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說道:“伯父乃宋朝勇將,遼兵聞名喪膽。此番送劍割城,恐怕兇多吉少。”
高懷德說道:“兩國相爭,不斬來使,這是天經地義的,遼國豈能無理?”
張庭說道:“但方才所發生的一切,又如何解釋呢?”
高懷德躊躇半晌道:“依賢侄之見呢?”
“小侄願扮成大人中軍,隨伯父前去,見機行事,方可助一臂之力。”
高懷德拉住張庭手道:“那太好了!不過就是有勞賢侄了。”
幾天後,高懷德帶張庭、劉中軍等人來到幽州。
幽州城街道整潔,鋪戶稠密;行人摩肩接踵,車水馬龍往返。
耶律罕接待高懷德,武英殿外,遼兵列隊,號帶飄揚;戈戟映天,旌旗蔽日;文官皂袍素帶,武將盔明甲亮。
耶律正座,身後八員戰將別刀掛劍。
高懷德下首相陪,身後站著扮作中軍的張庭和手捧巨闕劍的劉廣。
場麵肅穆、沉寂,緊張的氣氛令人窒息。耶律傲氣十足,開口道:
“高大人奉聖命前來交劍,怎麽不把劍呈上來?”
高懷德不慌不忙,迴答道:“本官奉聖命送劍,但必須王爺先交割五城之約,否則不敢從命!”
耶律怒吼道:“你敢抗命嗎?”
高懷德義正詞嚴:“兩國相交,信義為本!”說罷,從懷中取出一封公劄,“這有王爺和貴國總管書信為憑,難道失信不成?”
耶律冷笑一聲道:“巨闕劍既然已拿來了,你還想帶迴去嗎?”
高懷德寸步不讓:“如不交割五城,本官願與巨闕劍共存亡!”
“就憑你們三人和手下幾個殘兵,能保住此劍嗎?”
高懷德冷哼道:“兵不在多而在精!”
耶律哈哈大笑道:“好!不愧為大宋名將!這麽辦吧,我派八將和你們比武,你們如果能贏了我的八將,寶劍交上,立割五城;如果你們輸了,那就不客氣了!寶劍留下,五城不割!”
高懷德一愣,正在想如何對付,張庭道:“既然王爺這麽說了,大人就和王爺當麵講清,本中軍願一人鬥八將!”耶律簡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他斜眼看著高懷德說:
“貴中軍剛才說些什麽?”
高懷德也有些半信半疑,看了一眼張庭,見他堅定地點了點頭,便說:
“我的中軍可接連會戰你八將。”
耶律又仔細端詳著張庭:
“就你一個人?”
“對,就我一個人。”張庭自如地迴答。
“你今年多大歲數?”
“二十三歲。”張庭凜然答道。
耶律不悅:“你小小年紀能有多大本領?”
張庭挺胸說:“有誌不在年高!”
耶律也不敢小瞧高大人手下這位中軍。因為高懷德是宋朝名將,常言道:強將手下無弱兵。迴身吩咐道:
“來人!請軍師!”
耶律罕的軍師叫耶律尤,此人修長身材,白淨麵皮,兩道細眉,一雙長目,酒糟鼻子,四方闊口,五綹黑胡。一舉一動倒也風流瀟灑,辦事還精明。他慢步來到耶律麵前,右手捂左胸,微躬身體道:
“耶律尤參見王爺。”
耶律罕是遼國名將,為人驍勇善戰,足智多謀,通曉契丹語言和文字,對漢語和文字也很精通。他常對手下人說:“我要進宋朝科舉,準中進士。”不過說漢語舌頭根子還有點發硬。
耶律罕見軍師來了,笑著介紹:“過去見過高懷德高大人。”
耶律尤參見了高懷德以後,來到耶律罕的麵前道:“王爺喚我可有什麽要事商量?”
耶律罕用契丹話把高懷德手下的中軍如何狂傲,一個人要接連戰我八員大將的事對他說了一遍。最後說:“軍師,你看這樣是否失我國國體?”
他們兩個說的話,張庭和高懷德不懂,可中軍劉廣明白,於是把他們的話翻譯給大人。
耶律尤聽了耶律罕的話,眯縫起細長的眼睛,沉思了一會兒道:“卑職倒有個主意,不知王爺意下如何?”
“說。”
“宋將高懷德今日出使我國,我國兵將在王爺的指揮之下,哪能不好生款待一二?”
耶律罕捋髯笑道:“那個自然。”
“依卑職愚見,宴罷之後,請大人到我校軍場,以三陣賭輸贏。”
“哪三陣?”
“一比射箭。要比跑馬射箭,馬必須跑圓,在百步之外射箭。”
“第二呢?”
“這第二嗎,要比摔跤。”
耶律罕點點頭:“好!第三呢?”
“第三就是八將合戰高大人的中軍一人。”
耶律罕小聲說:“這不丟我們大國的麵子嗎?”
耶律尤不以為然地說:“兩國相戰,勝者為強。我們贏了,巨闕劍白得,還不交五城。我們要輸了,拿過巨闕劍,交割五城。既講信義,又不傷和氣,這有何不可呢?”
耶律罕斜目相視高懷德道:“大人可曾聽明白了嗎?”
高懷德心裏明白,隻能如此了,否則巨闕劍白送,五城未必能得。於是橫下一條心說道:
“就依王爺!”
正午,校軍場戒備森嚴。
首先出場的是耶律罕手下的一員大將紮木,是遼國的神射手。隻見此人跨下烏騅馬,馬跑圓環,百步之外,連向靶牌射出三箭,三箭全都射中靶心。
頓時,校軍場上耶律罕精選出的二萬鐵騎軍,掌聲雷動,歡唿雀躍。有幾個人高興地跑上前去,把紮木從馬背上扶下來,一扔多高。
張庭此時已騎上了高懷德的“千裏獸”,斜背著高懷德的“寶雕弓”,走獸壺中有十二支雕翎箭,馳馬進入當場。
張庭在馬上暗自為難。紮木三箭皆中靶心,自己也不過如此。這頭陣戰平,以後勝負還難以預料。他正在苦思冥想,忽聽頭頂遠方有雁叫之聲。抬頭一看,心中大喜,這真是天助我也!
張庭催馬來在耶律罕麵前道:
“大人,箭中靶心何足為奇?某家不用箭,隻拉弓,就能射下天上的一隻大雁!”
“真是奇聞。”耶律罕冷笑說,“中軍如能不用箭,隻用空弦就可射掉一隻大雁,你們就算贏頭陣!”
此時雁群已飛到人們頭頂上空,隻見最後一隻大雁飛得較低,正在引頸悲鳴。
高懷德說道:“兩國相爭,不斬來使,這是天經地義的,遼國豈能無理?”
張庭說道:“但方才所發生的一切,又如何解釋呢?”
高懷德躊躇半晌道:“依賢侄之見呢?”
“小侄願扮成大人中軍,隨伯父前去,見機行事,方可助一臂之力。”
高懷德拉住張庭手道:“那太好了!不過就是有勞賢侄了。”
幾天後,高懷德帶張庭、劉中軍等人來到幽州。
幽州城街道整潔,鋪戶稠密;行人摩肩接踵,車水馬龍往返。
耶律罕接待高懷德,武英殿外,遼兵列隊,號帶飄揚;戈戟映天,旌旗蔽日;文官皂袍素帶,武將盔明甲亮。
耶律正座,身後八員戰將別刀掛劍。
高懷德下首相陪,身後站著扮作中軍的張庭和手捧巨闕劍的劉廣。
場麵肅穆、沉寂,緊張的氣氛令人窒息。耶律傲氣十足,開口道:
“高大人奉聖命前來交劍,怎麽不把劍呈上來?”
高懷德不慌不忙,迴答道:“本官奉聖命送劍,但必須王爺先交割五城之約,否則不敢從命!”
耶律怒吼道:“你敢抗命嗎?”
高懷德義正詞嚴:“兩國相交,信義為本!”說罷,從懷中取出一封公劄,“這有王爺和貴國總管書信為憑,難道失信不成?”
耶律冷笑一聲道:“巨闕劍既然已拿來了,你還想帶迴去嗎?”
高懷德寸步不讓:“如不交割五城,本官願與巨闕劍共存亡!”
“就憑你們三人和手下幾個殘兵,能保住此劍嗎?”
高懷德冷哼道:“兵不在多而在精!”
耶律哈哈大笑道:“好!不愧為大宋名將!這麽辦吧,我派八將和你們比武,你們如果能贏了我的八將,寶劍交上,立割五城;如果你們輸了,那就不客氣了!寶劍留下,五城不割!”
高懷德一愣,正在想如何對付,張庭道:“既然王爺這麽說了,大人就和王爺當麵講清,本中軍願一人鬥八將!”耶律簡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他斜眼看著高懷德說:
“貴中軍剛才說些什麽?”
高懷德也有些半信半疑,看了一眼張庭,見他堅定地點了點頭,便說:
“我的中軍可接連會戰你八將。”
耶律又仔細端詳著張庭:
“就你一個人?”
“對,就我一個人。”張庭自如地迴答。
“你今年多大歲數?”
“二十三歲。”張庭凜然答道。
耶律不悅:“你小小年紀能有多大本領?”
張庭挺胸說:“有誌不在年高!”
耶律也不敢小瞧高大人手下這位中軍。因為高懷德是宋朝名將,常言道:強將手下無弱兵。迴身吩咐道:
“來人!請軍師!”
耶律罕的軍師叫耶律尤,此人修長身材,白淨麵皮,兩道細眉,一雙長目,酒糟鼻子,四方闊口,五綹黑胡。一舉一動倒也風流瀟灑,辦事還精明。他慢步來到耶律麵前,右手捂左胸,微躬身體道:
“耶律尤參見王爺。”
耶律罕是遼國名將,為人驍勇善戰,足智多謀,通曉契丹語言和文字,對漢語和文字也很精通。他常對手下人說:“我要進宋朝科舉,準中進士。”不過說漢語舌頭根子還有點發硬。
耶律罕見軍師來了,笑著介紹:“過去見過高懷德高大人。”
耶律尤參見了高懷德以後,來到耶律罕的麵前道:“王爺喚我可有什麽要事商量?”
耶律罕用契丹話把高懷德手下的中軍如何狂傲,一個人要接連戰我八員大將的事對他說了一遍。最後說:“軍師,你看這樣是否失我國國體?”
他們兩個說的話,張庭和高懷德不懂,可中軍劉廣明白,於是把他們的話翻譯給大人。
耶律尤聽了耶律罕的話,眯縫起細長的眼睛,沉思了一會兒道:“卑職倒有個主意,不知王爺意下如何?”
“說。”
“宋將高懷德今日出使我國,我國兵將在王爺的指揮之下,哪能不好生款待一二?”
耶律罕捋髯笑道:“那個自然。”
“依卑職愚見,宴罷之後,請大人到我校軍場,以三陣賭輸贏。”
“哪三陣?”
“一比射箭。要比跑馬射箭,馬必須跑圓,在百步之外射箭。”
“第二呢?”
“這第二嗎,要比摔跤。”
耶律罕點點頭:“好!第三呢?”
“第三就是八將合戰高大人的中軍一人。”
耶律罕小聲說:“這不丟我們大國的麵子嗎?”
耶律尤不以為然地說:“兩國相戰,勝者為強。我們贏了,巨闕劍白得,還不交五城。我們要輸了,拿過巨闕劍,交割五城。既講信義,又不傷和氣,這有何不可呢?”
耶律罕斜目相視高懷德道:“大人可曾聽明白了嗎?”
高懷德心裏明白,隻能如此了,否則巨闕劍白送,五城未必能得。於是橫下一條心說道:
“就依王爺!”
正午,校軍場戒備森嚴。
首先出場的是耶律罕手下的一員大將紮木,是遼國的神射手。隻見此人跨下烏騅馬,馬跑圓環,百步之外,連向靶牌射出三箭,三箭全都射中靶心。
頓時,校軍場上耶律罕精選出的二萬鐵騎軍,掌聲雷動,歡唿雀躍。有幾個人高興地跑上前去,把紮木從馬背上扶下來,一扔多高。
張庭此時已騎上了高懷德的“千裏獸”,斜背著高懷德的“寶雕弓”,走獸壺中有十二支雕翎箭,馳馬進入當場。
張庭在馬上暗自為難。紮木三箭皆中靶心,自己也不過如此。這頭陣戰平,以後勝負還難以預料。他正在苦思冥想,忽聽頭頂遠方有雁叫之聲。抬頭一看,心中大喜,這真是天助我也!
張庭催馬來在耶律罕麵前道:
“大人,箭中靶心何足為奇?某家不用箭,隻拉弓,就能射下天上的一隻大雁!”
“真是奇聞。”耶律罕冷笑說,“中軍如能不用箭,隻用空弦就可射掉一隻大雁,你們就算贏頭陣!”
此時雁群已飛到人們頭頂上空,隻見最後一隻大雁飛得較低,正在引頸悲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