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正在無可如何之際,隻聽見院中二弟媳婦梁氏說道:“嫂嫂還沒睡覺?大哥沒有迴來嗎?”周氏說道:“沒有迴來,你進來吧。”梁氏進得房來,卻看見床上有一條口袋,裏麵裝著一個人,便問道:“嫂嫂,這是誰?為什麽裝在那裏?”周氏就把自己男人要害光泰之話都實說了。梁氏說道:“那可不好!依我之見,咱們也不可告訴母親,也不可不救他。先把三弟倒出來,喚醒了他再說。”
倆人於是將光泰拉了出來,搖晃著他的腦袋。張光泰吐出酒來,醒了過來。這時自外麵進來一條白犬,吃掉了光泰吐出的東西。光泰問道:“二位嫂嫂怎麽還未睡覺?”他大嫂子一聽,說道:“三弟,你醒醒,我告訴你。”就把他大哥所辦之事細說一迴。光泰勃然大怒,說道:“嫂嫂,你不必管,待我去問問他,是為何這樣狠心?”周氏說道:“你這是瞎鬧!你要是去問你哥哥,他焉能饒得了我?”
梁氏也說道:“三弟,你不可如此。我倒有一個主意:我給你十數兩銀子,你遠走高飛,在外麵要是還好,就多住一年半載再迴來。如要不好,去個一兩個月,再迴來就是。”周氏說道:“這話倒好。我也給你十數兩銀子,給你幾件衣裳。”說罷,二嫂梁氏取了銀子十二兩、鐲子一對;大嫂周氏也給拿出來衣服銀兩。光泰磕下頭去說道:“二位嫂嫂,我張光泰但得有出頭之日,再報二位嫂嫂的恩情!”
光泰收拾好了,方才要走,忽然心中一動,想到一事,便說道:“且慢!我要是走了,我哥哥要問嫂嫂,你何言答對?”梁氏在一旁說道:“我早想到這,你瞧那白狗吃了你吐的東西,臥在那裏也不動,我們可以把它裝在口袋裏。”周氏說道:“甚好!你我二人就照樣辦就是。”於是把白狗裝好,那狗一動也不動,又把口袋嘴一捆,然後還擱在原放的那邊。光泰這才動身,出門去了,梁氏也迴自己房中去了。
少時,張光聚自外麵進來,周氏娘子甚是害怕,也不敢言語。自己在那裏坐著,心中直跳。又見他男人一進房來,說道:“你先出去,我帶了鋪中兩個人來,叫他二人抬出去就是了。”周氏出了北裏屋,到南屋裏。不一會,隻聽有人抬出去了,周氏這才過來。張光聚帶著人出了後門,在村外一裏之遙,是他自己家中之地,早已把坑刨好了,就把口袋一扔,叫那兩人埋好了,說道:“你們迴去,明天每人給你一兩銀子酒錢,不準往外說。”那兩個人去了。
張光聚方才要走,隻聽樹林裏一聲嚷說道:“張光聚,你敢私埋人口!我在這瞧了半天,你往哪裏走?咱們去打一場官司!”張光聚大驚失色,細一瞧。認出是地麵上官差,名叫張三,連忙說道:“三弟,咱是這樣街坊鄰居。我也不瞞你,這是我的三兄弟。他不受管束,在外麵無所不為,我奉母命,把他灌醉埋了。你別嚷,我明日給你十兩銀子,你買雙鞋穿,等著明天上鋪中去取。”
張三說:“既然如此,咱們明天見就是。”二人分手。第二天,張三就到鋪中要了十兩銀子,大家還不知為何故。老太太清早起來,要找張光泰,卻不知哪裏去了。問張光聚,張光聚說道:“他偷了我好些個東西,正要派人找他!”大家鬧了好幾天,也沒下落。老太太好幾天沒有吃飯,他兩個兒媳周氏、梁氏也不敢說。
且說張光泰那一日從家中出來,心如刀絞,站在村東,自己想主意。有心要去洛陽,一想到那裏舉目無親,不如上海州去遊遊,到那裏想個道路。於是朝著家裏的方向,磕了一個頭,說道:“母親大人,孩兒這一去,你老人家不必惦念我。此去不居官不迴來,不發財不迴來!”即往下行走,到了蔡村,換了二兩銀,吃了點飯,雇了一頭驢,也就往下行走。
走了數日,到了海州,住在大客店內,占了一間獨間,要淨水、吃茶,要了幾樣菜,喝了兩壺酒,自己甚煩,頭一天也沒有出去。到了次日,到了河口看一看,往各處熱鬧之所去瞧瞧,一連遊了個數天。到了九月天氣,所帶的銀子已用完了,無奈典當兩件衣服,又用了兩天,錢也完啦。不敢再在大店內住了,又把幾張當票也賣了,在西門外一個小店裏住下,也不敢迴家。
次日一起身,天又下了一場霜,身上穿著一身單綢子衣服,冷氣透骨,自己無奈進了西城門,一直往東,出了東門,走到了娘娘宮。那裏有好幾個生意場,也有好些個相麵賣藥的。光泰在家中也經常練著玩,練過一路大洪拳,心想:“不如我今天在這裏賣藝,也是一個主意。”在當中一站,瞧了半天,他又不會說生意話,就練起來啦。眾人圍了不少,也不知是個作什麽的。他一練完,在那裏一站,也不言語,眾人全都散去。
隻有旁邊一個老頭兒說道:“小小年歲,還練得不錯。”光泰一瞧,那個老頭兒身穿大夾襖,年有六十多歲,花白的胡子,手中拿著有四串錢,笑嘻嘻的說道:“練得好!我看你也不像久慣賣藝之人。”光泰說道:“我本不會賣藝,不過是被窮困所逼,無可奈何。”隻見那個老翁把手中之錢散給眾貧人。張三爺才知他是舍錢的,有心過去,卻見人家已然把錢放完了。
光泰跟著那個老頭兒望北走了有一裏之遙,臉上一紅,說道:“老爺子,請賞給我幾百錢,讓我吃一頓飯吧。”那個老者說道:“你叫什麽名字?”光泰說道:“我姓張,名光泰,是開封府人氏。因來此訪友不遇,故困在此處了。”那老翁說道:“你這個樣子,定非是來此處找人,想必是逃學。小小年歲,就這樣不務本份,我有錢也不給你,我還要圖濟那年邁之人哪!”羞得那光泰再不敢言語了。
倆人於是將光泰拉了出來,搖晃著他的腦袋。張光泰吐出酒來,醒了過來。這時自外麵進來一條白犬,吃掉了光泰吐出的東西。光泰問道:“二位嫂嫂怎麽還未睡覺?”他大嫂子一聽,說道:“三弟,你醒醒,我告訴你。”就把他大哥所辦之事細說一迴。光泰勃然大怒,說道:“嫂嫂,你不必管,待我去問問他,是為何這樣狠心?”周氏說道:“你這是瞎鬧!你要是去問你哥哥,他焉能饒得了我?”
梁氏也說道:“三弟,你不可如此。我倒有一個主意:我給你十數兩銀子,你遠走高飛,在外麵要是還好,就多住一年半載再迴來。如要不好,去個一兩個月,再迴來就是。”周氏說道:“這話倒好。我也給你十數兩銀子,給你幾件衣裳。”說罷,二嫂梁氏取了銀子十二兩、鐲子一對;大嫂周氏也給拿出來衣服銀兩。光泰磕下頭去說道:“二位嫂嫂,我張光泰但得有出頭之日,再報二位嫂嫂的恩情!”
光泰收拾好了,方才要走,忽然心中一動,想到一事,便說道:“且慢!我要是走了,我哥哥要問嫂嫂,你何言答對?”梁氏在一旁說道:“我早想到這,你瞧那白狗吃了你吐的東西,臥在那裏也不動,我們可以把它裝在口袋裏。”周氏說道:“甚好!你我二人就照樣辦就是。”於是把白狗裝好,那狗一動也不動,又把口袋嘴一捆,然後還擱在原放的那邊。光泰這才動身,出門去了,梁氏也迴自己房中去了。
少時,張光聚自外麵進來,周氏娘子甚是害怕,也不敢言語。自己在那裏坐著,心中直跳。又見他男人一進房來,說道:“你先出去,我帶了鋪中兩個人來,叫他二人抬出去就是了。”周氏出了北裏屋,到南屋裏。不一會,隻聽有人抬出去了,周氏這才過來。張光聚帶著人出了後門,在村外一裏之遙,是他自己家中之地,早已把坑刨好了,就把口袋一扔,叫那兩人埋好了,說道:“你們迴去,明天每人給你一兩銀子酒錢,不準往外說。”那兩個人去了。
張光聚方才要走,隻聽樹林裏一聲嚷說道:“張光聚,你敢私埋人口!我在這瞧了半天,你往哪裏走?咱們去打一場官司!”張光聚大驚失色,細一瞧。認出是地麵上官差,名叫張三,連忙說道:“三弟,咱是這樣街坊鄰居。我也不瞞你,這是我的三兄弟。他不受管束,在外麵無所不為,我奉母命,把他灌醉埋了。你別嚷,我明日給你十兩銀子,你買雙鞋穿,等著明天上鋪中去取。”
張三說:“既然如此,咱們明天見就是。”二人分手。第二天,張三就到鋪中要了十兩銀子,大家還不知為何故。老太太清早起來,要找張光泰,卻不知哪裏去了。問張光聚,張光聚說道:“他偷了我好些個東西,正要派人找他!”大家鬧了好幾天,也沒下落。老太太好幾天沒有吃飯,他兩個兒媳周氏、梁氏也不敢說。
且說張光泰那一日從家中出來,心如刀絞,站在村東,自己想主意。有心要去洛陽,一想到那裏舉目無親,不如上海州去遊遊,到那裏想個道路。於是朝著家裏的方向,磕了一個頭,說道:“母親大人,孩兒這一去,你老人家不必惦念我。此去不居官不迴來,不發財不迴來!”即往下行走,到了蔡村,換了二兩銀,吃了點飯,雇了一頭驢,也就往下行走。
走了數日,到了海州,住在大客店內,占了一間獨間,要淨水、吃茶,要了幾樣菜,喝了兩壺酒,自己甚煩,頭一天也沒有出去。到了次日,到了河口看一看,往各處熱鬧之所去瞧瞧,一連遊了個數天。到了九月天氣,所帶的銀子已用完了,無奈典當兩件衣服,又用了兩天,錢也完啦。不敢再在大店內住了,又把幾張當票也賣了,在西門外一個小店裏住下,也不敢迴家。
次日一起身,天又下了一場霜,身上穿著一身單綢子衣服,冷氣透骨,自己無奈進了西城門,一直往東,出了東門,走到了娘娘宮。那裏有好幾個生意場,也有好些個相麵賣藥的。光泰在家中也經常練著玩,練過一路大洪拳,心想:“不如我今天在這裏賣藝,也是一個主意。”在當中一站,瞧了半天,他又不會說生意話,就練起來啦。眾人圍了不少,也不知是個作什麽的。他一練完,在那裏一站,也不言語,眾人全都散去。
隻有旁邊一個老頭兒說道:“小小年歲,還練得不錯。”光泰一瞧,那個老頭兒身穿大夾襖,年有六十多歲,花白的胡子,手中拿著有四串錢,笑嘻嘻的說道:“練得好!我看你也不像久慣賣藝之人。”光泰說道:“我本不會賣藝,不過是被窮困所逼,無可奈何。”隻見那個老翁把手中之錢散給眾貧人。張三爺才知他是舍錢的,有心過去,卻見人家已然把錢放完了。
光泰跟著那個老頭兒望北走了有一裏之遙,臉上一紅,說道:“老爺子,請賞給我幾百錢,讓我吃一頓飯吧。”那個老者說道:“你叫什麽名字?”光泰說道:“我姓張,名光泰,是開封府人氏。因來此訪友不遇,故困在此處了。”那老翁說道:“你這個樣子,定非是來此處找人,想必是逃學。小小年歲,就這樣不務本份,我有錢也不給你,我還要圖濟那年邁之人哪!”羞得那光泰再不敢言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