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家庭教育裏的必修課

    讓孩子學會寬容,因為寬容和理解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寬容是人類性情的空間,一個寬容的人,到處可以契機應緣,和諧圓滿,微笑著對待人生。

    有一位老禪師,一天晚上在禪院裏散步,發現牆角有一張椅子。

    禪師心想:這一定是有人不遵守寺規,越牆出去遊玩了。老禪師便搬開椅子,蹲在原處觀察。一會兒,果然有一個小和尚翻牆而入,在黑暗中踩著禪師的背脊下到了院子。

    當他雙腳落地的時候,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師,小和尚頓時驚惶失措。

    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並沒有厲聲責備他,隻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太涼,快去多穿件衣服。”

    小和尚感激涕零,迴去後告訴其他的師兄弟。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夜裏越牆出去閑逛了。

    同樣,孩子學會了寬容可以獲得快樂。家長在麵對孩子的錯誤時也要有適度的寬容心。當孩子犯了錯誤以後,家長不要馬上揭穿他,這樣做會激化彼此的矛盾,不利於孩子改正錯誤。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允許孩子犯一些錯誤,給他一個學習長大的空間。

    星期一的下午,小明放學迴到家,衝著媽媽喊餓。

    媽媽給他拿來了餅幹,並問道:“你今天有作業嗎?”

    “沒有作業!”小明嘴裏塞滿了餅幹,含糊不清地迴答。

    “你今天沒有作業,這怎麽可能。”媽媽感到很驚訝。

    “我怎麽會騙你呢!”小明堅持說,但媽媽發現小明說話時眼睛不敢正視她,“老師沒有留作業,我不覺得老師留了作業。”他又咬了一塊餅幹。

    這時候,媽媽隱約感到兒子在騙他,她忍住了心中的怒氣,因為她想給兒子留一點麵子。

    “嗯,聽起來你好像不敢肯定,為什麽不打個電話問一下同學呢?是不是真的沒有作業?這用不了多少時間,省得你明天去學校會有麻煩。”

    小明沒有說話,也沒有去打電話,這並不是因為他懶得打電話,而是因為他已經一再告訴媽媽沒有作業了,他在猶豫:我已經欺騙了媽媽,我該不該打電話呢。

    “是不是當時你正在思考什麽問題,沒有注意到老師布置的作業?這種情況會經常遇到。”媽媽自然地說。

    小明走到電話旁,拿起話筒,撥通了同學家的電話。

    “有作業嗎?哦,可能我沒有聽清?”小明在電話這頭有些含糊地問。

    媽媽走開了,假裝忙著幹別的事,她似乎並沒有在意小明與同學的對話。

    小明放下話筒,來到媽媽身邊,不好意思地說:“真有作業!我還以為沒有呢!”

    媽媽聽見了,也表示同情:“實在是太可惜了,你今天又沒有時間玩了,不過,周末媽媽會帶你去一些好玩的地方,保證讓你玩得痛快。”停了一會兒,媽媽又說:“如果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我,我就在隔壁。”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品質的形成影響是極大的,他們總是責怪自己的孩子,說他們不聽話,缺點太多,甚至說他們糟糕透了,但就是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低俗的教育隻能培養出低俗的品質。因此,父母要學會寬容孩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培養了不起的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問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問渠並收藏培養了不起的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