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春闈的閱卷工作,仍舊在緊張的進行之中。
不論是進士科還是農科、理工科,主考和陪考官都在夜以繼日的批閱試卷,評估考生的成績。
張世康作為合格的甩手掌櫃,當然也是夜以繼日,不過是在家裏。
理工科和農科批閱試卷的事,都被他甩給了宋應星、畢懋康等人。
好在是理工科和農科的試卷批閱,可比進士科的八股文簡單多了,諸如理工之類,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必像文章一樣,措詞是否精準都要好幾個考官合計一下。
倒是閱卷工作進行到第六天時,張世康作為主考官,還是參與了兩天閱卷。
隻是他隻參與第三場考試的閱卷工作,他對考生們對他他出的考題的迴答,還是很感興趣的。
不過兩天時間,他看了數百份考卷,卻仍舊有些失望。
大部分的考生迴答的都乏善可陳,封建思想之下,質疑神明可不是每個人都敢。
至於飛天,什麽太陽、星星,都太過神秘和遙遠,迴答的也是千奇百怪。
更有甚者,相當一部分人直接答了不知道,也算是對得起理工男的直爽了。
當然,也有幾個答案是有點意思的,比如說可以做一個足夠大的風箏,或者一個足夠大的孔明燈,將人綁在下頭便可以升天。
也有人舉例飛鳥,認為隻要能夠設計出扇動足夠快的裝置,人也可以跟飛鳥一樣飛起來。
總之就圖一樂。
四月十五日,朝廷如期張榜。
進士科兩百六十五人高中,理工科則有一百一十二人,農科四十六人。
沒有考中的考生,自然是離開京城各迴各家,至於考中的準進士們,則繼續留在京城,等候半個月之後的殿試。
殿試在古代,由天子親自出題,並通過成績確認進士的名次。
進士科通過殿試分作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分別是狀元、榜眼和探花。
二甲若幹,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幹,賜同進士出身。
理工科和農科也效仿此製,隻不過崇禎皇帝以不懂理工之事為由,將理工科殿試的事也交給了張世康。
反倒是農科的事,崇禎皇帝一句沒坑,因為他現在對農科還挺感興趣的。
中第的農科進士個個是種地的一把好手,他準備通過這次殿試,找幾個人才來,一塊探討如何更科學的種菜。
殿試雖然是天子出題,但實際上天子不過是走個過場,反正殿試也不淘汰考生,隻是排個名詞,考生也比會試的時候更放鬆。
進士科的殿試按照舊製被安排在了建極殿,農科被崇禎皇帝安排在了中極殿,而張世康負責的理工科則被安排在了武英殿。
說起來張世康還是武英殿的大學士,奈何他還是頭一迴來這大殿裏。
一百一十二位中第的考生早已到場,殿試紀律相對寬鬆,考生的試卷也不必糊名,甚至都能親眼見到主考官。
大部分人並不認識張世康,但其中有兩人麵色顯得有些激動。
其中一個自然是老大,老大憑借自己過硬的冶煉技術輕鬆中第,想起前陣子他竟然與總裁大人相處好幾日,這次在皇城內再次見到,總歸是有些高興的。
而另一人,則是此前張世康率領大軍路過鄭州時,曾去走訪過幾戶農家,張世康如果沒記錯的話,那年輕人,便是那老刑的兒子。
那老刑也算個能人,靠著率先種新作物小發了一筆橫財,當時還非要讓兒子去考進士科。
張世康看出那孩子更喜歡理工科,便說服那老邢,並承諾到了京城遇到困難,可以來找他幫忙來著。
沒想到這小夥子也中第了。
張世康不動聲色的衝兩人點了點頭,而後又環視了一遍一百一十二位考生後,抬高了音調道:
“首先,本總裁恭喜諸位自會試中脫穎而出。
但是呢,你們也別高興的太早,會試第三場的試卷,本總裁都看了,大部分人都是已讀亂迴,答的一塌糊塗。
不過也可以理解,本總裁出的題確實有些超出你們的認知了。”
按照規矩,殿試前是沒有講話這個流程的,但天子不在這兒,他就是這兒的老大。
一群考生有的麵帶羞愧,有的莫名其妙,覺得總裁大人出的題也是莫名其妙。
張世康沒理會這些人,而是繼續道:
“這次殿試的題目,也是本總裁出的,為了給你們降低難度,本總裁著實費了不少的功夫。
題目總共有六題,每位考生隻需從六道題目中選一題來作答便可,時間為兩個時辰,字數不限。”
在場的考生都有些麵麵相覷,不過略作思索也可以理解,在場雖然都是理工科,可有的是搞冶煉的,有的則是搞土木的,還有打鐵的、做火器的等等,出題確實是個老大難。
他們隻盼著這位看起來就不靠譜的總裁大人別再搞抽象,出些正常點的題目。
一旁的宋應星和畢懋康滿臉黑線,隻希望張世康趕緊下令發卷子,然而張世康卻又道:
“其實吧,考中理工科和農科的進士,不見得真要去當官。
當官有什麽好的,哪有去咱們製造總局舒坦。
不瞞諸位,本人不僅是理工科和農科的主考,還是咱大明皇家製造總局的總舵主。
製造總局正需要你們這般的人才呀!
本總裁承諾,若爾等去製造總局,將給爾等朝廷七品官員的薪俸,你們且好好考慮考慮,當官多累呀!”
宋應星和畢懋康終於要忍不住了,都不斷的咳嗽,提醒張世康不要亂講話。
這特娘的,在殿試現場挖朝廷的牆角,也就他們的總舵主大人能做出這樣的事了。
能從那麽多考生中脫穎而出中進士的,技術水準自然都是很厲害的,宋應星自然也希望其中的一部分人才能進製造總局。
朝廷給官員漲了薪俸後,正七品官員的月俸是二十兩,屬實已經不低了,至少比製造總局大部分高級別匠人都高。
但宋應星並不慌,反正不論是當官,還是進製造總局,月銀都是戶部出,他隻是覺得總舵主大人這也太過直白了點。
畢懋康甚至心裏揣摩,若是天子此時在場,不知道該是一副什麽表情,他著實有點好奇。
張世康幫製造總局打完廣告之後,這才一揮手命人開始發放試卷。
大部分考生拿到試卷後,都一邊內心祈禱著題目不要太離譜,一邊迫不及待的去看考題。
隻是掃了一眼,不少考生再次向總裁大人行注目禮。
他們果然再次失望了。
總裁大人如果不搞抽象,那還是總裁大人嗎?
ps:我的假期已經結束,明天起恢複正常更新,給大家拜個年,助大家蛇年行大運,新的一年裏喜樂安康發大財。
……
不論是進士科還是農科、理工科,主考和陪考官都在夜以繼日的批閱試卷,評估考生的成績。
張世康作為合格的甩手掌櫃,當然也是夜以繼日,不過是在家裏。
理工科和農科批閱試卷的事,都被他甩給了宋應星、畢懋康等人。
好在是理工科和農科的試卷批閱,可比進士科的八股文簡單多了,諸如理工之類,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必像文章一樣,措詞是否精準都要好幾個考官合計一下。
倒是閱卷工作進行到第六天時,張世康作為主考官,還是參與了兩天閱卷。
隻是他隻參與第三場考試的閱卷工作,他對考生們對他他出的考題的迴答,還是很感興趣的。
不過兩天時間,他看了數百份考卷,卻仍舊有些失望。
大部分的考生迴答的都乏善可陳,封建思想之下,質疑神明可不是每個人都敢。
至於飛天,什麽太陽、星星,都太過神秘和遙遠,迴答的也是千奇百怪。
更有甚者,相當一部分人直接答了不知道,也算是對得起理工男的直爽了。
當然,也有幾個答案是有點意思的,比如說可以做一個足夠大的風箏,或者一個足夠大的孔明燈,將人綁在下頭便可以升天。
也有人舉例飛鳥,認為隻要能夠設計出扇動足夠快的裝置,人也可以跟飛鳥一樣飛起來。
總之就圖一樂。
四月十五日,朝廷如期張榜。
進士科兩百六十五人高中,理工科則有一百一十二人,農科四十六人。
沒有考中的考生,自然是離開京城各迴各家,至於考中的準進士們,則繼續留在京城,等候半個月之後的殿試。
殿試在古代,由天子親自出題,並通過成績確認進士的名次。
進士科通過殿試分作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分別是狀元、榜眼和探花。
二甲若幹,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幹,賜同進士出身。
理工科和農科也效仿此製,隻不過崇禎皇帝以不懂理工之事為由,將理工科殿試的事也交給了張世康。
反倒是農科的事,崇禎皇帝一句沒坑,因為他現在對農科還挺感興趣的。
中第的農科進士個個是種地的一把好手,他準備通過這次殿試,找幾個人才來,一塊探討如何更科學的種菜。
殿試雖然是天子出題,但實際上天子不過是走個過場,反正殿試也不淘汰考生,隻是排個名詞,考生也比會試的時候更放鬆。
進士科的殿試按照舊製被安排在了建極殿,農科被崇禎皇帝安排在了中極殿,而張世康負責的理工科則被安排在了武英殿。
說起來張世康還是武英殿的大學士,奈何他還是頭一迴來這大殿裏。
一百一十二位中第的考生早已到場,殿試紀律相對寬鬆,考生的試卷也不必糊名,甚至都能親眼見到主考官。
大部分人並不認識張世康,但其中有兩人麵色顯得有些激動。
其中一個自然是老大,老大憑借自己過硬的冶煉技術輕鬆中第,想起前陣子他竟然與總裁大人相處好幾日,這次在皇城內再次見到,總歸是有些高興的。
而另一人,則是此前張世康率領大軍路過鄭州時,曾去走訪過幾戶農家,張世康如果沒記錯的話,那年輕人,便是那老刑的兒子。
那老刑也算個能人,靠著率先種新作物小發了一筆橫財,當時還非要讓兒子去考進士科。
張世康看出那孩子更喜歡理工科,便說服那老邢,並承諾到了京城遇到困難,可以來找他幫忙來著。
沒想到這小夥子也中第了。
張世康不動聲色的衝兩人點了點頭,而後又環視了一遍一百一十二位考生後,抬高了音調道:
“首先,本總裁恭喜諸位自會試中脫穎而出。
但是呢,你們也別高興的太早,會試第三場的試卷,本總裁都看了,大部分人都是已讀亂迴,答的一塌糊塗。
不過也可以理解,本總裁出的題確實有些超出你們的認知了。”
按照規矩,殿試前是沒有講話這個流程的,但天子不在這兒,他就是這兒的老大。
一群考生有的麵帶羞愧,有的莫名其妙,覺得總裁大人出的題也是莫名其妙。
張世康沒理會這些人,而是繼續道:
“這次殿試的題目,也是本總裁出的,為了給你們降低難度,本總裁著實費了不少的功夫。
題目總共有六題,每位考生隻需從六道題目中選一題來作答便可,時間為兩個時辰,字數不限。”
在場的考生都有些麵麵相覷,不過略作思索也可以理解,在場雖然都是理工科,可有的是搞冶煉的,有的則是搞土木的,還有打鐵的、做火器的等等,出題確實是個老大難。
他們隻盼著這位看起來就不靠譜的總裁大人別再搞抽象,出些正常點的題目。
一旁的宋應星和畢懋康滿臉黑線,隻希望張世康趕緊下令發卷子,然而張世康卻又道:
“其實吧,考中理工科和農科的進士,不見得真要去當官。
當官有什麽好的,哪有去咱們製造總局舒坦。
不瞞諸位,本人不僅是理工科和農科的主考,還是咱大明皇家製造總局的總舵主。
製造總局正需要你們這般的人才呀!
本總裁承諾,若爾等去製造總局,將給爾等朝廷七品官員的薪俸,你們且好好考慮考慮,當官多累呀!”
宋應星和畢懋康終於要忍不住了,都不斷的咳嗽,提醒張世康不要亂講話。
這特娘的,在殿試現場挖朝廷的牆角,也就他們的總舵主大人能做出這樣的事了。
能從那麽多考生中脫穎而出中進士的,技術水準自然都是很厲害的,宋應星自然也希望其中的一部分人才能進製造總局。
朝廷給官員漲了薪俸後,正七品官員的月俸是二十兩,屬實已經不低了,至少比製造總局大部分高級別匠人都高。
但宋應星並不慌,反正不論是當官,還是進製造總局,月銀都是戶部出,他隻是覺得總舵主大人這也太過直白了點。
畢懋康甚至心裏揣摩,若是天子此時在場,不知道該是一副什麽表情,他著實有點好奇。
張世康幫製造總局打完廣告之後,這才一揮手命人開始發放試卷。
大部分考生拿到試卷後,都一邊內心祈禱著題目不要太離譜,一邊迫不及待的去看考題。
隻是掃了一眼,不少考生再次向總裁大人行注目禮。
他們果然再次失望了。
總裁大人如果不搞抽象,那還是總裁大人嗎?
ps:我的假期已經結束,明天起恢複正常更新,給大家拜個年,助大家蛇年行大運,新的一年裏喜樂安康發大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