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府。


    當朱允熥率領錦衣衛返迴府中的時候,天色已黑。


    今夜月色明亮,倒也無須點太多的火把。


    “大家辛苦了,今日就到此散了。”


    朱允熥向隨行的錦衣衛吩咐道。


    蔣瓛上前問道:“殿下,錦衣衛要不要留一點人馬下來,幫著看守?”


    朱允熥搖了搖頭,道:“王府裏有足夠的護衛,就不勞錦衣衛的兄弟費心了。”


    蔣瓛聞言,這才道:“卑職遵命。”


    隨後,便帶著一眾錦衣衛離去。


    朱允熥將藍玉和傅葉兩人帶入房內,待下人都退去,便給藍玉鬆綁道:“舅姥爺,得罪了!”


    藍玉卻是淡然一笑,而後跪下去拜道:“殿下今日救命之恩,藍玉沒齒難忘,日後若有機會,必粉身碎骨以報。”


    旁邊,傅葉驟然睜大了眼睛。


    他親眼目睹了今日的紛爭,怎麽也想不通為何兩人會突然變成這幅模樣。


    朱允熥將藍玉扶了起來,道:“舅姥爺不責怪我當著那麽多人的麵打你,罵你,讓你難堪,允熥就放心了!!”


    他打罵藍玉的時候,一直很擔心藍玉做出激烈的反應。


    但又不得不做。


    藍玉輕輕搖頭,道:“我藍玉又不是傻子,豈會如此不明事理?”


    “自從那日在朝堂上,被殿下打了一記耳光,痛罵了一頓,我早已知曉自己如今的處境。”


    “隻是想著,恐怕與殿下私下見麵會有所不便,才一直沒有登門。”


    “今日殿下率錦衣衛前來,我便什麽都明白了。”


    “殿下這是在救我,救我的全家!”


    朱允熥笑道:“救舅姥爺便是救我自己,你我本就是一體,同進共退。”


    藍玉拱手道:“昔日殿下父親還在的時候,我便一直聽命於他。”


    “那時以為殿下年歲尚幼,恐怕還支撐不起大梁。”


    “如今看來,自殿下父親去後,殿下竟是一夜間成長了起來。”


    “好啊!好啊!”


    “從今往後,我可就唯殿下馬首是瞻了。”


    兩人對視,哈哈大笑。


    傅葉在旁邊看得目瞪口呆,驟然開口道:“原來吳王殿下和大將軍早就商量好了,一直在演戲?”


    “不是演戲!”朱允熥糾正道:“我們從來沒有私下商量過。一切不過是順其自然罷了,明日在朝堂上,還有一場真正的硬仗。”


    “能不能順利過關,猶未可知!”


    傅葉隻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藍玉解釋道:“吳王殿下來抓我,是為了保護我。”


    “若今日抓我的不是吳王殿下,而是其他人,那才是我藍玉末日到了。”


    “但能否被定為無罪,闖過這一關,卻不是吳王殿下一人可以做主,還要看明日朝堂上的公論。”


    聽到這裏,傅葉就算再傻,也明白了幾分。


    他們兩人不過是心照不宣的做了自己該做的事。


    看了看藍玉,又轉向朱允熥,他臉色有些窘迫不安,道:“原來吳王殿下是一番好意,卻是我傅葉有眼無珠,錯怪了吳王殿下,還望吳王殿下恕罪。”


    朱允熥瞥了他一眼,道:“本王知道你對大將軍是一見忠心,不過,你心中根本沒有本王,以下犯上。本王還是要罰伱。”


    “至於怎麽罰,待明日上朝問罪之後再說吧。”


    “若是過不了明日這一關,那你就會身首異處,也不用本王來罰了。”


    這個時代的人,對於忠君,實際上有兩種不同的理解。


    對於文人而言,忠君忠的是皇帝,而不是自己的上司。


    但對於武將和底層士兵而言,忠君更多的是一種江湖義氣的擴展和延伸。


    對兄弟要講義氣,而上司是他們兄弟中的老大,所以,他們才對上司忠心耿耿。


    什麽皇帝之類的,離他們太遠。


    他們也不關心這些。


    什麽君君臣臣,他們也不懂。


    就算哪天帶領他們的將領說:“大家跟著我一起造反,殺了皇帝”,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跟著加入。


    因為他們講義氣,簡單而樸素的義氣。


    是兄弟就要生死與共!


    閉著眼,跟著老大走就對了。


    老大說往東,他們就往東。


    老大說向西,他們就向西。


    老大忠君,他們就忠君。


    老大不忠君了,他們也跟著不忠了!


    但讀過書的人就不一樣,因為讀書人受過專業的“忠君”訓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讀書人有自己的認知標準,會按照這個標準來分辨對錯是非。


    讀書人忠心的對象,並不是上司。


    讀書人也不會和大頭兵以及粗鄙的武將一樣,盲目講義氣。


    若是哪個文官的上司說要造反,如果下屬文官和他沒有足夠的利益綁定,不是迫不得已,那下屬文官根本不會聽上司的命令,更不會跟著他一起造反。


    相反,多半還會第一個跳出來,先將上司給幹掉。


    這一方麵是儒家思想的馴化。


    另一方麵,也是利益使然。


    文官必須要依附於國家係統的運作來掌握權力,獲取利益。


    倘若國家的秩序不複存在,國家的威嚴喪失,那文官們就什麽都不是,號令不了任何一個人。


    百無一用是書生!


    基於此,讀書人也不得不維護國家體係,不得不忠君!


    而武將在國家秩序崩潰之後,還能依靠自己手下的兄弟,割地為王!


    這也是為什麽曆朝曆代,朝廷都喜歡以文製武的根本原因。


    文官可能在體係內係統性的腐敗,墮落,隻顧維護文官集團的共同利益,嚴重侵害國家利益。


    但他們無論怎麽腐敗,都必須依附於國家係統的運作而存在。


    脫離係統,他們就失去了權力來源。


    曆史上的文官,“造反”的唯一途徑,便是一步步掌握體係的權力,成為最大的權臣,逐漸取而代之。


    說白了,他還是要依托體係而存在。


    他不能去摧毀體係!


    而武將則由於擁有屬於自己的“私兵”,相當於自身就是一個獨立的係統。


    他隨時可以脫離國家這個大係統,自建一個新的係統。


    武將的權力,並不一定需要來自國家的權威,也可以來自擁護自己的兄弟!


    有這幫兄弟在,哪怕國家不複存在了,武將也能繼續擁有“權力”!


    來自暴力的“權力”!


    也正因為如此,武將個人無論多忠心,都永遠是值得懷疑的。


    這是由武將的先天屬性決定的!


    傅葉便是藍玉的“私兵”,藍玉讓他幹啥,他就會幹啥。


    讓他去殺皇帝,他都不會猶豫。


    這樣的人,藍玉手底下不隻有一個,至少也有幾百個。


    他們廣泛分布於大明各軍中。


    他們在軍隊裏麵,又還有自己的手下,自己的兄弟。


    他們每個人,都能拉起一批屬於自己的人馬。


    這些人加在一起,便構成了一張龐大的關係網。


    使得藍玉在大明軍中,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老朱對藍玉不放心,也正是因為這一點。


    朱允熥所想的,不是單純的懲罰傅葉,又或者削弱藍玉的權力。


    而是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這也不是針對藍玉,而是要解決封建社會軍隊長期以來存在的頑疾。


    不消除這一點,皇帝便永遠不可能真正信任武將。


    就算是他當了皇帝,也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請朱元璋退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阿山小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阿山小樹並收藏大明:開局請朱元璋退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