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逢當然要支持朝廷削藩,不隻是支持,還要借著朝廷削藩的機會從中立功。
其實在得知高澈然奔赴劍北的時候,陳逢便已經在想如何讓朝廷和定川王這場紛爭盡早的拉開序幕,自己要如何與高澈然搞好關係。
為了改變在高澈然眼中自己隻是來萬春學生的固有印象,在確信李知風會想方設法保下李炳的時候。
陳逢便已經想到了利用這件案子,在高澈然的眼中再一次塑造自己一心為民的形象。
所以即便他知道李知風去收買,去威脅,去造假的藥方,陳逢都裝作沒有看見,安靜的等待著李知風的宣判。
他隻需要讓百姓知道,自己也想要為武家申冤,可是自己也沒有辦法,很無奈便足夠了。
隨後。
陳逢便故意將這件案子四處宣傳,再有前段時間他和蘇克之商量組建起來的商隊,且蘇克之掌握了驛路這條商道,來來往往的商人都會知道這件事。
短短的半個月,清溪縣惡霸打死農民被縣令冤判這件事便從清溪流傳到武通,甚至是省城新鄭。
在此後的短短幾天之內,關於清溪縣李知風很可能冤枉了武家人的消息就已經鋪天蓋地的傳進了武通。
另外。
陳逢和蘇克之兩人說好的商隊也已經組建起來,再加上蘇克之掌握了驛路這條商道,消息通過商人也流傳進了劍北各個大城,甚至是省城新鄭。
武家案過後。
李知風出奇的保持了平靜,陳逢這段時間也沒有工夫和他繼續鬥法,他也知道李知風在密切關注著高澈然的動向,等待著高澈然的到來。
八月初的時候,陳逢得到消息,他們的人在追蹤高澈然的路途中,進入劍北後就失去了聯係。
他猜測高澈然極有可能是去了武通,因為陳逢相信自己宣傳出去的武家案會吸引高澈然的注意。
之後幾日,陳逢大多數時間忙碌在溝渠上,中旬過後,陳逢完全確定方案,便將河渠的事情徹底交給了沈如綃。、
沈如綃村子重建的任務已經結束,其實全縣災區重建都已經接近尾聲。
隻不過如當初蘇克之所言,八月過後清溪就會出現缺糧的情況。
好在陳逢和蘇克之早就組建起了商隊,從省城方向采購了不少糧食迴來,並如當初陳逢所言,稍稍將大米小米再加工一下以高價賣給縣裏的大戶。
至於普通人,即便大米小米不高價售賣,普通百姓其實也舍不得拿錢去購買大米。
要知道,即便是在豐收年景,大米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也頗為奢侈,何況是這等災年,他們更多的選擇還是黃米甚至一些豆類。
曆史上米價最貴者,應是在元時,《食貨誌》雲:“元帝即位,齊地饑,穀石三百餘,民多餓死。”
便宜的年頭也有,據《漢書·食貨誌》雲:“歲數豐穰,穀至石五錢,以一石穀舂五鬥米計,是一鬥米值一錢也。”
再如大唐盛世,貞觀年間,《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三年,歲大熟,鬥米三錢”。
如今清溪當然不至於大荒之年,可即便如此,一鬥米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承受的。
甚至陳逢現在都已經沒法給他的工人保證以往的標準,有時候也隻能以餅為主食,米自然是想都不用想。
別看他在袁胡李三家抄了不少銀子,還有黑雲寨裏也撈了不少錢。
可是在這樣的災年,隻能說銀子不值錢。
況且,他的開支除了修河渠和重建災區這兩大工程項目外,還有自己的人要養,所以陳逢不得不聽從蘇克之的建議,收縮開支。
這樣的情況持續到過了重陽,形勢更加險峻。
蘇克之組建起來的商隊已經沒有辦法賺錢,畢竟富人少窮人多,縣裏的大戶也不能可勁的讓蘇克之薅。
相反,縣裏糧食緊缺已經越來越嚴重。
更嚴重的是,很多百姓便是看見糧食也買不起。
不得已之下,陳逢隻能讓蘇克之降低價格,本來商隊的運輸成本就已經很貴,現在價格卻已經降到和豐年一個級別。
於是。
才成立沒多久的商隊,直接就陷入了負收入狀態。
作為秉承以做生意即便不賺錢也不能虧錢的蘇克之來說,有些難以接受,他便將商隊徹底扔給了別人去管,自己則寄希望於陳逢此前說過的大棚身上。
其實在八月中旬的時候,陳逢就已經鏟出幾十畝地,並且挖出了一個窯來,通上煙道,大棚已經蓋了起來,在這個月月初,陳逢挑選了西瓜黃瓜菠菜以及白菜種了下去。
西瓜黃瓜菠菜放在冬天都屬於是反季節蔬菜了,白菜正常來說是秋天收獲,可以一直存放到冬天。
在古代,冬天很少能吃到新鮮的蔬菜,一般儲存方法有三種,一是將蔬菜製作成幹菜,二是製成鹹醃菜,三便是熟知的窯藏蔬菜了,這種方法,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得到大力推廣。
但清溪今年收成很差,如果陳逢能在冬日裏拿出新鮮的大白菜來,肯定大賣。
沈如綃的母親從未聽說過這種種植方法,便主動請纓。
而陳逢也正好缺一個農業經驗豐富的人幫他照看,便答應了下來,同時也另外找了幾個種地的農民伯伯悉心照料。
蘇克之自從看見種子下地,每天都要來。
今日來到大棚試驗地,卻沒有看見陳逢,便向沈母問道:“伯母,我大哥呢?今天沒來?”
沈母正在大棚中觀察著栽下去的白菜苗子,“你說老爺啊?今天都沒有看見。”
本來當初陳逢的宅子建成,沈母便想要帶著沈如綃離去,最後被陳逢留了下來。
後來靈鳴村搬遷重建,沈母打定主意要迴去,陳逢為了留下沈如綃幫他打理事務,最後便隻好以煮飯的緣由留下沈母。
自此以後,沈母便將自己當作了陳府的下人,稱陳逢為老爺,陳逢也實在改不過來。
蘇克之聽見這話,頗有些惱火,“這家夥,商隊都虧錢了,驛路生意也不景氣,每天支出去的錢都是負的,就靠著這幾十畝地迴點錢,他居然還有閑心去幹別的,倒是不管不顧起來了。”
沈母看著蘇克之埋怨的樣子,很是意外。
在她印象中,蘇克之對陳逢一直都是很順從的樣子,笑著說道:“蘇公子別急,我聽未央小姐說,好像是關內那邊來了人,老爺就過去了,好像和這個...這個大棚也有關係呢。”
其實在得知高澈然奔赴劍北的時候,陳逢便已經在想如何讓朝廷和定川王這場紛爭盡早的拉開序幕,自己要如何與高澈然搞好關係。
為了改變在高澈然眼中自己隻是來萬春學生的固有印象,在確信李知風會想方設法保下李炳的時候。
陳逢便已經想到了利用這件案子,在高澈然的眼中再一次塑造自己一心為民的形象。
所以即便他知道李知風去收買,去威脅,去造假的藥方,陳逢都裝作沒有看見,安靜的等待著李知風的宣判。
他隻需要讓百姓知道,自己也想要為武家申冤,可是自己也沒有辦法,很無奈便足夠了。
隨後。
陳逢便故意將這件案子四處宣傳,再有前段時間他和蘇克之商量組建起來的商隊,且蘇克之掌握了驛路這條商道,來來往往的商人都會知道這件事。
短短的半個月,清溪縣惡霸打死農民被縣令冤判這件事便從清溪流傳到武通,甚至是省城新鄭。
在此後的短短幾天之內,關於清溪縣李知風很可能冤枉了武家人的消息就已經鋪天蓋地的傳進了武通。
另外。
陳逢和蘇克之兩人說好的商隊也已經組建起來,再加上蘇克之掌握了驛路這條商道,消息通過商人也流傳進了劍北各個大城,甚至是省城新鄭。
武家案過後。
李知風出奇的保持了平靜,陳逢這段時間也沒有工夫和他繼續鬥法,他也知道李知風在密切關注著高澈然的動向,等待著高澈然的到來。
八月初的時候,陳逢得到消息,他們的人在追蹤高澈然的路途中,進入劍北後就失去了聯係。
他猜測高澈然極有可能是去了武通,因為陳逢相信自己宣傳出去的武家案會吸引高澈然的注意。
之後幾日,陳逢大多數時間忙碌在溝渠上,中旬過後,陳逢完全確定方案,便將河渠的事情徹底交給了沈如綃。、
沈如綃村子重建的任務已經結束,其實全縣災區重建都已經接近尾聲。
隻不過如當初蘇克之所言,八月過後清溪就會出現缺糧的情況。
好在陳逢和蘇克之早就組建起了商隊,從省城方向采購了不少糧食迴來,並如當初陳逢所言,稍稍將大米小米再加工一下以高價賣給縣裏的大戶。
至於普通人,即便大米小米不高價售賣,普通百姓其實也舍不得拿錢去購買大米。
要知道,即便是在豐收年景,大米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也頗為奢侈,何況是這等災年,他們更多的選擇還是黃米甚至一些豆類。
曆史上米價最貴者,應是在元時,《食貨誌》雲:“元帝即位,齊地饑,穀石三百餘,民多餓死。”
便宜的年頭也有,據《漢書·食貨誌》雲:“歲數豐穰,穀至石五錢,以一石穀舂五鬥米計,是一鬥米值一錢也。”
再如大唐盛世,貞觀年間,《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三年,歲大熟,鬥米三錢”。
如今清溪當然不至於大荒之年,可即便如此,一鬥米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承受的。
甚至陳逢現在都已經沒法給他的工人保證以往的標準,有時候也隻能以餅為主食,米自然是想都不用想。
別看他在袁胡李三家抄了不少銀子,還有黑雲寨裏也撈了不少錢。
可是在這樣的災年,隻能說銀子不值錢。
況且,他的開支除了修河渠和重建災區這兩大工程項目外,還有自己的人要養,所以陳逢不得不聽從蘇克之的建議,收縮開支。
這樣的情況持續到過了重陽,形勢更加險峻。
蘇克之組建起來的商隊已經沒有辦法賺錢,畢竟富人少窮人多,縣裏的大戶也不能可勁的讓蘇克之薅。
相反,縣裏糧食緊缺已經越來越嚴重。
更嚴重的是,很多百姓便是看見糧食也買不起。
不得已之下,陳逢隻能讓蘇克之降低價格,本來商隊的運輸成本就已經很貴,現在價格卻已經降到和豐年一個級別。
於是。
才成立沒多久的商隊,直接就陷入了負收入狀態。
作為秉承以做生意即便不賺錢也不能虧錢的蘇克之來說,有些難以接受,他便將商隊徹底扔給了別人去管,自己則寄希望於陳逢此前說過的大棚身上。
其實在八月中旬的時候,陳逢就已經鏟出幾十畝地,並且挖出了一個窯來,通上煙道,大棚已經蓋了起來,在這個月月初,陳逢挑選了西瓜黃瓜菠菜以及白菜種了下去。
西瓜黃瓜菠菜放在冬天都屬於是反季節蔬菜了,白菜正常來說是秋天收獲,可以一直存放到冬天。
在古代,冬天很少能吃到新鮮的蔬菜,一般儲存方法有三種,一是將蔬菜製作成幹菜,二是製成鹹醃菜,三便是熟知的窯藏蔬菜了,這種方法,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得到大力推廣。
但清溪今年收成很差,如果陳逢能在冬日裏拿出新鮮的大白菜來,肯定大賣。
沈如綃的母親從未聽說過這種種植方法,便主動請纓。
而陳逢也正好缺一個農業經驗豐富的人幫他照看,便答應了下來,同時也另外找了幾個種地的農民伯伯悉心照料。
蘇克之自從看見種子下地,每天都要來。
今日來到大棚試驗地,卻沒有看見陳逢,便向沈母問道:“伯母,我大哥呢?今天沒來?”
沈母正在大棚中觀察著栽下去的白菜苗子,“你說老爺啊?今天都沒有看見。”
本來當初陳逢的宅子建成,沈母便想要帶著沈如綃離去,最後被陳逢留了下來。
後來靈鳴村搬遷重建,沈母打定主意要迴去,陳逢為了留下沈如綃幫他打理事務,最後便隻好以煮飯的緣由留下沈母。
自此以後,沈母便將自己當作了陳府的下人,稱陳逢為老爺,陳逢也實在改不過來。
蘇克之聽見這話,頗有些惱火,“這家夥,商隊都虧錢了,驛路生意也不景氣,每天支出去的錢都是負的,就靠著這幾十畝地迴點錢,他居然還有閑心去幹別的,倒是不管不顧起來了。”
沈母看著蘇克之埋怨的樣子,很是意外。
在她印象中,蘇克之對陳逢一直都是很順從的樣子,笑著說道:“蘇公子別急,我聽未央小姐說,好像是關內那邊來了人,老爺就過去了,好像和這個...這個大棚也有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