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墨索裏尼的談話進行了大約三個小時。
斯特拉瑟在談話中旁敲側擊地詢問意大利軍隊的備戰狀況。
雖然已經知道意大利軍隊不堪大用,但是多多少少還是得關注一下,總不能因噎廢食,真打起仗來讓意大利的部隊當拉拉隊也不可能。
至於為什麽意大利軍隊如此費拉不堪,原因太多了!
簡單的解釋,就是意大利的貧窮和腐敗無能。
意大利在二戰前隻能算是一個農業國,他們的工業能力太弱。
意大利的軍事理論落後,裝備低劣、訓練糟糕,整個意大利軍隊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之師。
在墨索裏尼當政的時代,意大利總體還是一個農業國;
他們麵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工業生產能力的孱弱。
意大利需要坦克、槍支、子彈、飛機和船隻。
他們需要製造足夠多的東西,來建立和供應一支龐大的軍隊。
不顧意大利的現實,墨索裏尼展開了迅速的擴軍。
雖然意大利的人力資源不少,但是意大利人根本無法裝備自己的軍隊,他們缺少一切必要的軍事裝備:
火炮、槍支、通訊設備、醫療設備、軍裝被服…
盡管意大利軍隊中有勇敢的人,但是他們缺乏必要的裝備,和敵人根本無法展開對等的作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場“坦克”戰爭,那麽看看意大利的“坦克”吧:cv33是能跟日本九五式戰車媲美的存在。
這種裝甲薄的跟紙一樣的豆丁坦克在歐洲很難說有什麽作用。
這種“大寶貝”甚至扛不住機槍子彈,何況是和真正的坦克對決。
意大利的坦克是完全和徹底的垃圾,它太小,裝甲太薄,根本不可靠;坦克炮火力太弱,車組成員也幾乎沒有良好的訓練。
意大利的空軍盡管也有善戰的飛行員,但是規模也太小了;
意大利的海軍艦隻過時,都是一戰時代的產品。
他們擁有一些馬馬虎虎的驅逐艦、巡洋艦、沒有航母。
幸好墨索裏尼時期優先發展海軍,這才有了現在世界的第五海軍。
不過代價就是其他軍種在此期間基本沒有發展。
斯特拉瑟知道,以意大利如此糟糕的軍隊現狀,戰爭開始後不久,意大利就會失去地中海的製海權。
在非洲他們麵對規模要小得多的英國人居然屢戰屢敗;
意大利根本無法彌補自己軍隊的損失。
當盟軍撲向西西裏的時候,意大利軍隊隻能幹瞪眼,等著美英軍隊輕鬆地登上西西裏島。
應該說句公道話,意大利軍隊中也有勇敢的士兵,他們曾經無畏地作戰,但是他們所做的也隻能是螳臂擋車罷了。
說起來,意大利步兵遭受的磨難真是一言難盡:
意大利的步兵,指揮他們的通常是二戰中最腐敗無能的一群將領。
這些人隻是政治上忠於領袖,而在軍事理論上完全過時落後。
這些人隻關注與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卻不關心戰爭本身;
意大利陸軍缺乏機械化、補給線崩潰,意大利士兵感到被指揮官拋棄了,他們遭受了懦夫和蠢貨的壞名聲。
如果意大利人能夠獲得更好的裝備、補給充足,更重要的是,有著善戰勇敢的指揮官,他們會打得很好。
所以為了提高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最起碼讓他們不要太拖自己後腿。
斯特拉瑟在談話中隱晦的向墨索裏尼提出意大利軍隊應該提高戰鬥力。
武器裝備或許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改變,但是訓練方式和戰術素養是可以後天培養出來的,德國在這方麵具有豐富的經驗。
如何解決意大利軍隊戰鬥力的問題?那就要從他們戰鬥力孱弱的根源追尋。
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真的很差嗎?
是的,真的差。
其實這點沒啥好洗的,雖然也有局部的英勇表現,但整體上不行。
很多人都說的,什麽戰爭準備不足,什麽缺乏作戰經驗,什麽工業基礎薄弱我就不說了。
是事實沒啥說的,而且也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兩點。
1.導向宣傳的結果。
意大利軍隊戰鬥力是不行,但是也沒有段子裏傳的那麽差。
這麽宣傳其實是符合各方利益的。
對於意大利,逃過了戰敗國的實質懲罰。對於被侵略各國,因為打贏了,滿足了自己的英勇敘事。
對於英美,可以用來嘲笑敵人的愚蠢。
對於德國也有個理由遇到了豬隊友。
皆大歡喜,所以媒體宣傳就往這個方向上去了。
2.意大利法西斯黨沒有凝聚起共識。
第二點很重要。
要觀察這個問題首先要思考一件事情,法西斯到底是什麽,和納粹有何不同。
我們很多時候都有一個誤區,就是納粹=法西斯。
但是這是個錯誤的觀念,我們國內還好一些,在歐洲一說法西斯納粹那就是十惡不赦的,導致不能很好的客觀的理解納粹法西斯。
納粹和法西斯凝聚共識的方式不一樣。
我們常說德國納粹,意大利法西斯,日本軍國主義。就說明這三國還是不太一樣的。
納粹的本質是德國的公民化,法西斯的本質是意大利羅馬化。
這種差別就造成了兩國的戰鬥力區別。
法西斯是什麽?
沒錯,法西斯就是被藤條綁起來的棍子,在西方很常見,代表了羅馬執政官的權威。
墨索裏尼的法西斯就是想搞意大利羅馬化。
要用“羅馬”這個大概念去凝聚意大利的共識。
但是不幸的是,墨索裏尼搞錯了。
意大利城邦化了一千多年,而且亞平寧雖然是羅馬核心,當時羅馬皇帝一直不在亞平寧半島。
並且意大利剛統一不久,這就導致了很多意大利人認為自己是米蘭人自己是那不勒斯人,自己是威尼斯人,而並不認為自己是墨索裏尼所說的“羅馬人”。
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軍隊和人民不知道為何而戰。
所以很多部隊作戰消極,不想打仗。
這就像你站在暴風城大喊一聲“兄弟萌跟我上!為了部落!”差不多。
這也就導致了當墨索裏尼真正的支持者“羅馬人”戰死或者戰敗以後,意大利人民很快就推翻了墨索裏尼政府。
而納粹之所以可怕就在於納粹是德國公民化。
墨索裏尼動員的是“羅馬人”,但是意大利沒有多少“羅馬人”所以戰鬥力低下。
而納粹動員的是“德國公民”。
“公民”這個詞往往都是伴隨著血腥與暴力的。
從蘇格拉底開始,“公民”就是極端且不講理的。
“德國公民”就是掌握權力的德國日耳曼人,之前的德國長期是個貴族社會。
希特勒通過把權力下放給公民來凝聚共識,公民因此獲得了以前從來沒有的權力。
所以為納粹而戰,就是為自己而戰,作戰十分英勇,手段十分殘忍。
而非德國日耳曼人自然就不是“公民”,地位好一點的是自由民,差一點的就是奴隸,最差的是肥皂。
而在斯特拉瑟執政時期,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和組織度,也采取了類似的辦法,隻不過宣傳口徑不是公民而是人民。
在這種環境的宣傳下,德國人民知道這個國家代表了全體人民的利益。
每個德意誌人都能從國家的強大中獲取利益,他們抗擊外敵就是在保衛自己的利益果實,所以他們自然有參軍的熱情和決心,更何況德國軍隊的待遇確實也很好。
所以,當斯特拉瑟把這些經驗裝作無意間透露出來的時候,墨索裏尼立馬就懂了。
自從埃塞俄比亞戰役結束之後,墨索裏尼就非常關心陸軍的情況。
所以他向斯特拉瑟信誓日日的保證,意大利軍隊一定會有讓德國震撼的一天。
dengbidmxswqqxswyifan</p>
shuyueepzwqqwxwxsguan</p>
xs007zhuikereadw23zw</p>
斯特拉瑟在談話中旁敲側擊地詢問意大利軍隊的備戰狀況。
雖然已經知道意大利軍隊不堪大用,但是多多少少還是得關注一下,總不能因噎廢食,真打起仗來讓意大利的部隊當拉拉隊也不可能。
至於為什麽意大利軍隊如此費拉不堪,原因太多了!
簡單的解釋,就是意大利的貧窮和腐敗無能。
意大利在二戰前隻能算是一個農業國,他們的工業能力太弱。
意大利的軍事理論落後,裝備低劣、訓練糟糕,整個意大利軍隊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之師。
在墨索裏尼當政的時代,意大利總體還是一個農業國;
他們麵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工業生產能力的孱弱。
意大利需要坦克、槍支、子彈、飛機和船隻。
他們需要製造足夠多的東西,來建立和供應一支龐大的軍隊。
不顧意大利的現實,墨索裏尼展開了迅速的擴軍。
雖然意大利的人力資源不少,但是意大利人根本無法裝備自己的軍隊,他們缺少一切必要的軍事裝備:
火炮、槍支、通訊設備、醫療設備、軍裝被服…
盡管意大利軍隊中有勇敢的人,但是他們缺乏必要的裝備,和敵人根本無法展開對等的作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場“坦克”戰爭,那麽看看意大利的“坦克”吧:cv33是能跟日本九五式戰車媲美的存在。
這種裝甲薄的跟紙一樣的豆丁坦克在歐洲很難說有什麽作用。
這種“大寶貝”甚至扛不住機槍子彈,何況是和真正的坦克對決。
意大利的坦克是完全和徹底的垃圾,它太小,裝甲太薄,根本不可靠;坦克炮火力太弱,車組成員也幾乎沒有良好的訓練。
意大利的空軍盡管也有善戰的飛行員,但是規模也太小了;
意大利的海軍艦隻過時,都是一戰時代的產品。
他們擁有一些馬馬虎虎的驅逐艦、巡洋艦、沒有航母。
幸好墨索裏尼時期優先發展海軍,這才有了現在世界的第五海軍。
不過代價就是其他軍種在此期間基本沒有發展。
斯特拉瑟知道,以意大利如此糟糕的軍隊現狀,戰爭開始後不久,意大利就會失去地中海的製海權。
在非洲他們麵對規模要小得多的英國人居然屢戰屢敗;
意大利根本無法彌補自己軍隊的損失。
當盟軍撲向西西裏的時候,意大利軍隊隻能幹瞪眼,等著美英軍隊輕鬆地登上西西裏島。
應該說句公道話,意大利軍隊中也有勇敢的士兵,他們曾經無畏地作戰,但是他們所做的也隻能是螳臂擋車罷了。
說起來,意大利步兵遭受的磨難真是一言難盡:
意大利的步兵,指揮他們的通常是二戰中最腐敗無能的一群將領。
這些人隻是政治上忠於領袖,而在軍事理論上完全過時落後。
這些人隻關注與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卻不關心戰爭本身;
意大利陸軍缺乏機械化、補給線崩潰,意大利士兵感到被指揮官拋棄了,他們遭受了懦夫和蠢貨的壞名聲。
如果意大利人能夠獲得更好的裝備、補給充足,更重要的是,有著善戰勇敢的指揮官,他們會打得很好。
所以為了提高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最起碼讓他們不要太拖自己後腿。
斯特拉瑟在談話中隱晦的向墨索裏尼提出意大利軍隊應該提高戰鬥力。
武器裝備或許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改變,但是訓練方式和戰術素養是可以後天培養出來的,德國在這方麵具有豐富的經驗。
如何解決意大利軍隊戰鬥力的問題?那就要從他們戰鬥力孱弱的根源追尋。
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真的很差嗎?
是的,真的差。
其實這點沒啥好洗的,雖然也有局部的英勇表現,但整體上不行。
很多人都說的,什麽戰爭準備不足,什麽缺乏作戰經驗,什麽工業基礎薄弱我就不說了。
是事實沒啥說的,而且也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兩點。
1.導向宣傳的結果。
意大利軍隊戰鬥力是不行,但是也沒有段子裏傳的那麽差。
這麽宣傳其實是符合各方利益的。
對於意大利,逃過了戰敗國的實質懲罰。對於被侵略各國,因為打贏了,滿足了自己的英勇敘事。
對於英美,可以用來嘲笑敵人的愚蠢。
對於德國也有個理由遇到了豬隊友。
皆大歡喜,所以媒體宣傳就往這個方向上去了。
2.意大利法西斯黨沒有凝聚起共識。
第二點很重要。
要觀察這個問題首先要思考一件事情,法西斯到底是什麽,和納粹有何不同。
我們很多時候都有一個誤區,就是納粹=法西斯。
但是這是個錯誤的觀念,我們國內還好一些,在歐洲一說法西斯納粹那就是十惡不赦的,導致不能很好的客觀的理解納粹法西斯。
納粹和法西斯凝聚共識的方式不一樣。
我們常說德國納粹,意大利法西斯,日本軍國主義。就說明這三國還是不太一樣的。
納粹的本質是德國的公民化,法西斯的本質是意大利羅馬化。
這種差別就造成了兩國的戰鬥力區別。
法西斯是什麽?
沒錯,法西斯就是被藤條綁起來的棍子,在西方很常見,代表了羅馬執政官的權威。
墨索裏尼的法西斯就是想搞意大利羅馬化。
要用“羅馬”這個大概念去凝聚意大利的共識。
但是不幸的是,墨索裏尼搞錯了。
意大利城邦化了一千多年,而且亞平寧雖然是羅馬核心,當時羅馬皇帝一直不在亞平寧半島。
並且意大利剛統一不久,這就導致了很多意大利人認為自己是米蘭人自己是那不勒斯人,自己是威尼斯人,而並不認為自己是墨索裏尼所說的“羅馬人”。
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軍隊和人民不知道為何而戰。
所以很多部隊作戰消極,不想打仗。
這就像你站在暴風城大喊一聲“兄弟萌跟我上!為了部落!”差不多。
這也就導致了當墨索裏尼真正的支持者“羅馬人”戰死或者戰敗以後,意大利人民很快就推翻了墨索裏尼政府。
而納粹之所以可怕就在於納粹是德國公民化。
墨索裏尼動員的是“羅馬人”,但是意大利沒有多少“羅馬人”所以戰鬥力低下。
而納粹動員的是“德國公民”。
“公民”這個詞往往都是伴隨著血腥與暴力的。
從蘇格拉底開始,“公民”就是極端且不講理的。
“德國公民”就是掌握權力的德國日耳曼人,之前的德國長期是個貴族社會。
希特勒通過把權力下放給公民來凝聚共識,公民因此獲得了以前從來沒有的權力。
所以為納粹而戰,就是為自己而戰,作戰十分英勇,手段十分殘忍。
而非德國日耳曼人自然就不是“公民”,地位好一點的是自由民,差一點的就是奴隸,最差的是肥皂。
而在斯特拉瑟執政時期,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和組織度,也采取了類似的辦法,隻不過宣傳口徑不是公民而是人民。
在這種環境的宣傳下,德國人民知道這個國家代表了全體人民的利益。
每個德意誌人都能從國家的強大中獲取利益,他們抗擊外敵就是在保衛自己的利益果實,所以他們自然有參軍的熱情和決心,更何況德國軍隊的待遇確實也很好。
所以,當斯特拉瑟把這些經驗裝作無意間透露出來的時候,墨索裏尼立馬就懂了。
自從埃塞俄比亞戰役結束之後,墨索裏尼就非常關心陸軍的情況。
所以他向斯特拉瑟信誓日日的保證,意大利軍隊一定會有讓德國震撼的一天。
dengbidmxswqqxswyifan</p>
shuyueepzwqqwxwxsguan</p>
xs007zhuikereadw23z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