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發射後,黑煙更濃了,加之震顫之後揚起的塵土,炮架周圍能見度很低。


    三四十步外的靶子已經倒地,這說明火炮的發射沒有問題。


    於是張世康不顧煙塵,捂著口鼻便向那銅炮走去。


    他要看看炮管有沒有問題,這才是關鍵。


    崇禎皇帝不知道怎麽想的,也跟了過去,畢懋康和湯若望等人也相繼朝著火炮走去。


    但見那青銅巨炮仍舊穩穩的蹲在那裏,整個炮管絲毫無損,唯有發射口殘留著黑火藥燃燒過的痕跡。


    “這是……成了?”崇禎皇帝小聲問道。


    “至少第一步是成了,但這並不能完全說明。”張世康迴道。


    他畢竟還是懂點火炮的,初步的發射隻能說明能用,但準頭如何、射程如何、威力如何、炮管質量到底能承受多少次發射等等,都需要長時間的測試和驗證。


    接下來的半個多時辰裏,張世康命令那些匠人不斷的試射,開始全麵測試新銅炮的屬性,甚至將小弗朗機的那門樣炮也拿出來對比。


    經過不斷的試射和統計,大約連著發射了二十多炮,工作仿製的銅炮炮管沒有發生任何問題。


    而在威力、準頭、射程上,也幾乎與小弗朗機的樣炮等同,這就初步可以斷定,新炮是成了。


    張世康臉上帶著一絲喜悅,當初湯若望承諾四個月之內仿製成功時,張世康心裏還沒底,以為這教士是在吹牛。


    如今湯若望和畢懋康隻用了兩個多月便超額完成了研發,足以證明這教士是有真本事的。


    而張世康不知道的是,湯若望為了傳教,在西洋火器上是下足了功夫的,甚至專門撰寫了一部叫《火攻挈要》的著作。


    畢懋康雖然是精通火器,但卻隻精通大明的舊式火器,諸如神飛炮、迅雷銃、多管迅雷銃、舊式弗朗機炮等等。


    兩人最關鍵的不同,在於思維上,完成了文藝複興之後的歐羅巴人,更善於將所有行業的細節規範化。


    用多少料就是多少料,嚴格的遵循天平的極限,而大明更善於利用經驗,比如少許比如適量。


    至於這個少許是多少,適量又是多少,全憑老師傅的經驗。


    當然,在火器的研究上可能沒這麽誇張,但至少在其他行業上,這種情況十分的常見。


    倘若完全讓畢懋康來單獨仿製,四個月時間大概率是整不出來的。


    這並非出於經驗上,而是思維上的落後。


    “陛下,這火炮對我大明十分重要,這種炮一旦能實現量產,北伐收複失地,恐怕隻是個時間問題。”


    張世康小聲的對崇禎老哥道,說罷還衝對方搓了搓手指,言下之意是得賞。


    張世康重視科研,但光是重視是不夠的,當工匠們超額完成了任務,該賞就得賞。


    隻有這樣,才能匠人保持旺盛的士氣,更好的投入工作。


    既然崇禎老哥在,那這工作當然得老哥來。


    周圍的匠人都目光灼灼的看著張世康,張世康時常來西山大營,大部分的匠人都認識他。


    此時他們還不知道張世康身邊的人是誰,隻以為是張世康在京城的勳貴朋友。


    但聽崇禎皇帝抬高的聲調道:


    “畢懋康、湯若望研製火炮有功,朕心甚慰,當賞。


    擢畢懋康為上輕車都尉,賞金三百兩。


    擢湯若望為輕車都尉,賞金兩百兩。”


    這話一出就是個傻子,也知道麵前人的身份,周圍的匠人都嚇了一大跳。


    崇禎皇帝也僅僅在兩年前來過一趟西山大營,那時候的近衛軍還不叫近衛軍,工坊裏也隻有茅元儀一個大佬。


    而這些匠人可都是頭一迴見到當今天子,那份激動是難以言喻的,他們立即跪倒在地激動的衝崇禎皇帝行跪拜大禮。


    “陛下,咱大明也沒那麽多黃金,您這老是賞賜假黃金,倒不如直接賞銀子,國庫還有不少銀子咧。


    還有啊,那些匠人也得賞,他們才是日後量產銅炮的主要班底。”


    張世康小聲的給崇禎老哥提議道。


    大明缺金,在往前數上千年,這片土地都一直缺乏優質的金礦。


    以至於曆朝曆代的天子賞賜有功之人,都很少真的賞賜黃金,崇禎皇帝之前賞賜的,全部都是鎏金的大銅錠。


    如果銅也吃緊,幹脆就是大鉛錠,總之就是個榮譽。


    好在是崇禎皇帝十分的聽勸,立即就改口道:


    “改賞金三百兩為賜銀三千兩,湯若望賜銀兩千兩。


    諸位工匠也有功勞,各賞銀一百兩。”


    畢懋康在退休前,所任的最高官職,乃是正三品的侍郎銜,崇禎皇帝便賜給了他正三品的上輕車都尉銜。


    這是大明武勳十二階中的一個官職,大明的武勳和文勳基本就是個榮譽稱號。


    但自打張世康提升了官員的俸祿之後,但凡有個官職,哪怕是虛銜在身,俸祿也都算是優渥的,起碼可以隻靠著俸祿過上體麵的生活。


    而湯若望在此之前一直都是白身,他做夢也沒想到僅僅憑著仿製火炮,有一天能成為大明的官員,輕車都尉乃是從三品,也就比侍郎低一級。


    他十分高興的與畢懋康一起,向崇禎皇帝口頭謝恩。


    周圍的匠人就更高興了,他們每個月的月銀也不過一兩多,這一下子一百兩的賞銀,足以抵得上他們好幾年的薪水。


    於是,破舊的工坊內都是稱頌皇恩浩蕩的感激之語。


    但崇禎皇帝其實並沒有意識到,一件火器能對大明有多大的改變,他隻是基於對張世康的看重順手為之。


    “爾等在這裏要好好辦差,無忌讓爾等做什麽,爾等就好好做什麽,朕也不會虧待了爾等,都平身吧。”


    崇禎皇帝說罷,就與張世康上了馬車。


    張世康擺擺手,讓畢懋康也一同上了馬車。


    畢懋康今年都七十了,對於這麽個老科學家,張世康可寶貝的緊,三四裏的返程,也不舍得讓老頭腿兒迴去。


    馬車吱吱呀呀的往迴走,張世康便又問起改良黑火藥的事。


    畢竟增加火器威力的方式就那麽兩種,一種是改進火器,一種是改進火藥。


    他本以為改良黑火藥也不容易,就是想詢問下進度,看看自己能否給出個其他的思路幫助畢懋康。


    可沒想到,畢懋康直接開口道:


    “公爺,您不說老夫都差點忘了,那黑火藥您剛出去巡邊沒幾天,老夫便取得了進展。


    如今的黑火藥,燃燒速度要比此前的能快上兩三成。”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攪屎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者寒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者寒寒並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