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爾哈朗完全有理由打這個頭陣,錦州之辱使他的右手失去了四根手指,這對於一個勇士來說,無異於最大的羞辱。
那次屈辱之後,濟爾哈朗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還是皇太極的鼓勵之下,濟爾哈朗才重又找迴了勇氣。
皇太極還告訴他,隻是嘴上說是沒有用的,除非有朝一日他親自擊敗了張世康,將那小子大卸八塊,方算是真正克服了恐懼。
如今大清國大軍壓境,正是一雪前恥的好時機。
“好,倘若那狗賊膽敢出關,朕命你為前鋒。”皇太極十分平靜的準允了濟爾哈朗的請求。
知恥而後勇,皇太極最擅長的並非個人的勇武,他太胖了。
但他卻很懂得團結力量收攏人心,大清國的驕兵悍將如雲,之所以能擰成一股繩,一大方麵便是他本人的威望。
“此番作戰,乃是賭上我大清國的國運之戰。
在張世康這狗賊露麵之前,諸位萬不可掉以輕心。”皇太極又叮囑在場的部將們道。
算上前兩次扣關的失利,以及去歲錦州之敗,大清國內部的士氣一直不怎麽高。
連帶著這些年征服的漠南蒙古諸部,一些部落也開始懷疑大清國是否可以入主中原。
更別提漠北蒙古了,此前他下詔令讓漠北蒙古諸部前來進貢效忠,一些部落首領已經迴信同意,但這兩年接連敗績,這些牆頭草竟然一個都沒來。
雖然前陣子擊敗了李自成和西土默特部,挽迴了不少顏麵,但這是遠遠不夠的。
大清國需要更大的勝利,來震懾漠南漠北的宵小,這就像滾雪球一般,若能不斷的勝利,投靠他的部族就會越來越多,反之則危矣。
“臣謹遵陛下詔令!”眾人齊聲領命。
隨後皇太極便讓眾人退下,唯有禮親王代善,似乎有什麽事似的並未直接離去。
“陛下,臣近來接到關內的消息,大明朝似乎與鄭家生了嫌隙。”禮親王代善再度行禮道。
“二哥,此間也沒了外人,且以兄弟相稱吧。”皇太極歎了口氣道。
雖然打了勝仗,但作為內行人,大清國的局勢其實並未有絲毫好轉,此戰賭上了國運,勝了還好說,若是敗了,後果不堪設想。
或許,大清國退行到後金時的疆域,也尚未可知。
不論是為了收攏人心,還是禮賢下士,皇太極對這位兄長還是很信任的,畢竟當初若不是代善支持他,或許他也登不上這個皇位。
“鄭家,那個大海盜嗎?”皇太極略微皺眉道。
大清國才建國沒幾年,對海洋向來摻和不多,水師自然是沒有的,在皇太極看來,組建水師是性價比很低的事情,有那個銀子,他寧願多打造幾百副重甲。
大清國在關內的大部分細作,都是由代善在經營的,皇太極當然知道鄭芝龍的名諱,但也僅止於此。
“是啊陛下,便是那鄭芝龍,陛下可不敢小瞧了此人,大明海防之所以無虞,便是因為此人的存在。”
代善哪裏真的敢跟皇太極稱兄道弟,心裏一暖之餘,仍舊恭敬如常。
“他與大明朝因何生了嫌隙?個人之力,難道敢逆國朝之威嗎?”皇太極不解道。
雖說他一直以來,對大明朝虎視眈眈,曾經也一度將大明朝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但即便如此,皇太極也從未輕視過大明朝。
不論如何,大明朝都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國,作為漢家的所謂正統,非一家之力可以抗衡。
“迴陛下,那鄭芝龍的主要作戰力量全在海上,單是各式船隻就有近三千艘。
鄭芝龍靠著海洋上的力量,從海洋貿易裏賺取利潤,一直以來倒是與大明朝相安無事,甚至還接受了大明朝的招安。
但之所以雙方能相安無事,全是因為大明朝廷禁海,且並沒有與鄭芝龍爭利的矛盾。
這兩年,張世康那個狗賊似乎是在大力組建水師,這便觸碰到了鄭芝龍的逆鱗。
漢人有句諺語,叫做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那鄭芝龍又怎麽會作勢財路被斷?
或許鄭家在陸戰上沒什麽建樹,但在海上,大明朝廷或許還真不是鄭芝龍的對手。
臣以為,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
若陛下能寫信籠絡住那鄭芝龍,或許有奇效也尚未可知。”代善再度解釋道。
皇太極聞言沉默了一會兒,拖著沉重的身體在大帳內緩慢逡巡。
這些年他招降信寫了不知道多少,對這等事再熟悉不過了。
此前他不重視水師,一大原因是大清國海域隻有遼東一隅,且大清國的財政一直緊張。
代善說的不假,倘若真能籠絡住那鄭芝龍,以鄭芝龍的海上力量,從遼東通過水路運兵,或可繞過大明朝廷的長城,直達大明內地沿海。
到時南北夾擊,或許真的可以打大明朝廷一個措手不及。
“朕容後便親筆寫信給他,若他能助朕攻打大明朝,朕可封他為王。”皇太極躊躇滿誌的道。
大清國之所以能籠絡到那麽多大明的降臣,除了皇太極很擅長禮賢下士之外,皇太極也是真的敢給。
三順王便是個很好的例子。
不過不論是皇太極本人,還是代善等其他大清皇族,從未真正的相信哪個漢人就是了。
“臣預祝陛下能收服此人,那鄭芝龍爵位被剝奪,在大明朝已無容身之處,隻有我大清國可以給他機會了。”代善恭維道。
皇太極聞聽此言,臉色也好了不少,便又對代善道:
“朕不敢隱瞞二哥,此番作戰,攻城略地並非朕的主要目的。”
代善聽了這話怔了一下。
“不知陛下究竟想要達成什麽目的?”
這次也算是傾國之力了,他本以為皇太極的目標是拿下關寧錦。
畢竟像這樣大的出兵數量,算是大清國立國之後的第一次。
賭上國運,如果不能攻城略地,豈不是太過兒戲?
皇太極並未直接迴答代善,而是望著牆上的大明疆域地圖沉吟了一會兒,陡然轉過身去望著代善道:
“朕的目標隻有一個,除掉張世康!”
……
那次屈辱之後,濟爾哈朗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還是皇太極的鼓勵之下,濟爾哈朗才重又找迴了勇氣。
皇太極還告訴他,隻是嘴上說是沒有用的,除非有朝一日他親自擊敗了張世康,將那小子大卸八塊,方算是真正克服了恐懼。
如今大清國大軍壓境,正是一雪前恥的好時機。
“好,倘若那狗賊膽敢出關,朕命你為前鋒。”皇太極十分平靜的準允了濟爾哈朗的請求。
知恥而後勇,皇太極最擅長的並非個人的勇武,他太胖了。
但他卻很懂得團結力量收攏人心,大清國的驕兵悍將如雲,之所以能擰成一股繩,一大方麵便是他本人的威望。
“此番作戰,乃是賭上我大清國的國運之戰。
在張世康這狗賊露麵之前,諸位萬不可掉以輕心。”皇太極又叮囑在場的部將們道。
算上前兩次扣關的失利,以及去歲錦州之敗,大清國內部的士氣一直不怎麽高。
連帶著這些年征服的漠南蒙古諸部,一些部落也開始懷疑大清國是否可以入主中原。
更別提漠北蒙古了,此前他下詔令讓漠北蒙古諸部前來進貢效忠,一些部落首領已經迴信同意,但這兩年接連敗績,這些牆頭草竟然一個都沒來。
雖然前陣子擊敗了李自成和西土默特部,挽迴了不少顏麵,但這是遠遠不夠的。
大清國需要更大的勝利,來震懾漠南漠北的宵小,這就像滾雪球一般,若能不斷的勝利,投靠他的部族就會越來越多,反之則危矣。
“臣謹遵陛下詔令!”眾人齊聲領命。
隨後皇太極便讓眾人退下,唯有禮親王代善,似乎有什麽事似的並未直接離去。
“陛下,臣近來接到關內的消息,大明朝似乎與鄭家生了嫌隙。”禮親王代善再度行禮道。
“二哥,此間也沒了外人,且以兄弟相稱吧。”皇太極歎了口氣道。
雖然打了勝仗,但作為內行人,大清國的局勢其實並未有絲毫好轉,此戰賭上了國運,勝了還好說,若是敗了,後果不堪設想。
或許,大清國退行到後金時的疆域,也尚未可知。
不論是為了收攏人心,還是禮賢下士,皇太極對這位兄長還是很信任的,畢竟當初若不是代善支持他,或許他也登不上這個皇位。
“鄭家,那個大海盜嗎?”皇太極略微皺眉道。
大清國才建國沒幾年,對海洋向來摻和不多,水師自然是沒有的,在皇太極看來,組建水師是性價比很低的事情,有那個銀子,他寧願多打造幾百副重甲。
大清國在關內的大部分細作,都是由代善在經營的,皇太極當然知道鄭芝龍的名諱,但也僅止於此。
“是啊陛下,便是那鄭芝龍,陛下可不敢小瞧了此人,大明海防之所以無虞,便是因為此人的存在。”
代善哪裏真的敢跟皇太極稱兄道弟,心裏一暖之餘,仍舊恭敬如常。
“他與大明朝因何生了嫌隙?個人之力,難道敢逆國朝之威嗎?”皇太極不解道。
雖說他一直以來,對大明朝虎視眈眈,曾經也一度將大明朝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但即便如此,皇太極也從未輕視過大明朝。
不論如何,大明朝都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國,作為漢家的所謂正統,非一家之力可以抗衡。
“迴陛下,那鄭芝龍的主要作戰力量全在海上,單是各式船隻就有近三千艘。
鄭芝龍靠著海洋上的力量,從海洋貿易裏賺取利潤,一直以來倒是與大明朝相安無事,甚至還接受了大明朝的招安。
但之所以雙方能相安無事,全是因為大明朝廷禁海,且並沒有與鄭芝龍爭利的矛盾。
這兩年,張世康那個狗賊似乎是在大力組建水師,這便觸碰到了鄭芝龍的逆鱗。
漢人有句諺語,叫做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那鄭芝龍又怎麽會作勢財路被斷?
或許鄭家在陸戰上沒什麽建樹,但在海上,大明朝廷或許還真不是鄭芝龍的對手。
臣以為,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
若陛下能寫信籠絡住那鄭芝龍,或許有奇效也尚未可知。”代善再度解釋道。
皇太極聞言沉默了一會兒,拖著沉重的身體在大帳內緩慢逡巡。
這些年他招降信寫了不知道多少,對這等事再熟悉不過了。
此前他不重視水師,一大原因是大清國海域隻有遼東一隅,且大清國的財政一直緊張。
代善說的不假,倘若真能籠絡住那鄭芝龍,以鄭芝龍的海上力量,從遼東通過水路運兵,或可繞過大明朝廷的長城,直達大明內地沿海。
到時南北夾擊,或許真的可以打大明朝廷一個措手不及。
“朕容後便親筆寫信給他,若他能助朕攻打大明朝,朕可封他為王。”皇太極躊躇滿誌的道。
大清國之所以能籠絡到那麽多大明的降臣,除了皇太極很擅長禮賢下士之外,皇太極也是真的敢給。
三順王便是個很好的例子。
不過不論是皇太極本人,還是代善等其他大清皇族,從未真正的相信哪個漢人就是了。
“臣預祝陛下能收服此人,那鄭芝龍爵位被剝奪,在大明朝已無容身之處,隻有我大清國可以給他機會了。”代善恭維道。
皇太極聞聽此言,臉色也好了不少,便又對代善道:
“朕不敢隱瞞二哥,此番作戰,攻城略地並非朕的主要目的。”
代善聽了這話怔了一下。
“不知陛下究竟想要達成什麽目的?”
這次也算是傾國之力了,他本以為皇太極的目標是拿下關寧錦。
畢竟像這樣大的出兵數量,算是大清國立國之後的第一次。
賭上國運,如果不能攻城略地,豈不是太過兒戲?
皇太極並未直接迴答代善,而是望著牆上的大明疆域地圖沉吟了一會兒,陡然轉過身去望著代善道:
“朕的目標隻有一個,除掉張世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