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已來,東方建立了許多十字軍國家,歐洲的人們把十字軍諸國所在之地稱為海外之地,十字軍諸國也因此被人們稱為海外諸國。


    十字軍運動的巔峰是1113年,在又一輪歐洲聖戰者的幫助下,統治埃及的威塞克斯王朝征服了整個埃及,此前在為了擺脫殺兄罪名的波蘭國王率領的十字軍幫助下,他們得以征服開羅,現在整個上下埃及都落入了他們手中,自此之後,海外之地陷入了一段時間的平靜。


    在這段時間裏,海外諸國忙著鞏固他們的國家,安置來自歐洲的移民,肅清朝聖道路上的危險,海外之地一時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之色。


    由於海路陸路的暢通,前往海外之地的朝聖者和移民可謂是絡繹不絕,他們許多人就這樣在海外安家,而十字軍諸國對此都非常歡迎,對他們來說,終究隻有拉丁人才算是靠得住的。


    海外之地的拉丁人也在這樣的移民活動裏麵越來越多,不過他們都普遍有著一個特點,那就是除了那些內陸大城外,這些移民都分布在沿海。


    在諸多前往聖地的移民中,英格蘭人無疑是最特殊的一群,他們來到這裏就是衝著投奔威塞克斯家族的,在不列顛,埃及儼然就等同於了一個新英格蘭,吸引著對諾曼統治不滿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前去。


    不過戰爭並沒有因此而結束,由於海路陸路上都在源源不斷的趕來武裝朝聖者,這些貴族和平民希望在聖地為天主而戰,而十字軍國家總不能把他們就扔在那裏不管,因為他們很清楚,這些十字軍戰士是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十字軍國家財稅的重要來源。


    於是在海外之地,就出現了被後人稱為“燒村夏令營”的十字軍活動,一旦有什麽大規模的十字軍到來或是人數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十字軍國家就會發動對穆.斯.林勢力的戰爭,有些時候是針對沙漠裏麵的尹教部落,有些時候就是單純燒那些不願服從的尹教村落。


    後麵隨著十字軍的第一代領導人逝去,十字軍國家之間的衝突也多了起來,聖戰者們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但隨著十字軍國家發現這樣隻會消耗聖戰者的意誌和精力,導致前來參戰者變少之後,他們緊急叫停了這些活動,畢竟武裝聖戰者來到這裏是為了聖戰,而不是為了這些世俗衝突。


    而關於海外諸國的內鬥,由於尹教勢力的全麵潰敗,十字軍國家所麵對的壓力可謂是少之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內鬥自然也嚴重了起來。


    阿勒頗伯國成為了內鬥的重要挑起者,坦克雷德的後代先是利用安條克公國的絕後而奪取了這個國家,接著又對埃德薩伯國發起戰爭,這又導致耶路撒冷王國加入進戰鬥來保衛他的附庸,一時間整個東方都戰作一團。


    而在十字軍大內戰這段時間,原本可以對十字軍造成極大威脅的阿拔斯哈裏發卻在卡特萬之戰中敗給了耶律大石,導致了哈裏發國內一係列軍閥和野心家的盲動,導致哈裏發根本無力去對抗異教徒。


    十字軍的內戰以東帝國的強力介入而告終,最後以耶路撒冷王國和東帝國聯手滅亡那個吞並了大半個敘利亞的所謂敘利亞王國而告終,聖地總算是迎來了一段時間的平靜時光。


    但這平靜也沒能維持多久,在約翰二世死去那時,敘利亞王國成功複國,許多人把這視為是上帝的恩典,本身在敘利亞王國滅亡之後,公教世界產生過一種想法,即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的內鬥和不虔誠所致,他們需要為此而贖罪。


    在這樣的情況下,十字軍國家內產生了一種強大的思潮,即上帝需要我們去聖戰,去消滅異教徒的老窩,即麥加和麥地那。


    這種思潮在歐洲引起了強烈反響,而最終導致的結果第二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正好趕上了好時候,曼努埃爾的上位使得那條關於禁止十字軍通過東帝國的命令作廢,十字軍可以繼續走上這條老路了。


    法國國王和神羅皇帝親自來到了聖地,他們帶著四萬軍隊,都是些職業軍人,沒有平民,在和當地的十字軍部隊匯合後,他們的兵力到達了七萬。


    七萬大軍就這樣開入了沙漠,他們後勤由埃及王國的紅海艦隊所負責,一路殺向異教徒的老巢,這場征伐在尹教世界則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激蕩,耶路撒冷其實不過是尹教的第三聖地,而麥加和麥地那那可就是第一和第二聖地了。


    尹教世界也隨之動員了起來,阿拔斯哈裏發親自率領大軍圍攻敘利亞以緩解南方的壓力,昔日的先知崛起之地現在遍布了各路聖戰者,雙方將要為他們的信仰而戰。


    接下來爆發的戰鬥被世人稱為血地之戰,這一戰雙方匯集的兵力到達了十萬,而戰後留下了三萬具屍體,其中半數以上是基督徒的。


    穆.斯.林的勇敢讓他們獲得了甜美的迴報,十字軍最終在堅定的尹教勇士之前崩潰,十字軍的光輝最終還是沒能壓倒新月,而在後世的曆史學家看來,這就是東方攻守之勢逆轉的開始。


    失敗的十字軍迴到了他們的國家,而打擊接踵而至,在送走歐洲十字軍後不久,東帝國新繼位的安德洛尼卡表示出了強烈的反十字軍姿態,他圍攻並滅亡了敘利亞王國,與阿拔斯哈裏發一起瓜分了敘利亞。


    耶路撒冷王國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他們北上反抗了“君士坦丁堡的暴君”,可結果卻是正教大軍兵臨耶路撒冷城下,耶路撒冷王國表示屈服之後這支軍隊才撤走。


    這場失敗對聖地十字軍無疑是一個致命打擊,耶路撒冷王國此戰之後花了足足十年才緩過來,而這段時間就給一個人的活動提供了機會,那個時候他們都想不到,那個阿拔斯哈裏發駐派到也門的總督竟然會成為接下來十字軍王國的最大敵人。


    1158年,阿拔斯哈裏發的艦隊征服了也門,在這裏,他留下了一位年輕的庫爾德將領薩拉丁·本·阿尤布,還有一支由庫爾德人與突厥人組成的遠征軍。


    【鑒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在哈裏發離開之前,他給予了這個年輕人大量權力,讓他自行在西邊發展。哈裏發很清楚,由於東帝國和十字軍的存在,巴格達對西邊的事情完全鞭長莫及,派去的遠征軍根本管不了也無法有效提供資源,所以就幹脆權力下放。


    但是他怎麽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完全是因為叔叔為救哈裏發而犧牲性命才獲得如此權位的年輕人,未來會收複耶路撒冷。


    年輕的薩拉丁把麥加和麥地那作為自己當下的攻略目標,尹教聖城區域由於之前的大戰而滿目瘡痍,當薩拉丁的大軍到來之後,他沒有多久就馴服了麥加和麥地那的貴族。


    但他的實力依然很有限,薩拉丁清楚,想要真正獲得與十字軍對抗乃至是收複聖地的力量,他必須去拿下埃及。


    而埃及自從被威塞克斯王朝征服以來,內部矛盾一直都在加劇,埃及王國的特點是統治階層中的穆.斯.林和科普特派依然有很大占比,原本當埃德加·威塞克斯還在之時,這些矛盾尚還在控製之內,各方也可以在埃德加的組成下達成妥協,但是當他1155年去世之後,矛盾就徹底爆發了,狂熱的公教徒們控製了政局。


    大量穆.斯.林被驅逐出各個權力機構,以亞曆山大裏亞為中心的公教徒們打算讓他們徹底占據統治階層,這就導致埃及國內的矛盾一日更比一日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薩拉丁到了。


    薩拉丁的到來獲得了當地尹教徒的熱烈歡迎,科普特派則是兩不相幫的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軍隊幾乎是剛剛進入埃及,就被迎入了開羅。


    開羅在當年的十字軍征伐裏沒有遭遇屠殺,在麵對十字軍圍城時,這座城市直接選擇了投降,因此當時隻是發生了一些劫掠,所以這座城市的人口主體依然是穆.斯.林。


    之後薩拉丁就以此地為中心,與亞曆山大裏亞的公教徒作戰,一直到1174年,埃及的爭奪才隨著公教徒主動撤出亞曆山大裏亞,前往昔蘭尼加建立了昔蘭尼加王國而結束。


    這段時間裏耶路撒冷一直對埃及的時候反應遲緩,他們雖然不時往埃及派遣軍隊,但一直內心都認為這樣的僵持會持續很久的,因此一直到整個埃及都丟失的時候,王國才反應過來出兵,但一切都已經晚了。


    公教世界此時已經陷入和東帝國的大戰中,也是因此,埃及丟失的消息沒有引起多少波瀾,也沒有多少西方援軍到來。


    而另一邊,薩拉丁收複埃及使得他成為了整個尹教世界的英雄,而他也加把力氣,開始了對大馬士革的奪取,若是可以拿下這座城市,那麽收複耶路撒冷就更近了一步。


    奪取大馬士革時他主要依靠的是巴格達哈裏發的配合,哈裏發從北方發動攻勢,迫使那麻煩的聖教軍全力北上,而接下來他就奪取了大馬士革。


    大馬士革的丟失使得耶路撒冷王國立即惶恐不安起來,眼下聖地十字軍國家隻有它一個還在,而就在薩拉丁率領大軍進入耶路撒冷王國,打算收複聖地之時,他遭遇了慘敗。


    耶路撒冷年輕的麻風病國王擊敗了他,薩拉丁幾乎是僅以身免,這一戰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薩拉丁認為目前滅亡耶路撒冷王國的時機還不成熟,選擇了和耶路撒冷王國停戰。


    這個時候薩拉丁也有著他的麻煩,他的權勢實在是過於強大,以至於讓阿拔斯哈裏發想起了當年的法蒂瑪,薩拉丁花了很多時間來重新獲得哈裏發的認可,因為他清楚,哈裏發的任命是他合法性的來源。


    在好不容易穩住了哈裏發之後,薩拉丁也發現耶路撒冷那個麻風病國王死了,因此,他開啟了滅亡耶路撒冷王國的征途。


    這場戰爭沒有什麽好說的,由於公教和正教世界的激戰,耶路撒冷王國是一點外來援軍都求不到,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當他們的野戰軍被薩拉丁殲滅之後,他們的末路也來臨了。


    不過圍攻耶路撒冷比如曆史上要困難得多,由於在王國大軍覆滅後,現在是完全由平民組成的聖教軍把控著聖城局勢,他們在戰鬥開始之前就疏散了全城平民,接著在耶路撒冷各地塞滿了草料,打算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就玉石俱焚。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一係列的硬仗之後,薩拉丁隻能同意聖教軍可以在保留旗幟的情況下離開城市,還可以帶上那些想要和聖城一起玉石俱焚的平民,以換取他們不破壞城市。


    1185年,薩拉丁收複了耶路撒冷。比起曆史上十字軍的種種殘酷行為,薩拉丁的行為無疑是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使得他的品德在整個世界都獲得了讚揚,當然也有人批判他太過仁慈,但這些都和他沒有關係,他隻需要享受這一刻的榮耀就行。


    隻不過和平的日子沒能持續多久,聖地丟失的消息很快傳迴了歐洲,在剛剛結束和安德洛尼卡戰爭兩年的公教世界有躁動了起來,一股強烈的末日論論調開始在人群裏傳播,這些言論的主題都是因為基督徒的自相殘殺,所以才讓聖地出現了這樣的事情,現在若是想要拯救自己的靈魂,那就隻能去奪迴耶路撒冷。


    安德洛尼卡一年後的死和教會收複羅馬更是為這些言論增添了可信度,在人們看來,那個暴君的死亡正是上帝的懲罰,而正好的是隨著安德洛尼卡的死,東帝國的新政府宣布允許十字軍通過他們的國境,第三次十字軍也因而正式開始形成。


    第三次十字軍的首領母庸置疑的屬於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腓特烈,後世稱他為紅胡子,這位皇帝堪稱是安德洛尼卡一生的敵人,在殘酷的公正(公教-正教)戰爭中,他對抗安德洛尼卡所取得的功績最大,因而在整個公教世界都享有強烈的威望。


    相較之下,法國的腓力和英國的理查都是後輩小角色——雖然他們自己不這樣想。


    第三次十字軍匯集的兵力達到了整整十二萬,其中一半以上來自腓特烈皇帝,在多年和東帝國的高強度戰爭之中,這位君主把帝國擰成了一股繩,桀驁不馴的北意大利諸邦現在也對皇帝俯首稱臣,所以神聖羅馬帝國爆發出來的力量非常恐怖。


    在這點上,他得感謝安德洛尼卡,若不是因為東帝國君主帶來的高壓,他那些酷烈的鎮壓手段早就導致的全國皆反,而不是讓他馴服了國家。


    隨著這支大軍順利的來到聖地,接下來壓力來到了薩拉丁一邊,那可是十二萬人,而他還沒能拔出十字軍的沿岸據點——由於耶路撒冷王國的拉丁人數量比起曆史上多太多,所以拉丁王國牢牢的守住了海岸。


    在這樣的情況下,薩拉丁隻能暫避鋒芒,退守耶路撒冷等待轉機,而十字軍也隨之開始猛烈圍攻,隻不過,就在所有人以為聖城陷落隻是時間問題時,腓特烈死了。


    腓特烈死在了阿薩辛刺客的手中,這些年來雖然屬於耶路撒冷王國的攘外會一直都在和阿薩辛們作戰,但他們從來都沒能真正打敗他們,而且阿薩辛還轉變運行模式,他們有意識收羅拉丁孤兒和混血兒,接著把他們訓練成間諜送迴去潛伏。


    現在的阿薩辛已經高度和阿拔斯哈裏發合作,若不是如此,他們也沒有培養那麽多拉丁人和混血兒死士間諜的資源,為了讓他們的間諜在十字軍王國裏獲取高位,哈裏發甚至會主動讓一些部隊去“犧牲”。


    在發現阿薩辛的新動作之後,這就導致攘外會的鬥爭工作越發艱難,也讓他們越發臭名昭著,他們甚至會因為覺得某個十字軍戰士獲取榮耀太容易了而把人抓起來拷打,這樣固然也有時候會抓住間諜,但更多時候卻是一場冤枉。


    攘外會的行動的確給阿薩辛製造了很多麻煩,但在無數的嚐試之後,阿薩辛終於成功把他們的間諜送入了十字軍的高層,而現在,他們啟動了這個暗線。


    於是腓特烈死了,人們第二天發現他被淹死在水盆裏麵,而聖殿騎士團的一位副團長就此消失不見,很久之後人們才知道,原來那個人是阿薩辛的間諜。


    腓特烈的死讓軍營裏麵人心渙散,而受到信號的薩拉丁發動了全麵反攻,耶路撒冷城外的十字軍就此崩潰,十字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敗,哪怕是在異教徒聖城下的失敗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戰後,法國國王帶著許多法國人和德國人離開了聖地,隻有英王繼續留下來作戰,雖然他一度給薩拉丁帶來過不少麻煩,還傳出過許多惺惺相惜的佳話,但十字軍的主力終究是離開了,他也沒有多少活動空間。


    理查最終帶著失望離去,但薩拉丁想要借此消滅聖地的拉丁勢力也很困難,在巴勒斯坦的沿岸,那裏的拉丁人數量最少都超過了三十萬,現在他們又被聖教軍高強度組織了起來,彼得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


    薩拉丁也得麵對新的問題,那就是隨著東帝國在敘利亞勢力的衰弱,他的老東家阿拔斯哈裏發也可以順利的往西邊投入軍力了,他還得去麵對巴格達的統治者呢。


    但不管怎麽說,戰爭也算是告一段落,聖城的爭端隨著受不了戰爭的雙方簽訂和平協議而暫時停止,所有人都知道,這不過是一場持續十幾年到幾十年不等的停戰,但現在所有人都需要這個停戰。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羅斯君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恐怖伊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恐怖伊凡並收藏羅斯君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