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紐因

    梅紐因是當代著名小提琴大師,半個多世紀以來,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獻給了音樂。他的名聲在各大洲幾代人中間傳播。

    1916年4月22日,耶胡迪·梅紐因生於紐約,父母都是猶太人。梅紐因從小就對音樂有強烈興趣。梅紐因出生不久,全家遷居舊金山。從4歲開始,他就跟西格蒙德·安克爾學小提琴。1921年10月26日,剛剛學習了6個月小提琴的梅紐因就已在費爾基特大酒店舉辦的學生演奏會上登台演奏。接著,他又跟路易斯·珀辛格學習,進步飛快。7歲時,他在9000聽眾麵前同舊金山交響樂團一起演奏了門德爾鬆的小提琴協奏曲,聽眾被這美妙的音樂深深吸引了,梅紐因獲“神童”稱號。

    1926年秋,梅紐因慕名去巴黎向當時公認的世界級小提琴大師喬治·艾涅斯庫和阿道爾夫·布希求教,艾涅斯庫聽了梅紐因的演奏後,心裏非常高興,提出免費給他上課。一年之後,梅紐因迴到了紐約,這個11歲的小提琴家同紐約愛樂樂團一起在著名的卡耐基音樂廳成功地演奏了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評論家們對此驚歎不已。同年,梅紐因在巴黎演奏了巴赫、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協奏曲,這是他在歐洲初次登台獻藝,沒過多久便名噪歐美。

    1929年,梅紐因來到柏林,演奏了勃拉姆斯和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演奏完畢後,聽眾的掌聲經久不息,歡唿聲持續不斷,街頭人群騷動,警察幾乎控製不了局勢。

    1931年,在巴黎音樂學院的小提琴競賽上,梅紐因獲得了頭獎。同年11月14日,他與該樂團一起演奏了門德爾鬆的小提琴協奏曲,以此來慶祝萊比錫的格文特洪斯樂團創建150周年。一曲奏畢,聽眾欣喜若狂,一再要求再奏一次,於是重新又演奏了一遍,這是該樂團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1935年,梅紐因舉行了一次環球一周的旅行演出,在十幾個國家的60多個城市舉行了公演,每到一處都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在這次旅行演出之後,梅紐因一度退出舞台生活,隱居鄉間18個月之久。在這段時間裏,19歲的梅紐因對小提琴演奏規律以及對拉琴有影響的其他諸種因素進行了悉心鑽研。從此,技藝更蒸蒸日上。風格的純淨和闡釋的深邃,成為他的演奏特征。1937年末,梅紐因重返舞台。他的演出曲目中又增加了莫紮特的《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舒曼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1943年,梅紐因結識了匈牙利作曲家貝拉·巴托克,並約請巴托克創作一首小提琴獨奏奏鳴曲。後來這首著名的小提琴曲成為梅紐因最拿手的曲目之一。

    50年代後期,他的職業病又開始發作,右手出現劇痛。但他經過了艱苦的努力,終於克服了這一致命打擊,重新在舞台上出現。由於每天能夠堅持練習,所以他的琴技始終保持在很高的水準上。

    梅紐因從1959年起久居英國。此後,他除了在世界各地旅行演出之外,在英國和瑞士每年都要安排梅紐因音樂季節,由他擔任指揮。他還在英國創辦了一個專門培養和訓練來自世界各國的6至11歲的天才兒童的學校——梅紐因音樂學校。

    梅紐因是一位享有多種榮譽的音樂家。從1969年起,他3次連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音樂理事會主席。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授予他11個榮譽學位。他是165個組織和委員會的成員,在國際範圍內進行演奏、指揮、教學、錄製唱片、組織音樂節、參加比賽的評判、旅行、講學、寫作、廣播、拍電影以及從事救濟工作與慈善事業。他把自己大量的精力都花在了這些事業上。

    梅紐因每年演出的收入曾達到過10萬美元以上,但大部分都捐助給慈善事業和轉贈給同他合作過的樂隊作為隊員的退休基金。他經常收到從世界各地寄來的禮物和信,表示對他的謝意。他收到的勳章可以把一個箱子裝滿。

    1979年,梅紐因應邀來中國演出講學,並被中央音樂學院聘為名譽教授。在我國訪問期間,他與中央樂團合作演奏了巴赫、莫紮特、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小提琴協奏曲,深受我國聽眾的喜愛。

    1980年,他在上海音樂學院附小挑中了小提琴學生金力,讓他進入梅紐因學校學習4年。1985年10月,在慶祝聯合國成立40周年的音樂會上,他又邀請金力與他本人共同演奏了巴赫的雙提琴協奏曲。梅紐因對中國學生的提攜與關懷,表現了他對中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梅紐因遠不止是一位音樂家,甚至遠不止是一位音樂世界的大使,他是一位極為難得的、十分高尚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塔木德大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範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範銳並收藏塔木德大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