教育,謝謝你的言傳身教!”
在上灘,郭永明和袁芳見麵的機會多了,然而,由於張晨和她形影不離,郭永明卻很難和袁芳單獨約會。他倆已經好長時間沒有交談了,一是郭永明跟著鄭主任東跑西顛,顧不上;二是袁芳對他也越來越冷淡,即使碰到一起總也借故躲避。郭永明眼看著心愛的姑娘即將投入張晨的懷抱,他感到傷心、感到委屈,但又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他不相信和袁芳一年多的戀情在這麽短時間就化為烏有,他不相信袁芳是那種虛榮勢利、薄情寡義的小人。他想和她認真地談一談,說不定可以柳暗花明,挽迴這處在危機中的戀情。這天下午,他聽說李渭生帶張晨迴省城了,晚上便壯著膽子去找袁芳。
袁芳、於彬彬正躺在炕上看書,看到郭永明,於彬彬下炕要走,袁芳伸手拉住,說:“正好,我要去工地上給郭師傅送水,我跟他一起出去走走吧。”
河穀的冬夜分外寒冷,天空繁星密布,彎月象隻小船掛在天上,沉靜的夜空中,村西推土機的轟鳴聲、社員們的說笑聲顯得分外清晰。上灘大隊學習河灣村的做法,組織社員輪流作業,晝夜奮戰,推土機人歇車不歇,千方百計加快工程進度,力爭一開春,就把關沙嶺的水引到新平整的梯田裏來。
郭永明提著兩隻暖瓶默默跟在袁芳身後,待經過村口麥場時,他停下腳,低聲建議:“咱倆在這兒坐一會兒吧。”
袁芳似乎躊躇了一下,扭身向路邊的麥垛走去。郭永明緊跑幾步,放下暖水瓶,趕緊扒去草堆上的積雪。前幾天下了一場大雪,田野裏、麥垛上的積雪還沒有化淨,麥草還濕漉漉的。
“算了,天這麽冷,站著說幾句就行了。”袁芳的話裏非常冷淡。
“咱倆好長時間沒有見麵了,我有許多話想對你說。”
“那你就說嘛。”
“我、我……”郭永明怔住了,一時不知怎麽開口。
“你不說我就要說啦。”袁芳顯得不耐煩了,“要我說,咱倆的關係到此為止吧。”
“為、為什麽?”
“不為什麽,一是我家裏不太同意,二是我覺得咱倆也不太合適。”
“為、為什麽?”
“俺爸爸一直對你們老家沒有好印象,說你們那個地方窮,人奸猾,不好相處。”
“你、你這都是借口,以前你怎麽沒說我們老家不好,咱倆剛戀愛的時候你還說我老實,現在怎麽說起奸猾來啦?”
“我這是泛指,並沒有說你。”
“你覺得咱倆哪點不合適?是不是我哪兒做得不對,惹你生氣了,你指出來,我一定改,好不好。”
“你也沒哪點做得不好,也沒惹我生氣,我就是覺得咱倆不合適。”
“為什麽?”
“你怎麽總是為什麽、為什麽?你不也看見了麽,張晨現在一直追我,你和他比起來,我覺得他比你更合適一些。”
“他比我合適,他哪點合適,不就是x副書記的外甥嗎,你想攀高枝也用不著拐彎抹角。”郭永明氣憤地叫起來。
“你也不用大聲嚷嚷,說我攀高枝我也不否認,張晨家就是比你家強。我這個人比較實際,誰不想過好日子呢?不過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我看x副書記將來前途遠大。你知道嗎?他和中央首長有聯係,中央首長很欣賞他,明確說他是咱們省正確路線的代表,要不然,李渭生他們怎麽會跟得這麽緊呢?”袁芳突然壓低聲音說:“咱倆好了一場,作為朋友,我勸你離鄭主任遠點。你沒聽x副書記說他是死不改悔的走資派嗎?他就是受省委賀書記的器重。不過,我聽說,x副書記向中央首長反映咱們省的問題,中央首長很重視,用不了多久賀書記就要靠邊站了。現在x副書記說話很管事,今天,李渭生他們迴去,就是省委組織部找他們了解情況,聽說還準備找我談呢。”
“好、好,你願意抱x副書記的大腿,我也不勉強。不過,我告訴你,鄭主任是個好人,你千萬不要鬼迷心竅,助紂為虐。”郭永明悲憤滿腔,扭頭朝大路走去,扯著嗓子大叫:“好啦、好啦,一切都結束了。從此以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李渭生、張晨迴到上灘以後,四處散布流言蜚語:什麽鄭維民犯方向路線錯誤啦,什麽鄭維民破壞農業學大寨啦,鄭維民很快要停職檢查啦,等等。鄭主任聽說後,心情更沉重了,神色更冷峻了。郭永明為此憂心忡忡,躺到床上的時候,曾幾次勸老頭子:“你也到省上跑一跑,找省委領導反映反映。”
“沒有用,跑也白搭,現在就是這麽個氣候。”鄭主任重重地歎了口氣。
“那就由著李渭生他們四處誣蔑你、誹謗你?”
“是非曲直自有評說,我相信邪不壓正。別理那一套,咱該怎麽幹還怎麽幹,聽拉拉蛄叫還不種麥子了嗎?”
那段日子,鄭主任像交代後事似的,對工作抓得更緊了,從早到晚河灣上灘兩頭跑。郭永明擔心他再病倒了,象警衛員似的隨時跟在他的左右。河灣的紅山引水工程正在收尾,冶支書表示,就是不吃飯不睡覺也要在工作組撤離前全麵竣工。上灘由於推土機幫忙,也平整了300多畝土地,盡管還有數百畝的開發潛力,但因為排隊爭推土機的太多,過了元旦不久,推土機就被別的地方拉走了。
下一步該怎麽辦?鄭主任分別召開了河灣和上灘的黨員會。鄭主任對冶支書、喇大隊長說:“紅山引水工程完成後,應抓緊上圍河造田工程,開春之前,先把圍堰搞起來,等到解凍,就利用關沙嶺的水和西山的土,挖坡取土,借水淤田。按紅山引水渠的流量,每天組織400個勞力,分三班倒,我算了一下,一天就能淤兩畝田。現在紅山引水渠下遊幹渠、支渠正在配套,我們要抓住這個空檔,抓緊把河淤起來。淤起來的地最好搞成果園和苗圃,通過自己繁育苗木,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將來集體有了積累,一是下決心自己搞提灌,進一步擴大水澆地麵積;二是爭取在西山建個磚瓦廠。農村以後發展了,社員們蓋新房子,少不了用磚瓦,這也是多種經營嘛。”
對於上灘的工作,鄭主任安排的更細了。一是始終堅持平整土地、開發梯田不放鬆;二是圍河造田,開發黃河荒灘,爭取再造五、六十畝良田;三是利用灘大水淺的優勢開挖魚塘;四是發展集體林果,植樹造林,綠化荒山。鄭主任還分別找陳宮山、何玉林和何秋生談話,要求陳宮山、何玉林“以黨的事業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全力支持何秋生的工作。”何秋生則激動地表示:“經過這幾個月的風風雨雨,我明白了應該怎麽做,不應該怎麽做。上灘有陳支書、何大隊長掌舵,我一定甩開膀子幹。”
還有一個禮拜,工作組就該撤離了,鄭主任仍和社員們一起戰鬥在上灘的圍河造田工地上。有陳宮山、何玉林當後盾,何秋生指揮社員們抬石頭、壘圍堰,老人們用鉛絲編成籠子,年輕人四處撿石頭、填石頭。更有許多社員在河北岸的一座小土山上掄鎬揮鍬,鏟土運土。數十輛架子車你來我往,形成了一幅戰天鬥地的英雄畫卷。鄭主任像小夥子一樣抱起一塊塊幾十斤沉的石頭壘圍堰,社員們心疼他,把他拽到一邊,他又從社員手裏搶過鐵鍬,爬到坡上鏟土裝車。正幹得起勁,突然河堤上駛來一輛吉普車,機關車隊的司機小黃揮著手吆喝:“鄭主任、鄭主任!”
鄭主任象有預感似的,一拽身邊的郭永明,說:“單位來人了,一塊過去看看。”
司機小黃神色木然,勉強笑笑,說:“葛副秘書長來了,在公社等你呢。”
“有什麽事?”郭永明打聽。
“不知道。”
一路上,小黃默默無語,鄭主任緊鎖眉頭,郭永明不知將會發生什麽事情,心裏象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
在公社那間會議室,葛副秘書長正和韓副書記低聲交談,一見風塵仆仆的鄭主任,忙迎出去,叫了聲:“老鄭!”眼裏就已經閃著淚花。葛副秘書長也是剛解放不到兩年的老幹部,跟鄭主任是多年的老朋友。
“是不是又讓我靠邊啦?”鄭主任苦笑著問。
“還沒有到那個程度,停職反省,昨天剛決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