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位於袞州河內郡,古代九大名山之一,因《列子》記載的《愚公移山》故事而家喻戶曉。其得名,一謂“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宮,故名曰王屋也”。一謂“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
王屋山主峰之巔有石壇,據說為軒轅黃帝祭天之所,“黃帝於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黨,自此天壇之始也”。故又稱天壇山。
在三年多前,一支黃巾餘黨在其首領廖化、杜遠的率領下,為躲避官軍追捕,逃入到這王屋山中。
杜遠在參加黃巾軍之前本是個盜墓賊,最喜挖人祖墳、入墓盜竊。和廖化一起率八百餘殘部退避到王屋山後,安居數月,驚魂稍定,不免固態複萌,又開始尋思幹那劫掠百姓、挖掘墳塋的勾當。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人,雖然托身黃巾,但一向善待士卒、嚴禁擄掠百姓。這日,杜遠又背著廖化出山擄掠了一個村落,還擄迴了兩名女子,廖化遠遠見他要將掠來的財物女子帶迴其營寨,忙上前道:“元望,你怎地又出山為非作歹了,如被官軍探得,恐將發兵來討,屆時我等皆為齏粉。”
杜遠字元望,是廖化的同鄉,聽到廖化的責備,不以為然道:“元儉,我等乃堂堂黃巾義軍,怎可為農夫牧民之事。你看你手下的那些兵卒,每天開荒放牧,一個個灰頭土臉的,幾年下來都退化成了老實巴交的農夫,恐怕連刀槍都已經拿不穩了。”
廖化針鋒相對地說:“元望,你休得拿兄弟們的生命做兒戲。半年前你去擄掠河內大戶,被官軍圍住,要不是我率軍營救,你哪還有命在。那次已折損了二百餘兄弟,你難道還不能吸取教訓麽?”
杜遠自知理虧,而且對廖化救援他的事情還是很感激的,隻得做出讓步道:“元儉,你說的也有些道理,不過,單憑耕作放牧的話,兄弟們的生活實在是太清苦了。我們還是把那座應龍墓發掘出來,搞不好能獲得價值不菲的陪葬品呢,那樣的話,我們隻需變賣掉一些得來的奇珍異寶,便可不愁吃穿了。”
廖化無奈,隻得應允道:“唉,應龍乃黃帝麾下神將,其墳塋上生有一株七葉菩提樹,樹圍近丈,高四丈有餘,實乃神樹。你要發掘其墳塋,難免不損傷這株神樹,我擔心會因此遭到天譴啊。再說,黃帝大將應龍何等人物,他的陵墓內必然機關重重、兇險無比,你是我多年相伴的好兄弟,要是你有個好歹,卻又如何是好。”
杜遠早對這座應龍古墓垂涎三尺,怎奈廖化一再反對他發掘,隻好暫且作罷,就如同一個叫花子每天看著一尺香脆欲滴的肥雞卻不能下口,真的是心癢難撓。此刻見視為兄長的廖化終於同意自己發掘應龍墓,不由喜出望外,忙連聲答應道:“元儉且放寬心,我自會好生移植這棵神樹,發掘完墳墓後便可將之複植迴原處。至於墓中兇險,我自會小心處置,力求萬無一失。”
廖化嗯了一聲,又指著旁邊的兩名女子道:“元望,你這是從誰家擄來的姑娘,我說過多少次了,不得學賊寇那些*擄掠之風,你怎麽就不聽呢?”
杜遠忙賠笑道:“元儉,兄弟我幾年沒嚐半點葷腥了,這不就快憋出病來了,才冒死瞞著你請了兩個姑娘迴山。這樣吧,我將這兩個姑娘收為側室,好生將養,總可以了吧。”
廖化歎道:“唉,我們畢竟是黃巾餘黨,也不能過於苛責弟兄們。你既然許諾善待二女,就由得你去快活吧。記得要溫柔一些,不要驚嚇了兩位嫂子。”
杜遠大喜,忙謝道:“多謝兄長了。”
廖化微微搖頭,這還是杜遠第一次叫自己兄長,自己是否做錯了呢?可是,這些黃巾軍雖有不是,但比起其他賊寇強人來說,也算差強人意了。看來,這樣下去總不是迴事,如果能有好的機緣,得投明主而事之,那該多好啊。
應龍墓隱藏在王屋山中的一處絕穀幽澗之中,澗中常年雲霧彌漫,常人根本無法尋覓到此。不得不說,這個杜遠對於發掘古墓的造詣頗高,他粗通陣法術數,還真被他探到穀底幽澗,並帶人開辟出一條狹窄的通道。如果不是廖化的一再反對,加上顧及墓中的兇險,杜遠早就開始發掘了。
當天下午,剛和兩個擄來的姑娘快活過的杜遠帶著一些兵卒沿著隱秘的通道下到澗底,開始發掘神將應龍之墓。這應龍墓果然兇險,為了打開第一層,就折損了三個兄弟,連杜遠也負了些輕傷。
擔心杜遠有失的廖化聽說已打開第一層墓穴後,忙帶數名兵卒下到墓中,隻見杜遠已包紮好手臂和大腿上的傷口,正試圖從一尊巨型石雕的掌中抽出一柄長柄雙刀。
可能是墓穴中密封良好的原因,這柄長柄雙刀並沒有因歲月的久遠而鏽蝕,烏黑發亮的長柄長達近丈,兩端各有尺餘長的寬背兩刃尖刀,在穴頂明珠的輝映下熠熠生光,看來,這是一柄不可多得神兵利刃。
杜遠和兩名士兵一起用力,卻無法撼動神兵分毫,在廖化也帶人一起動手後,才勉強將神兵從石像掌中取了出來。
杜遠見神兵取下來了,忙在刀柄上查看字跡,果然,發現兩端分別有“滅星”、“掩月”兩個古篆字,不由興奮地對廖化說:“兄長,這把長柄雙刀看來正是傳說中黃帝麾下大將應龍賴以橫掃天下的滅星掩月神刀。”
廖化亦喜道:“看來真的是天下七大神兵之一的滅星掩月神刀。可惜,我們兄弟都沒有足以使用它的神力,縱然得到神兵,也隻能轉贈他人了。”
杜遠因廖化允了他娶得兩個擄來的姑娘為小妾,加上廖化曾經救過他的命,也終於開始良心發現,能為廖化著想了:“元儉,你不是常常歎息身為草寇、生不逢時嗎?我聽聞許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求賢若渴,有這把神兵為晉身之禮,曹公當會善待我等兄弟,就算山上的這五百餘弟兄,也可從此脫去賊寇的身份,而成為正式的官兵呢。”
廖化大喜:“元望,你終於肯接受朝廷的招安了,真是太好了。不過,曹操雖為漢相,實為漢賊,而徐州牧劉備乃漢室宗親,雖被呂布見欺而蝸居小沛,然龍翔九天終會有時。我等可整頓兵馬、收拾糧草器械,擇日持神兵為禮,往投小沛劉使君。”
杜遠嚐試到應龍墓的兇險,也不敢再深入下去了,便令兵卒抬起神刀出了深澗,又將進入古墓的通道堵塞,然後一起迴寨做投奔劉備的準備去了。
王屋山主峰之巔有石壇,據說為軒轅黃帝祭天之所,“黃帝於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黨,自此天壇之始也”。故又稱天壇山。
在三年多前,一支黃巾餘黨在其首領廖化、杜遠的率領下,為躲避官軍追捕,逃入到這王屋山中。
杜遠在參加黃巾軍之前本是個盜墓賊,最喜挖人祖墳、入墓盜竊。和廖化一起率八百餘殘部退避到王屋山後,安居數月,驚魂稍定,不免固態複萌,又開始尋思幹那劫掠百姓、挖掘墳塋的勾當。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人,雖然托身黃巾,但一向善待士卒、嚴禁擄掠百姓。這日,杜遠又背著廖化出山擄掠了一個村落,還擄迴了兩名女子,廖化遠遠見他要將掠來的財物女子帶迴其營寨,忙上前道:“元望,你怎地又出山為非作歹了,如被官軍探得,恐將發兵來討,屆時我等皆為齏粉。”
杜遠字元望,是廖化的同鄉,聽到廖化的責備,不以為然道:“元儉,我等乃堂堂黃巾義軍,怎可為農夫牧民之事。你看你手下的那些兵卒,每天開荒放牧,一個個灰頭土臉的,幾年下來都退化成了老實巴交的農夫,恐怕連刀槍都已經拿不穩了。”
廖化針鋒相對地說:“元望,你休得拿兄弟們的生命做兒戲。半年前你去擄掠河內大戶,被官軍圍住,要不是我率軍營救,你哪還有命在。那次已折損了二百餘兄弟,你難道還不能吸取教訓麽?”
杜遠自知理虧,而且對廖化救援他的事情還是很感激的,隻得做出讓步道:“元儉,你說的也有些道理,不過,單憑耕作放牧的話,兄弟們的生活實在是太清苦了。我們還是把那座應龍墓發掘出來,搞不好能獲得價值不菲的陪葬品呢,那樣的話,我們隻需變賣掉一些得來的奇珍異寶,便可不愁吃穿了。”
廖化無奈,隻得應允道:“唉,應龍乃黃帝麾下神將,其墳塋上生有一株七葉菩提樹,樹圍近丈,高四丈有餘,實乃神樹。你要發掘其墳塋,難免不損傷這株神樹,我擔心會因此遭到天譴啊。再說,黃帝大將應龍何等人物,他的陵墓內必然機關重重、兇險無比,你是我多年相伴的好兄弟,要是你有個好歹,卻又如何是好。”
杜遠早對這座應龍古墓垂涎三尺,怎奈廖化一再反對他發掘,隻好暫且作罷,就如同一個叫花子每天看著一尺香脆欲滴的肥雞卻不能下口,真的是心癢難撓。此刻見視為兄長的廖化終於同意自己發掘應龍墓,不由喜出望外,忙連聲答應道:“元儉且放寬心,我自會好生移植這棵神樹,發掘完墳墓後便可將之複植迴原處。至於墓中兇險,我自會小心處置,力求萬無一失。”
廖化嗯了一聲,又指著旁邊的兩名女子道:“元望,你這是從誰家擄來的姑娘,我說過多少次了,不得學賊寇那些*擄掠之風,你怎麽就不聽呢?”
杜遠忙賠笑道:“元儉,兄弟我幾年沒嚐半點葷腥了,這不就快憋出病來了,才冒死瞞著你請了兩個姑娘迴山。這樣吧,我將這兩個姑娘收為側室,好生將養,總可以了吧。”
廖化歎道:“唉,我們畢竟是黃巾餘黨,也不能過於苛責弟兄們。你既然許諾善待二女,就由得你去快活吧。記得要溫柔一些,不要驚嚇了兩位嫂子。”
杜遠大喜,忙謝道:“多謝兄長了。”
廖化微微搖頭,這還是杜遠第一次叫自己兄長,自己是否做錯了呢?可是,這些黃巾軍雖有不是,但比起其他賊寇強人來說,也算差強人意了。看來,這樣下去總不是迴事,如果能有好的機緣,得投明主而事之,那該多好啊。
應龍墓隱藏在王屋山中的一處絕穀幽澗之中,澗中常年雲霧彌漫,常人根本無法尋覓到此。不得不說,這個杜遠對於發掘古墓的造詣頗高,他粗通陣法術數,還真被他探到穀底幽澗,並帶人開辟出一條狹窄的通道。如果不是廖化的一再反對,加上顧及墓中的兇險,杜遠早就開始發掘了。
當天下午,剛和兩個擄來的姑娘快活過的杜遠帶著一些兵卒沿著隱秘的通道下到澗底,開始發掘神將應龍之墓。這應龍墓果然兇險,為了打開第一層,就折損了三個兄弟,連杜遠也負了些輕傷。
擔心杜遠有失的廖化聽說已打開第一層墓穴後,忙帶數名兵卒下到墓中,隻見杜遠已包紮好手臂和大腿上的傷口,正試圖從一尊巨型石雕的掌中抽出一柄長柄雙刀。
可能是墓穴中密封良好的原因,這柄長柄雙刀並沒有因歲月的久遠而鏽蝕,烏黑發亮的長柄長達近丈,兩端各有尺餘長的寬背兩刃尖刀,在穴頂明珠的輝映下熠熠生光,看來,這是一柄不可多得神兵利刃。
杜遠和兩名士兵一起用力,卻無法撼動神兵分毫,在廖化也帶人一起動手後,才勉強將神兵從石像掌中取了出來。
杜遠見神兵取下來了,忙在刀柄上查看字跡,果然,發現兩端分別有“滅星”、“掩月”兩個古篆字,不由興奮地對廖化說:“兄長,這把長柄雙刀看來正是傳說中黃帝麾下大將應龍賴以橫掃天下的滅星掩月神刀。”
廖化亦喜道:“看來真的是天下七大神兵之一的滅星掩月神刀。可惜,我們兄弟都沒有足以使用它的神力,縱然得到神兵,也隻能轉贈他人了。”
杜遠因廖化允了他娶得兩個擄來的姑娘為小妾,加上廖化曾經救過他的命,也終於開始良心發現,能為廖化著想了:“元儉,你不是常常歎息身為草寇、生不逢時嗎?我聽聞許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求賢若渴,有這把神兵為晉身之禮,曹公當會善待我等兄弟,就算山上的這五百餘弟兄,也可從此脫去賊寇的身份,而成為正式的官兵呢。”
廖化大喜:“元望,你終於肯接受朝廷的招安了,真是太好了。不過,曹操雖為漢相,實為漢賊,而徐州牧劉備乃漢室宗親,雖被呂布見欺而蝸居小沛,然龍翔九天終會有時。我等可整頓兵馬、收拾糧草器械,擇日持神兵為禮,往投小沛劉使君。”
杜遠嚐試到應龍墓的兇險,也不敢再深入下去了,便令兵卒抬起神刀出了深澗,又將進入古墓的通道堵塞,然後一起迴寨做投奔劉備的準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