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簡短的交談之後,兩者的隊伍順理成章的合流,一同前往馬紮爾帝國聯軍的營地。
接下來一路上明顯就安穩許多,不懷好意的騎兵消失不見,愛德華感覺到的那種窺探的視線也已經消失。
還有些愛德華認為空無一人的地方卻鑽出來不少士兵問候他們,愛德華這才知道原來早在那重騎兵隊出現前他們就被斥候發現並監視,可以說一路之上他們都在國王軍的監視之下。
騎兵的隊長是有留著典型馬紮爾胡子的大漢,他告訴愛德華要不是看到他們的紅底白十字旗幟他們早就被攻擊,畢竟這裏交戰的雙方都打著紅底十字旗幟,國王與公爵都是阿帕德貴胃。
那隊長名叫大衛,出生於古老的馬紮爾七部,他已是家族第三代的基督徒,因此有了這個名字。
他的虔誠肉眼可見,胸口掛著十字架,盔甲上還貼著一張寫滿經文的羊皮紙,那些經文都是為戰陣而禱。
在提及戰陣事業之時,大衛臉上的興奮之色非常明顯,他是個典型的馬背貴族,對於裝備與榮耀的熱情不亞於他的虔誠。
大衛對愛德華麾下的羅斯步兵頗為讚歎,知道在騎兵出現第一時間放下盾牌擠在一起,而不是不知所措的張望甚至是逃跑,這就超過他見過的大部分士兵。
愛德華自然不敢居功,他告訴馬紮爾貴族這是羅斯季斯拉夫的部下,而大衛顯得更是熱情,這些年來,莫斯科王公的武名已經傳到了西方。
雙方談得很是投機,一路上為了打發時間談了許多東西,不過在提到目前國王對帝國的屈服,這個馬紮爾貴族的臉上難看了起來。
“我的父兄曾經三次擊潰亨利那個老混蛋的幹涉,但現在我們卻得屈服於那混蛋的崽子,真的是……丟人!”
見馬紮爾人的麵色不善,愛德華也沒有繼續再說,再說下去一些事情就敏感,貿然讓外人聽到自己的想法沒有好處,於是雙方都沉默了,而氣氛一時尷尬起來。
不過好在這安靜沒有持續多久,因為聯軍的營地出現在了眼前,隨著營地的出現,尷尬也隨之化解。
那是在平原上連綿的龐大營地,正好位於小溪旁邊,小溪邊還可以看到取水的士兵,無數篝火升起縷縷炊煙,帳篷之間無數士兵活動著,兵甲之聲響徹天地。
布置營地的將領顯然很有水平,壕溝與拒馬全都一應俱全,並且分布非常合理。
而在眾軍旗之中,紅底白十字與大天使米迦勒傲然挺立,這分別是匈牙利與帝國的軍旗。
這是一副強盛的兵甲之像,隻不過卻愛德華看到其中的不諧。
馬紮爾人與日耳曼人的營地明顯涇渭分明,雙方之間甚至有著工事,一副把對方當成敵人警惕的景象。
雙方的巡邏隊也是涇渭分明,甚至還互相敵視,後來愛德華才知道這些人已經打了不少架了。
看著這景象,愛德華內心大唿糟糕,麵對強敵還作此態,這可不是什麽好事啊。
————————
而導致這一切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三周以前,都靈邊伯率領兩千士兵越過了邊境,與安德魯國王的軍隊會和,接著提供了大量物資與補給,讓國王穩住了局勢。
接下來半個月裏雙方相處還算是融洽,也沒有什麽戰事,貝拉公爵忙著在匈牙利各地集結軍隊整頓軍隊,暫時還無力對已經在帝國軍幫助下穩住局勢國王軍發動進攻。
但是在接著這一周裏,隨著波西米亞(即捷克)公爵皮蒂格列夫帶著部分波西米亞先遣軍到來,安德魯國王馬上和他爆發了爭吵。
匈牙利和波西米亞本就有著宿怨,1058年匈牙利曾經出兵波西米亞,那個時候公爵與國王就不對付。
而現在,公爵以匈牙利的救世主自居,甚至開始向這位馬紮爾國王發號施令,那樣子就像是君主對待封臣一般。
那個時候貝拉公爵的軍隊忙著整頓部隊,還沒有前往這片戰場尋找國王決戰。
捷克人的態度因此日漸囂張起來,這讓國王越來越懷疑日耳曼帝國的用心,至於國王手下的馬紮爾人更是充滿對帝國的不信任。
畢竟所有人都知道帝國對東方的野心,國王屈服帝國隻是想要保證兒子的繼承權而已,若是可以擴充帝國的東方土地,他們是絕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而捷克人覺得如果不是自己,安德魯國王早就完蛋,因此那種傲慢有增無減,完全是以上國使者對待下國的姿態麵對馬紮爾人。
都靈邊伯試圖在其中和稀泥,彌合雙方的關係,但是他的行為被雙方都解解讀為敵對,畢竟當兩者相爭,在他們中間中立那個往往會獲得所有的敵意。
小書亭app
邊伯的調解反而火上澆油,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強烈,更何況日耳曼人與馬紮爾人的關係本就算不算和諧,安德魯國王可是連續三次擊敗帝國對匈牙利的幹涉,讓帝國嚐到了失敗與羞辱。
若不是遇到身體問題與那野心勃勃的兄弟,安德魯絕不可能向帝國低頭。
而在上層還在互相扯澹與懷疑的時光,下麵的士兵更加直接,這些來自王領的戰士本就跟隨國王征戰已久,和日耳曼帝國交手從來都不少,對於帝國本就無比警惕。
所以他們開始對著帝國軍的方向修建工事,而帝國毫不示弱也以工事迴之,一時把關係搞得像是敵人一樣。
最後雙方的統帥都察覺了其中的不對勁,他們互相都作出了讓步與妥協,因為他們都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必須結束這準敵對的狀態。
不過雖然達成妥協,但是那些工事依然存在並還有人職守,畢竟修都修了,總不能棄用吧。
這些工事就像是溝壑一般,橫在兩軍之間,而且所有人都知道這溝壑非常難以化解,並且隨時都有著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不過隻要貝拉叛軍這個敵人還在,雙方就不可能鬧翻,也不敢鬧翻,貝拉可是獲得了那個波蘭國王傾國之力支援,那個波蘭國王是他們共同的敵人,正是為了挫敗這位國王,他們才站在一起。
————————
作為安德魯國王的親戚,愛德華理所當然是進入馬紮爾營地。
在愛德華進入營地後,他注意到許多士兵心神不振,滿麵疲憊,一副頹廢的樣子。
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倒也理解這些人為何這般反應,安德魯雖然是沙場老將,但是他的征戰歲月已經遠去,並且他本人現在還陷入中風的困擾,而且所有士兵都對與帝國合作有著強烈的抵觸意願。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部分士兵士氣如此低落也毫不奇怪。
不過愛德華沒有因此有什麽低落,他跑那麽遠的路迴到匈牙利,不就是為了幫助他的親族嗎?自己怎麽能因為那麽小一些困難就退出,那麽長的路都走過來了,怎麽可能在這裏倒下。
愛德華在這裏遇到了許多熟人,但也發現許多國王身邊的熟悉麵孔也不見,愛德華明白那些人多半倒向了貝拉的叛軍,也就是說他可能與對方在戰場上兵戎相見,互相廝殺。
這讓他有些惆悵,不過愛德華對此已有覺悟,作為戰陣之士他早就做好了麵對這一天的準備。
那惆悵很快就被掩蓋,愛德華繼續熱情和見到的熟人們打招唿,而眾人也迴以親戚的微笑乃至是擁抱,因為他愛德華就是這樣一個無論在什麽地點都可以交到很多朋友的人。
————————
接下來一路上明顯就安穩許多,不懷好意的騎兵消失不見,愛德華感覺到的那種窺探的視線也已經消失。
還有些愛德華認為空無一人的地方卻鑽出來不少士兵問候他們,愛德華這才知道原來早在那重騎兵隊出現前他們就被斥候發現並監視,可以說一路之上他們都在國王軍的監視之下。
騎兵的隊長是有留著典型馬紮爾胡子的大漢,他告訴愛德華要不是看到他們的紅底白十字旗幟他們早就被攻擊,畢竟這裏交戰的雙方都打著紅底十字旗幟,國王與公爵都是阿帕德貴胃。
那隊長名叫大衛,出生於古老的馬紮爾七部,他已是家族第三代的基督徒,因此有了這個名字。
他的虔誠肉眼可見,胸口掛著十字架,盔甲上還貼著一張寫滿經文的羊皮紙,那些經文都是為戰陣而禱。
在提及戰陣事業之時,大衛臉上的興奮之色非常明顯,他是個典型的馬背貴族,對於裝備與榮耀的熱情不亞於他的虔誠。
大衛對愛德華麾下的羅斯步兵頗為讚歎,知道在騎兵出現第一時間放下盾牌擠在一起,而不是不知所措的張望甚至是逃跑,這就超過他見過的大部分士兵。
愛德華自然不敢居功,他告訴馬紮爾貴族這是羅斯季斯拉夫的部下,而大衛顯得更是熱情,這些年來,莫斯科王公的武名已經傳到了西方。
雙方談得很是投機,一路上為了打發時間談了許多東西,不過在提到目前國王對帝國的屈服,這個馬紮爾貴族的臉上難看了起來。
“我的父兄曾經三次擊潰亨利那個老混蛋的幹涉,但現在我們卻得屈服於那混蛋的崽子,真的是……丟人!”
見馬紮爾人的麵色不善,愛德華也沒有繼續再說,再說下去一些事情就敏感,貿然讓外人聽到自己的想法沒有好處,於是雙方都沉默了,而氣氛一時尷尬起來。
不過好在這安靜沒有持續多久,因為聯軍的營地出現在了眼前,隨著營地的出現,尷尬也隨之化解。
那是在平原上連綿的龐大營地,正好位於小溪旁邊,小溪邊還可以看到取水的士兵,無數篝火升起縷縷炊煙,帳篷之間無數士兵活動著,兵甲之聲響徹天地。
布置營地的將領顯然很有水平,壕溝與拒馬全都一應俱全,並且分布非常合理。
而在眾軍旗之中,紅底白十字與大天使米迦勒傲然挺立,這分別是匈牙利與帝國的軍旗。
這是一副強盛的兵甲之像,隻不過卻愛德華看到其中的不諧。
馬紮爾人與日耳曼人的營地明顯涇渭分明,雙方之間甚至有著工事,一副把對方當成敵人警惕的景象。
雙方的巡邏隊也是涇渭分明,甚至還互相敵視,後來愛德華才知道這些人已經打了不少架了。
看著這景象,愛德華內心大唿糟糕,麵對強敵還作此態,這可不是什麽好事啊。
————————
而導致這一切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三周以前,都靈邊伯率領兩千士兵越過了邊境,與安德魯國王的軍隊會和,接著提供了大量物資與補給,讓國王穩住了局勢。
接下來半個月裏雙方相處還算是融洽,也沒有什麽戰事,貝拉公爵忙著在匈牙利各地集結軍隊整頓軍隊,暫時還無力對已經在帝國軍幫助下穩住局勢國王軍發動進攻。
但是在接著這一周裏,隨著波西米亞(即捷克)公爵皮蒂格列夫帶著部分波西米亞先遣軍到來,安德魯國王馬上和他爆發了爭吵。
匈牙利和波西米亞本就有著宿怨,1058年匈牙利曾經出兵波西米亞,那個時候公爵與國王就不對付。
而現在,公爵以匈牙利的救世主自居,甚至開始向這位馬紮爾國王發號施令,那樣子就像是君主對待封臣一般。
那個時候貝拉公爵的軍隊忙著整頓部隊,還沒有前往這片戰場尋找國王決戰。
捷克人的態度因此日漸囂張起來,這讓國王越來越懷疑日耳曼帝國的用心,至於國王手下的馬紮爾人更是充滿對帝國的不信任。
畢竟所有人都知道帝國對東方的野心,國王屈服帝國隻是想要保證兒子的繼承權而已,若是可以擴充帝國的東方土地,他們是絕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而捷克人覺得如果不是自己,安德魯國王早就完蛋,因此那種傲慢有增無減,完全是以上國使者對待下國的姿態麵對馬紮爾人。
都靈邊伯試圖在其中和稀泥,彌合雙方的關係,但是他的行為被雙方都解解讀為敵對,畢竟當兩者相爭,在他們中間中立那個往往會獲得所有的敵意。
小書亭app
邊伯的調解反而火上澆油,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強烈,更何況日耳曼人與馬紮爾人的關係本就算不算和諧,安德魯國王可是連續三次擊敗帝國對匈牙利的幹涉,讓帝國嚐到了失敗與羞辱。
若不是遇到身體問題與那野心勃勃的兄弟,安德魯絕不可能向帝國低頭。
而在上層還在互相扯澹與懷疑的時光,下麵的士兵更加直接,這些來自王領的戰士本就跟隨國王征戰已久,和日耳曼帝國交手從來都不少,對於帝國本就無比警惕。
所以他們開始對著帝國軍的方向修建工事,而帝國毫不示弱也以工事迴之,一時把關係搞得像是敵人一樣。
最後雙方的統帥都察覺了其中的不對勁,他們互相都作出了讓步與妥協,因為他們都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必須結束這準敵對的狀態。
不過雖然達成妥協,但是那些工事依然存在並還有人職守,畢竟修都修了,總不能棄用吧。
這些工事就像是溝壑一般,橫在兩軍之間,而且所有人都知道這溝壑非常難以化解,並且隨時都有著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不過隻要貝拉叛軍這個敵人還在,雙方就不可能鬧翻,也不敢鬧翻,貝拉可是獲得了那個波蘭國王傾國之力支援,那個波蘭國王是他們共同的敵人,正是為了挫敗這位國王,他們才站在一起。
————————
作為安德魯國王的親戚,愛德華理所當然是進入馬紮爾營地。
在愛德華進入營地後,他注意到許多士兵心神不振,滿麵疲憊,一副頹廢的樣子。
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倒也理解這些人為何這般反應,安德魯雖然是沙場老將,但是他的征戰歲月已經遠去,並且他本人現在還陷入中風的困擾,而且所有士兵都對與帝國合作有著強烈的抵觸意願。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部分士兵士氣如此低落也毫不奇怪。
不過愛德華沒有因此有什麽低落,他跑那麽遠的路迴到匈牙利,不就是為了幫助他的親族嗎?自己怎麽能因為那麽小一些困難就退出,那麽長的路都走過來了,怎麽可能在這裏倒下。
愛德華在這裏遇到了許多熟人,但也發現許多國王身邊的熟悉麵孔也不見,愛德華明白那些人多半倒向了貝拉的叛軍,也就是說他可能與對方在戰場上兵戎相見,互相廝殺。
這讓他有些惆悵,不過愛德華對此已有覺悟,作為戰陣之士他早就做好了麵對這一天的準備。
那惆悵很快就被掩蓋,愛德華繼續熱情和見到的熟人們打招唿,而眾人也迴以親戚的微笑乃至是擁抱,因為他愛德華就是這樣一個無論在什麽地點都可以交到很多朋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