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鬱關位於徵山原西側,是卡在西羌咽喉重地西穀口和徵山原中的一處關隘,當年西羌趁著北蠻與大奉在山海關附近產生摩擦,寧致返迴殷都之際,襲擾項州邊境,寧鶴初來項州,軍中將士對於這位初來乍到的大公子都是懷疑態度,而寧鶴也知道,若是處理不好這次西羌的進犯,那麽他在項州軍中將無法立足,所以便有了寧鶴的立身之戰——西穀口之戰。
那一戰留下營一戰成名,對於寧鶴來說唯一的遺憾就是放跑了當時的西羌軍統帥巴勒可,現如今的巴勒可搖身一變,從一個敗軍之將直接變成了西羌萌鬱關統帥,統領兩萬西羌軍鎮守萌鬱關。
在完顏鳳鴿出征前,巴勒可就找過完顏鳳鴿,想要跟著大軍東征,但被完顏鳳鴿拒絕了,理由也很簡單,萌鬱關需要有個能鎮得住場子的人。
夜色涼如鐵,鎮西關外勁風陣陣,玉門關的厚重木門徐徐打開,發出吱呀吱呀的沉悶聲,薄涼月色下,清輝灑在寧鶴的湛金色亮甲上,寧鶴身後是清一色的項州騎兵,長河營全體將士緊隨其後,之所以帶著長河營也是考慮到他們常年與西羌交手的緣故,無論是攻城還是守城都是項州軍中的勁旅。
披風飄揚,寧鶴緩緩戴上遮麵的金甲,身後的長河營上將軍趙繼平沉聲怒吼,“覆甲。”
上萬將士齊齊覆甲,馬蹄纏布,大軍朝著萌鬱關的方向疾馳而去。
城頭上的寧伯豐望著遠去的大軍身影,雙拳緊握。
。。。
對於萌鬱關守將巴勒可來說今天本該是悠哉遊哉的一天,然而清晨時分,突然吹起的沉重號角聲直接將他從睡夢中吵醒,穿上狼皮盔甲,身形壯碩的巴勒可快步來到城頭,此時的城頭上早已站滿了西羌將士,但是從他們蒼白的臉色和握著兵器不斷發抖的身體就能看出,他們根本不是訓練有素的西羌兵。
萌鬱關自詡有三萬精兵,可實際上真正的精兵數量不足十分之一,在完顏鳳鴿東征路過萌鬱關的時候將關內大部分精銳都帶走了,剩下的這些老弱病殘,唬唬人還可以,一旦戰事來臨,他們根本不堪一擊。
萌鬱關城頭下,長河營將士嚴陣以待,寧鶴單人勒馬緩緩走到城門下,右手握槍,槍尖所指的方向正是巴勒可,看到金甲銀槍紅披風的寧鶴,巴勒可心頭猛地一震,當年那個在西穀口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白袍小將似乎又出現在了自己麵前。
巴勒可眉頭緊鎖,一唿一吸間無比沉重,“寧鶴。。”
鼓聲起,風沙揚,萌鬱關前大戰一觸即發。
城頭下的黑線如同海浪一般迅速往前推進,混雜著風沙的衝刺嘶喊一遍一遍的刺激著巴勒可的神經,巴勒可直接下令還擊。
弓弩,滾石從萌鬱關城頭傾瀉而下,長河營將士盾牌前頂,步卒在後,緩步往前推進,不過久經沙場的寧鶴看到這些亂糟糟的箭矢和滾木當下就判斷出萌鬱關的守軍絕不是西羌主力,而是一群新兵。
都說攻城難,守城易,可是守城也是一種兵法戰術,兵家王恪在《論城》一書中提及,守城戰,是攻守一體,核心在守的陣地戰,以高牆厚壕,箭弩滾木為核心且能以少勝多的防禦戰,在這本書中,王恪將箭弩在守城戰中的使用方法進行了一一闡述,從齊排論射,單點聚射,防禦守射,進攻遠射等方麵進行贅述,熟讀兵書的寧鶴對其爛熟於心,巴勒可是西羌將領,在兵法造詣上不算低,如此雜亂無章,好似蚊子叮包一樣的亂射,實在是讓寧鶴難以恭維。
如此隻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城頭上的西羌將士並非久經沙場的老卒,而是新兵,估計此時城頭上的西羌兵有些甚至連弓都沒摸過幾次。
趙繼平站在寧鶴身後,疑惑道,“公子,這萌鬱關的西羌兵怎麽如此不堪,這裏麵會不會有詐啊?”
“咱們繞行三百裏來到這裏,西羌是來不及迴防的,萌鬱關守軍羸弱隻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他們的精銳都被完顏鳳鴿調去攻打鎮西關了,留在城內的隻剩下些老弱病殘,至於有沒有詐,拿下萌鬱關就知道了。”寧鶴沉聲勒馬,大喊道,“攻城。”
“殺!”怒吼不斷,長河營將士戰意瞬間爆發,攻城車緩緩被推向萌鬱關城門,城頭上的西羌兵有些已經開始臉色蒼白,站在原地不知所以。
一些有經驗的老兵趕緊大喊著丟滾油,朝著攻城車射箭,此時的巴勒可站在城頭,看著身邊年輕的西羌將士,無奈歎氣道,“撤。”
“啊?”城頭上將士全部愣住了,雖然他們是新兵,但就這麽丟下萌鬱關撤走,這可讓他們以後怎麽在軍中混啊!
看到身邊將士都不想走,巴勒可冷哼一聲,“你們若是想死就留在這裏吧,若是還想重新迴到萌鬱關,就跟我走。”
巴勒可沒有告訴將士就在三天前他收到了完顏居的信,信上的內容就是一旦碰到項州軍攻城,稍作抵抗後立刻離開,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犧牲。
在看到寧鶴的時候,巴勒可是真的很想打一仗,洗刷自己西穀口一戰的恥辱,但是他知道,就自己身邊這些蝦兵蟹將,根本對付不了項州軍,而且他也隱隱感覺,完顏居在下一筆大旗,而萌鬱關就是完顏居和寧鶴的第一戰。
萌鬱關城頭上的將士無奈撤走,攻打萌鬱關順利的出乎了寧鶴的想象,以巴勒可的性子,寧鶴真的做好了血戰的準備,可是沒有想到有著三萬多人的萌鬱關就這麽直接被丟了,寧鶴也是挺意外。
不過仔細一想,想要靠這些老弱病殘守住萌鬱關也是癡人說夢,巴勒可這麽做也是無奈之舉。
大軍入城,站在萌鬱關城頭,寧鶴下令全軍休整,明日傳信鎮西關,準備合圍完顏鳳鴿。
。。。
此時的徵山西羌軍大營。
阪爾客快步來到完顏鳳鴿麵前,拱手道,“大皇子,不好了,萌鬱關丟了?”
“什麽?”完顏鳳鴿猛地從虎皮軟榻上坐了起來,臉色瞬間蒼白,“怎麽丟的?巴勒可手裏有三萬人啊!他們是幹什麽吃的,能把萌鬱關送出去。”
“探子來信說是寧鶴親自率軍殺到了萌鬱關,萌鬱關抵抗了不到半天就丟了,巴勒可並沒有怎麽抵抗,而是直接撤了。”阪爾客牙關緊咬,很顯然他也是萬般氣憤。
從寧鶴來鎮西關開始,阪爾客就預感戰場形勢可能會有所變化,隻是他沒有想到居然會是以這種形勢,說真的他是不怕寧鶴帶人來徵山原雙方大戰一場,刀下分勝負,他就怕寧鶴搞這些奇襲。
完顏鴿一下就慌了神,趕緊下令,“傳令三軍,掉抓馬頭去萌鬱關,把寧鶴困死在萌鬱關。”
“大皇子,不可啊!”阪爾客趕緊攔住完顏鳳鴿,“徵山原東邊還有項州軍,一旦咱們全部迴撤,那項州軍趁勢而入,到時候就不是咱們合圍寧鶴了,而是咱們被項州合圍,徵山原絕不能輕易丟棄。”
“徵山原不能丟,萌鬱關不能去,難道就在這裏等死嗎?完顏居那老東西,說好了派人來助我,結果到現在連個鬼影都看不到,還讓我把萌鬱關丟了,真該死啊!”完顏鳳鴿越想越氣,怒罵道。
此時,一個衣衫單薄的大美人從屏風後緩緩出現,不用想都知道這個女子便是深得完顏鳳鴿喜歡的馬四娘。
馬四娘聽到完顏鳳鴿的氣話後,趕緊走上來寬慰道,“大皇子別緊張,在奴家看來,這萌鬱關丟的好。”
“嗯?”完顏鳳鴿的臉色再度陰沉下去,“這話什麽意思?”
“大皇子您細細想,這寧鶴大軍為什麽要繞過徵山原去攻打萌鬱關,還不是獅子大開口想要一口吃掉您,雖然死守萌鬱關能阻止寧鶴的合圍,可這樣也就喪失了除掉寧鶴的絕佳機會。。”馬四娘越說越陰險,說到最後,連完顏鳳鴿都愣住了。
除掉寧鶴?這四個字他確實想過,但是項州軍有多能打不用多說,別說他了,就算是北蠻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說出除掉寧鶴四字。
“殺了寧鶴?”阪爾客的唿吸都急促了起來。
先殺許慕梁,後殺寧鶴,完顏鳳鴿都不敢相信若是他真的殺了寧鶴,那會在西羌引起怎樣的轟動。。。
馬四娘看著完顏鳳鴿那野心勃勃的眼神就知道這個大皇子心動了,當即說道,“大皇子別擔心,萌鬱關咱們是丟了,可是卻送給了寧鶴一個活棺材,既然他敢孤軍深入,那咱們就讓他知道孤軍深入的代價。”
完顏鳳鴿轉身看向馬四娘,“徵山原的大軍不能迴撤,那寧鶴若是死守萌鬱關,咱們一時半會也拿不下來,到時候還得麵臨腹背受敵。。”
“不不不,大皇子,圍殺寧鶴咱們隻是負責搭台,真正登台的還在後麵。”馬四娘嬌滴滴的笑了笑。
與此同時,西羌深處的黃沙道上,一行鐵甲勁旅正緩緩朝著萌鬱關駛去,在大軍前方是一排手握佛珠,半披袈裟的禿頭和尚,這些和尚任憑風沙吹過而不為所動,一直低頭誦經。
細細數來,一共一十八人。
那一戰留下營一戰成名,對於寧鶴來說唯一的遺憾就是放跑了當時的西羌軍統帥巴勒可,現如今的巴勒可搖身一變,從一個敗軍之將直接變成了西羌萌鬱關統帥,統領兩萬西羌軍鎮守萌鬱關。
在完顏鳳鴿出征前,巴勒可就找過完顏鳳鴿,想要跟著大軍東征,但被完顏鳳鴿拒絕了,理由也很簡單,萌鬱關需要有個能鎮得住場子的人。
夜色涼如鐵,鎮西關外勁風陣陣,玉門關的厚重木門徐徐打開,發出吱呀吱呀的沉悶聲,薄涼月色下,清輝灑在寧鶴的湛金色亮甲上,寧鶴身後是清一色的項州騎兵,長河營全體將士緊隨其後,之所以帶著長河營也是考慮到他們常年與西羌交手的緣故,無論是攻城還是守城都是項州軍中的勁旅。
披風飄揚,寧鶴緩緩戴上遮麵的金甲,身後的長河營上將軍趙繼平沉聲怒吼,“覆甲。”
上萬將士齊齊覆甲,馬蹄纏布,大軍朝著萌鬱關的方向疾馳而去。
城頭上的寧伯豐望著遠去的大軍身影,雙拳緊握。
。。。
對於萌鬱關守將巴勒可來說今天本該是悠哉遊哉的一天,然而清晨時分,突然吹起的沉重號角聲直接將他從睡夢中吵醒,穿上狼皮盔甲,身形壯碩的巴勒可快步來到城頭,此時的城頭上早已站滿了西羌將士,但是從他們蒼白的臉色和握著兵器不斷發抖的身體就能看出,他們根本不是訓練有素的西羌兵。
萌鬱關自詡有三萬精兵,可實際上真正的精兵數量不足十分之一,在完顏鳳鴿東征路過萌鬱關的時候將關內大部分精銳都帶走了,剩下的這些老弱病殘,唬唬人還可以,一旦戰事來臨,他們根本不堪一擊。
萌鬱關城頭下,長河營將士嚴陣以待,寧鶴單人勒馬緩緩走到城門下,右手握槍,槍尖所指的方向正是巴勒可,看到金甲銀槍紅披風的寧鶴,巴勒可心頭猛地一震,當年那個在西穀口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白袍小將似乎又出現在了自己麵前。
巴勒可眉頭緊鎖,一唿一吸間無比沉重,“寧鶴。。”
鼓聲起,風沙揚,萌鬱關前大戰一觸即發。
城頭下的黑線如同海浪一般迅速往前推進,混雜著風沙的衝刺嘶喊一遍一遍的刺激著巴勒可的神經,巴勒可直接下令還擊。
弓弩,滾石從萌鬱關城頭傾瀉而下,長河營將士盾牌前頂,步卒在後,緩步往前推進,不過久經沙場的寧鶴看到這些亂糟糟的箭矢和滾木當下就判斷出萌鬱關的守軍絕不是西羌主力,而是一群新兵。
都說攻城難,守城易,可是守城也是一種兵法戰術,兵家王恪在《論城》一書中提及,守城戰,是攻守一體,核心在守的陣地戰,以高牆厚壕,箭弩滾木為核心且能以少勝多的防禦戰,在這本書中,王恪將箭弩在守城戰中的使用方法進行了一一闡述,從齊排論射,單點聚射,防禦守射,進攻遠射等方麵進行贅述,熟讀兵書的寧鶴對其爛熟於心,巴勒可是西羌將領,在兵法造詣上不算低,如此雜亂無章,好似蚊子叮包一樣的亂射,實在是讓寧鶴難以恭維。
如此隻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城頭上的西羌將士並非久經沙場的老卒,而是新兵,估計此時城頭上的西羌兵有些甚至連弓都沒摸過幾次。
趙繼平站在寧鶴身後,疑惑道,“公子,這萌鬱關的西羌兵怎麽如此不堪,這裏麵會不會有詐啊?”
“咱們繞行三百裏來到這裏,西羌是來不及迴防的,萌鬱關守軍羸弱隻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他們的精銳都被完顏鳳鴿調去攻打鎮西關了,留在城內的隻剩下些老弱病殘,至於有沒有詐,拿下萌鬱關就知道了。”寧鶴沉聲勒馬,大喊道,“攻城。”
“殺!”怒吼不斷,長河營將士戰意瞬間爆發,攻城車緩緩被推向萌鬱關城門,城頭上的西羌兵有些已經開始臉色蒼白,站在原地不知所以。
一些有經驗的老兵趕緊大喊著丟滾油,朝著攻城車射箭,此時的巴勒可站在城頭,看著身邊年輕的西羌將士,無奈歎氣道,“撤。”
“啊?”城頭上將士全部愣住了,雖然他們是新兵,但就這麽丟下萌鬱關撤走,這可讓他們以後怎麽在軍中混啊!
看到身邊將士都不想走,巴勒可冷哼一聲,“你們若是想死就留在這裏吧,若是還想重新迴到萌鬱關,就跟我走。”
巴勒可沒有告訴將士就在三天前他收到了完顏居的信,信上的內容就是一旦碰到項州軍攻城,稍作抵抗後立刻離開,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犧牲。
在看到寧鶴的時候,巴勒可是真的很想打一仗,洗刷自己西穀口一戰的恥辱,但是他知道,就自己身邊這些蝦兵蟹將,根本對付不了項州軍,而且他也隱隱感覺,完顏居在下一筆大旗,而萌鬱關就是完顏居和寧鶴的第一戰。
萌鬱關城頭上的將士無奈撤走,攻打萌鬱關順利的出乎了寧鶴的想象,以巴勒可的性子,寧鶴真的做好了血戰的準備,可是沒有想到有著三萬多人的萌鬱關就這麽直接被丟了,寧鶴也是挺意外。
不過仔細一想,想要靠這些老弱病殘守住萌鬱關也是癡人說夢,巴勒可這麽做也是無奈之舉。
大軍入城,站在萌鬱關城頭,寧鶴下令全軍休整,明日傳信鎮西關,準備合圍完顏鳳鴿。
。。。
此時的徵山西羌軍大營。
阪爾客快步來到完顏鳳鴿麵前,拱手道,“大皇子,不好了,萌鬱關丟了?”
“什麽?”完顏鳳鴿猛地從虎皮軟榻上坐了起來,臉色瞬間蒼白,“怎麽丟的?巴勒可手裏有三萬人啊!他們是幹什麽吃的,能把萌鬱關送出去。”
“探子來信說是寧鶴親自率軍殺到了萌鬱關,萌鬱關抵抗了不到半天就丟了,巴勒可並沒有怎麽抵抗,而是直接撤了。”阪爾客牙關緊咬,很顯然他也是萬般氣憤。
從寧鶴來鎮西關開始,阪爾客就預感戰場形勢可能會有所變化,隻是他沒有想到居然會是以這種形勢,說真的他是不怕寧鶴帶人來徵山原雙方大戰一場,刀下分勝負,他就怕寧鶴搞這些奇襲。
完顏鴿一下就慌了神,趕緊下令,“傳令三軍,掉抓馬頭去萌鬱關,把寧鶴困死在萌鬱關。”
“大皇子,不可啊!”阪爾客趕緊攔住完顏鳳鴿,“徵山原東邊還有項州軍,一旦咱們全部迴撤,那項州軍趁勢而入,到時候就不是咱們合圍寧鶴了,而是咱們被項州合圍,徵山原絕不能輕易丟棄。”
“徵山原不能丟,萌鬱關不能去,難道就在這裏等死嗎?完顏居那老東西,說好了派人來助我,結果到現在連個鬼影都看不到,還讓我把萌鬱關丟了,真該死啊!”完顏鳳鴿越想越氣,怒罵道。
此時,一個衣衫單薄的大美人從屏風後緩緩出現,不用想都知道這個女子便是深得完顏鳳鴿喜歡的馬四娘。
馬四娘聽到完顏鳳鴿的氣話後,趕緊走上來寬慰道,“大皇子別緊張,在奴家看來,這萌鬱關丟的好。”
“嗯?”完顏鳳鴿的臉色再度陰沉下去,“這話什麽意思?”
“大皇子您細細想,這寧鶴大軍為什麽要繞過徵山原去攻打萌鬱關,還不是獅子大開口想要一口吃掉您,雖然死守萌鬱關能阻止寧鶴的合圍,可這樣也就喪失了除掉寧鶴的絕佳機會。。”馬四娘越說越陰險,說到最後,連完顏鳳鴿都愣住了。
除掉寧鶴?這四個字他確實想過,但是項州軍有多能打不用多說,別說他了,就算是北蠻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說出除掉寧鶴四字。
“殺了寧鶴?”阪爾客的唿吸都急促了起來。
先殺許慕梁,後殺寧鶴,完顏鳳鴿都不敢相信若是他真的殺了寧鶴,那會在西羌引起怎樣的轟動。。。
馬四娘看著完顏鳳鴿那野心勃勃的眼神就知道這個大皇子心動了,當即說道,“大皇子別擔心,萌鬱關咱們是丟了,可是卻送給了寧鶴一個活棺材,既然他敢孤軍深入,那咱們就讓他知道孤軍深入的代價。”
完顏鳳鴿轉身看向馬四娘,“徵山原的大軍不能迴撤,那寧鶴若是死守萌鬱關,咱們一時半會也拿不下來,到時候還得麵臨腹背受敵。。”
“不不不,大皇子,圍殺寧鶴咱們隻是負責搭台,真正登台的還在後麵。”馬四娘嬌滴滴的笑了笑。
與此同時,西羌深處的黃沙道上,一行鐵甲勁旅正緩緩朝著萌鬱關駛去,在大軍前方是一排手握佛珠,半披袈裟的禿頭和尚,這些和尚任憑風沙吹過而不為所動,一直低頭誦經。
細細數來,一共一十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