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文人儒士那是曆來遜色於中原和南北直隸,這乃是眾所周知之事,或許隻比西南文風略強。


    並不是馬知縣戴有色眼鏡,而是事實如此。


    江南士子單論數量就遠超陝西,不隻是因為比陝西富裕,才導致江南讀書人更多。


    環境也很重要,西北多戰亂,哪有南方安穩。


    鬆江府的一個小縣,參加縣試的學子就多達千人。


    興平好歹是個大縣,兩者卻相仿,興平參考學子中,更有不少是濫於參數之輩。


    有人抱有僥幸,學識不豐,好似是來考主考官的。


    有時看到些離譜的答卷,馬知縣真的很想報警,不對,是找衙役給他們抓起來。


    從人數上就可看出問題來,西北不隻是人少,教育更是跟不上,這才是根源之所在。


    河南、山東及關中幾處是四戰之地,國朝承平不足五十載,勉強緩過來勁,想出什麽人才真的很難。


    甭說太平年月都不及江南士子文風,更遑論現在。


    所以馬知縣真的不是很看好在場士子,隻求今年能有幾個拔尖的,好為他添彩,文教可是刷政績的大頭。


    第一場出的題還算穩當,不是太難的題目,他隻想著挑些基礎紮實的學子罷了。


    李承平可不知道知縣大人的想法,即使明白也是不以為意,文好可破,馬知縣看來是不太了解西北漢子骨子裏的堅韌,天才是不拘泥於地界的。


    他腦子裏逐漸思索出作答的腹稿,提筆坐直,寫出曾經模擬時作出的答案,不敢直接寫在答卷上,怕出錯,先在草稿紙上謄抄下來。


    即使是在草稿紙上,李承平也沒敢胡亂順著心情寫,同樣是排版如故,規規矩矩的,工整的很。


    與高考相同,草稿紙是需要上交,有的主考官會好奇作答學子的思路,特意調取草稿紙來查看,若是草稿紙排版隨意,難以辨別,是很扣分的。


    誰知道馬知縣會不會看他們的草稿紙,先入為主的提前預防是一個考生的準則,但凡他想得高分,就得這麽考慮。


    李承平好似旁若無人的開始蘸墨作答,草稿紙上規範寫下‘蓋聞道之大原出於天,超乎無極太極之妙’作為開頭,隨後,正色迴答經義。


    剛進入舍房,李承平多少有些不適應,可一旦擺正了心態,沉下心來寫文章,就有點忘乎所以。


    喝了點竹筒中的水,嘴巴半天沒動作,感覺很幹。


    休息片刻,李承平便開始繼續看第二題。


    第二題仍然是四書文,出的就很考究,是一道不明出處的截搭題。


    截搭是指兩個看似不相關的詞語或短語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詞語或短語,並以此為題來作答。


    這道題是將‘仁者愛人’‘不以規矩’兩個詞語截搭在一起,單個拎出來破題,還算簡單,但結合在一塊,思考的方麵就多了。


    僅從字麵意思上來破題顯然不夠,李承平開始想兩者之間的聯係。


    筆尖在草稿紙上懸停有些久,墨汁都快滴落。


    難度瞬間就上來了,不愧是截搭題,破題重點讓人拿不準。


    李承平看向對麵幾人,第一題好解,他們現在都作沉思狀,大概都被第二題給難住了。


    組織好思路,沒有過多等待,李承平隨想隨寫,什麽思緒都往草稿紙上寫,最後總結即可,這是他的破題習慣和方式。


    不寫出來,永遠不知問題出在哪裏。


    一陣寒風吹來,感受到一絲涼意,李承平才發覺劈裏啪啦的燃炭聲已經消失。


    炭盆裏燃燒殆盡的木炭,講述了時間的流逝。


    緊了緊衣衫,沒有炭火的加持,有點冷。


    好在暖日升了起來,還可以接受,李承平可不舍得再買木炭。


    僅剩最後一道試貼詩,就可以全部謄抄在答卷上。


    沒有那麽急,李承平對於自己破題的速度心裏早已有了杆秤,眼下還早,不急於一時。


    早上喝的那碗稠州,已是消耗的差不多,有些餓,李承平小心將作答好的草稿紙和答卷放到一旁。


    拿出帶進來的饃饃吃了起來,邊吃邊構思試貼詩,恍然間,卻聞到了一股肉香味。


    定睛一看,斜對麵那個綢緞少年真是羨煞旁人。


    他竟然帶了一隻燒雞進來,大概是覺得燒雞有些涼,放在炭盆旁炙烤。


    本來涼透的燒雞瞬間香的讓人跳腳,不隻是李承平,所在這列的眾多舍房,不少考生都伸頭探看。


    綢緞少年眉頭微皺,好像知道燒雞的味道影響到其他人,放下筆,拱手略作歉意,趕忙將炙烤的燒雞拿走,避免燒雞香味傳的越來越遠。


    李承平輕笑,這綢緞少年雖然吃穿用度在這考場都很好,但他考慮旁人的行為,倒是沒有眼前吃燒雞那般,顯得可惡。


    受燒雞香味影響的考生有多少,李承平不知,但他的道心真的快破了,因為綢緞少年是真的當著他麵在吃燒雞,饞的人口水直流。


    強忍住啃肉的衝動,李承平吃了半拉饃饃就接著開始作答。


    五言六韻詩賦還是很關鍵的,這是考官判斷考生才華的側重點。


    試貼詩主題是冬日,考察詩作的方式有好幾種,其一便是考官限定主題,再者即是考官給出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要求考生即興發揮。


    這題顯然是以第一種來考察考生,特定主題的話,內容可就寬泛。


    李承平覺得自己還是中規中矩比較好,知縣大人並沒有將試帖詩出很難的意思,大概是沒有想過以詩作來當作重要評判標準。


    想來也是,試貼詩隻要格式體裁符合即可,科舉考試中看重的還是時文。


    因此,李承平自己即興發揮的寫了一首,自我感覺還不錯的。


    若是把唐宋大家詩詞拿出來,怕知縣以為他是詩仙妖孽轉世。


    李承平心中所熟記的那一首都不遜色於當時名作,不是他不想尋些平常的,可普通的前世也沒學呀!


    名人詩詞就已經背誦的很辛苦,那個挨千刀的老師會找不知名的小詩人來普及詩詞之美,這不是給學生增添學業嗎!


    一場一天,作答完題目不代表沒事了,謄抄耗費時間也不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寒門讀書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右顛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右顛倒並收藏科舉,寒門讀書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