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平在縣、府試取得案首,在西安儼然有了一定名氣。


    這不,剛迴到書院,不少人就遞來了帖子,邀請他參加某某文會、詩會。


    最開始,李承平對於這種附庸風雅的事情,十分感興趣。


    可抽空去了幾次後,卻發現這些人除了高談闊論,對他在時文上的提高絲毫沒有幫助。


    漸漸的,也就有些失望不再去了,李承平依舊以書院不可私下外出的規矩,將邀請婉拒掉。


    柳安笑著搖頭否認道:“覺得無甚意義,完全是因為你接觸的文會太過片麵罷了。”


    “真正的文會可沒有那麽簡單,詩詞歌賦諸多學子互相角力,很是精彩。”


    懊惱的撫頭難受,李承平覺得自己還是老老實實跟著師父去找大儒取經吧!


    自己的名頭隻能說是勉勉強強,那些秀才、舉人舉辦的活動,以他的身份完全不夠,沒機會硬湊,就找適合自己的。


    李承平的文章嚴格意義上來說,很是中規中矩,吸納優秀文章,參雜一部分自己的私活。


    簡而言之,那就是結硬寨,打呆仗。


    這種方法放在童生試還能勉力維持,可一拿到院試場上就感覺沒有出彩的地方。


    無法抓住主考官的眼球,文章樸實無華,想要取得好的成績,恐怕隻能愚蠢的期望貢院考生都失誤了。


    能夠活泛腦洞的,除了策論時文,大概率就是詩賦,趙琳同樣覺得他的文章缺乏亮點,所以最近在這方麵抓得很緊。


    柳安若是知道凡爾賽這個詞的含義,一定會把這個標簽貼在李承平身上。


    麥過春分晝夜忙,柳安開春後就來到書院報到。


    京城的書院不論是師資還是環境,肯定是比陝西好的,柳安能過來,李承平無疑是最開心的。


    “李兄,今日午後還要去山長那裏聆訊嗎?”


    李承平與柳安結束交談,剛捧起書本,耳邊就響起秦其遠的聲音。


    放下書,李承平真不知道說什麽好,“一次兩次就算了,再去的話,若是被發現了可不得了。”


    “古有鑿壁偷光,今有我三人隔牆聆訊,何懼之。”秦其遠凜然道,“柳兄還去吧!”


    李承平挪出個位置讓人坐下,“有本事你就自己去,何必拉上柳兄壯膽。”


    嘴硬想要反駁,又害怕柳安順勢不去,秦其遠悻悻的沒敢說話。


    自從李承平午後,去後院聽趙琳講課成為常規,這幾人就悄悄摸摸的溜過去聽牆根。


    每次都要給幾人打掩護,小動作做多了,遲早會被師父察覺出不對來。


    結束上午的課業,吃過飯,李承平在洗了把臉,整理下衣著,就往後院找師父去了。


    正午時分,光照有點強烈,晃得人睜不開眼。


    一進院子,就見趙琳彎腰栽種著瓜果蔬菜,瓜是哈密瓜,在陝西,種哈密瓜氣候條件相較於西域明顯差一些,但種還是能種的。


    哈密瓜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瓜類作物,適合在溫暖、幹燥、陽光充足的環境中生長。


    陝西如在西安和鹹陽等地可以試著栽種,春分時節,不少農夫會騰出一部分土地來種,成熟後,過潼關,販賣到陝州以及河南府等地,算是一筆額外收入。


    蔬菜則是大蔥和芥菜,芥菜是一種耐寒蔬菜,做成芥菜炒肉絲、芥菜魚豆腐湯,同樣美滋滋。


    李承平沒有打擾,趙琳侍弄後,招唿李承平進屋拿筆記和筆墨。


    筆記是一本小冊子,毛筆則顯得短小精悍,筆尖窄細,適合在小冊子上記錄。


    李承平端著硯台,呈送到趙琳麵前,趙琳輕輕蘸了下墨,就開始記錄今日這三種果蔬的生長狀況。


    趙琳一絲不苟的觀察著,隻見小冊子上條理清晰的,記下了滿滿一頁的種植時間,以及不同土壤果蔬的生長情況。


    其中記得最多最細的便是病蟲害,從發生原因到,提出麵對問題如何解決等一係列措施辦法。


    這些內容,讓李承平看一次欽佩一次。


    古代有很多記錄蔬菜瓜果生長的書籍,其中比較著名的便是《齊民要術》、《農政全書》、《農書》等。


    這些都可以說是農業百科全書,匯集了華夏古代農業科學的精華,並記載有許多重要農業技術。


    例如,作物栽培、農具製造、水利工程、土壤改良、果樹栽培、桑蠶養殖等等。


    諸如此類的書籍有很多,它們的出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無數先輩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最後匯總總結。


    不然一個作者連帶著十數位助理,即便是想破腦袋,沒有實踐的前提下,也不會收錄這麽多農業科學的精華。


    瞧著滿頭大汗的趙琳,李承平覺得不論是古今,華夏總有一群默默奉獻的人。


    弄了好一陣,趙琳才放下紙筆。


    李承平將事先提前拿來的毛巾遞上,把紙筆接過。


    “師父,這些還送到布政使司衙門嗎!”李承平問道。


    趙琳咕嚕喝了一口茶水,點頭應著。


    趙琳記錄這些果蔬生長條件不是漫無目的,更不是全靠興趣。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近些年風調雨順,但天災人禍卻不知道哪一天就會到來。


    著書供農人參考,恢複民生,是趙琳的願景。


    朝廷每年都會收錄各地有才之士的著作,印證後,便加以收藏匯總傳播。


    不然依靠人們口口相傳,或是個人印刷傳播,不但效率低下,消耗的錢財也不是個人能夠承擔得起。


    而且朝廷也不是空手套白狼,如果得到印證的技術或書籍有一定的參考性和獨特性,是會下發賞銀的。


    這是一次性的朝廷賞賜,類似於專利費,但遠不如專利拿到的費用高。


    畢竟,在古代是講不了專利這個概念的,不談專利有些技術都會失傳,更別提有專利這個限製在嘍。


    招唿李承平進屋,趙琳道:“今日,咱們學習易經。”


    瞧見李承平站在原地沒動,趙琳以為他對農業感興趣,規勸道:“你現在還是要著重於科舉,若是有機會進翰林院,再去研習這些雜學也不遲。”


    支支吾吾不動腳,李承平心道怎麽將師父留在院內講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寒門讀書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右顛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右顛倒並收藏科舉,寒門讀書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