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子明見孫思源自然不用通報,進門就看到孫思源望著窗外沉思,日漸蒼老的臉上的不知因為想到什麽,腮幫一鼓一鼓。
蔣子明見狀不由心酸,都說孫思源把持著十五萬定邊軍,每年用掉朝廷近三百萬兩的賦稅,定然驕奢淫欲、富貴非常。可誰人能夠知道,十五萬定邊軍成就了他,卻也綁架了他,沒看這兩年因為支持自己編練新軍,許多將領都主動靠近高耀太,要不是孫思源威望太高,而且高耀太無論軍政上有何異議,但從來不會反對孫思源個人,否則定邊軍的主帥能否當穩都難說。
孫思源歎息一聲,轉頭看到蔣子明,這才站起來道:“子明來了,怎麽不叫我?”
蔣子明道:“多日未見,子明甚是想念將軍,隻是不敢打擾將軍深思,然多思傷神,還望將軍顧及身體。”
孫思源微微點頭,道:“子明有心了,隻是……唉,不說了,快坐下。這次迴來有何事?”
蔣子明道:“本不應該就此來打擾將軍,隻是末將無能,也隻能來跟將軍求助。”
孫思源嗬嗬道:“子明言重了,到底是何事?”
蔣子明道:“新軍的軍餉被拖欠了兩個月,眼看四月發餉的日子又快到了,這個月再拖欠,末將怕是也壓不住鬧餉的士兵了。”
孫思源哼的一聲道:“我定邊軍何曾有過鬧餉一事,不是我說你,慈不掌兵,該狠的時候就要敢於動刀。”
蔣子明急道:“將軍,不是末將不敢彈壓士兵,而是募兵之時就說清楚了每月發餉,能堅持兩個多月,末將就已經很滿意了。”
孫思源唉的一聲,道:“子明,不瞞你說,暫時拖欠新軍的軍餉我是知道的。原本新軍每月發的餉銀都比老卒稍高,這已經引起很多人不滿,此次朝廷又……”
孫思源把剛剛崔順奇遇到的情況和蔣子明說了一下,確實是定邊軍的軍餉方麵出了問題,而不是有意刁難。原本也不差新軍幾個月的餉銀,可新軍一年人吃馬嚼,加上餉銀也是要三十萬兩左右。如今遇到這麽個情況,再要像此前那樣給新軍發餉難免會引起更大的問題。
孫思源也是有苦說不出,當初跟皇帝、朝廷說的是多要餉銀用來整訓新軍、更換裝備,可沒說要額外增加軍卒,再行以新換舊。如今這個理由沒辦法跟朝廷講清楚,或者說朝廷實際上是知道的,這會又假裝不知道,問題的包袱隻能仍迴給定邊軍。
孫思源所說的情況蔣子明也知道一二,隻是那一萬五千新軍不僅是自己的心血,也是定邊軍的未來,更是越朝的未來。他不得不到孫思源這裏爭一爭,如今看來是完全沒有希望了。為今之計,要麽立即執行以新換舊,要麽裁撤新軍,已經別無他法了。
孫思源對蔣子明提出的兩策心知肚明,隻是一時之間也沒辦法下定決心,蔣子明也隻能無奈離開。
離開將軍府,蔣子明顧不上迴家,急匆匆的趕到蘇聖平住的客棧,他完全是病急亂投醫,想要看看蘇聖平能不能如當年議稅的時候那樣,快刀斬亂麻,給自己提供點建議。
要了一桌席麵,蘇聖平和蔣子明相對而坐,自是一番客套。蔣子明很快將話題引到崇武民團身上。
蔣子明道:“聽聞聖平所練民團,短時間之內就能成軍,可有什麽訣竅?還望聖平解惑!”
蘇聖平趕緊說道:“大人客氣了,共同探討,解惑就不敢當了。在大人麵前,在下還是那句話,民團自然不能跟正規野戰部隊相提並論。當然,也不能妄自菲薄。”
“民團之所以短時間內能成軍,和海盜對戰。沒有什麽訣竅,一來民團以鄉人衛鄉土,自然比較勇猛。當然,嚴格的軍律約束也必不可少。”
“二來民團的餉銀充足,不瞞大人,除了崇武縣支持外,泉州不少商人也出資支持,這也是我此次獲罪的主要原因。當然,專門靠外人自然不行,民團同時還會在訓練殺敵之餘進行農業生產,補充不足。”
“三來是以戰養戰。不僅鍛煉民團隊員,還能從繳獲海盜的財物補充自用,盡管這些財物沾滿了鮮血。此外,就是堂堂正正之戰的陣型配合,就不在將軍麵前獻醜了。”
很多本質上的東西,比如思訓、參謀、情報、文娛活動等等看似不起眼的東西,蘇聖平自然不會跟蔣子明細說。
蔣子明靜靜聽完,頻頻點頭。他也想到了新軍,軍卒、軍律和戰陣不成問題,招募普通軍卒的都是淮北本地人,盡管也有鬧餉之事,但卻也是受到老軍派來的人影響,總體上這些人還是樸實、守規矩的,否則也不會兩個月沒領餉了還沒鬧事。戰陣更不用說,有定邊軍的老底子在,這戰陣也不是問題。難就難在以戰養戰和軍餉上麵。道:“聖平所言在下十分認同,隻是這以戰養戰和軍餉問題,新軍實在難以解決。”
蘇聖平疑惑的看向蔣子明,道:“大人,在下也曾經在戶部待過,了解過定邊軍的軍餉,當初孫將軍上疏要餉之事在下也略知一二,按說不應該成為問題啊!”
今天蔣子明和蘇聖平也算交淺言深了,定邊軍深層次的東西此時自然無法多說,蔣子明隻能說到:“聖平可能還不知道,兵部要求沿海各府縣編練民團防禦海盜,原先朝廷給定邊軍新增的餉銀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今新軍的餉銀也要沒著落了。”蘇聖平哦的一聲,對此事不做評價,看來蔣子明確實在定邊軍內部無計可施了,不然也不會匆匆忙忙來見自己這個局外人。
見蘇聖平沒有接話,蔣子明幹脆的問道:“在下知道聖平在財計上是一把好手,不知有沒有辦法可以解新軍的軍餉之急?”
蘇聖平沉吟片刻,道:“大人,解決新軍一萬五千人的軍餉以在下看來並不太難。難就難在新軍是在定邊軍這個體係之內。”蔣子明眉頭緊皺,他本是聰明人,此前無人點破,此時蘇聖平捅破窗戶紙,自然一想就明白。
新軍已經編練,這個事實誰也改變不了,問題是新軍的軍餉比老軍多,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以前還好,如果此次朝廷下發的餉銀降低,新軍還想要維持目前的軍餉,勢必遭到抵製,這也是孫思源舉棋不定的原因之一,蔣子明甚至想到孫思源可能希望新軍自行解散部分招募的軍卒,這才同意扣發新軍兩個月的軍餉。而如果能夠持平,相信所有人都不會有太大的反對意見,畢竟誰也不會嫌棄自己手下的人馬增多。可這裏麵有一個募兵不能不考慮到的問題,就是募兵之時的承諾。
蔣子明沉吟片刻,見蘇聖平停下,趕緊示意他繼續。蘇聖平接著說:“既然上麵沒有辦法解決,那新軍隻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蔣子明此時才完全明白蘇聖平所說的新軍在定邊軍這個體係內是什麽意思,難道是要像其他人那樣倒賣軍需物資?隨即不解的望向蘇聖平,倒是想看他能說出什麽辦法來。
蘇聖平接著說:“自古以來,募軍不難養軍難,先人有屯田之法,有府兵之法。然而新軍已成體係,府兵已不可行,屯田的話原本還可一試。但實際情況大人比我清楚,這周邊的土地大多被定邊軍將領、豪紳、士人、皇族所占,能夠給新軍所用的田畝本就沒有,即使勉強開墾一些,相對新軍龐大的軍餉而言也是杯水車薪。”
蔣子明對蘇聖平的說法不置可否,他早就想過此法,卻是無法解決根本性的問題。沒想到接著說的辦法倒是讓他震驚了一把。蘇聖平道:“既然如此,新軍唯一的出路就隻能是依靠地利了。”
蔣子明不解的問道:“何為地利?”
蘇聖平嗬嗬一笑,道:“徐州這邊什麽最多?煤鐵。”
蔣子明完全沒想到蘇聖平會說到這個,概因越朝實施的是煤鐵專營製度,朝廷每年向元朝上貢的兩百萬石糧食的出處就在於此。民間也不是沒有人私自挖煤煉鐵,但那多是偷偷進行,明麵上的煤鐵礦都把持在各級官府和豪紳手上。
還是那樣,辦法其實簡單,關鍵是看你敢不敢實行。此前沒有想過這方麵,還是受到忠君愛國、遵紀守法這種思維的束縛。正如蘇聖平所說,徐州這邊別的不多,媒體資源相當豐富,如果能夠利用,那新軍的軍餉自然就有著落了。此時蘇聖平說到這個,蔣子明自然不會直接表露自己心中所想。
話題談到這裏也差不多了,蔣子明的目的也算達到了,蘇聖平所言之事雖然不算是什麽特別好的辦法,但不失為可以一試的措施,相信隻要跟孫思源講明白,說不定他會同意。接下來兩人談論的話題自然不離新軍、元朝、江寧等事,無奈交情不到,什麽事情都是點到即止,不過蘇聖平廣博的知識,對朝政等事往往有一針見血的見解,再次讓蔣子明刮目相看。
蔣子明見狀不由心酸,都說孫思源把持著十五萬定邊軍,每年用掉朝廷近三百萬兩的賦稅,定然驕奢淫欲、富貴非常。可誰人能夠知道,十五萬定邊軍成就了他,卻也綁架了他,沒看這兩年因為支持自己編練新軍,許多將領都主動靠近高耀太,要不是孫思源威望太高,而且高耀太無論軍政上有何異議,但從來不會反對孫思源個人,否則定邊軍的主帥能否當穩都難說。
孫思源歎息一聲,轉頭看到蔣子明,這才站起來道:“子明來了,怎麽不叫我?”
蔣子明道:“多日未見,子明甚是想念將軍,隻是不敢打擾將軍深思,然多思傷神,還望將軍顧及身體。”
孫思源微微點頭,道:“子明有心了,隻是……唉,不說了,快坐下。這次迴來有何事?”
蔣子明道:“本不應該就此來打擾將軍,隻是末將無能,也隻能來跟將軍求助。”
孫思源嗬嗬道:“子明言重了,到底是何事?”
蔣子明道:“新軍的軍餉被拖欠了兩個月,眼看四月發餉的日子又快到了,這個月再拖欠,末將怕是也壓不住鬧餉的士兵了。”
孫思源哼的一聲道:“我定邊軍何曾有過鬧餉一事,不是我說你,慈不掌兵,該狠的時候就要敢於動刀。”
蔣子明急道:“將軍,不是末將不敢彈壓士兵,而是募兵之時就說清楚了每月發餉,能堅持兩個多月,末將就已經很滿意了。”
孫思源唉的一聲,道:“子明,不瞞你說,暫時拖欠新軍的軍餉我是知道的。原本新軍每月發的餉銀都比老卒稍高,這已經引起很多人不滿,此次朝廷又……”
孫思源把剛剛崔順奇遇到的情況和蔣子明說了一下,確實是定邊軍的軍餉方麵出了問題,而不是有意刁難。原本也不差新軍幾個月的餉銀,可新軍一年人吃馬嚼,加上餉銀也是要三十萬兩左右。如今遇到這麽個情況,再要像此前那樣給新軍發餉難免會引起更大的問題。
孫思源也是有苦說不出,當初跟皇帝、朝廷說的是多要餉銀用來整訓新軍、更換裝備,可沒說要額外增加軍卒,再行以新換舊。如今這個理由沒辦法跟朝廷講清楚,或者說朝廷實際上是知道的,這會又假裝不知道,問題的包袱隻能仍迴給定邊軍。
孫思源所說的情況蔣子明也知道一二,隻是那一萬五千新軍不僅是自己的心血,也是定邊軍的未來,更是越朝的未來。他不得不到孫思源這裏爭一爭,如今看來是完全沒有希望了。為今之計,要麽立即執行以新換舊,要麽裁撤新軍,已經別無他法了。
孫思源對蔣子明提出的兩策心知肚明,隻是一時之間也沒辦法下定決心,蔣子明也隻能無奈離開。
離開將軍府,蔣子明顧不上迴家,急匆匆的趕到蘇聖平住的客棧,他完全是病急亂投醫,想要看看蘇聖平能不能如當年議稅的時候那樣,快刀斬亂麻,給自己提供點建議。
要了一桌席麵,蘇聖平和蔣子明相對而坐,自是一番客套。蔣子明很快將話題引到崇武民團身上。
蔣子明道:“聽聞聖平所練民團,短時間之內就能成軍,可有什麽訣竅?還望聖平解惑!”
蘇聖平趕緊說道:“大人客氣了,共同探討,解惑就不敢當了。在大人麵前,在下還是那句話,民團自然不能跟正規野戰部隊相提並論。當然,也不能妄自菲薄。”
“民團之所以短時間內能成軍,和海盜對戰。沒有什麽訣竅,一來民團以鄉人衛鄉土,自然比較勇猛。當然,嚴格的軍律約束也必不可少。”
“二來民團的餉銀充足,不瞞大人,除了崇武縣支持外,泉州不少商人也出資支持,這也是我此次獲罪的主要原因。當然,專門靠外人自然不行,民團同時還會在訓練殺敵之餘進行農業生產,補充不足。”
“三來是以戰養戰。不僅鍛煉民團隊員,還能從繳獲海盜的財物補充自用,盡管這些財物沾滿了鮮血。此外,就是堂堂正正之戰的陣型配合,就不在將軍麵前獻醜了。”
很多本質上的東西,比如思訓、參謀、情報、文娛活動等等看似不起眼的東西,蘇聖平自然不會跟蔣子明細說。
蔣子明靜靜聽完,頻頻點頭。他也想到了新軍,軍卒、軍律和戰陣不成問題,招募普通軍卒的都是淮北本地人,盡管也有鬧餉之事,但卻也是受到老軍派來的人影響,總體上這些人還是樸實、守規矩的,否則也不會兩個月沒領餉了還沒鬧事。戰陣更不用說,有定邊軍的老底子在,這戰陣也不是問題。難就難在以戰養戰和軍餉上麵。道:“聖平所言在下十分認同,隻是這以戰養戰和軍餉問題,新軍實在難以解決。”
蘇聖平疑惑的看向蔣子明,道:“大人,在下也曾經在戶部待過,了解過定邊軍的軍餉,當初孫將軍上疏要餉之事在下也略知一二,按說不應該成為問題啊!”
今天蔣子明和蘇聖平也算交淺言深了,定邊軍深層次的東西此時自然無法多說,蔣子明隻能說到:“聖平可能還不知道,兵部要求沿海各府縣編練民團防禦海盜,原先朝廷給定邊軍新增的餉銀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今新軍的餉銀也要沒著落了。”蘇聖平哦的一聲,對此事不做評價,看來蔣子明確實在定邊軍內部無計可施了,不然也不會匆匆忙忙來見自己這個局外人。
見蘇聖平沒有接話,蔣子明幹脆的問道:“在下知道聖平在財計上是一把好手,不知有沒有辦法可以解新軍的軍餉之急?”
蘇聖平沉吟片刻,道:“大人,解決新軍一萬五千人的軍餉以在下看來並不太難。難就難在新軍是在定邊軍這個體係之內。”蔣子明眉頭緊皺,他本是聰明人,此前無人點破,此時蘇聖平捅破窗戶紙,自然一想就明白。
新軍已經編練,這個事實誰也改變不了,問題是新軍的軍餉比老軍多,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以前還好,如果此次朝廷下發的餉銀降低,新軍還想要維持目前的軍餉,勢必遭到抵製,這也是孫思源舉棋不定的原因之一,蔣子明甚至想到孫思源可能希望新軍自行解散部分招募的軍卒,這才同意扣發新軍兩個月的軍餉。而如果能夠持平,相信所有人都不會有太大的反對意見,畢竟誰也不會嫌棄自己手下的人馬增多。可這裏麵有一個募兵不能不考慮到的問題,就是募兵之時的承諾。
蔣子明沉吟片刻,見蘇聖平停下,趕緊示意他繼續。蘇聖平接著說:“既然上麵沒有辦法解決,那新軍隻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蔣子明此時才完全明白蘇聖平所說的新軍在定邊軍這個體係內是什麽意思,難道是要像其他人那樣倒賣軍需物資?隨即不解的望向蘇聖平,倒是想看他能說出什麽辦法來。
蘇聖平接著說:“自古以來,募軍不難養軍難,先人有屯田之法,有府兵之法。然而新軍已成體係,府兵已不可行,屯田的話原本還可一試。但實際情況大人比我清楚,這周邊的土地大多被定邊軍將領、豪紳、士人、皇族所占,能夠給新軍所用的田畝本就沒有,即使勉強開墾一些,相對新軍龐大的軍餉而言也是杯水車薪。”
蔣子明對蘇聖平的說法不置可否,他早就想過此法,卻是無法解決根本性的問題。沒想到接著說的辦法倒是讓他震驚了一把。蘇聖平道:“既然如此,新軍唯一的出路就隻能是依靠地利了。”
蔣子明不解的問道:“何為地利?”
蘇聖平嗬嗬一笑,道:“徐州這邊什麽最多?煤鐵。”
蔣子明完全沒想到蘇聖平會說到這個,概因越朝實施的是煤鐵專營製度,朝廷每年向元朝上貢的兩百萬石糧食的出處就在於此。民間也不是沒有人私自挖煤煉鐵,但那多是偷偷進行,明麵上的煤鐵礦都把持在各級官府和豪紳手上。
還是那樣,辦法其實簡單,關鍵是看你敢不敢實行。此前沒有想過這方麵,還是受到忠君愛國、遵紀守法這種思維的束縛。正如蘇聖平所說,徐州這邊別的不多,媒體資源相當豐富,如果能夠利用,那新軍的軍餉自然就有著落了。此時蘇聖平說到這個,蔣子明自然不會直接表露自己心中所想。
話題談到這裏也差不多了,蔣子明的目的也算達到了,蘇聖平所言之事雖然不算是什麽特別好的辦法,但不失為可以一試的措施,相信隻要跟孫思源講明白,說不定他會同意。接下來兩人談論的話題自然不離新軍、元朝、江寧等事,無奈交情不到,什麽事情都是點到即止,不過蘇聖平廣博的知識,對朝政等事往往有一針見血的見解,再次讓蔣子明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