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胎兒保平安

    宜對胎兒進行自我監護

    妊娠期的胎兒監護方法歸納起來有兩種,即產前檢查和準媽媽自我監護。前者需要在醫院由醫生進行,但需要準媽媽配合。一旦確定懷孕後,醫生會囑咐準媽媽按時做定期的產前檢查。後者是由準媽媽本人或家人完成。醫學監護和自我監護方法結合應用,便能使胎兒在整個宮內生長期獲得良好的監護。

    常用的自我監護方法:

    ●詳細記妊娠日記。每天記錄自己身體的變化、生活情況,如有服藥應清楚記錄藥名、劑量、服藥天數等,是否接觸了有害物質,到醫院檢查情況等。

    ●胎動計數。從懷孕28周開始,每天早、中、晚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裏數胎動,每次1小時,注意胎動的次數和強弱。

    ●胎心率記數。由丈夫或其他人幫助聽胎心率也是自我監護的方法之一,正常胎心率為每分鍾120~160次。

    ●稱體重。準媽媽體重變化可間接反映胎兒生長情況。孕28周後每周體重平均增加300~500克,若連續幾周體重不增或增加過快,都應請醫生幫助查明原因。

    數胎動宜掌握正確的方法:

    目前胎動計數是監測胎兒安危的一種最簡便且有效的方法。胎兒活動也有“生物鍾”表現:一般在上午8﹕00~12﹕00胎動均勻,此後胎動減少,下午14﹕00~15﹕00減至最少,到晚上20﹕00~22﹕00胎動最活躍,母親睡眠後胎動又減少。

    從妊娠28周開始至臨產前,準媽媽每天上午8﹕00~9﹕00,下午

    13﹕00~14﹕00,晚上20﹕00~21﹕00,各計數胎動1次,每次數1個小時。3次數字相加乘以4,就是12小時的胎動次數。也可安排早、中、晚3次計數,但時間應固定。如果每天3次計數有困難,可於每天臨睡前1小時計數1次,將每天的數字記錄下來,畫成曲線更好。

    當胎動計數大於等於30次/12小時為正常;小於20次為異常;小於10次則提示明顯缺氧。若胎動突然減少或突然頻繁、強烈,特別是隨之出現的胎動停止是胎兒急性窘迫的表現,提示胎兒在宮內缺氧,應到醫院檢查。胎兒在宮內缺氧時,往往首先表現在胎動異常上,胎兒缺氧到胎兒死亡要經曆一段時間,如能及時發現胎動異常就有可能挽救胎兒生命。

    計數胎動時準媽媽宜取左側臥位,環境要安靜,思想要集中。為了避免誤差,每感到胎動一次取硬幣或紐扣等物品作籌碼代替計數。

    有人把準媽媽自我監護計數與電子計數儀測得的胎動進行對照,其符合率達80%以上。因此,自行胎動計數可以準確反映胎兒情況,每位準媽媽都應熟練地掌握胎動計數方法。

    忌胎兒宮內缺氧

    臨床研究證實,胎兒缺氧是導致胎死母腹、新生兒染疾或夭折及兒童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盡管現在有許多儀器設備能監測出胎兒的缺氧情況,但準媽媽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得到醫生的監測。但是,缺氧的胎兒早期也會發出求救的信號,他們的表現便是“發脾氣”,以引起準媽媽的注意。

    胎動是胎兒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果一個原本活潑的胎兒突然安靜,或一個原本安靜的胎兒突然躁動不安,胎動低於10次/12小時或超過40次/12小時,則有可能是胎兒宮內缺氧。此乃胎兒為了降低氧的消耗或缺氧影響中樞神經所致。

    正常的胎心是有規律而且有力的,為每分鍾120~160次。胎動減少前,出現胎心過頻,若超過160次/分,為胎兒早期缺氧的信號。胎動減少或停止,胎心少於120次/分,則為胎兒缺氧晚期。但須注意,若胎心異常則應間隔20分鍾再聽。

    準媽媽一旦捕捉到以上異常信號,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便明確診斷胎兒是否在宮內缺氧,從而針對病因給予糾正,保證胎兒健康生長發育。

    忌忽視產前檢查

    有些準媽媽對於產前檢查不太重視。有的初診確定妊娠後就不再按時檢查;有的懷孕到五六個月才去醫院第二次檢查,直到臨產再進醫院;有的甚至挨到足月時才去醫院檢查;還有的幹脆不做產前檢查。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不利於準媽媽的身體健康,更不利於對胎兒的監測。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準媽媽整個妊娠期都應按時進行詳細而係統的產前檢查。

    產前檢查的好處

    ●通過全麵的健康的檢查,可以糾正準媽媽身體的某些缺陷,如果發現準媽媽有疾患不宜繼續妊娠,或者發現胎兒有明顯遺傳性疾病時,可以及早終止妊娠。

    ●經常定期檢查,可了解胎兒發育和母體變化情況,如有異常,及早治療。

    ●通過孕期生理衛生、生活及營養指導,可加強準媽媽及胎兒的健康保護,有利於整個孕產期的順利度過。

    ●通過全麵係統的觀察,可決定分娩時的處理方針。醫生可向準媽媽說明產前產後應注意事項,打消不必要的顧慮,教準媽媽在分娩時應如何與醫務人員配合,順利分娩。

    產前檢查的時間可根據醫生要求和具體情況而定,準媽媽應按時到醫院去接受檢查。通常從確診懷孕開始,初期,每個月檢查1次,遇有異常情況如陰道出血、腰酸、肚子痛時,就應隨時就診,不受規定時間限製;妊娠7個月後,間隔的時間要短些,每兩周檢查1次;從懷孕8個月起,要特別注意胎位正不正,血壓高不高,有無水腫、蛋白尿等;最後1個月,還要查得勤些,每周1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準媽媽忌不做b超檢查

    目前,多數專家認為b超是安全的。b超與x線不同,它的不良反應與x線相比顯得微不足道。b超在短時間內不會對胚胎造成危害,隻是不宜做得過久。一般狀況下,妊娠12~14周的準媽媽進行b超檢查時,其照射時間應控製在5分鍾以內。

    準媽媽第一次b超檢查最好安排在孕12~14周,第二次在孕28~30周,最後一次在孕37~40周。

    孕中期宜做糖篩與糖耐試驗

    糖篩就是篩查準媽媽是否患有糖尿病的試驗,一般在孕24~28周時檢查。注意檢查前一天開始盡量避免進食甜食及含糖量較高的水果,而且檢查的前一天晚上10點後就不能吃東西了,檢查的當天早上必須空腹抽一次血後,再將50克葡萄糖衝水飲用,1小時後再抽血,結果以分值7.8為界,大於7.8的則要做糖耐檢查。

    糖耐檢查是檢查人體對糖代謝能力的一種方法,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水後,每隔一段時間檢測血糖含量或尿糖,畫出曲線,就是葡萄糖耐量試驗。糖耐檢查也是空腹抽一次血,然後以75克葡萄糖衝水飲用,1小時、2小時、3小時後分別再抽一次血。

    如果檢查結果均超標,那就要控製飲食了,少吃高糖的食物,也不要吃太多主食比如白米飯、麵條等,多吃蔬菜、水果。但水果中的果糖含量比較高,特別是葡萄、西瓜、梨、棗等,這些每次都要少吃。

    從孕8月開始宜2周做一次檢查

    妊娠末期勤檢查更為重要,因為越接近預產期,越容易發生各種並發症,必須遵醫囑按期檢查,以便及時得到醫師的指導和監護。定期進行產前檢查,還可按時接受孕期衛生知識的教育,以及接受臨產前各種準備工作的指導。

    如果準媽媽身體健康沒有大的問題,從懷孕8個月開始就應每2周做一次產前檢查。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準媽媽宜做眼底檢查

    所謂眼底檢查,就是應用檢眼鏡觀察眼球底部的結構狀況。正常準媽媽無需做眼底檢查,孕期中有內科並發症或產科並發症就有必要做眼底檢查,尤其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準媽媽,經常須請眼科醫生會診眼底。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基本病理變化是全身小動脈痙攣。病情輕重與小動脈痙攣程度相平行,病情越重小動脈痙攣就越厲害,變得越細,身體其他器官的小動脈看不到,但是眼底的血管卻一目了然。視網膜小動脈的表現完全可以反映體內主要器官的小動脈情況,所以眼底檢查是判斷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病情發展和嚴重程度的一個可靠的客觀指標,並具有指導治療的重要意義。輕症患者眼底可以正常,重症患者眼底的主要變化初起是視網膜小動脈的普遍性管徑不均勻和狹窄,後逐漸進展為普遍性痙攣。當視網膜動脈痙攣嚴重時,往往出現視網膜水腫,有滲出物,甚至發生視網膜剝離,患者因而視力模糊或暫時性雙目失明。

    雙胎妊娠宜加倍嗬護

    懷雙胎的準媽媽與單胎妊娠的準媽媽相比有許多不同,由於雙胎妊娠的準媽媽處於超負荷狀態,如果不加注意,就會發生許多並發症,導致準媽媽、胎兒死亡。雙胎妊娠的準媽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雙胎屬高危妊娠,應定期產檢,加強對母兒的監測。

    ◆

    雙胎妊娠準媽媽的血容量比單胎妊娠明顯增大,鐵的需求量也增大,往往在早期易出現貧血。為防止貧血,除加強營養,食用新鮮的瘦肉、蛋、奶、魚、動物肝髒及蔬菜、水果外,還應每日適當補充鐵劑、葉酸等。

    ◆孕晚期注意休息,防止早產及胎膜早破。出現先兆早產,及時保胎。

    ◆出現胎兒發育異常,及時治療。

    ◆胎兒畸形應盡早發現,及時引產。

    ◆出現一胎胎死宮內,可監測凝血功能,凝血功能無異常,可繼續期待另一活胎直至成熟。

    宜科學預防早產

    早產兒不僅病死率較高,而且病殘率也較高,如智力低下、運動不協調、視力或聽力不良等。因此,準媽媽要積極預防早產。

    ◆加強孕期檢查,注意衛生保健。按規定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充分重視可能引起早產的因素,並予以糾正。

    ◆積極預防妊娠期並發症。按時進行孕期檢查,積極預防和治療妊娠期並發症,如心髒病、腎病、高血壓、貧血等,尤其需做好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防治工作。

    ◆

    避免過度勞累及體力勞動。疲勞過度、重體力勞動等,會使準媽媽腹部產生壓力,易發生提早破水,造成早產。在妊娠末期,若家務事或工作勞累產生疲倦時,應調換工作,適當休息,並要避免抬拿重物等重體力勞動,要避免長途旅行、駕車等運動。注意休息,減少疲勞,減少體能的消耗。

    ◆

    防止腹部被外力衝撞。妊娠期間,尤其是後期,應盡量減少外出和乘車的次數,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地方,以防腹部被擠、被撞;乘公共汽車或火車時,要注意避開高峰期,上下車時要特別注意保護腹部;其他各種場合,均應防止腹部受擠;宜穿坡跟鞋,以防摔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忌認為羊水越多越好

    正常羊水約為1000毫升,羊水量超過2000毫升稱羊水過多。若羊水在數天內急劇增加超過正常量叫急性羊水過多;若羊水逐漸增加超過正常量叫慢性羊水過多。

    急性羊水過多由於羊水急劇增加使準媽媽子宮迅速過度膨脹,可以引起腹痛、腹脹不適;壓迫橫膈、心髒、肺,可引起心慌、氣短、不能平臥等;壓迫下肢靜脈,可出現下肢、外陰水腫及腹水。慢性羊水過多由於羊水量是逐漸增加的,一般準媽媽已能適應,上述症狀較輕。羊水過多可造成一定的危害。

    羊水過多的危害

    ●在生產時由於子宮過度膨脹導致子宮收縮無力而引起難產。

    ●胎兒頻繁活動於過多的羊水中有時可引起胎位異常。

    ●子宮過度膨脹或羊水壓力不均,易發生胎膜早破而引起早產。

    ●羊水急劇流出可引起胎盤早期剝離及臍帶脫垂。

    ●產後由於子宮收縮力差而易發生產後出血。

    ●羊水過多常合並胎兒畸形,其中以無腦兒、脊柱裂等神經管畸形為多。

    準媽媽一旦發現腹部增大明顯時,即應去醫院檢查,以明確是否為羊水過多,胎兒有無畸形,以及有無其他並發症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及雙胎妊娠等。

    胎位不正宜及時矯正

    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和姿勢,直接關係到準媽媽是順產還是難產,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準媽媽和胎兒的健康,甚至可以造成準媽媽和胎兒的生命危險。所以早期糾正胎位,對預防難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胎位不正是無法預防的,但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矯正胎位。若在妊娠30~34周還是胎位不正時,就要考慮做膝胸臥位來糾正胎位。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鍾,連續做1周;同時可用激光照射或艾條炙兩小腳趾外側的至陰穴,每日1次,每次15~20分鍾,連續做1周。

    如果不見效,到妊娠34周後,多在36周左右由醫生檢查確定是否可從外部進行倒轉,讓胎兒翻轉,使準媽媽能順利分娩。

    宜警惕引起胎盤功能不全的因素

    胎盤是聯係胎兒和母體的極其重要的器官,其功能正常與否關係到胎兒發育甚至胎兒安危。如胎盤的氣體交換、營養供給、代謝、防禦和合成功能障礙,胎兒與母體之間發生了血液交換障礙,從而影響胎兒發育甚至危及胎兒生命,這種異常稱為胎盤功能不全。凡母體、胎兒或胎盤異常時,均可能引起胎盤功能不全。

    ◆

    母體因素:當母親患高血壓、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糖尿病、腎髒疾病、心肺疾患、貧血、營養不良、子宮肌瘤等疾病或吸煙、長時期喜仰臥等,可致胎盤血管痙攣、變形而阻礙胎盤血循環,或致子宮胎盤血流量減少引起胎盤功能不全。

    ◆胎兒因素:常見於多胎妊娠、胎兒畸形等。

    ◆胎盤因素:小胎盤、前置胎盤、胎盤血栓栓塞、胎盤早期剝離、絨毛膜羊膜炎、感染等。

    另外,過期妊娠時胎盤老化,絨毛發生出血性栓塞或纖維素沉積、鈣化等,也可致胎盤功能不全。

    宜掌握骨盆測量的方法

    胎兒能不能通過骨盆而順利地分娩,除了和胎兒的大小有關外,也和骨盆的大小有關。骨盆的大小,是以骨盆徑線大小來表示。骨盆的大小與形態,因各人的身體發育情況、營養狀況、遺傳因素及種族差異而不同。因此,在正常範圍內骨盆各徑線,其長短也有一定的差別。

    臨床上,通常首先進行骨盆外測量,即髂前上棘間徑正常值為23~26厘米,髂脊間徑正常值為25~28厘米,骶恥外徑大於18.5厘米,大轉子間徑正常值為28~31厘米,坐骨結節間徑正常值為8.5~10厘米,恥骨弓角度大於或等於90。如骨盆外測量各徑線或某徑線異常,應在臨產時行骨盆內測量,並根據胎兒大小、胎位、產力選擇正常的分娩方式。

    宜清楚胎頭何時入盆

    正常情況下,胎頭一般在預產期前1~2周入盆。此時胎頭下降,子宮底降低,對胃部的壓迫和膈肌的上抬有所減輕,因此,準媽媽往往會有一種輕鬆感,食欲增加,唿吸通暢,活動時也覺得較輕鬆。如果胎頭過早入盆,有發生早產的危險。

    胎頭入盆的時間與準媽媽活動、胎次等有關係。準媽媽活動較多,初產婦入盆時間可能稍早;經產婦往往臨產後才入盆。

    胎兒從母體娩出時必經骨盆,盆骨徑線大小直接影響分娩的順利與否。因此,在妊娠30周左右應進行骨盆測量,由此得知產道的大小,可以判斷能否自然分娩。這項測量對初產婦尤其重要。

    忌忽視產前胎頭浮動

    到妊娠末期時,特別是到預產期前2周時,胎頭大都已進入骨盆。如果於分娩前胎頭尚未入盆者,即稱為胎頭浮動。發生胎頭浮動後雖有部分準媽媽可以自然分娩,然而多數會造成分娩困難,成為難產的信號。胎頭發生浮動的原因有胎位異常、骨盆狹窄、骨盆畸形、臍帶過短和前置胎盤等。

    妊娠末期胎頭浮動可引起過期妊娠,胎頭浮動在分娩期可引起產程的潛伏期延長、宮頸擴張活躍期延長或阻滯,這樣就引起了難產。產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將會受到威脅,為了挽救母嬰生命就必須進行必要的手術,如剖宮產、會陰切開術、胎頭吸引術或產鉗術。

    警惕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妊娠晚期的常見異常,如被忽視,會給準媽媽和胎兒造成嚴重的後果。首先,細菌可沿著陰道上行進入羊膜腔內感染胎兒,使胎兒發生缺氧;其次,細菌也可經胎盤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敗血症,還會增加產後出血、產褥感染和羊水栓塞的機會,使準媽媽的生命受到威脅。

    除此之外,羊水外流致使子宮變小,刺激子宮發生收縮,如果此時尚不足月,就會引發胎兒早產,由於胎兒各器官功能不全,因此生活能力差,對胎兒生存很不利;另外,還可造成嚴重威脅胎兒生命的臍帶脫垂。

    胎膜早破後,準媽媽可突然感到有水從陰道內流出,時多時少,連續不斷地往外流。如果胎膜破口較小,或破裂的地方較高時,則羊水的流出量少,如果從陰道內往上推動先露時有羊水流出,即可確定是胎膜早破;反之,推動先露部但並不見流液增多,往往可能是尿失禁。

    臨產前宜堅持產前檢查

    臨產檢查主要是了解胎位正不正、血壓高不高、有無明顯水腫,以及了解骨盆的大小、胎兒大小等,以決定分娩方式。

    ◆重點檢查準媽媽的血壓。此時,如果準媽媽血壓偏高,就要考慮輕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調整。

    ◆

    重點檢查胎兒體重。通過b超檢查,可以詳細測得胎兒的雙頂徑、腹圍、股骨長,然後就可以評估出胎兒的大小。一般此時胎兒的體重在3200~3500克,如果胎兒體重低於2500克則為體重過輕,就要考慮胎兒是否發育成熟;而胎兒體重超過4000克時,就會產生巨大兒。

    ◆

    胎位檢查。胎位是決定分娩順利與否的重要因素。通過超聲波檢查可以確定胎兒的位置,胎兒位置正不正,對分娩過程有很大影響。足月胎兒中頭位最多,為正常胎位,臀位和橫位都是異常胎位,不利於分娩。即使頭位,如果胎頭不俯屈反而仰伸,也有可能造成難產。因此準媽媽在臨產前通過檢查胎位來決定生產方式是很重要的。

    溫馨小提示

    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是孕晚期的嚴重並發症,處理不及時將會導致母嬰死亡。因此,準媽媽一旦有出血則必須立即去醫院就診。

    宜學會推算預產期

    通常從受孕到分娩要經過280天的懷孕期,如果將這個數字換算成月,一個月的天數按照月經周期計為28天,結果便是10個月,即40周。連續懷孕時間從末次月經的第1天開始計算,第280天即為預

    產期。

    1預產期的計算方法

    月經開始後約2周才會排卵,受精後約1周受精卵才能到達子宮並著床,從受孕機製看,好像沒有受孕就開始計算妊娠時間了,這種計算方法多少有點奇怪。其奧秘在排卵期。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不可能精確把握排卵期。另外,也並不一定在排卵日受孕。於是就假定月經開始後14天排卵,並受精,以此為基準計算預產期。而如果月經周期不是28天,預產期需稍作調整。這種從末次月經第1天開始計算,以第280天為預產期的推算方法稱為納格爾(nacelle)法。將最後一次月經的月份減3(若不夠減則加9),日期加7即可得到大概的預產期。

    2月經周期無規律時

    納格爾法隻適合月經周期為28天,即月經開始後第14天排卵的人。月經周期不規律的人用此方法推算會有誤差。另外,即使月經周期規律,如果當月排卵期推遲,或者分娩後還沒有來月經又懷孕,這些情況都不能使用上述推算法。因此,一般會根據懷孕的具體情況來推算、確定預產期。如果能確定受孕日期,依次推算得到的預產期最精確。

    3超聲波斷層法

    近年來,醫生一般都根據超聲波檢查得到的胎兒大小等數據來推測預產期。對於最後一次月經開始日不確定的人而言,這是較準確的方法。由於可計算出胎囊大小與胎兒頭至臀部的長度,以及胎頭兩側頂骨間徑數值,據此值可推算懷孕周數與預產期。

    宜預防過期妊娠

    過期妊娠時,宮內環境較差,羊水量減少較明顯,每周約減少33%,羊水代謝功能逐漸衰退。羊水量與胎動呈正相關,羊水減少使臍帶受壓,造成胎兒缺氧。由於胎盤功能不全和臍帶受壓所致的胎兒缺氧,引起迷走神經興奮,腸蠕動亢進,肛門括約肌鬆弛,胎糞排出,羊水汙染,新生兒吸入汙染的羊水後易造成感染,引起新生兒吸入性肺炎。

    過期妊娠的胎兒如胎盤功能正常,胎兒繼續生長,體重增加,成為巨大兒,較足月妊娠巨大兒發生率增加3~7倍。顱骨鈣化明顯,不易變形,導致陰道分娩困難,巨大兒易造成肩難產,母體及新生兒都有損傷的可能。如果胎盤血流不足和缺氧,導致胎兒不繼續生長,會出現過熟綜合征。

    目前,準媽媽過期1周,醫生一般會用促宮頸成熟、做催產素激惹(oct)試驗等方法,幫助準媽媽避免因過期妊娠造成巨大兒、肩難產及胎兒宮內缺氧而危及胎兒的生命。

    實施胎教,開發潛能宜與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胎教是開發胎兒智力的有效途徑,隻要準爸爸、準媽媽領先一步對胎兒進行智能開發,就可以讓寶寶領先一生。所以每個懷孕的準媽媽都應重視。另外,進行胎教一定要注重科學的方法,注意刺激的效果。同時,準爸爸也要積極參與,多與腹中的胎兒溝通,並盡力為準媽媽進行胎教提供條件。

    做好胎教,寶寶更聰明

    懷孕宜重視胎教

    胎教是指利用一定的科學方法對胎兒進行教育,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胎教是指對胎兒施行超早期教育。廣義的胎教還包括準媽媽的心理衛生、內外環境乃至衣食住行,要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對胎兒的影響,並創造一切條件使胎兒健康生長。

    人的大腦有140億個神經細胞和1萬億個以上突觸,被人們喻為“高度進化了的巨大的計算機”。大腦依靠神經細胞、神經纖維和突觸傳導的生物電完成複雜而迅速的信息處理任務。大腦的神經纖維越多越複雜,突觸越多則神經細胞間信息交換越頻繁,聯係越緊密,人也就越聰明,即聯想力、創造力越強。

    專家指出,小兒大腦的神經纖維和突觸的數量因所受適宜刺激的增加而增加。人的正常神經—精神發育需要經常有某些感覺性刺激並且需要刺激的多樣性,人的神經—精神發育的連續過程開始於胎兒時期。多種非條件反射是在胎兒時期出現的,適量的聲音刺激會提高胎兒聽覺及其他感覺的靈敏性,有利於鞏固和發展寶寶原始的無條件反射,並有利於寶寶出生後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條件反射。

    人的大腦中神經纖維和突觸的70%是在3歲以前形成的。到6~7歲已形成90%。從這個意義上說,胎兒、嬰兒和幼兒時期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胎兒3月齡時,內耳已發育較好,大腦已開始發育。到6月齡左右,大腦細胞構築基本類似成人,在這一時期給以大量適宜刺激(胎教),對促進大腦發育,形成更多的神經纖維和突觸則是十分有益的。

    要培養出聰明的寶寶,應從胎兒時期開始教育,給以良好的刺激和影響,使大腦神經纖維和突觸更多更好地發育增生,從而使大腦規格和複雜程度更高一籌。

    準媽媽宜當好胎教主角

    一般情況下,從發現自己的腹內已萌發出一個小生命時起,多數未來的母親便意識到保護和培養這一幼小生命的信號,自然而然地開始了和小生命的“對話”,進行著親切而又溫暖的交流。當然,由於每一位母親的家庭環境、文化素養、道德修養、對胎教的認識與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以及投注的愛心等方麵的差異,造成了胎教的不同結局。因此,每一位即將做母親的人都應充分認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增強體質,加強修養,很好地進入“主角”的角色,為寶寶的超早期教育做出貢獻。

    也許有些準媽媽會因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而感到氣餒,對胎教缺乏信心。其實,在胎教過程中最為關鍵的莫過於母親的愛心。隻要把培養寶寶作為生活的中心,付出一切可能的精力和時間,傾注全部的愛心,那麽未來的寶寶就一定會令人滿意。

    準爸爸忌忽視胎教

    有人認為,胎兒是在準媽媽的腹中發育成長,那麽胎教的責任自然是由準媽媽一人承擔。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準媽媽是胎教的主角,未來的爸爸在胎教過程中,同樣擔負著重要的角色。準爸爸配合的好壞,直接關係著胎教的質量。

    在確知準媽媽懷孕後,準爸爸就要和準媽媽一起製訂具體的胎教計劃,安排好胎教時間,掌握胎教知識,記好胎教日記。日常生活中,準爸爸還要從具體事情上幫助準媽媽胎教,比如,要鼓勵準媽媽加強學習,讓準媽媽多聽音樂、多看書,特別是妊娠後期還應與準媽媽一起看看兒童讀物,讀讀外語。

    宜正確地看待胎教

    任何父母都對孩子寄予一定的希望,這是很正常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有些父母對胎教抱有不切實際的奢望。要知道,胎教的目的隻是使未出世的胎兒具有良好的遺傳素質,為出生後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現代醫學為胎教提供了可行的依據,也有諸多實驗、實例證明了胎教的可能,我們對胎教應以科學的態度審視,這便是:相信科學的胎教,但絕不神化胎教;肯定胎教的結果,但絕不誇大胎教的作用;可以保留對胎教的認識,但不拒絕對胎教的嚐試。總之,以科學的態度看待胎教,科學地實施胎教,從而收獲胎教的碩果,這便是我們所倡導的科學的胎教觀。

    溫馨小提示

    胎教不是孤立的,而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控製。每個人的身體各有差異,自身修養的水平不同,環境因素的影響不同,以及對胎教實施的程度不同等,這些都將導致胎教的不同結果。

    忌忽視胎兒的感知覺

    胎兒在宮內並非一無所知,雖然發育尚未成熟,但已經產生了多種感知覺。

    4個月末5個月初以後的胎兒出現了聽力。可以聽到外麵傳入子宮內的聲音。日本學者研究發現,把子宮內傳到胎兒耳朵的聲音、母親的心音和血液流動聲用錄音機錄下來,待胎兒出世後放給他(她)聽。寶寶聽了錄音後會感到安心並停止哭泣。可見胎兒在母體內不僅聽到了這些聲音,而且認真地進行了聲音的學習,記住了這些聲音,出現了初步的記憶力。

    同時,胎兒對視覺刺激和觸覺刺激也具有靈敏的反應。

    胎兒的觸覺發生較早,2個月時,胎兒就可以對細頭發尖的刺激產生反應。4~5個月時,胎兒的上唇和舌頭受到觸摸,胎兒會產生嘴的閉開活動,如同吮吸一般。如果用小棍觸碰胎兒手心,胎兒會緊握手指,碰其腳底,胎兒腳趾會動,膝和髖還會屈曲。

    胎兒在母腹中已出現了味覺。如果在羊水中注入糖汁,胎兒喝羊水的量增多,生長速度會加快1倍。反之,如在羊水中注入味苦的碘,胎兒對羊水的吸收速度會顯著放慢。可見,胎兒的味覺已能分辨味道,喜歡甜味。

    所以,胎齡為4個月或5個月以上的正常胎兒已經具備了人類基本的感知能力,尤其是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已經初步建立,並且,具備了一定的生存能力。因此,不可低估胎兒的發育潛能。

    宜重視生理信息的傳遞

    胎兒是由母親孕育的,因此母親與胎兒血肉相連,息息相關,他們之間最早發生的溝通莫過於生理信息的傳遞。

    首先,胎兒的存在促進了母體分泌維持妊娠所需要的激素,並使母體產生孕育胎兒所必需的生理上的變化,如子宮增大、變軟,乳腺增殖、乳房增大,基礎代謝加快,激素活動增加,以及全身各器官的生理機能增強等,胎盤分泌的一係列激素可以維持妊娠的進行。總而言之,胎兒在積極地促使身體分泌一些物質,協助母親維持自己的生命,就是說胎兒已經能夠對自己的生命施加一定的影響。

    另一方麵,母體也在積極地向胎兒傳遞生理信息,如母親遭受刺激時分泌出來的激素會使血液中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從而通過胎盤對胎兒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當母親有嗜煙、酗酒、濫用藥物、暴飲暴食以及遭受外傷等情況時,可使胎兒的生長環境發生有害的變化,進而使胎兒產生恐懼的心理,表現為胎動異常、心動過速等。就這樣,從胎兒到母親,又從母親到胎兒,彼此間完全對等地傳遞著生理信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例如,當一個母親生活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中時,身體分泌的有害激素通過生理途徑傳遞給胎兒,而胎兒接收到這種有害的信息後,又會反過來停止促進母體分泌維持妊娠所必需的激素,進而使胎兒發育出現障礙,甚至終止生命。

    宜重視情感信息的傳遞

    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早在胎兒時期,母子之間不但有血脈相連的關係,而且還具有心靈情感相通的關係。母親與胎兒分別通過不同的途徑彼此傳遞情感信息。

    首先,胎兒能夠通過母親的夢向母親傳遞信息。看上去這種說法似乎荒誕可笑,但是在大量的醫學文獻中都曾記載過準媽媽的夢成為事實的例子。同樣,母親的情感諸如憐愛胎兒、歡迎胎兒以及恐懼不安等信息也將通過有關途徑傳遞給胎兒,進而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說,當母親在綠樹成蔭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愉快舒暢時,這種信息便很快傳遞給胎兒,使他(她)體察到母親恬靜的心情,隨之安靜下來。而當母親盛怒之時,胎兒則迅速捕捉到來自母親的情感信息,變得躁動不安。有人認為,一些毫無醫學原因的自然流產正是由於母親極度恐懼和不安造成的。

    總之,母親與胎兒之間是存在情感溝通渠道的。至於這條渠道是怎樣建立,這些影響又是如何發生的,目前還是一個謎。但是充分的事實已經證明,凡是生活幸福美滿的母親,所生的孩子大都聰明伶俐,性格外向;而生活不幸福的母親所生孩子卻往往反應遲鈍,存在自卑、怯弱等心理缺陷。母親所傳遞的情感信息對胎兒是至關重要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因此,請不要忽視了母親與胎兒之間這條情感傳遞的途徑,要隨時想到,腹中的那個小生命是個善解人意的寶寶,多給他(她)一些溫暖,多給他(她)一些愛,使他(她)對母親及外麵的世界充滿美好的情感。

    宜重視行為信息的傳遞

    行為也是一種語言,是一種不說話的語言。由於胎兒尚不具備語言表達的能力,所以發生在母親與胎兒之間的這種行為信息的傳遞就顯得十分重要。有人通過觀察發現,每當胎兒感到不適、不安或意識到危險臨近時,就會拳打腳踢地向母親報警。有一位妊娠7個月的準媽媽突然感到腹中的胎兒猛烈地衝撞自己,並且持續時間較長,這位準媽媽後來經醫師診斷為前置胎盤,這是一種很可能導致臨產前胎盤與子宮分離,引起大出血的病理妊娠。可見,胎兒已感到即將降臨的危險,於是不得不竭盡全力通知他的母親。

    當準媽媽因重體力勞動,大運動量活動,長途跋涉等引起極度疲勞,或者因種種原因造成巨大的煩惱、氣憤和不安時,有關信息也會自然而然地傳遞給胎兒,使胎兒得到母親的行為暗示,從而影響胎兒的健康和發育,嚴重時甚至可使胎兒感到無法忍受而發生流產、死胎等意外。因此,未來的母親應重視孕期保健,注意分析來自胎兒的行為信息,以保證胎兒健康成長。

    忌不了解胎教的目的

    不少人認為胎教的目的是為了培育小天才,創造奇跡。這種誤解會導致胎教走入歧途。胎教雖然能夠有效地改善胎兒的素質,提高人口的質量,但並不能夠使胎兒出生後都成為小天才,或成為智慧超常的兒童。隻能這樣說,經過胎教的孩子“有可能”成為小天才。

    胎教的目的,不是教胎兒唱歌、識字、算算術,而是通過各種適當的、合理的信息刺激,促進胎兒各種感覺功能的發育成熟,為出生後的早期教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方法正確,胎教效果好

    宜重視情緒胎教

    準媽媽除了要保持身體的健康,同時要保持精神方麵的安定。對於胎兒來說,創造準媽媽精神安定的環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準媽媽懷胎期間如果能做到情緒悅性,會給胎兒以良好影響。反之,準媽媽生活在焦躁不安中,則胎兒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如果胎教不良和環境惡劣,胎兒就會向不良方麵發展,最壞的就是流產,胎兒完全成為異物而流出。

    準媽媽要自覺並有責任感地注意身體健康,接觸優美的自然環境和閱讀有益書籍。邊期待著孩子出生,邊注意靜靜地度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懷孕育兒宜忌百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國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國權並收藏懷孕育兒宜忌百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