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治眾人
史上最年輕的道門大真人 作者:三寸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風將盡,寒風已經不遠。
不過洛九城自那血色夢境的一日過後,倒是已經逐漸恢複了生機,街道上不再僅僅是有施藥的棚子,一些商鋪也陸陸續續開了張,人們的生活逐漸迴到了正軌。
至於鼎盛至極的江家為何一夕之間人去樓空,成了昨日黃花。
偌大的江家宅邸,都已經貼上了封條。
偶有進出的身影皆是穿著鎮魔司衣服的捕快。
洛九城的百姓至今也不知道原因,就如同他們不知道那一日究竟發生了什麽,隻能從些市井傳言中,大抵知曉江家是犯下了造反的大錯,他們每一個人也因為江家的連累從鬼門關裏走了一遭,如今算得上是撿迴了一條命。
聽說是一群江湖上的英雄好漢,無畏生死,從江家的魔爪下救出了洛九城。
“……血虛體弱精氣疲敝,天天配的這副藥倒是對味了,難能可貴的是在藥效和成本中做出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取舍,正適合大規模的救治,不然若是為了追求藥性而忽略了藥材所用的錢財,那就不是誰大發善心就能夠施得起的藥了。”
洛九城一處施藥的棚子門口。
一位腰間掛著個青色葫蘆的中年男子在一位身穿灰黑色長袍的俊逸青年陪同下,要了一小口熱乎的湯藥,先聞後嚐辨明藥性後,讚許地點了點頭。
那張慈祥和藹的臉上,滿是見到後輩學有所成的怡然笑意。
在施藥棚子裏忙著分藥的漢子,隱約聽到了中年男子似乎是在評價藥方,在把湯藥從大鍋中舀出來的間隙不免好奇問道:“閣下是大夫?”
“學過幾年,略懂一二。”
“這藥沒毛病吧?”
“沒毛病……嗬,何止是沒毛病,應該說是極好了。”
“極好就對咯,城裏好幾家藥鋪都想改一改這方子用成自己的,但改來改去都不盡如人意還是用迴了原版,朝廷也下了死命令,任何人都不準私自改動其中任何一味藥材。”
“哦?這般說來,想出這方子的那位才是一等一的名醫了,不知是何方神聖?”
“這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不過聽些藥鋪裏的大人閑聊,說起那位是個小姑娘,所以還有些瞧不起其醫術的意思,認為這藥方是誤打誤撞,不過我看這是無稽之談,發明這副藥方的哪可能會是小姑娘?分明是我們洛九城的活菩薩呀……”
施藥之人話裏話外對於發明了鍋裏藥方的那位都是感激不已。
因為他自己其實也是藥鋪裏的學徒,雖然不知道那一日發生了什麽,但卻知道他自己以及絕大多數洛九城百姓的身體情況有多麽虛弱。
若是沒有這一口口大鍋裏熬著的分發到百姓手裏的湯藥。
接下來的這個冬天,隻要稍微冷一點,洛九城的街頭巷尾便要多出許許多多的凍死骨。
一個紮著兩條羊角辮,五官精致的小姑娘抱著個毛色火紅的小狐狸,腳步輕快地從人群中跑了過來,人還沒到,小狐狸已經搶先一步躍起,跳到了灰黑色長袍的俊逸青年肩膀上,親昵地蹭了蹭脖頸。
小姑娘先是和俊逸青年對了個眼神,眼波明媚笑容更是動人,然後在中年男人麵前乖乖巧巧地行了個晚輩見到長輩的禮儀,甜甜地說道:“李叔,我可算是再見到你啦。”
李施診笑著說道:“數年未見,天天都長成懂事的大姑娘了。”
懂事。
乍一見麵,誰能不覺得張天天是個懂事的小姑娘呢?就連旁邊棚子裏的施藥之人也心想這是誰家的女兒生得如此標致可愛。
要是他將來的子女能有其一半乖巧,以後就能頤養天年咯。
張天天微微扁了扁嘴,透露著些許不滿:“李叔真是的,也知道數年未見了,怎麽也不說來京城看看我?”
“這次要不是有年哥在,我都不知道得什麽時候才能和李叔重逢。”
“等李叔再想起我來看我的時候,說不定我都不是大姑娘了,得是牙都掉光的老婆婆咯。”
“到時候牽著李叔見都沒見過的小姑娘的手,向她介紹道,這位李叔呢就是你奶奶沒娘疼了之後,最疼你奶奶的長輩了,不過也就疼個小時候,大了點人就走啦,到現在才迴來看看你奶奶呢……”
張天天惟妙惟肖聲情並茂地說著,掐著嗓子演繹著老婆婆說話應有的腔調,但是語氣之中的活潑卻不是掐著的嗓子能夠抑製住的,流露出了她這年紀獨有的可愛與靈動。
李施診啞然失笑,不過他確實是離開京城數年沒個音信,再見麵時親近他的小侄女都成了大姑娘了,多少也有點愧疚難言隻能迴避,轉而說道:“天天,你這藥湯我已經看過了,很是不錯,看得出來師兄他這些年確實是教了你很多東西。”
張天天不出意外地搖了搖頭,否認道:“老張他那缺德貨能教我什麽?還得是李叔教得好。”
“我這幾年都沒和你見麵,怎麽教你?”
“李叔以前教得好,底子打得好嘛,而且李叔你忘了你讓年哥來京城的時候,除了捎了一封信還有你那本記錄著你這些年行醫心得的醫書?那本醫書我可是有仔細認真地看過很多遍了哦,不然可配不出這樣的藥方。”
“天天你呀,唉……”
李施診苦笑著搖了搖頭,他這樣說其實是有心想要修複張天天和他師兄間的父女關係,但顯然是沒什麽作用,況且他也心知肚明張天天這話可不是在信口雌黃。
他和張槐穀雖然師出同門,但之後兩人的人生經曆不同,也注定了兩人的醫術各有側重。
簡單來說。
張槐穀配出來的方子,從來隻考慮如何把藥效發揮到最好。
但是李施診在藥效之餘,往往還會要考慮到藥材價格,是否能夠推廣應用到更多病人身上,如果緊缺其中一兩味藥材能否找到替代品等等的一係列因素。
李施診在河竹村留給徐年的信裏,曾說過他師兄治一人的醫術在他之上,便是這種原因。
不過相對應的。
李施診治眾人的醫術,也在張槐穀之上。
不過洛九城自那血色夢境的一日過後,倒是已經逐漸恢複了生機,街道上不再僅僅是有施藥的棚子,一些商鋪也陸陸續續開了張,人們的生活逐漸迴到了正軌。
至於鼎盛至極的江家為何一夕之間人去樓空,成了昨日黃花。
偌大的江家宅邸,都已經貼上了封條。
偶有進出的身影皆是穿著鎮魔司衣服的捕快。
洛九城的百姓至今也不知道原因,就如同他們不知道那一日究竟發生了什麽,隻能從些市井傳言中,大抵知曉江家是犯下了造反的大錯,他們每一個人也因為江家的連累從鬼門關裏走了一遭,如今算得上是撿迴了一條命。
聽說是一群江湖上的英雄好漢,無畏生死,從江家的魔爪下救出了洛九城。
“……血虛體弱精氣疲敝,天天配的這副藥倒是對味了,難能可貴的是在藥效和成本中做出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取舍,正適合大規模的救治,不然若是為了追求藥性而忽略了藥材所用的錢財,那就不是誰大發善心就能夠施得起的藥了。”
洛九城一處施藥的棚子門口。
一位腰間掛著個青色葫蘆的中年男子在一位身穿灰黑色長袍的俊逸青年陪同下,要了一小口熱乎的湯藥,先聞後嚐辨明藥性後,讚許地點了點頭。
那張慈祥和藹的臉上,滿是見到後輩學有所成的怡然笑意。
在施藥棚子裏忙著分藥的漢子,隱約聽到了中年男子似乎是在評價藥方,在把湯藥從大鍋中舀出來的間隙不免好奇問道:“閣下是大夫?”
“學過幾年,略懂一二。”
“這藥沒毛病吧?”
“沒毛病……嗬,何止是沒毛病,應該說是極好了。”
“極好就對咯,城裏好幾家藥鋪都想改一改這方子用成自己的,但改來改去都不盡如人意還是用迴了原版,朝廷也下了死命令,任何人都不準私自改動其中任何一味藥材。”
“哦?這般說來,想出這方子的那位才是一等一的名醫了,不知是何方神聖?”
“這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不過聽些藥鋪裏的大人閑聊,說起那位是個小姑娘,所以還有些瞧不起其醫術的意思,認為這藥方是誤打誤撞,不過我看這是無稽之談,發明這副藥方的哪可能會是小姑娘?分明是我們洛九城的活菩薩呀……”
施藥之人話裏話外對於發明了鍋裏藥方的那位都是感激不已。
因為他自己其實也是藥鋪裏的學徒,雖然不知道那一日發生了什麽,但卻知道他自己以及絕大多數洛九城百姓的身體情況有多麽虛弱。
若是沒有這一口口大鍋裏熬著的分發到百姓手裏的湯藥。
接下來的這個冬天,隻要稍微冷一點,洛九城的街頭巷尾便要多出許許多多的凍死骨。
一個紮著兩條羊角辮,五官精致的小姑娘抱著個毛色火紅的小狐狸,腳步輕快地從人群中跑了過來,人還沒到,小狐狸已經搶先一步躍起,跳到了灰黑色長袍的俊逸青年肩膀上,親昵地蹭了蹭脖頸。
小姑娘先是和俊逸青年對了個眼神,眼波明媚笑容更是動人,然後在中年男人麵前乖乖巧巧地行了個晚輩見到長輩的禮儀,甜甜地說道:“李叔,我可算是再見到你啦。”
李施診笑著說道:“數年未見,天天都長成懂事的大姑娘了。”
懂事。
乍一見麵,誰能不覺得張天天是個懂事的小姑娘呢?就連旁邊棚子裏的施藥之人也心想這是誰家的女兒生得如此標致可愛。
要是他將來的子女能有其一半乖巧,以後就能頤養天年咯。
張天天微微扁了扁嘴,透露著些許不滿:“李叔真是的,也知道數年未見了,怎麽也不說來京城看看我?”
“這次要不是有年哥在,我都不知道得什麽時候才能和李叔重逢。”
“等李叔再想起我來看我的時候,說不定我都不是大姑娘了,得是牙都掉光的老婆婆咯。”
“到時候牽著李叔見都沒見過的小姑娘的手,向她介紹道,這位李叔呢就是你奶奶沒娘疼了之後,最疼你奶奶的長輩了,不過也就疼個小時候,大了點人就走啦,到現在才迴來看看你奶奶呢……”
張天天惟妙惟肖聲情並茂地說著,掐著嗓子演繹著老婆婆說話應有的腔調,但是語氣之中的活潑卻不是掐著的嗓子能夠抑製住的,流露出了她這年紀獨有的可愛與靈動。
李施診啞然失笑,不過他確實是離開京城數年沒個音信,再見麵時親近他的小侄女都成了大姑娘了,多少也有點愧疚難言隻能迴避,轉而說道:“天天,你這藥湯我已經看過了,很是不錯,看得出來師兄他這些年確實是教了你很多東西。”
張天天不出意外地搖了搖頭,否認道:“老張他那缺德貨能教我什麽?還得是李叔教得好。”
“我這幾年都沒和你見麵,怎麽教你?”
“李叔以前教得好,底子打得好嘛,而且李叔你忘了你讓年哥來京城的時候,除了捎了一封信還有你那本記錄著你這些年行醫心得的醫書?那本醫書我可是有仔細認真地看過很多遍了哦,不然可配不出這樣的藥方。”
“天天你呀,唉……”
李施診苦笑著搖了搖頭,他這樣說其實是有心想要修複張天天和他師兄間的父女關係,但顯然是沒什麽作用,況且他也心知肚明張天天這話可不是在信口雌黃。
他和張槐穀雖然師出同門,但之後兩人的人生經曆不同,也注定了兩人的醫術各有側重。
簡單來說。
張槐穀配出來的方子,從來隻考慮如何把藥效發揮到最好。
但是李施診在藥效之餘,往往還會要考慮到藥材價格,是否能夠推廣應用到更多病人身上,如果緊缺其中一兩味藥材能否找到替代品等等的一係列因素。
李施診在河竹村留給徐年的信裏,曾說過他師兄治一人的醫術在他之上,便是這種原因。
不過相對應的。
李施診治眾人的醫術,也在張槐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