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在官場經驗豐富,一看到信上說國子監學子聯名上書,就知道這事鬧大了,不容小覷。
他立馬牽李夫人下山,乘坐馬車返迴家中,去書房寫信。
在官場裏,沒有小白兔。有的官員是笑麵虎,有的官員是貪婪的豬妖,有的官員是拍馬屁的狗腿子,有的官員偷奸耍滑,有的官員是精明的老狐狸……
在複雜的官場大染缸裏,找到一個信得過的知己,不容易。
李修把唐風年視為可靠的知己,所以格外珍惜這段交情。
此時此刻,他寫自己在成都府的所見所聞,包括連續幾天大雨、百姓修河道、官府為災民募捐、官差運送衣物和糧食去甲縣,等等。
他在京城的人脈不少,打算給每個可靠的熟人送一封信,廣撒網。
估計要送出二十幾封信,一個人忙不過來。
於是,他把李居逸叫過來,讓他幫忙抄寫。
三個兒子中,李居逸的字寫得好看,否則不會被選為太子伴讀。
李居樂和李居康的字一看就是孩子寫的,所以李修沒找他們幫忙。
李夫人急得團團轉,走過來看李修和李居逸抄信,覺得這還不夠。
她帶上幾個仆人,親自去官府後院找趙宣宣。
趙家人正忙著做豆腐,打算送給逃難來成都府的災民。
一聽說李夫人來了,趙宣宣連忙洗幹淨手,去招唿貴客。
李夫人拉住趙宣宣的手,去屋裏說悄悄話。
“趁著京城的欽差還沒到,咱們趕緊亡羊補牢。”
“宣宣,我建議去街上施粥。”
趙宣宣吃驚,連忙解釋:“風年那邊,每天都給災民發糧食,沒有苛待他們。”
李夫人露出恨鐵不成鋼的神情,在趙宣宣手背上拍一下,急切地道:“哎呀,妹妹誒,你們把事情做得太實誠,別人哪裏看得到?”
“比如我,我就沒看到你們發米。而且,災民住那些臨時搭建的茅草木屋,一看就簡陋。”
“在這種事情上,就得作秀,不能太實誠。”
一聽“作秀”二字,趙宣宣啼笑皆非,眼神有點茫然。
李夫人熱情,推心置腹地道:“在京城時,提起哪戶人家樂善好施時,必然提起施粥之事。”
“施粥時,那麽多人在街上排隊,場麵轟動,幾乎人人都能看見。”
“如果發米,必須翻賬本,才能曉得你發了多少米。即便如此,別人還要懷疑賬目是否真實。”
“換成施粥,隻要說你家從早到晚,施了幾天粥,別人一聽就知道你們有多大的功勞,事半功倍。”
“聽我的,準沒錯。”
李夫人爽快,趙宣宣想一想,也爽快答應。
獲得唐風年的同意之後,趙大旺和趙大貴去街上砌灶台,又買個大鐵鍋。
灶裏燒柴火,鍋裏放水,再放米。
李夫人有施粥的經驗,在旁邊看著,立馬提醒:“夠了,不要放太多米。”
“如果粥太稠,容易糊鍋,而且別人喝一碗就飽了。”
“把粥煮稀一些,別人吃不飽,就排隊第二次。”
“如此一來,街上一直有人排隊,有轟動的效果。”
趙宣宣忍不住被逗笑,聽她的安排。
趙大貴燒火,趙大旺用勺子在鍋裏攪動,防止糊鍋。
幾個女幫工抬一大桶麻仁豆腐過來,又抬一桶豆瓣醬煮白菜。
肖白牽著旺財,去通知災民,大聲喊:“施粥啦!施粥啦!”
一聽這話,男女老少心領神會,立馬拿起最大的碗,跑去排隊。
趙宣宣和李夫人沒有親自動手,站在旁邊看。
趙東陽拿著大勺子,給排隊的人舀稀粥。
王玉娥和唐母用小一些的勺子舀麻婆豆腐和白菜。
排隊的人越來越多,場麵確實很轟動。
李夫人露出微笑,很滿意,對趙宣宣說悄悄話:“這場麵就是證據,一目了然。”
趙宣宣輕聲問:“這麽多人,恐怕有本地百姓摻雜在裏麵,怎麽辦?”
李夫人挑眉,道:“不用管,反正排隊的人越多越好。”
“反正粥稀稀的,用不了太多米。”
趙宣宣鬆一口氣,道:“多謝姐姐。”
李夫人捏一捏她的手,笑道:“傻瓜,不用謝。”
“你和唐大人沒有經驗,所以容易被別人誣陷。”
“以後,誰再說你們見死不救,你就用施粥之事打那人的臉。”
趙宣宣的笑容加深,心中溫暖。
他立馬牽李夫人下山,乘坐馬車返迴家中,去書房寫信。
在官場裏,沒有小白兔。有的官員是笑麵虎,有的官員是貪婪的豬妖,有的官員是拍馬屁的狗腿子,有的官員偷奸耍滑,有的官員是精明的老狐狸……
在複雜的官場大染缸裏,找到一個信得過的知己,不容易。
李修把唐風年視為可靠的知己,所以格外珍惜這段交情。
此時此刻,他寫自己在成都府的所見所聞,包括連續幾天大雨、百姓修河道、官府為災民募捐、官差運送衣物和糧食去甲縣,等等。
他在京城的人脈不少,打算給每個可靠的熟人送一封信,廣撒網。
估計要送出二十幾封信,一個人忙不過來。
於是,他把李居逸叫過來,讓他幫忙抄寫。
三個兒子中,李居逸的字寫得好看,否則不會被選為太子伴讀。
李居樂和李居康的字一看就是孩子寫的,所以李修沒找他們幫忙。
李夫人急得團團轉,走過來看李修和李居逸抄信,覺得這還不夠。
她帶上幾個仆人,親自去官府後院找趙宣宣。
趙家人正忙著做豆腐,打算送給逃難來成都府的災民。
一聽說李夫人來了,趙宣宣連忙洗幹淨手,去招唿貴客。
李夫人拉住趙宣宣的手,去屋裏說悄悄話。
“趁著京城的欽差還沒到,咱們趕緊亡羊補牢。”
“宣宣,我建議去街上施粥。”
趙宣宣吃驚,連忙解釋:“風年那邊,每天都給災民發糧食,沒有苛待他們。”
李夫人露出恨鐵不成鋼的神情,在趙宣宣手背上拍一下,急切地道:“哎呀,妹妹誒,你們把事情做得太實誠,別人哪裏看得到?”
“比如我,我就沒看到你們發米。而且,災民住那些臨時搭建的茅草木屋,一看就簡陋。”
“在這種事情上,就得作秀,不能太實誠。”
一聽“作秀”二字,趙宣宣啼笑皆非,眼神有點茫然。
李夫人熱情,推心置腹地道:“在京城時,提起哪戶人家樂善好施時,必然提起施粥之事。”
“施粥時,那麽多人在街上排隊,場麵轟動,幾乎人人都能看見。”
“如果發米,必須翻賬本,才能曉得你發了多少米。即便如此,別人還要懷疑賬目是否真實。”
“換成施粥,隻要說你家從早到晚,施了幾天粥,別人一聽就知道你們有多大的功勞,事半功倍。”
“聽我的,準沒錯。”
李夫人爽快,趙宣宣想一想,也爽快答應。
獲得唐風年的同意之後,趙大旺和趙大貴去街上砌灶台,又買個大鐵鍋。
灶裏燒柴火,鍋裏放水,再放米。
李夫人有施粥的經驗,在旁邊看著,立馬提醒:“夠了,不要放太多米。”
“如果粥太稠,容易糊鍋,而且別人喝一碗就飽了。”
“把粥煮稀一些,別人吃不飽,就排隊第二次。”
“如此一來,街上一直有人排隊,有轟動的效果。”
趙宣宣忍不住被逗笑,聽她的安排。
趙大貴燒火,趙大旺用勺子在鍋裏攪動,防止糊鍋。
幾個女幫工抬一大桶麻仁豆腐過來,又抬一桶豆瓣醬煮白菜。
肖白牽著旺財,去通知災民,大聲喊:“施粥啦!施粥啦!”
一聽這話,男女老少心領神會,立馬拿起最大的碗,跑去排隊。
趙宣宣和李夫人沒有親自動手,站在旁邊看。
趙東陽拿著大勺子,給排隊的人舀稀粥。
王玉娥和唐母用小一些的勺子舀麻婆豆腐和白菜。
排隊的人越來越多,場麵確實很轟動。
李夫人露出微笑,很滿意,對趙宣宣說悄悄話:“這場麵就是證據,一目了然。”
趙宣宣輕聲問:“這麽多人,恐怕有本地百姓摻雜在裏麵,怎麽辦?”
李夫人挑眉,道:“不用管,反正排隊的人越多越好。”
“反正粥稀稀的,用不了太多米。”
趙宣宣鬆一口氣,道:“多謝姐姐。”
李夫人捏一捏她的手,笑道:“傻瓜,不用謝。”
“你和唐大人沒有經驗,所以容易被別人誣陷。”
“以後,誰再說你們見死不救,你就用施粥之事打那人的臉。”
趙宣宣的笑容加深,心中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