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對張諫之日後遭遇的同情,丁昊出言提醒道:“二兇雖除,但有威脅的人物依然存在。
張相切勿掉以輕心!應該借著大勝之勢,一舉誅殺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
張柬之搖搖頭,說出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功高震主!有些事老夫如今,已經不能為了!”
丁昊愕然。
此時他才知道,狄仁傑與張諫之最大的差別在哪裏。
“狄公事事以公為先,而張相,則事事以利害為先!”
張諫之被丁昊這下意識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給說愣了。
隻不過,他似乎並沒有生氣,反而更加耐心的向丁昊解釋道:“老夫覺得,這個隱患還是留給皇上自己來處理,更加妥當!
皇上還是英王的時候,以勇烈聞名,老夫之所以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夠親自鋤奸立威。
畢竟皇上初登大寶,威勢不足……”
既然張諫之都如此說了,丁昊知道,這也是個倔老頭,自己認定了的事,九頭牛都拉不迴來!
轉念又一想,和張諫之一起成事的那四位,諸如:崔玄暐、桓彥範、敬暉、李湛之流,估計日後少不得還得找自己的麻煩呢!
又何必非要“看戲流眼淚,替古人擔憂”呢!
現如今,與這幫人,很顯然已經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了,丁昊便不在多言。
李顯登基之後,也就等於是恢複了李唐江山社稷,改國號為“唐”,是為中宗。
又改年號為“神龍”,一幫擁立功臣皆各自受到封賞。
獲利最大的,當然是神龍政變之時,地位最高的五個人。
中宗繼位之後,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因此,神龍政變後來又被稱之為“五王政變”。
起事之前,這幫一盤散沙之人有著共同的利益,還能暫時擰成一股繩、守望相助。
政變成功之後,利益均分,這幫人便又為了不同的小算計,開始了各自為戰。
新的勢力應運而生之後,舊的勢力之中,不得勢者,免不了會被清算。
丁昊與上官婉兒,很不幸,他們便被歸類到了舊勢力之中的不得勢者。
丁昊身為文選司郎中,且又兼任通進銀台司副使,一人身兼兩職,在蘿卜比坑多的當下,自然少不了被人惦記上。
以前沒人惦記,那是沒人敢惦記。
如今,時移勢易,他丁昊雖然還是那個丁昊,四品官還是那個四品官,但是,早已經昔非今比!
還是哪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
沒有了靠山的丁昊,在中宗朝剛剛誕生出來的這批新貴眼裏,屁都算不上!
眾所周知,隋唐時代武周以前,其實是一個身份製的she會,世家大族在she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
在所有尊貴的世家大族中,又有五支最為尊貴。
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所以稱之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武則天執政以來,為了消除這些豪門士族與皇權之爭,曾不擇手段的對這些豪門士族予以打擊。
到了當下,這些豪門士族全都元氣大傷,已至七零八落的地步。
博陵王崔玄暐,正是出身於博陵崔氏。
隨著他的得勢,他似乎又看到了恢複博陵崔氏昔日榮光的契機。
於是,開始不擇手段的大肆培植黨羽,對親近之人以及沒落了的族中子弟,那更是不遺餘力的扶持。
既然是要大力扶持,那麽吏部的人事任免權,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與其次次求人,當然不如求己。
他的目光終於瞄向了吏部。
吏部尚書與文選司郎中,這兩個至關重要的職位,崔玄暐誌在必得。
平陽王敬暉,扶陽王桓彥範,南陽王袁恕己,就藩之前,誰不想手裏抓住一點兒實實在在的權利?
他們也怕,日後遠離朝廷中樞之後,遇到緊要之事鞭長莫及,都想在朝堂之上安插親信。
四人互為臂助,開始了大肆瓜分朝中要職。
中宗李顯初登大寶,千頭萬緒之中,事事皆依這五位擁立大功臣。
再加上,他性格本就懦弱,一時之間竟成了坐在龍椅之上的應聲蟲!
這日,早朝,博陵王崔玄暐上奏:“啟稟聖上,近日,臣聽聞,吏部尚書姚崇常常非議陛下。
還說,“聖上不該將武後推行的德政一並顛覆”,這簡直就是替武後在鳴不平……
姚崇這是含沙射影!
武後推行的是德政,陛下您推行的難道是暴政嗎?……”
崔玄暐此言一出,早就達成共識的桓彥範、敬暉、袁恕己,紛紛跳出來言辭激烈的批判外加指責。
眾口鑠金之下,吏部尚書姚崇百口莫辯。
張諫之倒是站出來說了幾句公道話。
奈何,這四人聯起手來,就是為了抗衡他這個帶頭大哥。
末了,張諫之終究勢單力孤,不敵四人聯手。
唐中宗李顯點頭同意之後,吏部尚書姚崇就被貶為了亳州刺史。
而空出來的吏部尚書之位,崔玄暐自然毫不客氣的就舉薦了自己的心腹阮蒯堪。
出於利益交換的目的,桓彥範、敬暉、袁恕己三人,自然也是一力舉薦。
廷推模式開啟之下,中宗李顯還真就同意了。
之後,四人更是肆無忌憚,相繼對戶部、兵部、禮部、刑部、工部要職,發起了衝擊。
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
若非丁昊這個吏部郎中,尚還不是他們眼中的首要目標,恐怕今日亦難逃一劫!
驚心動魄的一次早朝終於結束了!
李顯迴宮之後,皇後韋香兒一邊為其更衣,一邊細細地詢問起了早朝之上的情形。
韋香兒本就是聰明絕頂之人,李顯將早朝之上的情形一複述,她心中頓時了然。
唐中宗李顯,這已經是人生中第二次登基稱帝了,皇後韋香兒與李顯一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了前半生,這一次,她絕不容李顯有失。
韋香兒一聽便知,崔玄暐,桓彥範、敬暉、袁恕己四人,這分明就是結黨營私。
垢陷朝中重臣,再安插上自己的黨羽,早晚勢必禍亂朝綱。
念及於此,韋香兒向李顯提出,從明日早朝起,她要和李顯一同上朝。
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那肯定是匪夷所思的事。
可是放在唐朝!武則天當年二聖臨朝之時,便是如此。
李顯早已見怪不怪!
再加上,他向來對韋香兒言聽計從,自然不會反對。
次日早朝,韋香兒開始了垂簾聽政。
很幸運,丁昊因此,堪堪躲過一劫。
張相切勿掉以輕心!應該借著大勝之勢,一舉誅殺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
張柬之搖搖頭,說出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功高震主!有些事老夫如今,已經不能為了!”
丁昊愕然。
此時他才知道,狄仁傑與張諫之最大的差別在哪裏。
“狄公事事以公為先,而張相,則事事以利害為先!”
張諫之被丁昊這下意識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給說愣了。
隻不過,他似乎並沒有生氣,反而更加耐心的向丁昊解釋道:“老夫覺得,這個隱患還是留給皇上自己來處理,更加妥當!
皇上還是英王的時候,以勇烈聞名,老夫之所以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夠親自鋤奸立威。
畢竟皇上初登大寶,威勢不足……”
既然張諫之都如此說了,丁昊知道,這也是個倔老頭,自己認定了的事,九頭牛都拉不迴來!
轉念又一想,和張諫之一起成事的那四位,諸如:崔玄暐、桓彥範、敬暉、李湛之流,估計日後少不得還得找自己的麻煩呢!
又何必非要“看戲流眼淚,替古人擔憂”呢!
現如今,與這幫人,很顯然已經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了,丁昊便不在多言。
李顯登基之後,也就等於是恢複了李唐江山社稷,改國號為“唐”,是為中宗。
又改年號為“神龍”,一幫擁立功臣皆各自受到封賞。
獲利最大的,當然是神龍政變之時,地位最高的五個人。
中宗繼位之後,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因此,神龍政變後來又被稱之為“五王政變”。
起事之前,這幫一盤散沙之人有著共同的利益,還能暫時擰成一股繩、守望相助。
政變成功之後,利益均分,這幫人便又為了不同的小算計,開始了各自為戰。
新的勢力應運而生之後,舊的勢力之中,不得勢者,免不了會被清算。
丁昊與上官婉兒,很不幸,他們便被歸類到了舊勢力之中的不得勢者。
丁昊身為文選司郎中,且又兼任通進銀台司副使,一人身兼兩職,在蘿卜比坑多的當下,自然少不了被人惦記上。
以前沒人惦記,那是沒人敢惦記。
如今,時移勢易,他丁昊雖然還是那個丁昊,四品官還是那個四品官,但是,早已經昔非今比!
還是哪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
沒有了靠山的丁昊,在中宗朝剛剛誕生出來的這批新貴眼裏,屁都算不上!
眾所周知,隋唐時代武周以前,其實是一個身份製的she會,世家大族在she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
在所有尊貴的世家大族中,又有五支最為尊貴。
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所以稱之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武則天執政以來,為了消除這些豪門士族與皇權之爭,曾不擇手段的對這些豪門士族予以打擊。
到了當下,這些豪門士族全都元氣大傷,已至七零八落的地步。
博陵王崔玄暐,正是出身於博陵崔氏。
隨著他的得勢,他似乎又看到了恢複博陵崔氏昔日榮光的契機。
於是,開始不擇手段的大肆培植黨羽,對親近之人以及沒落了的族中子弟,那更是不遺餘力的扶持。
既然是要大力扶持,那麽吏部的人事任免權,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與其次次求人,當然不如求己。
他的目光終於瞄向了吏部。
吏部尚書與文選司郎中,這兩個至關重要的職位,崔玄暐誌在必得。
平陽王敬暉,扶陽王桓彥範,南陽王袁恕己,就藩之前,誰不想手裏抓住一點兒實實在在的權利?
他們也怕,日後遠離朝廷中樞之後,遇到緊要之事鞭長莫及,都想在朝堂之上安插親信。
四人互為臂助,開始了大肆瓜分朝中要職。
中宗李顯初登大寶,千頭萬緒之中,事事皆依這五位擁立大功臣。
再加上,他性格本就懦弱,一時之間竟成了坐在龍椅之上的應聲蟲!
這日,早朝,博陵王崔玄暐上奏:“啟稟聖上,近日,臣聽聞,吏部尚書姚崇常常非議陛下。
還說,“聖上不該將武後推行的德政一並顛覆”,這簡直就是替武後在鳴不平……
姚崇這是含沙射影!
武後推行的是德政,陛下您推行的難道是暴政嗎?……”
崔玄暐此言一出,早就達成共識的桓彥範、敬暉、袁恕己,紛紛跳出來言辭激烈的批判外加指責。
眾口鑠金之下,吏部尚書姚崇百口莫辯。
張諫之倒是站出來說了幾句公道話。
奈何,這四人聯起手來,就是為了抗衡他這個帶頭大哥。
末了,張諫之終究勢單力孤,不敵四人聯手。
唐中宗李顯點頭同意之後,吏部尚書姚崇就被貶為了亳州刺史。
而空出來的吏部尚書之位,崔玄暐自然毫不客氣的就舉薦了自己的心腹阮蒯堪。
出於利益交換的目的,桓彥範、敬暉、袁恕己三人,自然也是一力舉薦。
廷推模式開啟之下,中宗李顯還真就同意了。
之後,四人更是肆無忌憚,相繼對戶部、兵部、禮部、刑部、工部要職,發起了衝擊。
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
若非丁昊這個吏部郎中,尚還不是他們眼中的首要目標,恐怕今日亦難逃一劫!
驚心動魄的一次早朝終於結束了!
李顯迴宮之後,皇後韋香兒一邊為其更衣,一邊細細地詢問起了早朝之上的情形。
韋香兒本就是聰明絕頂之人,李顯將早朝之上的情形一複述,她心中頓時了然。
唐中宗李顯,這已經是人生中第二次登基稱帝了,皇後韋香兒與李顯一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了前半生,這一次,她絕不容李顯有失。
韋香兒一聽便知,崔玄暐,桓彥範、敬暉、袁恕己四人,這分明就是結黨營私。
垢陷朝中重臣,再安插上自己的黨羽,早晚勢必禍亂朝綱。
念及於此,韋香兒向李顯提出,從明日早朝起,她要和李顯一同上朝。
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那肯定是匪夷所思的事。
可是放在唐朝!武則天當年二聖臨朝之時,便是如此。
李顯早已見怪不怪!
再加上,他向來對韋香兒言聽計從,自然不會反對。
次日早朝,韋香兒開始了垂簾聽政。
很幸運,丁昊因此,堪堪躲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