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趙雲舍不得給諸葛珪官職,而是因為曆史原因,諸葛珪本應今年病世,神醫華佗所說的十年壽命,也僅僅隻是預計,若是諸葛珪繼續擔任要職操勞過度,屆時身體日益虧空別說神醫華佗,就是神仙下凡也是束手無策。
曆史已經證明,諸葛一家皆非常人,與諸葛珪的教導不無係,趙雲來之前就已經決定如此安排,使諸葛珪人盡其才,卻又不會操勞過度,利用這十餘年,為樂浪培養更多的官吏。
沒有想到諸葛珪又繼續說道“聽聞君侯愛民如子,甚至放任百姓違法販賣官鹽。上古時代夏朝創立之前,若是沒有法祖皋陶製定的法規法律,恐怕史上將無夏朝,國以民基,但國也以法為規,無法無規國必不成國!”
趙雲聽罷笑道“兄長所言極是,但小弟以為食鹽仍是力之根本,官方管控鹽政,便是限製民力,若是民無力勞作,那國又何來的強大,鹽政收入占至大漢財政近四成,乃是殺雞取卵的政策,在世間食鹽本來就不是稀罕之物,卻因帝國專營,使民食不起鹽,小弟認為鹽政乃是強盜之政!”
諸葛珪聽罷雙目圓睜,他被趙雲的言論震驚了,一時間他竟然不知如何作答!
趙雲則又繼續說道“當今天下別說百姓尊法,就是王皇貴族皇帝陛下,他們可曾依漢律行事,賣官鬻爵加稅重捐,可有漢律可依。當下樂浪確實有這一股潮流,因為樂浪的鹽價低,而其餘州郡則高得驚人,以至樂浪百姓有利可圖,但是並非會長久如此,隻要百姓生活水平富裕了,誰還會去轉賣官鹽賺取那點小錢了!”
其實趙雲有一半心裏話沒敢講,若是趙雲統一了天下,將鹽價降至成本價,那裏還會有人販賣食鹽。
諸葛珪想了想說道“君侯這是否定了鹽政,難怪漢廷會派來使者,但是君侯別忘了,樂浪乃是大漢之土,必須遵守漢律,除非君侯有割據之心!”
趙雲聽罷心中一驚,他立刻明白了,諸葛珪前麵的言語全是鋪墊,而最後一句才是他的重點。
在樂浪沒有人會提出這個問題,因為大家心裏都明白,趙雲確有割據之心,心知肚明的事,大家心裏又能接受,又何必多此一問了,若是與趙雲誌向相違,隨便找個托詞離開樂浪便是。
而諸葛珪不同,他仍心存漢室,但又受趙雲重恩,想來他心裏很是十分矛盾,才會抱著一絲希望提出這個問題。
趙雲一時沉思不言,他也很矛盾,若是直言不諱,恐將失去諸葛一家,若是隱瞞撒謊,恐怕也無人會信,必竟趙雲確實幹了許多不法之事,多數犯有欺君之罪,還軟禁了兩名漢使,條條皆是死罪。
反複思考了一番,趙雲還是決定實話實說,於是便說道“小弟十五歲從軍,十九歲奉命參加剿平黃巾軍,望著百萬黃巾軍亂軍,小弟以為他們隻是想吃一頓飯,有田地可耕種,小弟便接受發配樂浪的旨令,帶著數十萬被棄之民,在樂浪開墾田地,使百姓們能吃飽穿暖,然而三四年後,中原仍然是流民遍地,小弟隻是想著也給他們一條活路,便又驅逐外族收複四郡舊地,擴大流民們的生活空間,慢慢的小弟有了恢複漢四郡之誌,同時中原流民越來越多,小弟又有占領朝鮮半島之誌,增加更多的可耕之地,為流民百姓增加安居之所。若是說我趙雲,有割據之心甚至是不臣之舉,我無法反駁,因為我趙雲所做,也確實是向割劇方向發展,我囚禁了兩名漢使,謊報鹽政,欺壓三韓,那一條也都是死罪,若是我趙雲有一天因而喪命,我卻沒有半分悔恨,因為趙雲今世已問心無愧!”
趙雲喝了口水笑了笑說道“嗬嗬!若是大漢政治清明,君王聖明無比,百姓生活穩定,我趙雲如今可能正在邊疆,為大漢擴土而搏殺,又或者我仍然在常山老家,種地耕田安居樂業,做一位太平盛世的普通百姓!”
諸葛珪歎了一口氣說道“君侯所言極是,君侯所作所為也是光明正大,我知曉君侯沒有私心,日前君侯從三韓榨得七千多萬錢,所得之錢盡數收入衙庫,一分一毫皆是花於惠民,公私分明從未占取一分公款,林林總總愚兄也了解了不少,雖說有欺君違法之舉,但也是發至為民,愚兄實則佩服萬分!隻是眼下大漢雖風雨飄搖,卻仍然維持著的大統,君侯恐遭人詬病,有朝一日還有可能被打成反賊,還需小心謹慎才是!”
諸葛珪的考慮,並非杞人憂天,若漢靈帝再多活十年,皇子劉辯有中興之才,繼續維持大漢的統一,那趙雲必會被定為割據勢力,甚至是發兵征討。
趙雲想了想,又不能告知諸葛珪“靈帝歸西,董卓入京,漢室崩塌,天下割據”,靈帝歸西尚有風聲傳言,說出來能解釋通順,而董卓入京,便無法預測,因為董卓入京的關鍵人物是袁紹,而袁紹如今也有做出相應的行為,總不能說自己有預測未來的神力。
於是趙雲說道“小弟如今已然是騎虎難下,若是放棄官職爵位迴常山老家,向皇帝陛下表示忠心不二,沒有割據之心,也沒有不臣之舉。樂浪百姓的前景便不可預測,而我趙家可能也沒有好下場,曆朝曆代又有幾人得善終。既然小弟關係到百萬平民的生死,又是趙家生死存亡的關鍵,那小弟便沒有選擇,隻能繼續維持現狀,將命運掌握在手,若是天要亡我,我又有何力抗天,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曆史已經證明,諸葛一家皆非常人,與諸葛珪的教導不無係,趙雲來之前就已經決定如此安排,使諸葛珪人盡其才,卻又不會操勞過度,利用這十餘年,為樂浪培養更多的官吏。
沒有想到諸葛珪又繼續說道“聽聞君侯愛民如子,甚至放任百姓違法販賣官鹽。上古時代夏朝創立之前,若是沒有法祖皋陶製定的法規法律,恐怕史上將無夏朝,國以民基,但國也以法為規,無法無規國必不成國!”
趙雲聽罷笑道“兄長所言極是,但小弟以為食鹽仍是力之根本,官方管控鹽政,便是限製民力,若是民無力勞作,那國又何來的強大,鹽政收入占至大漢財政近四成,乃是殺雞取卵的政策,在世間食鹽本來就不是稀罕之物,卻因帝國專營,使民食不起鹽,小弟認為鹽政乃是強盜之政!”
諸葛珪聽罷雙目圓睜,他被趙雲的言論震驚了,一時間他竟然不知如何作答!
趙雲則又繼續說道“當今天下別說百姓尊法,就是王皇貴族皇帝陛下,他們可曾依漢律行事,賣官鬻爵加稅重捐,可有漢律可依。當下樂浪確實有這一股潮流,因為樂浪的鹽價低,而其餘州郡則高得驚人,以至樂浪百姓有利可圖,但是並非會長久如此,隻要百姓生活水平富裕了,誰還會去轉賣官鹽賺取那點小錢了!”
其實趙雲有一半心裏話沒敢講,若是趙雲統一了天下,將鹽價降至成本價,那裏還會有人販賣食鹽。
諸葛珪想了想說道“君侯這是否定了鹽政,難怪漢廷會派來使者,但是君侯別忘了,樂浪乃是大漢之土,必須遵守漢律,除非君侯有割據之心!”
趙雲聽罷心中一驚,他立刻明白了,諸葛珪前麵的言語全是鋪墊,而最後一句才是他的重點。
在樂浪沒有人會提出這個問題,因為大家心裏都明白,趙雲確有割據之心,心知肚明的事,大家心裏又能接受,又何必多此一問了,若是與趙雲誌向相違,隨便找個托詞離開樂浪便是。
而諸葛珪不同,他仍心存漢室,但又受趙雲重恩,想來他心裏很是十分矛盾,才會抱著一絲希望提出這個問題。
趙雲一時沉思不言,他也很矛盾,若是直言不諱,恐將失去諸葛一家,若是隱瞞撒謊,恐怕也無人會信,必竟趙雲確實幹了許多不法之事,多數犯有欺君之罪,還軟禁了兩名漢使,條條皆是死罪。
反複思考了一番,趙雲還是決定實話實說,於是便說道“小弟十五歲從軍,十九歲奉命參加剿平黃巾軍,望著百萬黃巾軍亂軍,小弟以為他們隻是想吃一頓飯,有田地可耕種,小弟便接受發配樂浪的旨令,帶著數十萬被棄之民,在樂浪開墾田地,使百姓們能吃飽穿暖,然而三四年後,中原仍然是流民遍地,小弟隻是想著也給他們一條活路,便又驅逐外族收複四郡舊地,擴大流民們的生活空間,慢慢的小弟有了恢複漢四郡之誌,同時中原流民越來越多,小弟又有占領朝鮮半島之誌,增加更多的可耕之地,為流民百姓增加安居之所。若是說我趙雲,有割據之心甚至是不臣之舉,我無法反駁,因為我趙雲所做,也確實是向割劇方向發展,我囚禁了兩名漢使,謊報鹽政,欺壓三韓,那一條也都是死罪,若是我趙雲有一天因而喪命,我卻沒有半分悔恨,因為趙雲今世已問心無愧!”
趙雲喝了口水笑了笑說道“嗬嗬!若是大漢政治清明,君王聖明無比,百姓生活穩定,我趙雲如今可能正在邊疆,為大漢擴土而搏殺,又或者我仍然在常山老家,種地耕田安居樂業,做一位太平盛世的普通百姓!”
諸葛珪歎了一口氣說道“君侯所言極是,君侯所作所為也是光明正大,我知曉君侯沒有私心,日前君侯從三韓榨得七千多萬錢,所得之錢盡數收入衙庫,一分一毫皆是花於惠民,公私分明從未占取一分公款,林林總總愚兄也了解了不少,雖說有欺君違法之舉,但也是發至為民,愚兄實則佩服萬分!隻是眼下大漢雖風雨飄搖,卻仍然維持著的大統,君侯恐遭人詬病,有朝一日還有可能被打成反賊,還需小心謹慎才是!”
諸葛珪的考慮,並非杞人憂天,若漢靈帝再多活十年,皇子劉辯有中興之才,繼續維持大漢的統一,那趙雲必會被定為割據勢力,甚至是發兵征討。
趙雲想了想,又不能告知諸葛珪“靈帝歸西,董卓入京,漢室崩塌,天下割據”,靈帝歸西尚有風聲傳言,說出來能解釋通順,而董卓入京,便無法預測,因為董卓入京的關鍵人物是袁紹,而袁紹如今也有做出相應的行為,總不能說自己有預測未來的神力。
於是趙雲說道“小弟如今已然是騎虎難下,若是放棄官職爵位迴常山老家,向皇帝陛下表示忠心不二,沒有割據之心,也沒有不臣之舉。樂浪百姓的前景便不可預測,而我趙家可能也沒有好下場,曆朝曆代又有幾人得善終。既然小弟關係到百萬平民的生死,又是趙家生死存亡的關鍵,那小弟便沒有選擇,隻能繼續維持現狀,將命運掌握在手,若是天要亡我,我又有何力抗天,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