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進了書房,那柳安他們不就白來聽牆根了。
趙琳疑惑的看著這個便宜徒弟,總感覺他最近有點反常。
“師父,徒兒最近老是覺得心中煩躁,咱們賞花品茶,在院中坐而論道豈不美哉。”李承平笑嗬嗬的說著,盡量讓表情看起來自然。
李承平心道,我可是盡最大努力了,若是師父還是要求進書房,可就怪不得自己了。
小心觀察四周動靜的秦其遠,聽到院中李承平這麽一番話,默默的伸出手指給他點了個讚。
不愧是李承平,說謊話就是不打草稿。
柳安有點無語,這是什麽爛借口,山長一代大儒,他不拿戒尺打你腦袋說你笨就不錯了,還想和他坐而論道。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趙琳僅僅猶疑一瞬,下一秒像是知道什麽,笑道:“行吧!就依你。”
依舊與先前教學一樣,趙琳仍是先拿起李承平的文章來看。
想要走科考一途,唯有多學、多寫、多改。
拿起一看,李承平的文章讓趙琳直皺眉,院試之後,應考者是一定會考律詩的。
詩賦因為不容易定標準、判優劣,所以不是主考官判定學子好壞的主要題目。
可為什麽還要考呢!
原因無它,一道巧妙的詩賦,會讓人下意識的做出區分,詩作好壞會讓主考官心中有個起伏。
詩作驚豔,無疑會使人眼前一亮,為考生的文章增色。
而且一道即興發揮的詩賦題,可以考察出學生的破題技巧和能力。
李承平的這道五言六韻詩作,平平仄仄,對得工整,沒有一字是不合法度的,題倒是押對了。
整體看起來顯得標準,較易具體且客觀。
但就是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趙琳說道:“依舊的原先的問題,文章破題精準,可其中的政治得失太過尖銳,這樣會讓考官覺得你偏執激進。”
本想說說李承平詩賦的,因為這孩子水平總是忽高忽低。
可詩作看的就是隨性,趙琳打算往後把技巧說到位,發揮狀況還是要他自行把握,多說無益。
李承平覺得師父說的很客觀,因為他對古代封建製度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總是站在上帝視角來分析解決問題。
這樣犀利清晰的破題方式,確實會給考官留下激進的主觀風格。
倒不是他文風一直如此,而是他最近才做出的改變,經過師父好幾次的教訓,李承平覺得還是需要再次改變,顯然這種文風不適宜科考中。
看李承平沉默思考,趙琳端起茶水輕呷一口。
這個學生有一點很好,那就是聽勸,不會一意孤行,有的人即使是給他說了這麽做不行,他仍要去碰一碰,撞個南牆。
趙琳看李承平思考完,說道:“你記憶力驚人,這是你的優勢,博聞強記才能觸類旁通,詩賦一道亦是如此,你要吸取前人佳作,融會貫通。”
李承平點點頭,提出一個他想了很久的問題,“師父,我最近在挑選本經上很是糾結,難以選擇。”
學子在五經之中挑選本經是應有之義,原因是為了防止學子貪多嚼不爛。
能治一經者,造詣達到一定程度則可稱之為大儒。
哪怕是如趙琳這樣的大儒都沒敢兼治兩經,趙琳治的是詩經,所以李承平有意跟著師父學詩經。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是周南、召南、邶、鄘 。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十五個地區的詩,共一百六十篇。
《雅》是《詩經》中《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
《頌》是《詩經》中《周頌》、《魯頌》、《商頌》,共四十篇。
看起來很多,其實相較於其他經文,算是較為簡單的,每年選取它作為本經的學子尤其之多,競爭其實挺激烈。
李承平看中《詩經》的原因很簡單,除了好記外,趙琳便是研習詩經的大儒,有這麽一位大才在,李承平學起來無疑會輕鬆許多。
而且書院夫子說起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易理解。
不過,李承平沒有那麽快的下結論,真正用心鑽研下來,才能選擇順應自己本心的。
對於六經,李承平專門針對性的研究過。
孔子曾言,“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大意是說,詩歌可以激發人們的情感和想象力,禮儀可以規範人們的行為和社會秩序,音樂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和品德。
因此,學習六經可以幫助人們成為有道德、有文化、有修養的人。
趙琳沒有正麵迴答李承平的問題,而是說起孔子對六經的論調,正所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李承平最認同這句,孔子是說他隻是傳承和闡述古代的文化和思想,而不是自己創造新的理論。
古代文化和思想是經過曆史檢驗的,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細細品味,李承平漸漸明白師父想要告知的意思,趙琳是勸他不必過快的決定,研習本經是一輩子的大事。
伴隨讀書人半生的就是它,若是因為科考而不遵循本意,後麵想要反悔,多半就沒有精力再去學習了。
後麵的時間,就輪到趙琳來講,李承平認真來聽的環節。
秦其遠聽的都有些困倦了,他是真的羨慕李承平,有個這麽好的老師來給他迴答解惑。
到了關鍵時刻,牆外兩人振奮了精神。
今日所講易經,很是關鍵,李承平背誦全篇後,就聽趙琳開始講課,點明經文要義。
李承平拿起攜帶的線裝筆記本開始記,聽牆根的兩人同樣不例外,聚精會神。
好似察覺到外麵有人,趙琳聲音特意放大了很多。
萬物皆有時,時來不可失。
趙琳的小灶價值實在太高,李承平盡管全部記下,仍需要時間消化。
笑吟吟的看著迴過神來的李承平,趙琳道:“可以走了,我這裏可不管飯。”
沒在管李承平,伸了個懶腰,趙琳輕搖蒲扇的打起瞌睡來。
趙琳疑惑的看著這個便宜徒弟,總感覺他最近有點反常。
“師父,徒兒最近老是覺得心中煩躁,咱們賞花品茶,在院中坐而論道豈不美哉。”李承平笑嗬嗬的說著,盡量讓表情看起來自然。
李承平心道,我可是盡最大努力了,若是師父還是要求進書房,可就怪不得自己了。
小心觀察四周動靜的秦其遠,聽到院中李承平這麽一番話,默默的伸出手指給他點了個讚。
不愧是李承平,說謊話就是不打草稿。
柳安有點無語,這是什麽爛借口,山長一代大儒,他不拿戒尺打你腦袋說你笨就不錯了,還想和他坐而論道。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趙琳僅僅猶疑一瞬,下一秒像是知道什麽,笑道:“行吧!就依你。”
依舊與先前教學一樣,趙琳仍是先拿起李承平的文章來看。
想要走科考一途,唯有多學、多寫、多改。
拿起一看,李承平的文章讓趙琳直皺眉,院試之後,應考者是一定會考律詩的。
詩賦因為不容易定標準、判優劣,所以不是主考官判定學子好壞的主要題目。
可為什麽還要考呢!
原因無它,一道巧妙的詩賦,會讓人下意識的做出區分,詩作好壞會讓主考官心中有個起伏。
詩作驚豔,無疑會使人眼前一亮,為考生的文章增色。
而且一道即興發揮的詩賦題,可以考察出學生的破題技巧和能力。
李承平的這道五言六韻詩作,平平仄仄,對得工整,沒有一字是不合法度的,題倒是押對了。
整體看起來顯得標準,較易具體且客觀。
但就是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趙琳說道:“依舊的原先的問題,文章破題精準,可其中的政治得失太過尖銳,這樣會讓考官覺得你偏執激進。”
本想說說李承平詩賦的,因為這孩子水平總是忽高忽低。
可詩作看的就是隨性,趙琳打算往後把技巧說到位,發揮狀況還是要他自行把握,多說無益。
李承平覺得師父說的很客觀,因為他對古代封建製度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總是站在上帝視角來分析解決問題。
這樣犀利清晰的破題方式,確實會給考官留下激進的主觀風格。
倒不是他文風一直如此,而是他最近才做出的改變,經過師父好幾次的教訓,李承平覺得還是需要再次改變,顯然這種文風不適宜科考中。
看李承平沉默思考,趙琳端起茶水輕呷一口。
這個學生有一點很好,那就是聽勸,不會一意孤行,有的人即使是給他說了這麽做不行,他仍要去碰一碰,撞個南牆。
趙琳看李承平思考完,說道:“你記憶力驚人,這是你的優勢,博聞強記才能觸類旁通,詩賦一道亦是如此,你要吸取前人佳作,融會貫通。”
李承平點點頭,提出一個他想了很久的問題,“師父,我最近在挑選本經上很是糾結,難以選擇。”
學子在五經之中挑選本經是應有之義,原因是為了防止學子貪多嚼不爛。
能治一經者,造詣達到一定程度則可稱之為大儒。
哪怕是如趙琳這樣的大儒都沒敢兼治兩經,趙琳治的是詩經,所以李承平有意跟著師父學詩經。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是周南、召南、邶、鄘 。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十五個地區的詩,共一百六十篇。
《雅》是《詩經》中《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
《頌》是《詩經》中《周頌》、《魯頌》、《商頌》,共四十篇。
看起來很多,其實相較於其他經文,算是較為簡單的,每年選取它作為本經的學子尤其之多,競爭其實挺激烈。
李承平看中《詩經》的原因很簡單,除了好記外,趙琳便是研習詩經的大儒,有這麽一位大才在,李承平學起來無疑會輕鬆許多。
而且書院夫子說起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易理解。
不過,李承平沒有那麽快的下結論,真正用心鑽研下來,才能選擇順應自己本心的。
對於六經,李承平專門針對性的研究過。
孔子曾言,“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大意是說,詩歌可以激發人們的情感和想象力,禮儀可以規範人們的行為和社會秩序,音樂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和品德。
因此,學習六經可以幫助人們成為有道德、有文化、有修養的人。
趙琳沒有正麵迴答李承平的問題,而是說起孔子對六經的論調,正所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李承平最認同這句,孔子是說他隻是傳承和闡述古代的文化和思想,而不是自己創造新的理論。
古代文化和思想是經過曆史檢驗的,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細細品味,李承平漸漸明白師父想要告知的意思,趙琳是勸他不必過快的決定,研習本經是一輩子的大事。
伴隨讀書人半生的就是它,若是因為科考而不遵循本意,後麵想要反悔,多半就沒有精力再去學習了。
後麵的時間,就輪到趙琳來講,李承平認真來聽的環節。
秦其遠聽的都有些困倦了,他是真的羨慕李承平,有個這麽好的老師來給他迴答解惑。
到了關鍵時刻,牆外兩人振奮了精神。
今日所講易經,很是關鍵,李承平背誦全篇後,就聽趙琳開始講課,點明經文要義。
李承平拿起攜帶的線裝筆記本開始記,聽牆根的兩人同樣不例外,聚精會神。
好似察覺到外麵有人,趙琳聲音特意放大了很多。
萬物皆有時,時來不可失。
趙琳的小灶價值實在太高,李承平盡管全部記下,仍需要時間消化。
笑吟吟的看著迴過神來的李承平,趙琳道:“可以走了,我這裏可不管飯。”
沒在管李承平,伸了個懶腰,趙琳輕搖蒲扇的打起瞌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