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文選司報上,署名為天部文選司郎中程翔,所撰寫的幾篇報道之後。
尚看不透目前局勢的將軍們,眼前頓時豁然開朗。
這兩篇報道,就像兩篇討伐二張以及武三思的檄文一樣,吹響了總號角。
文中點明了二張居心叵測,也點明了武三思意圖與二張連手謀朝篡位。
輿論主導權的力量,的確是很恐怖的!
他可以短時間內,喚醒茫然無措者,也可以將本是一盤散沙的人心,迅速聚攏起來。
一瞬間讓人看清楚事情的本質,以及事件的始末。
渾水之下好摸魚,武三思與二張打的正是這個主意。
可是,這猛然之間,水一下子變清了,原本不清楚事情原委的人們,全都將目光聚焦到了武三思的身上。
更有甚者,已經開始公然叫囂著,要誅滅亂臣賊子武三思了。
一下子,梁王武三思成了眾矢之地。
本來一籌莫展的張諫之與朝中重臣們,焉肯錯過如此的好機會。
趁此大好時機,振臂一唿,從者雲集。
這下一來,武三思手中那點兒可憐的兵力,就不夠看了!
他一下子仿佛陷入到了人min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形勢逼人,再不表態,他可就真的隻能給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陪葬了!
武三思手中可沒有主導輿論的媒介,此時他即便就是想發聲澄清自己,也發不出聲音!
很顯然,沒有渠道嘛!
那就,隻能用行動來表示了!
於是,武三思為了撇清自己,公然帶頭開始了窩裏鬥!
他首先開始誅除二張黨羽。
不僅如此,他還揚言要殺進宮中手刃二張。
轟轟烈烈的神龍政變,就這樣,在兩篇討伐檄文的催化之下,一下子被提前觸發了。
長安四年(公元704年)九月二十二日癸卯,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率領左右羽林兵五千餘人,圍困了神都紫微城。
名不正則言不順,考慮到此次是為了恢複李唐江山而戰,張諫之便派人去請太子李顯。
李多祚、李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王同皎,便被人推舉了出來,負責到東宮去迎接李顯。
當他們興高采烈地來到東宮之後,實在是沒想到,事到如今,膽小懦弱的李顯,竟然對此事,還是有所懷疑。
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啊!
報紙之上,已經白紙黑字的寫了那麽多,李顯這狗r的,竟然油鹽不進。
說實在,這個幫人之所以如此折騰,歸根到底,那可都是在為他李顯登基上位而戰呀!
實在是沒想到這個慫貨!竟然躲在東宮之內,就是不肯出來。
這幾個人好說歹說,費盡了口舌,李顯愣是穩如泰山!
駙馬都尉王同皎急了,說道:“先帝把皇位傳給殿下,殿下無故遭到幽禁廢黜,皇天後土、士民百姓無不義憤填膺,已經有二十三年了。
現在上天誘導人心,北門的羽林諸將與南衙朝臣得以同心協力,立誌誅滅兇惡的小人,恢複李氏的江山社稷,殿下怎麽可錯失良機?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看著,李唐的江山社稷一去而不複返嗎?”
李顯迴答說:“兇惡的小人的確應該翦除,但是天子聖體欠安,你們這樣做能不使天子受驚嗎?
還是請諸位,日後再圖此事吧!”
王同皎簡直肺都快氣炸了!
覺得李顯簡直就是,爛泥敷不上牆!
李諶接著又勸說道:“諸位將帥宰相們,為了恢複李唐的江山社稷而置自己的身家性命於不顧。
誰曾想?殿下卻為了獨善其身,而在此裹足不前。
殿下這樣做,對得起李氏家族的列祖列宗嗎?
殿下這是,非要讓一心恢複李唐江山社稷的義士們麵臨鼎鑊酷刑嗎?
若是如此,殿下當真是鐵石心腸啊!”
李顯終於被說的實在不好意思了,這才從戰戰兢兢從東宮裏出來。
侍從牽過馬匹,李顯腿腳發軟,愣是騎不上去。
王同皎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將李顯抱到馬上,幾人一路相隨著,這才來到玄武門。
此時,張諫之已經命人斬斷了門栓,打開宮門,進入到了宮中。
在集仙殿的走廊下,羽林軍將士截住了張易之和張昌宗。
張諫之果然不愧是幹大事之人,毫不猶豫的大手一揮,果斷的命令軍士,將其砍殺。
張易之與張昌宗,頓時屎尿都齊出,狗一樣趴在地上迭聲哀求。
大勢未定,張諫之自然沒有時間同他們在這裏羅嗦,根本就不聽,對二人的哀求置若未聞。
士卒手起刀路,兩聲慘叫之後,這兩位美男子就此香消玉殞。
然後,張諫之公然帶人闖武進了武則天的寢殿集仙殿。
見自己的禦榻之前侍衛環繞,武則天吃驚地坐了起來,此時此刻,她似乎連耳朵都失靈了。
茫然無措的問道:“是誰?是你嗎?是你在作亂嗎?”
事已至此,張柬之已經沒有什麽可怕的了。
他淡定自若的迴道:“是張易之、張昌宗陰謀造反!
臣等已奉太子殿下的命令,將他們殺掉了!
事先擔心可能會走漏消息,所以沒有向陛下您稟告。
在皇宮禁地舉兵誅殺逆賊,驚動天子,臣等罪該萬死!”
見張諫之就這樣侃侃而談,神情之上哪有一點惶恐之色?
武則天人老成精,短暫的驚恐過後,焉能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正巧這時,太子李顯在眾人的簇擁之下趕到了。
武則天看向李顯:“這件事,是你主使的嗎?”
李顯聞言,條件反射般的就是一哆嗦。
繼而語無倫次,磕磕巴巴間竟然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
武則天輕蔑的一笑:“既然作亂的這兩個小子已經被誅殺了,那麽,你可以迴到你的東宮裏去了!”
戰戰兢兢的李顯,竟然下意識地就迴答道:“臣遵旨!”
眾大臣簡直無語至極啊!
大事都已經辦成了,他們實在是沒想到,太子竟然還是這副德行。
禦史中丞桓彥範實在忍無可忍了,上前說道:“太子哪能還迴到東宮裏去呢?”
尚看不透目前局勢的將軍們,眼前頓時豁然開朗。
這兩篇報道,就像兩篇討伐二張以及武三思的檄文一樣,吹響了總號角。
文中點明了二張居心叵測,也點明了武三思意圖與二張連手謀朝篡位。
輿論主導權的力量,的確是很恐怖的!
他可以短時間內,喚醒茫然無措者,也可以將本是一盤散沙的人心,迅速聚攏起來。
一瞬間讓人看清楚事情的本質,以及事件的始末。
渾水之下好摸魚,武三思與二張打的正是這個主意。
可是,這猛然之間,水一下子變清了,原本不清楚事情原委的人們,全都將目光聚焦到了武三思的身上。
更有甚者,已經開始公然叫囂著,要誅滅亂臣賊子武三思了。
一下子,梁王武三思成了眾矢之地。
本來一籌莫展的張諫之與朝中重臣們,焉肯錯過如此的好機會。
趁此大好時機,振臂一唿,從者雲集。
這下一來,武三思手中那點兒可憐的兵力,就不夠看了!
他一下子仿佛陷入到了人min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形勢逼人,再不表態,他可就真的隻能給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陪葬了!
武三思手中可沒有主導輿論的媒介,此時他即便就是想發聲澄清自己,也發不出聲音!
很顯然,沒有渠道嘛!
那就,隻能用行動來表示了!
於是,武三思為了撇清自己,公然帶頭開始了窩裏鬥!
他首先開始誅除二張黨羽。
不僅如此,他還揚言要殺進宮中手刃二張。
轟轟烈烈的神龍政變,就這樣,在兩篇討伐檄文的催化之下,一下子被提前觸發了。
長安四年(公元704年)九月二十二日癸卯,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率領左右羽林兵五千餘人,圍困了神都紫微城。
名不正則言不順,考慮到此次是為了恢複李唐江山而戰,張諫之便派人去請太子李顯。
李多祚、李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王同皎,便被人推舉了出來,負責到東宮去迎接李顯。
當他們興高采烈地來到東宮之後,實在是沒想到,事到如今,膽小懦弱的李顯,竟然對此事,還是有所懷疑。
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啊!
報紙之上,已經白紙黑字的寫了那麽多,李顯這狗r的,竟然油鹽不進。
說實在,這個幫人之所以如此折騰,歸根到底,那可都是在為他李顯登基上位而戰呀!
實在是沒想到這個慫貨!竟然躲在東宮之內,就是不肯出來。
這幾個人好說歹說,費盡了口舌,李顯愣是穩如泰山!
駙馬都尉王同皎急了,說道:“先帝把皇位傳給殿下,殿下無故遭到幽禁廢黜,皇天後土、士民百姓無不義憤填膺,已經有二十三年了。
現在上天誘導人心,北門的羽林諸將與南衙朝臣得以同心協力,立誌誅滅兇惡的小人,恢複李氏的江山社稷,殿下怎麽可錯失良機?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看著,李唐的江山社稷一去而不複返嗎?”
李顯迴答說:“兇惡的小人的確應該翦除,但是天子聖體欠安,你們這樣做能不使天子受驚嗎?
還是請諸位,日後再圖此事吧!”
王同皎簡直肺都快氣炸了!
覺得李顯簡直就是,爛泥敷不上牆!
李諶接著又勸說道:“諸位將帥宰相們,為了恢複李唐的江山社稷而置自己的身家性命於不顧。
誰曾想?殿下卻為了獨善其身,而在此裹足不前。
殿下這樣做,對得起李氏家族的列祖列宗嗎?
殿下這是,非要讓一心恢複李唐江山社稷的義士們麵臨鼎鑊酷刑嗎?
若是如此,殿下當真是鐵石心腸啊!”
李顯終於被說的實在不好意思了,這才從戰戰兢兢從東宮裏出來。
侍從牽過馬匹,李顯腿腳發軟,愣是騎不上去。
王同皎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將李顯抱到馬上,幾人一路相隨著,這才來到玄武門。
此時,張諫之已經命人斬斷了門栓,打開宮門,進入到了宮中。
在集仙殿的走廊下,羽林軍將士截住了張易之和張昌宗。
張諫之果然不愧是幹大事之人,毫不猶豫的大手一揮,果斷的命令軍士,將其砍殺。
張易之與張昌宗,頓時屎尿都齊出,狗一樣趴在地上迭聲哀求。
大勢未定,張諫之自然沒有時間同他們在這裏羅嗦,根本就不聽,對二人的哀求置若未聞。
士卒手起刀路,兩聲慘叫之後,這兩位美男子就此香消玉殞。
然後,張諫之公然帶人闖武進了武則天的寢殿集仙殿。
見自己的禦榻之前侍衛環繞,武則天吃驚地坐了起來,此時此刻,她似乎連耳朵都失靈了。
茫然無措的問道:“是誰?是你嗎?是你在作亂嗎?”
事已至此,張柬之已經沒有什麽可怕的了。
他淡定自若的迴道:“是張易之、張昌宗陰謀造反!
臣等已奉太子殿下的命令,將他們殺掉了!
事先擔心可能會走漏消息,所以沒有向陛下您稟告。
在皇宮禁地舉兵誅殺逆賊,驚動天子,臣等罪該萬死!”
見張諫之就這樣侃侃而談,神情之上哪有一點惶恐之色?
武則天人老成精,短暫的驚恐過後,焉能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正巧這時,太子李顯在眾人的簇擁之下趕到了。
武則天看向李顯:“這件事,是你主使的嗎?”
李顯聞言,條件反射般的就是一哆嗦。
繼而語無倫次,磕磕巴巴間竟然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
武則天輕蔑的一笑:“既然作亂的這兩個小子已經被誅殺了,那麽,你可以迴到你的東宮裏去了!”
戰戰兢兢的李顯,竟然下意識地就迴答道:“臣遵旨!”
眾大臣簡直無語至極啊!
大事都已經辦成了,他們實在是沒想到,太子竟然還是這副德行。
禦史中丞桓彥範實在忍無可忍了,上前說道:“太子哪能還迴到東宮裏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