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點熱水,拿出油煙墨研磨兩下,等墨化開,方能提筆寫字。
李承平所用的油煙墨還是大伯送迴來的,讓他更為感動的是李久昌。
這位堂哥已在縣城一處酒樓做了四年學徒,因為念過書,所以活計還算輕鬆,隻需跟著賬房先生身後幫忙。
幹了足足半年,一發工錢,李久昌就買了塊上好的鬆煙墨給他。
鬆煙墨是用鬆樹枝燃燒後產生的黑煙製成,其質量極好,價格很高。
這一世,對李承平好的沒邊的人太多了,他會一一記在心裏,待他金榜題名,一定...現在說這些有點為時尚早。
那塊上好的鬆煙墨,李承平多少有些舍不得用,油煙墨用起來勉強湊合,他現在可不是什麽名家大儒,一字千金。
喝過茶吹過風,現在李承平很是精神,這篇策論他是改了又改,倒不是不滿意,隻是覺得還有提高空間。
不多時,紙上的字滿滿當當。
敲門聲正合時宜的響起,李曦推著門進來,“怎麽不理人呀!爹還總說我打攪你。”
小心抬著炭盆,李振良讓女兒讓開,別燙到了。
進來一看,兒子鼻子紅紅的,手也被凍得有點腫,李振良不免心疼。
迴想著自己以前進學的狀態,真是不能比,老早就聽到院裏有動靜,一進來孩子還在學習,一點都沒有懈怠。
把炭盆放下,瞬間屋子裏就暖和起來。
將一直捂在懷裏的暖壺遞給弟弟,李曦用力揮著手,“你可一定要好好的,別秀才沒考上,把身體熬壞了。”
笑著應了,李承平正待說點什麽,老爹就把二姐拎了出去。
今天的午飯,李家飯桌上不僅有平時吃的最多的雜糧糊糊,還多了條魚。
魚湯被文火煮得白白的,喝起來渾身暖洋洋。
餘氏夾了魚頭給他,“來吃魚頭,吃完飯睡會,別一天到晚坐在書桌那。”
吃啥補啥,這條魚是李振良專門買來給兒子吃的。
吃完午飯,他沒有著急迴屋,因為王勤那小子來了。
特地過來叫李承平去看殺年豬,本來打算圍著自家土院轉兩圈消消食,既然村裏都去看了,他正好也去湊湊熱鬧。
在村裏,年豬可不是每年都殺的,但每次殺豬卻都是大事,村裏人全部聚過去看熱鬧,李承平也不例外。
王勤他爹就是鎮上的屠戶,十裏八鄉的豬羊都是他來釃、來宰。
王老爹一直都在鎮上,所以大家都見得少,他伸展了下身子骨,衝著人群笑道:“手快有手慢無,四條腿都有人家定下了,豬頭大家都知道,是放在祠堂供奉先人的,剩下的每人半斤,挑到哪裏是哪裏。”
一河村雖不大,但人不少,少說有幾百號人,一百來戶,李承平目測這頭年豬有個二百來斤,四條腿和豬頭一去,確實每家隻能分半斤。
周圍村民興高采烈,一家半斤已經不老少了,村裏平常過節頂多吃點野味,一年到頭都可能吃不到肉,過年每家有肉吃,沒人會不知足。
王勤開心的拉李承平湊近了看,隻見母豬撲騰的像什麽似的,三四個成年人差點摁不住它。
手持利刃,王老爹眼疾手快的給年豬脖頸處來了一刀,年豬吭吭唧唧的悲鳴著,防止年豬過多痛苦,隨即王老爹又朝年豬心窩來了一刀。
瞧著撲騰往外冒的豬血,王勤趕緊拿著事先準備好的木盆接著。
豬血可是好東西,凝固好炒菜,香的很,而且聽老人說,這豬血有著吸灰的作用,隻是李承平不知道這吸灰是什麽意思。
各家各戶都張羅著開始分肉,李承平打算把自己家的那塊給領了,但王老爹卻說他拿不動。
開玩笑,他盡管才十歲,但半斤怎麽可能拿不動,王叔這不是小瞧人嗎!
王老爹隻是笑著不迴話,將一條腿單拎出來。
那確實拎不動,一條豬腿重的很,還是讓他爹來扛迴去吧!
“過年真好呀!”李曦盯著她爹剛拿迴家的豬腿,血紅色的肉,此刻卻不顯得瘮人。
餘氏笑話一聲:“多新鮮呀!誰看不出來是肉,你爺也不知道在想什麽,日子還過不過了,這麽大條豬腿要多少錢呀!”
“爺,多半是看奶瘦了,就著這個機會拿迴來給你補補。”
李曦美美的為爺爺開脫,想要晚上就吃紅燒肉。
豬腿在豬血放幹後就處理好,顯然餘氏沒打算晚上吃,從廚房取出鹽罐準備醃肉。
均勻的把鹽抹在豬腿上,對著李曦沒好氣道:“你個小胖丫頭,看看都胖成什麽樣了,成天想美事,晌午才吃的魚,晚上吃肉,那是想都甭想。”
“好了,孩子想吃肉,就弄點,再說了,我家小曦哪裏胖了,瘦得很嘞!”
李固買這條豬腿就是為了吃的,過幾天就過年了,這幾日怎麽熱鬧怎麽來。
“真是不過了,每天就你做好人,全家就我一個惡人。”
嘴上這麽說著,餘氏手卻沒閑著,拿刀把肉剔下來醃好,貼骨肉和大骨頭卻沒動,李承平一看就知道今晚上有大骨頭湯喝。
見有大骨湯吃,李曦喜滋滋的抱著奶奶親了一口。
奶奶真是嘴硬心軟的典範。
......
年關將至,伴隨著大雪的是唿嘯而過的大風,狂風陣陣,直吹的人臉頰生疼。
快過年了,家裏愈發忙了起來,當所有人都在院裏忙的飛起時,李承平卻還待在他的那間小屋裏。
作為家裏的一份子,他倒是想幹,但爺奶他們不允許呀!
所以盡管到了臘月二十九的下午,他還是沒幫上手,索性迴屋看起書來。
手上拿著的還是李軒送來的那份選集,李承平記憶力很好,選集看過幾遍,就約莫記的差不離,但記住和理解可不一樣。
像這次院試的的案首所寫策論,就用到了罕見的駢文,其特點是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
且駢文在聲韻上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
這些往往是李承平會忽略的,駢文很少見,但運用得當,卻能增加文章的藝術效果。
例如‘下亭漂泊,高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
此類文體十分稀少,而這位案首又很有文采,依李承平看來,應該不是學政大人喜歡這類,而是比較惜才。
李承平所用的油煙墨還是大伯送迴來的,讓他更為感動的是李久昌。
這位堂哥已在縣城一處酒樓做了四年學徒,因為念過書,所以活計還算輕鬆,隻需跟著賬房先生身後幫忙。
幹了足足半年,一發工錢,李久昌就買了塊上好的鬆煙墨給他。
鬆煙墨是用鬆樹枝燃燒後產生的黑煙製成,其質量極好,價格很高。
這一世,對李承平好的沒邊的人太多了,他會一一記在心裏,待他金榜題名,一定...現在說這些有點為時尚早。
那塊上好的鬆煙墨,李承平多少有些舍不得用,油煙墨用起來勉強湊合,他現在可不是什麽名家大儒,一字千金。
喝過茶吹過風,現在李承平很是精神,這篇策論他是改了又改,倒不是不滿意,隻是覺得還有提高空間。
不多時,紙上的字滿滿當當。
敲門聲正合時宜的響起,李曦推著門進來,“怎麽不理人呀!爹還總說我打攪你。”
小心抬著炭盆,李振良讓女兒讓開,別燙到了。
進來一看,兒子鼻子紅紅的,手也被凍得有點腫,李振良不免心疼。
迴想著自己以前進學的狀態,真是不能比,老早就聽到院裏有動靜,一進來孩子還在學習,一點都沒有懈怠。
把炭盆放下,瞬間屋子裏就暖和起來。
將一直捂在懷裏的暖壺遞給弟弟,李曦用力揮著手,“你可一定要好好的,別秀才沒考上,把身體熬壞了。”
笑著應了,李承平正待說點什麽,老爹就把二姐拎了出去。
今天的午飯,李家飯桌上不僅有平時吃的最多的雜糧糊糊,還多了條魚。
魚湯被文火煮得白白的,喝起來渾身暖洋洋。
餘氏夾了魚頭給他,“來吃魚頭,吃完飯睡會,別一天到晚坐在書桌那。”
吃啥補啥,這條魚是李振良專門買來給兒子吃的。
吃完午飯,他沒有著急迴屋,因為王勤那小子來了。
特地過來叫李承平去看殺年豬,本來打算圍著自家土院轉兩圈消消食,既然村裏都去看了,他正好也去湊湊熱鬧。
在村裏,年豬可不是每年都殺的,但每次殺豬卻都是大事,村裏人全部聚過去看熱鬧,李承平也不例外。
王勤他爹就是鎮上的屠戶,十裏八鄉的豬羊都是他來釃、來宰。
王老爹一直都在鎮上,所以大家都見得少,他伸展了下身子骨,衝著人群笑道:“手快有手慢無,四條腿都有人家定下了,豬頭大家都知道,是放在祠堂供奉先人的,剩下的每人半斤,挑到哪裏是哪裏。”
一河村雖不大,但人不少,少說有幾百號人,一百來戶,李承平目測這頭年豬有個二百來斤,四條腿和豬頭一去,確實每家隻能分半斤。
周圍村民興高采烈,一家半斤已經不老少了,村裏平常過節頂多吃點野味,一年到頭都可能吃不到肉,過年每家有肉吃,沒人會不知足。
王勤開心的拉李承平湊近了看,隻見母豬撲騰的像什麽似的,三四個成年人差點摁不住它。
手持利刃,王老爹眼疾手快的給年豬脖頸處來了一刀,年豬吭吭唧唧的悲鳴著,防止年豬過多痛苦,隨即王老爹又朝年豬心窩來了一刀。
瞧著撲騰往外冒的豬血,王勤趕緊拿著事先準備好的木盆接著。
豬血可是好東西,凝固好炒菜,香的很,而且聽老人說,這豬血有著吸灰的作用,隻是李承平不知道這吸灰是什麽意思。
各家各戶都張羅著開始分肉,李承平打算把自己家的那塊給領了,但王老爹卻說他拿不動。
開玩笑,他盡管才十歲,但半斤怎麽可能拿不動,王叔這不是小瞧人嗎!
王老爹隻是笑著不迴話,將一條腿單拎出來。
那確實拎不動,一條豬腿重的很,還是讓他爹來扛迴去吧!
“過年真好呀!”李曦盯著她爹剛拿迴家的豬腿,血紅色的肉,此刻卻不顯得瘮人。
餘氏笑話一聲:“多新鮮呀!誰看不出來是肉,你爺也不知道在想什麽,日子還過不過了,這麽大條豬腿要多少錢呀!”
“爺,多半是看奶瘦了,就著這個機會拿迴來給你補補。”
李曦美美的為爺爺開脫,想要晚上就吃紅燒肉。
豬腿在豬血放幹後就處理好,顯然餘氏沒打算晚上吃,從廚房取出鹽罐準備醃肉。
均勻的把鹽抹在豬腿上,對著李曦沒好氣道:“你個小胖丫頭,看看都胖成什麽樣了,成天想美事,晌午才吃的魚,晚上吃肉,那是想都甭想。”
“好了,孩子想吃肉,就弄點,再說了,我家小曦哪裏胖了,瘦得很嘞!”
李固買這條豬腿就是為了吃的,過幾天就過年了,這幾日怎麽熱鬧怎麽來。
“真是不過了,每天就你做好人,全家就我一個惡人。”
嘴上這麽說著,餘氏手卻沒閑著,拿刀把肉剔下來醃好,貼骨肉和大骨頭卻沒動,李承平一看就知道今晚上有大骨頭湯喝。
見有大骨湯吃,李曦喜滋滋的抱著奶奶親了一口。
奶奶真是嘴硬心軟的典範。
......
年關將至,伴隨著大雪的是唿嘯而過的大風,狂風陣陣,直吹的人臉頰生疼。
快過年了,家裏愈發忙了起來,當所有人都在院裏忙的飛起時,李承平卻還待在他的那間小屋裏。
作為家裏的一份子,他倒是想幹,但爺奶他們不允許呀!
所以盡管到了臘月二十九的下午,他還是沒幫上手,索性迴屋看起書來。
手上拿著的還是李軒送來的那份選集,李承平記憶力很好,選集看過幾遍,就約莫記的差不離,但記住和理解可不一樣。
像這次院試的的案首所寫策論,就用到了罕見的駢文,其特點是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
且駢文在聲韻上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
這些往往是李承平會忽略的,駢文很少見,但運用得當,卻能增加文章的藝術效果。
例如‘下亭漂泊,高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
此類文體十分稀少,而這位案首又很有文采,依李承平看來,應該不是學政大人喜歡這類,而是比較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