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難以致富
有一個叫井上多金的日本人,10年前結了婚。由於夫妻倆節衣縮食,把每月賺到的大部分錢都存入了銀行,現在,他們的存款已經達到2000多美元了。井上夫人經常對他的朋友說:“如果沒有儲蓄,生活就等於失去了保障。”
猶太人富凱爾博士是心理學專家,一年前來東京經商,當他得知這一消息後,感到非常驚訝。
富凱爾博士對井上夫人的這種做法並不讚賞,他譏諷道:
“你看,沒有儲蓄就會覺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把物質看得這麽重,成為物質的奴隸,人生的價值在哪兒呢?男人每天為了生計在外麵不停地奔波,女人則每天考慮如何能夠省下更多的錢,人的一生要是這樣過就沒有多大的意思了。可悲的是,不但大部分的日本人如此,其他各國人也大半如此。”
“你大概知道,猶太有一個羅斯查德家族,它是世界聞名的富豪家族,這個家族自拿破侖時代起就一直維持巨富的地位。你們日本人恐怕找不出一位世界上知名的富豪來吧?”
“認為儲蓄能夠保障自己的生活,儲蓄的錢越多,則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就越高,如此累積下去,就永遠不會得到滿足,這樣,豈不是把有用的錢全部束之高閣,使自己賺大錢的才能得不到發揮了嗎?再說,哪有省吃儉用一輩子,把錢存在銀行裏,光靠利滾利而成為世界上有名的富翁的?”
“當然我並不是完全反對儲蓄。我反對的是把儲蓄變成嗜好,而忘記了等錢存到一定的數目時拿出來活用這些錢,使它能夠賺取更多的錢;我還反對銀行裏的存款越來越多的時候,心裏相應地有了一種安全感,覺得有了保障,靠利息來補貼生活費,這就養成了依賴性而失去了冒險奮鬥的精神。”
不少人認為錢存在銀行能夠得到利息,這樣做是最合理的,已經盡到了理財的責任。事實上,利息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實質報酬率接近於零,等於沒有升值,因此,錢存在銀行等於是沒有理財。
每一個人最後能擁有多少財富是難以預料的事情,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想通過儲蓄致富,比登天還難。將自己所有的錢都存在銀行的人,到了年老時不但不能致富,常常連財務自主的水平都無法達到,這種事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選擇以銀行存款作為理財方式的人,無非是讓自己有一個很好的保障,但事實上,把錢長期存在銀行裏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
通常貧窮人家對於富人之所以能夠致富,較正麵的看法是將其歸之於富人比自己努力或者他們克勤克儉,較負麵的想法是將其歸之於運氣好或者從事不正當或違法的行業。但這些人卻不曾想到,財富之所以與他們絕緣,是因為他們的理財習慣存在著問題。因為窮人與富人的理財方式不同,窮人的財產多是存放在銀行,富人的財產多是以房地產、股票的方式存放。
猶太商人認為,投資者想躋身於理財致富者之林,要能跳出傳統的思考模式。
有一個大人不會騎自行車,一天,他的一個朋友借給他一輛自行車做練習。在路上,他看到一個小孩子正在騎自行車,於是非常羨慕地看著他,說道:“小孩子之所以會騎車,是因為他們身手敏捷。”這話被小孩子聽到了,他不以為然地說:“不一定要身手敏捷才會騎車。”於是小孩子教這位大人騎車,大人也很快學會了騎車。當大人愉快地與這個小孩道別迴家時,卻習慣性地推著車走路迴家。這就是無法突破慣性的框框。
有一個叫井上多金的日本人,10年前結了婚。由於夫妻倆節衣縮食,把每月賺到的大部分錢都存入了銀行,現在,他們的存款已經達到2000多美元了。井上夫人經常對他的朋友說:“如果沒有儲蓄,生活就等於失去了保障。”
猶太人富凱爾博士是心理學專家,一年前來東京經商,當他得知這一消息後,感到非常驚訝。
富凱爾博士對井上夫人的這種做法並不讚賞,他譏諷道:
“你看,沒有儲蓄就會覺得生活上失去了保障,把物質看得這麽重,成為物質的奴隸,人生的價值在哪兒呢?男人每天為了生計在外麵不停地奔波,女人則每天考慮如何能夠省下更多的錢,人的一生要是這樣過就沒有多大的意思了。可悲的是,不但大部分的日本人如此,其他各國人也大半如此。”
“你大概知道,猶太有一個羅斯查德家族,它是世界聞名的富豪家族,這個家族自拿破侖時代起就一直維持巨富的地位。你們日本人恐怕找不出一位世界上知名的富豪來吧?”
“認為儲蓄能夠保障自己的生活,儲蓄的錢越多,則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程度就越高,如此累積下去,就永遠不會得到滿足,這樣,豈不是把有用的錢全部束之高閣,使自己賺大錢的才能得不到發揮了嗎?再說,哪有省吃儉用一輩子,把錢存在銀行裏,光靠利滾利而成為世界上有名的富翁的?”
“當然我並不是完全反對儲蓄。我反對的是把儲蓄變成嗜好,而忘記了等錢存到一定的數目時拿出來活用這些錢,使它能夠賺取更多的錢;我還反對銀行裏的存款越來越多的時候,心裏相應地有了一種安全感,覺得有了保障,靠利息來補貼生活費,這就養成了依賴性而失去了冒險奮鬥的精神。”
不少人認為錢存在銀行能夠得到利息,這樣做是最合理的,已經盡到了理財的責任。事實上,利息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實質報酬率接近於零,等於沒有升值,因此,錢存在銀行等於是沒有理財。
每一個人最後能擁有多少財富是難以預料的事情,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想通過儲蓄致富,比登天還難。將自己所有的錢都存在銀行的人,到了年老時不但不能致富,常常連財務自主的水平都無法達到,這種事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選擇以銀行存款作為理財方式的人,無非是讓自己有一個很好的保障,但事實上,把錢長期存在銀行裏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
通常貧窮人家對於富人之所以能夠致富,較正麵的看法是將其歸之於富人比自己努力或者他們克勤克儉,較負麵的想法是將其歸之於運氣好或者從事不正當或違法的行業。但這些人卻不曾想到,財富之所以與他們絕緣,是因為他們的理財習慣存在著問題。因為窮人與富人的理財方式不同,窮人的財產多是存放在銀行,富人的財產多是以房地產、股票的方式存放。
猶太商人認為,投資者想躋身於理財致富者之林,要能跳出傳統的思考模式。
有一個大人不會騎自行車,一天,他的一個朋友借給他一輛自行車做練習。在路上,他看到一個小孩子正在騎自行車,於是非常羨慕地看著他,說道:“小孩子之所以會騎車,是因為他們身手敏捷。”這話被小孩子聽到了,他不以為然地說:“不一定要身手敏捷才會騎車。”於是小孩子教這位大人騎車,大人也很快學會了騎車。當大人愉快地與這個小孩道別迴家時,卻習慣性地推著車走路迴家。這就是無法突破慣性的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