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以來,武則天似乎已經過了權力熱衷期。
她開始漸漸的怠於政事。
特別是,親孫子李重潤,親侄孫武延基相繼斃命於她的手中之後,武則天就有點兒消極了。
相反,她一直所寵愛的張昌宗與張易之兄弟,經此一事之後,更加的渴望權利了。
開始變本加厲、竭盡所能的通過影響武則天來插手朝政。
性格上,也不似之前那般專橫跋扈了,兩兄弟變得更加的善於偽裝自己。
開始不斷的給武則天進獻神藥,變著法的哄老太婆開心。
說武則天有返老還童跡象,頭發變黑了,長出新牙齒了,這是洪福齊天之像。
總之啊!說的神乎其神!
其實,無外乎,就是想要標榜他們所進獻的神藥。
這神藥之中的成份嘛!眾所周知,從古至今,有許多位帝王都有此好。
吃了,能讓人暫時神清氣爽的靈丹妙藥,無外乎就是,具有依賴性的精神類藥物,以及能使人獲得興奮的chun藥。
諸如罌粟、忘憂草、五石散、美女一笑散、快女丹、合歡散、旱苗喜雨露、顫聲嬌、助情花等等。
這些見效奇快的靈丹妙藥,令張易之與張昌忠兩兄弟,再次獲得了武則天的青睞。
當然啦!這個期間,兩兄弟沒少編排丁昊的是非。
武則天出於對李重潤和武延基兩個孫子的愧疚,以及念及丁昊夜闖蓮花閣冒死進諫,繼而挽救了永泰郡主和武氏血脈。
覺得丁昊的品行,絕對不至於那麽卑劣。
有了前車之鑒,武則天對二張,已經不似先前那般言聽計從了。
武則天的這種反應,令二張更加的恐慌。
無形中,他們有了緊迫感。
似乎是覺得,時不我待,若是再不趕緊動手,武則天撒手人寰或是徹底識破了他們的真麵目,那一切可就來不及了呀!
於是,從長安四年(公元704)七月開始,八十一歲的武則天,好端端的突然一下子就一病不起了。
張氏兄弟對外宣稱,武則天居住在長生院裏養病,不相幹人等,一律不見。
他們這個不相幹之人,那涵蓋的範圍可就廣了!
連當朝的宰輔們,都幾個月了,竟然沒能見上武則天一麵。
甚至於,連武則天的兩個兒子李顯、李旦,以及女兒太平公主,都無法見到他們的母皇。
隻有他們兩兄弟,侍奉在武則天身側。
朝中一些大臣按耐不住了,紛紛上書說“宮禁事重,伏願不令異姓出入”。
他們的上書,自然毫無迴應。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朝中大臣開始議論紛紛,許多種不好的猜測,一時之間甚囂塵上。
鳳閣侍郎張柬之,似乎已經看準了時機,他開始聯合許多重臣,準備發動一場政變。
這段時間,武則天被二張哄得團團轉,自然也無暇顧及丁昊。
沒有詔書前來,丁昊也樂得清閑。
可是看這局勢,丁昊不敢再袖手旁觀了。
這兩年以來,張諫之通過丁昊有效地遏製了張易之與張昌宗兩兄弟,使二張的囂張跋扈有所收斂。
但也僅止於此,隨著神龍政變發動時機越來越成熟,張諫之已經開始適當的與丁昊保持距離了。
畢竟,丁昊身上背著的這個“麵首”身份,對他策動政變十分不利。
朝中的重臣們,仇視“麵首”之人太多了!
況且,丁昊一個文選司郎中,似乎也幫不上什麽大忙。
再加上,發動政變這種保密事,當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因此,朝堂之上已經沸反盈天了,丁昊卻連張諫之的一聲知會都沒有收到。
他有點心寒呐!
還是那句老話:江湖實力論!
丁昊沒什麽實力,這種情形之下,自然容易被人忽視。
不過想想也是,造武則天的反,又有誰會傻到,去提前通知武則天的麵首呢?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盡管丁昊並不覺得自己與武則天有多麽的親近,可是旁觀之人並不這麽看呐!
在旁人的眼裏,武則天寵幸他丁昊這麽多次,二人之間再怎麽說,也有恩吧!
丁昊念及此,突然意識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自己竟然被張諫之與朝中的這幫重臣們,定位為了敵對份子!
即便不是敵對分子,那也是重點被防範的對象無疑!
已經都被孤立起來了!難道還認不清現實嗎?
丁昊細思恐極啊!
很是慶幸,如今反應過來還不晚!還有補救措施!
若是一直昏昏噩噩到政變成功之時,那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已經來不及埋怨張諫之不地道了!
丁昊直奔通進銀台司,找到張說,二人即刻撰文。
丁昊準備好好利用利用手中掌握著的輿論主導權。
他要發聲,他要唿籲,他要譴責。
後世之時,對某社的射論,丁昊的印象可是極為深刻的!
哪一件大事的發生,能少了射論的聲音?
張易之與張昌宗既然敢公然控製武則天,身後若是沒有強有力之人支持,他們定然是不敢如此做的。
很顯然,趁武則天病重之際,阻隔武則天與太子以及朝中重臣的聯係,目的隻有一個。
那就是,想為大周帝國換一個新的接班人!
廢掉李顯,另立太子,立一個他們看好的人,立一個對他們有利的人!
絕對是如此!
若非如此,他們幹嘛非要費力不討好地去控製風燭殘年的武則天?
且還不讓太子與之見麵?
不怕太子登基之後反攻倒算嗎?
之所以這樣不計後果的行事,那定然是,想要剝奪太子繼承大統的權利!
那麽問題又來了!
他們到底想讓誰繼承大統呢?
他們自己嗎?顯然不可能!
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包括太平公主,全都被他們阻隔在外,那就說明了李氏沒戲!
排除了李氏,答案顯而易見,那就是武氏!
武氏家族之中,誰最有實力呢?
傻子也知道,武三思啊!
丁昊也不傻,來通進銀台司撰文之前,他就已經推理出來了這個結果。
張氏兩兄弟,與武三思早已經沆瀣一氣了!此次的事件,就是由三人一手策劃的!
理清楚了頭緒,又推理出來了結果,這撰寫起文章來,當然是直指要害,有地放矢至極!
正當張柬之與朝中眾臣犯愁,該如何應對武三思手中掌握著的頗重的兵權之時。
在大周風靡一時的文選司報上,幾篇討伐二張清君側的檄文,熱氣騰騰橫空出世。
一時之間,輿論嘩然。
神都與長安附近,一直以來躊躇不前,看朝局猶如霧裏看花一般,搞不清楚形勢的那些手握重兵的將軍們,頓時猶如撥雲見日。
倒二張,倒梁王武三思的聲浪,瞬間一浪蓋過一浪!
梁王武三思再也坐不住了!
很顯然,這一次他想混水摸魚的計劃,徹底流產了!
再也不表態,那可就性命攸關了!
武三思是個聰明人,一瞬間他便有了決斷。
她開始漸漸的怠於政事。
特別是,親孫子李重潤,親侄孫武延基相繼斃命於她的手中之後,武則天就有點兒消極了。
相反,她一直所寵愛的張昌宗與張易之兄弟,經此一事之後,更加的渴望權利了。
開始變本加厲、竭盡所能的通過影響武則天來插手朝政。
性格上,也不似之前那般專橫跋扈了,兩兄弟變得更加的善於偽裝自己。
開始不斷的給武則天進獻神藥,變著法的哄老太婆開心。
說武則天有返老還童跡象,頭發變黑了,長出新牙齒了,這是洪福齊天之像。
總之啊!說的神乎其神!
其實,無外乎,就是想要標榜他們所進獻的神藥。
這神藥之中的成份嘛!眾所周知,從古至今,有許多位帝王都有此好。
吃了,能讓人暫時神清氣爽的靈丹妙藥,無外乎就是,具有依賴性的精神類藥物,以及能使人獲得興奮的chun藥。
諸如罌粟、忘憂草、五石散、美女一笑散、快女丹、合歡散、旱苗喜雨露、顫聲嬌、助情花等等。
這些見效奇快的靈丹妙藥,令張易之與張昌忠兩兄弟,再次獲得了武則天的青睞。
當然啦!這個期間,兩兄弟沒少編排丁昊的是非。
武則天出於對李重潤和武延基兩個孫子的愧疚,以及念及丁昊夜闖蓮花閣冒死進諫,繼而挽救了永泰郡主和武氏血脈。
覺得丁昊的品行,絕對不至於那麽卑劣。
有了前車之鑒,武則天對二張,已經不似先前那般言聽計從了。
武則天的這種反應,令二張更加的恐慌。
無形中,他們有了緊迫感。
似乎是覺得,時不我待,若是再不趕緊動手,武則天撒手人寰或是徹底識破了他們的真麵目,那一切可就來不及了呀!
於是,從長安四年(公元704)七月開始,八十一歲的武則天,好端端的突然一下子就一病不起了。
張氏兄弟對外宣稱,武則天居住在長生院裏養病,不相幹人等,一律不見。
他們這個不相幹之人,那涵蓋的範圍可就廣了!
連當朝的宰輔們,都幾個月了,竟然沒能見上武則天一麵。
甚至於,連武則天的兩個兒子李顯、李旦,以及女兒太平公主,都無法見到他們的母皇。
隻有他們兩兄弟,侍奉在武則天身側。
朝中一些大臣按耐不住了,紛紛上書說“宮禁事重,伏願不令異姓出入”。
他們的上書,自然毫無迴應。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朝中大臣開始議論紛紛,許多種不好的猜測,一時之間甚囂塵上。
鳳閣侍郎張柬之,似乎已經看準了時機,他開始聯合許多重臣,準備發動一場政變。
這段時間,武則天被二張哄得團團轉,自然也無暇顧及丁昊。
沒有詔書前來,丁昊也樂得清閑。
可是看這局勢,丁昊不敢再袖手旁觀了。
這兩年以來,張諫之通過丁昊有效地遏製了張易之與張昌宗兩兄弟,使二張的囂張跋扈有所收斂。
但也僅止於此,隨著神龍政變發動時機越來越成熟,張諫之已經開始適當的與丁昊保持距離了。
畢竟,丁昊身上背著的這個“麵首”身份,對他策動政變十分不利。
朝中的重臣們,仇視“麵首”之人太多了!
況且,丁昊一個文選司郎中,似乎也幫不上什麽大忙。
再加上,發動政變這種保密事,當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因此,朝堂之上已經沸反盈天了,丁昊卻連張諫之的一聲知會都沒有收到。
他有點心寒呐!
還是那句老話:江湖實力論!
丁昊沒什麽實力,這種情形之下,自然容易被人忽視。
不過想想也是,造武則天的反,又有誰會傻到,去提前通知武則天的麵首呢?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盡管丁昊並不覺得自己與武則天有多麽的親近,可是旁觀之人並不這麽看呐!
在旁人的眼裏,武則天寵幸他丁昊這麽多次,二人之間再怎麽說,也有恩吧!
丁昊念及此,突然意識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自己竟然被張諫之與朝中的這幫重臣們,定位為了敵對份子!
即便不是敵對分子,那也是重點被防範的對象無疑!
已經都被孤立起來了!難道還認不清現實嗎?
丁昊細思恐極啊!
很是慶幸,如今反應過來還不晚!還有補救措施!
若是一直昏昏噩噩到政變成功之時,那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已經來不及埋怨張諫之不地道了!
丁昊直奔通進銀台司,找到張說,二人即刻撰文。
丁昊準備好好利用利用手中掌握著的輿論主導權。
他要發聲,他要唿籲,他要譴責。
後世之時,對某社的射論,丁昊的印象可是極為深刻的!
哪一件大事的發生,能少了射論的聲音?
張易之與張昌宗既然敢公然控製武則天,身後若是沒有強有力之人支持,他們定然是不敢如此做的。
很顯然,趁武則天病重之際,阻隔武則天與太子以及朝中重臣的聯係,目的隻有一個。
那就是,想為大周帝國換一個新的接班人!
廢掉李顯,另立太子,立一個他們看好的人,立一個對他們有利的人!
絕對是如此!
若非如此,他們幹嘛非要費力不討好地去控製風燭殘年的武則天?
且還不讓太子與之見麵?
不怕太子登基之後反攻倒算嗎?
之所以這樣不計後果的行事,那定然是,想要剝奪太子繼承大統的權利!
那麽問題又來了!
他們到底想讓誰繼承大統呢?
他們自己嗎?顯然不可能!
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包括太平公主,全都被他們阻隔在外,那就說明了李氏沒戲!
排除了李氏,答案顯而易見,那就是武氏!
武氏家族之中,誰最有實力呢?
傻子也知道,武三思啊!
丁昊也不傻,來通進銀台司撰文之前,他就已經推理出來了這個結果。
張氏兩兄弟,與武三思早已經沆瀣一氣了!此次的事件,就是由三人一手策劃的!
理清楚了頭緒,又推理出來了結果,這撰寫起文章來,當然是直指要害,有地放矢至極!
正當張柬之與朝中眾臣犯愁,該如何應對武三思手中掌握著的頗重的兵權之時。
在大周風靡一時的文選司報上,幾篇討伐二張清君側的檄文,熱氣騰騰橫空出世。
一時之間,輿論嘩然。
神都與長安附近,一直以來躊躇不前,看朝局猶如霧裏看花一般,搞不清楚形勢的那些手握重兵的將軍們,頓時猶如撥雲見日。
倒二張,倒梁王武三思的聲浪,瞬間一浪蓋過一浪!
梁王武三思再也坐不住了!
很顯然,這一次他想混水摸魚的計劃,徹底流產了!
再也不表態,那可就性命攸關了!
武三思是個聰明人,一瞬間他便有了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