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衛將軍、錄尚書事
三國:組建最強武將集團 作者:吳越人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昭、王朗、沮授、田豐都是從容,唯有蔡邕心亂如麻。
中牟侯府距離皇宮很近,他也最先進入皇宮。
“蔡公。”小殿門口,典韋按劍侍衛,見到蔡邕之後,躬身行禮道。
蔡邕神色凝重到了極點,也遮不住的慌亂,根本不搭理典韋,直接往裏闖。
典韋阻攔,說道:“請讓我去稟報。”
“你!!!!”蔡邕怒視典韋,但一想到現在這個情況,隻得跺了跺腳,老老實實的待著。
過了片刻,典韋從小殿內走了出來,躬身請蔡邕進去。
蔡邕深唿吸了一口氣,快步進入大門。
張霸已經離開了禦座,坐在左邊位置上。
“嶽父大人。”張霸站起,對蔡邕躬身一禮道,恭敬依舊。
“女婿。你到底想幹什麽?!”蔡邕劈頭問道,緊張到了極點。
這到底想幹什麽。
將北軍占據皇宮,這到底想幹什麽。
一個不好,蔡、張兩家都要肝腦塗地的。
張霸走上前去,目視蔡邕,氣勢驚人。
蔡邕立刻嚇出一身冷汗,下意識的退後了一步,也冷靜了一些。
這女婿向來寬厚,從沒有對他露出過這樣的氣勢。
張霸抓住蔡邕的右手手腕,重重捏住,沉聲說道:“鎮定。嶽父不是海內大儒嗎?放眼天下,也是大人物。”
“深唿吸。”
蔡邕不由自主的深唿吸,更加冷靜了一些。他對張霸點了點頭。
張霸放開了蔡邕的手,然後讓出位置,請蔡邕坐在左邊,自己來到右邊坐下。
“女婿,你到底想幹什麽?”蔡邕沉聲問道。
“張讓殺何進,何進的部將殺了何苗,我殺了張讓。袁紹幾乎殺光了太監。”
“現在太後內外都沒有人了。就以我為衛將軍,我推舉嶽父為尚書令。”
“我們共【錄尚書事】。”
張霸從容不迫道。
曆朝曆代的官職,都是不斷的變化的。
真正手握大權的人,才叫宰相。
宰相的實權,也在不斷的轉移。
在漢初。丞相、禦史大夫、太尉就是宰相,也稱三公,真正的位高權重。
在東漢。司空、司徒、太尉為三公,但又有大將軍、太傅地位在三公之上。
東漢的宰相,是這五個人,但又不完全是。
東漢的政務最終都會匯總到尚書台,尚書台的長官叫尚書令。
這個官職官位不大,但相當重要。但它也不是宰相。
真正的宰相是有權處理尚書台內部的政務的人。
叫錄尚書事。
也就是處理天下政務。
這個錄尚書事,一般都是由大人物兼職。比如何進就是大將軍、錄尚書事。
沒有這個錄尚書事,哪怕是三公,或太傅、大將軍,權力都小的可憐。
隻是地位尊崇。
蔡邕是海內老大儒,但與張霸一樣,在朝中資曆很淺。
張霸做衛將軍、錄尚書事。
安排蔡邕做尚書令、錄尚書事。
都是官位小,而職權大,實際上成了宰相。當然,蔡邕是坐談客,比較無能。
張霸扯出蔡邕這張虎皮,是給自己長臉。真正的實權,還得另外安排人接管。
要是真讓蔡邕把持權力,那是要出事的。
蔡邕神色動容,心跳加速,這是他一輩子都在追求的啊。
讀書、做官、治理天下。
但很快他冷靜下來,把頭搖的撥浪鼓似的,說道:“女婿。你糊塗啊。”
“現在太後沒有人用,所以拿出你我來。”
“我們在朝中都是根基淺薄,出身相比於袁、楊都是卑微。現在太傅袁隗還在,我們怎麽錄尚書事?”
“怎麽輔佐天子?”
“雖說權勢顯赫,但是也隻有手中有人,命令才能執行下去。”
“這是燙手山芋。不該接。”
他還以為是太後推張霸出來衝鋒陷陣的。
哪怕再坐談客,他也能意識到這相當危險。
張霸歎了一口氣,幽幽說道:“開弓沒有迴頭箭。我與嶽父是翁婿,在世人眼中,我們天然同黨。”
“嶽父。好好坐著,聽我調遣吧。”
蔡邕無言以對,隻得憋著坐著。
上了賊船,下不去了。
過了不久,張昭、田豐、沮授、王朗四人到了。見禮之後,張霸請他們坐下。
他們齊齊抬頭看向張霸。
張霸從容把錄尚書事的事情告訴了眾人。然後,他環顧四人。
四人與蔡邕不一樣,有憂慮,但更多的是興奮,還有銳氣。
張霸滿意點頭,不愧是你們。
張霸隨即又對王朗說道:“王公。你為尚書仆射,輔佐尚書令蔡公。”
“田公,你為河南尹。”
“張公,你為衛將軍長史。”
“沮公,你為司隸校尉。”
河南尹、司隸校尉不必說,尚書仆射是尚書令的副手。
衛將軍長史是張霸的副手。
這四個官職,不是位高權重,就是位卑權重。
這大大的超過了四人的心理預期了,他們還以為先當個謀士,然後慢慢做官。
但是四人又都是非常之人,很快就鎮定下來。對張霸從容行禮道:“多謝明公。”
四人很快進入角色。沮授神色凝重,對張霸拱手說道:“明公。”
“雖然我們有皇帝、太後支持。但是世家大族必定不甘心。”
“何進雖然死了,但太傅、司空、司徒都還在洛陽。袁紹、曹操還有西園兵。”
“天下都是他們的人。
“再加上河南這麽多人口。”
“現在明公雖然兵強馬壯,但久而久之,一定是他們更強。”
“沮公說的是。而且我們四人也不夠。雖然權重,但是需要時間提拔人才,培植親信”
“才能用好權力,把持權力,而不是被人架空了。”
張昭也說道。
“還有丁原、董卓。”王朗也拱手說道。
雖然大家都是英傑,都是人才。
但人太少了。
其實也就是草台班子。
能不能撐起來,得經過一係列的較量。
危機重重啊。
蔡邕一言不發,隻是憂心忡忡。
張霸笑道;“這個諸公不必擔心。”頓了頓,他說道;“董卓、丁原我自有辦法把他們攔在外邊。”
“至於兵力不足,人才不足。”
“諸公。你們小看我了。”
“我在朝中沒有根基,但在河東卻是樹大根深。登高一唿,便能集結數萬兵力。”
“得到一些河東籍貫,雖然能力不是出眾,但是忠心沒有問題的黨羽來朝做官。”
“很多人,會如飲甘露的。”
“還有在河南的廣陵人、南陽人。”
“先用他們,慢慢提拔。”
“以我們為根係,勢力慢慢滲透朝野。”
“輔佐太後,匡扶漢室。”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中牟侯府距離皇宮很近,他也最先進入皇宮。
“蔡公。”小殿門口,典韋按劍侍衛,見到蔡邕之後,躬身行禮道。
蔡邕神色凝重到了極點,也遮不住的慌亂,根本不搭理典韋,直接往裏闖。
典韋阻攔,說道:“請讓我去稟報。”
“你!!!!”蔡邕怒視典韋,但一想到現在這個情況,隻得跺了跺腳,老老實實的待著。
過了片刻,典韋從小殿內走了出來,躬身請蔡邕進去。
蔡邕深唿吸了一口氣,快步進入大門。
張霸已經離開了禦座,坐在左邊位置上。
“嶽父大人。”張霸站起,對蔡邕躬身一禮道,恭敬依舊。
“女婿。你到底想幹什麽?!”蔡邕劈頭問道,緊張到了極點。
這到底想幹什麽。
將北軍占據皇宮,這到底想幹什麽。
一個不好,蔡、張兩家都要肝腦塗地的。
張霸走上前去,目視蔡邕,氣勢驚人。
蔡邕立刻嚇出一身冷汗,下意識的退後了一步,也冷靜了一些。
這女婿向來寬厚,從沒有對他露出過這樣的氣勢。
張霸抓住蔡邕的右手手腕,重重捏住,沉聲說道:“鎮定。嶽父不是海內大儒嗎?放眼天下,也是大人物。”
“深唿吸。”
蔡邕不由自主的深唿吸,更加冷靜了一些。他對張霸點了點頭。
張霸放開了蔡邕的手,然後讓出位置,請蔡邕坐在左邊,自己來到右邊坐下。
“女婿,你到底想幹什麽?”蔡邕沉聲問道。
“張讓殺何進,何進的部將殺了何苗,我殺了張讓。袁紹幾乎殺光了太監。”
“現在太後內外都沒有人了。就以我為衛將軍,我推舉嶽父為尚書令。”
“我們共【錄尚書事】。”
張霸從容不迫道。
曆朝曆代的官職,都是不斷的變化的。
真正手握大權的人,才叫宰相。
宰相的實權,也在不斷的轉移。
在漢初。丞相、禦史大夫、太尉就是宰相,也稱三公,真正的位高權重。
在東漢。司空、司徒、太尉為三公,但又有大將軍、太傅地位在三公之上。
東漢的宰相,是這五個人,但又不完全是。
東漢的政務最終都會匯總到尚書台,尚書台的長官叫尚書令。
這個官職官位不大,但相當重要。但它也不是宰相。
真正的宰相是有權處理尚書台內部的政務的人。
叫錄尚書事。
也就是處理天下政務。
這個錄尚書事,一般都是由大人物兼職。比如何進就是大將軍、錄尚書事。
沒有這個錄尚書事,哪怕是三公,或太傅、大將軍,權力都小的可憐。
隻是地位尊崇。
蔡邕是海內老大儒,但與張霸一樣,在朝中資曆很淺。
張霸做衛將軍、錄尚書事。
安排蔡邕做尚書令、錄尚書事。
都是官位小,而職權大,實際上成了宰相。當然,蔡邕是坐談客,比較無能。
張霸扯出蔡邕這張虎皮,是給自己長臉。真正的實權,還得另外安排人接管。
要是真讓蔡邕把持權力,那是要出事的。
蔡邕神色動容,心跳加速,這是他一輩子都在追求的啊。
讀書、做官、治理天下。
但很快他冷靜下來,把頭搖的撥浪鼓似的,說道:“女婿。你糊塗啊。”
“現在太後沒有人用,所以拿出你我來。”
“我們在朝中都是根基淺薄,出身相比於袁、楊都是卑微。現在太傅袁隗還在,我們怎麽錄尚書事?”
“怎麽輔佐天子?”
“雖說權勢顯赫,但是也隻有手中有人,命令才能執行下去。”
“這是燙手山芋。不該接。”
他還以為是太後推張霸出來衝鋒陷陣的。
哪怕再坐談客,他也能意識到這相當危險。
張霸歎了一口氣,幽幽說道:“開弓沒有迴頭箭。我與嶽父是翁婿,在世人眼中,我們天然同黨。”
“嶽父。好好坐著,聽我調遣吧。”
蔡邕無言以對,隻得憋著坐著。
上了賊船,下不去了。
過了不久,張昭、田豐、沮授、王朗四人到了。見禮之後,張霸請他們坐下。
他們齊齊抬頭看向張霸。
張霸從容把錄尚書事的事情告訴了眾人。然後,他環顧四人。
四人與蔡邕不一樣,有憂慮,但更多的是興奮,還有銳氣。
張霸滿意點頭,不愧是你們。
張霸隨即又對王朗說道:“王公。你為尚書仆射,輔佐尚書令蔡公。”
“田公,你為河南尹。”
“張公,你為衛將軍長史。”
“沮公,你為司隸校尉。”
河南尹、司隸校尉不必說,尚書仆射是尚書令的副手。
衛將軍長史是張霸的副手。
這四個官職,不是位高權重,就是位卑權重。
這大大的超過了四人的心理預期了,他們還以為先當個謀士,然後慢慢做官。
但是四人又都是非常之人,很快就鎮定下來。對張霸從容行禮道:“多謝明公。”
四人很快進入角色。沮授神色凝重,對張霸拱手說道:“明公。”
“雖然我們有皇帝、太後支持。但是世家大族必定不甘心。”
“何進雖然死了,但太傅、司空、司徒都還在洛陽。袁紹、曹操還有西園兵。”
“天下都是他們的人。
“再加上河南這麽多人口。”
“現在明公雖然兵強馬壯,但久而久之,一定是他們更強。”
“沮公說的是。而且我們四人也不夠。雖然權重,但是需要時間提拔人才,培植親信”
“才能用好權力,把持權力,而不是被人架空了。”
張昭也說道。
“還有丁原、董卓。”王朗也拱手說道。
雖然大家都是英傑,都是人才。
但人太少了。
其實也就是草台班子。
能不能撐起來,得經過一係列的較量。
危機重重啊。
蔡邕一言不發,隻是憂心忡忡。
張霸笑道;“這個諸公不必擔心。”頓了頓,他說道;“董卓、丁原我自有辦法把他們攔在外邊。”
“至於兵力不足,人才不足。”
“諸公。你們小看我了。”
“我在朝中沒有根基,但在河東卻是樹大根深。登高一唿,便能集結數萬兵力。”
“得到一些河東籍貫,雖然能力不是出眾,但是忠心沒有問題的黨羽來朝做官。”
“很多人,會如飲甘露的。”
“還有在河南的廣陵人、南陽人。”
“先用他們,慢慢提拔。”
“以我們為根係,勢力慢慢滲透朝野。”
“輔佐太後,匡扶漢室。”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