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藥物的使用方法

    打針吃藥都是寶寶最怕的事,也是父母育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難題。寶寶生病後要用藥,那麽,不同劑型的藥物有哪些使用技巧呢?

    1糖漿劑

    糖漿劑中的糖和芳香劑能掩蓋一些藥物的苦、鹹等不適味道,又適宜於區分劑量,一般寶寶樂於服用。比如小兒止咳糖漿、小兒健胃糖漿、小兒硫酸亞鐵糖漿、小兒智力糖漿等。要注意糖漿劑打開後不宜久存,以防變質。

    2衝劑

    藥物與適宜的輔料製成的幹燥顆粒狀製劑。一般不含糖,常加入調味劑,獨立包裝,便於掌握用藥劑量。如十六角蒙脫石、板藍根衝劑、小兒咳喘靈衝劑、小兒退熱衝劑等。

    3口服液

    由藥物、糖漿或蜂蜜和適量防腐劑配製而成的水溶液,是目前最常用的小兒製劑之一。特點是分裝單位較小,穩定性較好,易於儲存和使用。如抗病毒口服液、柴胡口服液、小兒清熱解毒口服液、小兒感冒口服液等。

    4混懸液

    由不溶性藥物加上適當的輔型劑製成的上液、下固製劑。注意使用時一定要搖晃均勻後再倒出來服用,隻喝上層的清液體起不到治療作用。如多潘立酮,混懸液、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液等。盡量避免在寶寶大哭的時候強行灌入,以免嗆到氣管。

    5果味嚼片

    這一類片劑中,因為加入了糖和果味香料而香甜可口,便於嚼服,適合於1歲以上的寶寶服用,如小兒施爾康、小兒維生素咀嚼片、脾胃康咀嚼片、板藍根咀嚼片等。這類藥物要注意妥善保管,以免被寶寶誤當“糖豆”過量食用,引起藥物中毒。

    6栓劑

    栓劑通常是讓寶寶退熱、止吐,或者是緩解便秘的,主要是利用肛門黏膜吸收藥效,適合不容易喂藥的寶寶。但是,栓劑不能過度使用。

    ●確保藥物是小兒劑型,把握好用量,有時候不需要用一整顆,就一定要按照醫囑使用正確的劑量。

    ●栓劑接觸手部的溫度後容易軟掉,可以先放入冰箱或以冷水衝泡,讓其變硬後再使用。

    ●給藥前要先洗手消毒。

    ●如果栓劑總是塞不進去,可以使用水劑潤滑油(如凡士林)。

    ●如果栓劑剛塞進去又溜出來,可以在塞入栓劑後用雙手壓住寶寶的屁股,夾緊1分鍾左右,使藥物吸收。

    7外用藥膏

    給寶寶塗抹藥膏最好是在寶寶睡覺前或洗澡後,在皮膚較軟、較幹淨的情況下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使用藥膏或軟膏前後洗手消毒。

    ●清洗寶寶的患部,並保持皮膚幹爽。

    ●必須用手指接觸寶寶皮膚的藥品,遵從醫囑擦上薄薄的一層即可。順時針或逆時針塗抹,保持同一方向,不要來迴塗抹。

    ●如果皮膚上有破損,可用棉簽或紗布塗藥。

    父母須知

    如果使用噴霧劑,應讓寶寶把臉轉到一邊,噴口對準患部10~15厘米,從中心向四周或上部到底部均勻噴灑。

    提高寶寶用藥的依從性

    依從性又稱順從性、順應性,是指患兒對藥物的接受程度。寶寶由於怕打針、輸液和服藥帶來的痛苦,或是不懂得治療的重要性,往往采取哭鬧的方式拒絕治療,那麽,如何提高寶寶的用藥依從性呢?

    首先要從精神上鼓勵和稱讚寶寶,對他講清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不治療可能帶來的後果,使寶寶能夠聽懂、能理解,從而達到配合治療的目的。

    其次,父母應選擇寶寶容易接受的藥物類型,如咀嚼片、糖漿劑、滴劑、顆粒劑等。根據病情特點,可使用口服液代替打針輸液,以減少患兒的痛苦。

    父母還可以采用去除藥物的苦味和異味、選用寶寶喜歡食用的顏色、提高口服藥的口感等方法使寶寶對藥物適應。

    也可采用長效緩釋製劑,以減少服藥次數。

    1借助喂藥器,吃藥不再難

    ●滴管:適合不會用杯子喝水的嬰兒。目測量度後要快速滴入寶寶的嘴裏,因為藥液容易滴出。

    ●針筒喂藥器:即用針筒的原理,將已混合藥粉的藥水抽取,吸夠量,然後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壓寶寶的臉頰兩側,使其嘴巴自然張開,再將針筒沿著寶寶的嘴角伸進口腔側邊,將藥水分次注入,讓寶寶有時間吞咽。

    ●杯子或湯匙:由於寶寶所用的器具造型都很可愛,所以可以用寶寶喜歡的湯匙、杯子等喂藥。喂藥時,用湯匙、杯子抵住寶寶的舌頭,再慢慢灌入藥水,等寶寶有吞下藥水的動作後,手才能鬆開。

    2讓寶寶乖乖吃藥的方法

    對父母來說,給寶寶喂藥比喂飯還要難。其實,讓寶寶乖乖吃下藥物並非難事。以下是給寶寶喂口服藥的技巧,針對寶寶的不同年齡,采用不同的喂藥方式,有助於寶寶和你合作,順利地吃下藥。

    ●提供正確劑量的藥物,總量盡量要小。每次隻喂一點藥。如果使用的是滴管或是給藥器,為了防止窒息,應沿著寶寶嘴巴的一側給藥,讓藥物慢慢地流入寶寶的口腔中。

    ●無論你是抱著寶寶,還是把他放在嬰兒椅上,都要讓他保持臉稍稍揚起的姿勢。不要讓寶寶在服藥時平臥,這個姿勢很容易導致窒息。

    ●如果小寶寶還不能吞服藥片、膠囊,應先將藥片、膠囊研成粉末,調好糖水,用小湯匙給寶寶喂服。最好把寶寶抱起,取半臥位慢慢地將藥液從寶寶口角灌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果給寶寶喂食藥粉,可把藥粉粘在母親的乳頭上或奶瓶嘴上,然後給寶寶吃奶,藥物可隨同乳汁一同服下,藥量大時,可重複分次進行,也可拌糖水喂服。

    ●如果寶寶吃的藥特別苦,如小檗堿等,應先在小勺裏放點糖,將藥粉倒在糖上,再放點糖蓋上藥,並準備好糖水,灌入口內就給寶寶喝糖水。

    ●如果喂寶寶油類藥物,如魚肝油滴劑、液習犬石蠟等,可滴於餅幹或饅頭等食物上,或滴在一勺粥內一起吃下。哺乳期的寶寶可用滴管直接滴在口中,再喂糖水衝下去。

    ●寶寶吃藥,宜多喝水,以利於藥物盡快到達胃腸,及早吸收。如果寶寶不肯吞咽,可輕輕刺激寶寶的喉嚨,引起寶寶的吞咽動作。

    ●讓寶寶捏住鼻子服藥,這樣就不會聞到和嚐到那麽強烈的味道了。

    ●如果寶寶吐出了藥物,就應使寶寶保持嘴巴張大的狀態,用滴管或是給藥器讓藥物流入口腔深處,牢牢又輕柔地握住寶寶的嘴巴,直到寶寶吞咽下藥物。

    父母須知

    寶寶吃藥較困難,父母不能連哄帶嚇或打罵寶寶,這樣容易造成寶寶精神恐懼。如果在寶寶哭鬧中灌藥,易把藥和水嗆入氣管,輕者嗆咳、嘔吐,重者氣道被堵造成窒息危險。

    怎樣給寶寶用眼藥

    眼科局部外用藥有滴劑和眼膏,一般是為了治療眼睛表淺的病變,如結膜炎、角膜炎等。

    1不同眼藥的使用特點

    ●滴劑一般為水溶液,藥物停留時間短,一天需點眼藥3~4次,因此宜在白天使用。

    ●眼膏具有保護和潤滑作用,在眼內停留時間長,可在夜晚臨睡前使用1次。

    2給孩子點眼藥的方法

    ●點藥前應核對藥名,以免搞錯。給寶寶點藥,應解除其心理恐懼感,取得其合作。

    ●點眼藥時,讓寶寶取仰臥位或坐位,頭略後仰,眼向上看。

    ●父母要先洗手,拿過眼藥水瓶,看清藥。

    ●用左手拇指或棉簽輕輕扒開寶寶下眼瞼,暴露結膜囊。

    ●右手持眼水瓶或藥膏將眼藥水(膏)滴(擠)入結膜囊內,然後輕提上瞼,使藥液擴散眼內;用幹棉球擦幹流出的藥水,讓寶寶閉眼2分鍾。囑咐寶寶活動眼球以利於藥物充滿結膜囊。

    ●如滴阿托品藥物,應用棉球壓迫內側眼角(淚囊處)片刻,以免藥物流入鼻腔,引起不良反應。

    ●滴混懸液時,應搖勻後再滴。

    ●操作時動作要輕,對外傷、手術後和角膜潰瘍的寶寶更要注意,滴藥時防止將藥液直接滴在角膜上,滴管應距眼2厘米,勿使滴管觸及睫毛、眼瞼,以防汙染藥液。

    ●對不合作的寶寶,可先將寶寶用布單包裹放在床上或由助手抱持,然後將寶寶的頭部固定,即可進行滴藥。為寶寶塗眼藥膏也需采取這種體位。

    如何給寶寶耳內用藥

    滴藥之前應將寶寶胳膊、腿固定好,讓其側臥於床上或抱在懷中,左手夾住頭部,右手抱住寶寶的軀幹及雙手,兩腿夾住寶寶的雙腿。

    寶寶極不配合時,可用長條巾將其上肢及上半身裹緊,將頭部用雙手固定,一隻手將耳道拉直,另一隻手滴藥入耳內。

    每次2~3滴,待藥液流入後,可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促進藥液進入鼓膜內。

    滴藥後側臥一會兒,不要馬上讓寶寶站起來,待藥液慢慢滲入後再活動。

    在滴藥前,盡量使藥液溫度與體溫相近,過冷時要稍加溫,以免滴入後寶寶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滴管或藥瓶不可觸及外耳道壁,以免汙染。

    如何給寶寶鼻內用藥

    鼻腔內用藥是治療鼻腔疾病,特別是鼻腔炎症的主要措施。

    1給寶寶滴鼻藥的方法

    ●由於解剖關係,寶寶立位時無法滴藥,必須取坐位或仰臥位,使鼻孔向上,使鼻腔變成自上向下的方向,便於藥液流入。

    ●滴藥前首先要輕柔地清除鼻腔內分泌物,避免損傷鼻黏膜。

    ●滴藥時用手指輕輕推起鼻尖部,使鼻腔暴露更充分。

    ●藥瓶口不要直接接觸鼻腔,以免細菌汙染藥液,最好距鼻孔1~2厘米,以便使藥液與鼻黏膜充分接觸。

    ●滴完後不要立即抬頭或站立,要靜坐3~5分鍾,特別是患鼻竇炎的寶寶更應多待會兒,以使藥液到達鼻竇。

    2常用滴鼻藥的使用提示

    常用的滴鼻藥有呋麻液、強麻液等,這些藥液有苦味,有時流入咽喉壁,寶寶會感到不舒服,滴藥後可用清水漱口,清除咽部殘留藥液。

    由於麻黃堿有收縮血管的作用,能暫時減輕充血,使鼻腔通暢,但其後有擴張作用,不久鼻塞又出現,這是藥物作用的正常過程。但最好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麻黃堿,新生兒最好不用。

    由於寶寶對周圍環境缺乏足夠的認識,控製自己行為的能力差,加上動作協調性差,因而不可避免有時會發生意外。由於意外的發生是不可預見的,寶寶病情的發展也比大人快得多,因此,父母掌握一些家庭急救的基本方法十分必要。

    父母必知的急救常識

    家庭常備急救物品

    包括體溫計、剪刀、鑷子、醫用膠帶、一次性注射器、紗布、棉球、棉簽、止血帶、繃帶、熱水袋、冰袋、創可貼、2%碘酒、75%酒精、過氧化氫、風油精、紅藥水、紅花油、退熱藥、燙傷藥、抗生素軟膏、氟輕鬆軟膏、爐甘石洗劑、紅黴素軟膏、雲南白藥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家庭急救的處理步驟

    寶寶一般都活潑好動,貪玩而又不知道危險,對危險的事情毫無戒備,因此常常發生意外事故。當寶寶發生意外之後,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驚嚇倒孩子,你唯一要做的是在醫生到來之前,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

    1檢查現場

    首先要做的就是檢查現場。要仔細查看現場有沒有會對你和寶寶造成危險的因素。

    2去除危險因素

    如電擊傷者,應立即切斷電源;發生火災時應迅速脫離火災現場;一氧化碳中毒者,應立即開門窗通氣並把患兒轉至空氣流通的地方;溺水者應立即從水中救出,等等。

    3檢查生命體征

    如果你可以走到寶寶的身邊,要檢查以下三項內容:唿吸道、唿吸和脈搏。如果在這三項檢查中發現了問題,通常說明寶寶的狀況很糟糕,需要急救。

    首先要檢查唿吸道是否暢通和唿吸是否正常。觀察寶寶的胸部,查看每次唿吸胸部上下起伏的狀況;聽唿吸的聲音是否正常;把手放到寶寶的嘴邊感覺空氣的流動情況。

    然後查看寶寶的脈搏或者心跳情況。你可以把耳朵貼在寶寶的胸口處聽寶寶的心跳;用手指摸寶寶的脖子,檢查寶寶的頸動脈脈搏,或者用手指摸寶寶的手腕,檢查寶寶手腕處的脈搏。即便你感到有脈搏,也要檢查一下脈搏是否太快或者太慢。摸摸寶寶手腳的溫度,查看寶寶的皮膚顏色。如果發現寶寶的膚色呈青色或者灰色,說明寶寶體內循環中氧氣在減少。之後要檢查是否有出血。如果寶寶已經昏迷,則再次檢查其唿吸以及脈搏,並且再次檢查是否出血。

    如果寶寶不能移動身體,不要試圖自己移動他,可尋求他人的

    幫助。

    4疏通唿吸道

    唿吸道是鼻子、嘴和肺之間的通道。當寶寶昏迷時,他的舌頭可能向後滑堵住唿吸道,所以疏通寶寶的唿吸道,對於挽救寶寶的生命十分重要。

    ●讓寶寶躺在平坦堅實的地方。

    ●一隻手放在寶寶的前額,另外一隻手放在寶寶脖子的下麵,輕輕按住寶寶的額頭使其頭部向後傾斜。

    ●把手從頸後撤出,抬起寶寶下頜骨部分,將下巴向前推。這樣可以同時使舌頭伸平和疏通寶寶的唿吸道。

    ●再檢查一遍唿吸,如果寶寶在你把他的頭向後仰起並疏通了唿吸道後仍然沒有唿吸,查看他的嘴裏有沒有什麽東西卡住了。

    ●把寶寶的頭轉向一側,把食指放入其口中,在嘴裏四處試探一下,迅速取出你碰到的東西。小心不要將其推入寶寶的喉嚨裏。

    5就地進行心肺複蘇

    父母一定要學會兩種救命的方法,即人工唿吸、心髒按壓。受傷寶寶如唿吸心跳停止,應迅速施行心肺複蘇。即進行人工唿吸或胸外心髒按壓。在不間斷救治的同時,可唿救醫務人員。唿吸心跳複蘇後,方可搬動或轉送醫院。

    6適當進行應急處理

    如有出血的寶寶,可采用止血法止血。對受傷部位進行簡單的處理,需要進行固定的,可就地取材進行固定或包紮。對傷情較重或神誌不清的患兒要注意保持唿吸道通暢,如解開衣扣,檢查口腔有無異物,舌頭有無後墜,唿吸道是否通暢等。另外還要注意對寶寶的身體保暖,以免引起凍傷。

    7防止殘疾的發生

    如發生撞傷時,常致脊椎骨折,當懷疑是骨折時,運送時一定要用門板之類的平板抬送,如果在急救時處置不當,會遺留下殘疾,造成終生不幸。父母往往因為缺乏這方麵的常識或者疏忽大意,仍讓患兒走動,或用繩索、帆布等軟擔架抬送患兒,有的父母對患兒采用或背或抱的辦法送醫院,使得患兒的脊椎骨折,疼痛劇烈,甚至會造成休克,加重病情。

    8盡量減輕寶寶的痛苦

    寶寶出現意外後,父母要冷靜,注意語言溫和,動作輕柔,不要驚慌失措。有些寶寶病危時神誌清醒,如果父母隻認為救命要緊,對其他方麵不管不顧,也會對寶寶的身體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

    9及時撥打120

    發生意外事故時,首先要采取正確的急救方法,同時撥打急救電話,及時送醫院進行救治。撥打急救電話時,請盡可能詳細地提供如下信息:

    ●你的電話號碼和姓名。

    ●患兒所處的位置,包括地址、標誌性建築物等。

    ●盡你所知說明具體情況:包括寶寶的狀況——清醒程度、唿吸情況、流血否、是否有骨頭刺出皮膚、能否移動等。

    ●需要急救的人的數量等。

    ●詳細說明已經采取的急救措施及處理經過。

    ●在接線員問完所有問題之前,不要掛斷電話。

    心肺複蘇操作方法

    胸外按壓與人工唿吸結合的技術稱作為cpr——即心肺複蘇術。現場實施複蘇方法要注意3個方麵。

    ◆唿吸道。首先必須暢通唿吸道,吸出鼻和口腔內分泌物及異物;去枕,仰起頭部,抬起下頜,使舌頭離開喉嚨的後壁,伸展頸部保持氣道通暢。

    ◆唿吸。如果寶寶沒有唿吸,必須給予口對口的人工唿吸。捏住孩子的鼻子,將空氣吹進寶寶的口內,使寶寶的肺膨脹,直到可以看到他的胸部逐漸擴張。

    ◆血液循環。使患兒仰臥在木板上,對胸部實施心外按壓,促使血液從心髒流向全身。如果是嬰兒,就用兩個手指按壓胸骨下半部分;如果是幼兒,用一個手掌按壓。心外按壓與人工唿吸一起進行,5次按壓,給1次人工唿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1嬰幼兒的人工唿吸

    ●使寶寶仰臥,清理其口腔、鼻腔。

    ●將寶寶的頭稍向後傾斜,父母深吸一口氣屏住,把嘴密蓋在寶寶的嘴和鼻子上,逐漸地將氣吹入嬰兒的肺內,如果操作合格,可看到寶寶的胸部擴張,停止吹氣後寶寶的胸部迴縮。

    ●大約每分鍾重複30次,直到醫務人員到達或寶寶開始自己唿吸。

    2較大小兒的人工唿吸

    ●將寶寶麵部朝上平臥,頭部盡量後仰,父母用手指把所有的口腔異物取出,清潔寶寶的口腔。

    ●捏住寶寶的鼻子,使鼻孔封閉,父母深吸氣後,將嘴對在寶寶的嘴上(不能漏氣),用力把吸入的氣吹入寶寶的肺內。

    ●大約每分鍾20次口對口唿吸,直到醫務人員到達或寶寶有自主唿吸為止。

    氣管異物

    寶寶經常會把一些不能咀嚼和不容易消化的小東西放進自己的嘴裏,在進食或玩耍時,常因跑鬧、驚嚇、跌倒或哭笑將食物或小玩具誤吸入氣管,在無意間發生被小物件噎住唿吸道的意外,處理不當會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死亡。

    1寶寶噎住的表現

    會造成寶寶唿吸道堵塞的物件非常多,例如香腸、湯圓、果凍、粉條、麵條、沒充氣的破氣球、塑料軟球等。

    輕者僅咳嗽幾聲,很容易被父母忽視。若異物卡在細支氣管不能咯出來的話,則會反複發生肺部感染。

    如果唿吸道被更多地堵住,寶寶將根本不能說話、哭泣、唿吸困難或者咳嗽。

    重者表現為突然劇烈咳嗽、唿吸困難、聲音嘶啞、麵色蒼白,繼之變為青紫,甚而失去知覺,昏倒在地。若不及時搶救,異物完全堵塞氣管,則會危及生命。

    2應急處理措施

    寶寶的唿吸道非常狹窄,若氣管被阻,臉部就會發黑,如不能及時將異物清除,很快就會缺氧,在短時間內可能就會停止唿吸甚至死亡。因此,當寶寶出現異物嗆入氣管的情況時,父母可采用以下兩種方法盡快清除異物:

    對於嬰兒,父母可立即倒提其兩腿,頭向下垂,同時輕拍其背部。這樣可以通過異物的自身重力和嗆咳時胸腔內氣體的衝力,迫使異物向外咳出。

    對稍大一些的寶寶,可實施海姆利克氏操作法——猛擊腹部。

    ●站在孩子的身後,讓孩子背靠著你的身體站立。

    ●將一隻手放在寶寶腹部底端,用另一隻手找到寶寶的肋骨邊緣,握拳放在這個地方。

    ●用你的胳膊環繞寶寶,把一個緊握的拳頭(大拇指衝著身體的方向)放在你剛剛找到的那個地方,用另一隻手放在這個拳頭上麵,

    抓緊。

    ●向內上方猛擊三下,以促使橫膈抬起,壓迫肺底讓肺內產生一股強大的氣流,使之從氣管內向外衝出,逼使異物隨氣流直達口腔,將其排除。

    若上述方法無效或情況緊急,應立即將患兒急送醫院。

    3加強預防措施

    氣管異物在寶寶身上尤為常見,家庭中的預防是最重要的。常見的易誤入寶寶氣管的異物有:花生、瓜子、豆類、小果凍、葡萄、針、玻璃珠、石子、玩具零件、筆帽等等。父母們一定要做好以下預防措施:

    ●為寶寶購買玩具時,要查看是否適合3歲以下的寶寶。在外包裝上,一般有詳細的說明,如果裏麵有小零件,則不適合。

    ●培養成寶寶良好的進餐習慣,在進餐時,不要說話、大笑、跑跳,更不要訓斥寶寶。

    ●家中寶寶能觸及的地方,不要放細小物品,如扣子、錢幣、小球等等。

    ●寶寶吃東西時,一定要有人看護,並要看著他咽下去。

    ●寶寶吃果凍、花生、瓜子、葡萄、爆米花、水果糖等食物時,要格外小心,而且盡量不要讓寶寶吸入口中,而要用勺子放入口中。尤其是果凍,它質地柔軟,進入氣管後極易隨氣管變形,完全堵住唿吸道,因此最好不要給小寶寶吃。

    ●叮囑寶寶不要口中含著東西跑,也不要讓寶寶養成嘬食食物的習慣。

    ●寶寶睡覺前,不要口中含著食物入睡。

    ●大些的寶寶換牙時,要讓寶寶及時將掉落的牙齒吐出。

    魚刺卡喉

    魚不僅味美,色香,而且還營養豐富,可為寶寶的發育成長提供豐富的營養,特別是富含對大腦發育有幫助的dha,於是父母都會讓寶寶多吃魚。但如果加工不當,或寶寶不慎將魚刺卡在喉嚨裏,就會給寶寶帶來痛苦。

    1確認是否卡刺

    先確認是否有魚刺卡喉,有時會因為寶寶進食過快,魚刺擦傷黏膜,造成魚刺卡住喉嚨的假象。給寶寶喂些溫開水,觀察他吞咽的情況。如果寶寶吞咽時有痛苦的表情,甚至有反胃、嘔吐的現象,就表明的確有異物卡在寶寶喉部。

    2應急處理措施

    ●如果魚刺比較小,紮入比較淺,可以讓寶寶做嘔吐或咳嗽的動作,或用力做幾次“哈、哈”的發音動作(注意咳吐時不要咽口水),利用氣管衝出來的氣流將魚刺帶出。

    ●如果魚刺咳吐不出,先讓寶寶盡量張大嘴巴,然後用手電筒照亮寶寶的咽喉部,用小勺將舌背壓低,仔細檢查咽喉部,主要是咽喉的入口兩邊。如果發現刺不大、紮得不深,且所處位置較容易觸到,就可用長鑷子夾出。

    ●魚刺夾出後的兩三天內也要注意觀察,如寶寶還有咽喉痛,進食不正常或流口水等表現,一定要帶寶寶到正規醫院的耳鼻喉科做檢查,看是否有殘留異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較大的或紮得較深的魚刺,無論怎樣做吞咽動作,疼痛不減,喉嚨的入口兩邊及四周均不見魚刺,就應立即去醫院治療。

    父母須知

    當魚刺卡喉時,在未檢查魚刺大小的情況下,千萬不能讓寶寶囫圇吞咽大塊饅頭、蔬菜、米飯等食物,或者大口喝醋。也許有時這樣做可以把魚刺除掉,但大多數情況下,這樣不恰當的處理,不僅不會把魚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嚴重時感染發炎就更麻煩了。

    出血

    人體的血液量大約相當於體重的1/13。若血液一次失去超過15%就可能有休克現象,超過30%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如寶寶有大量出血的現象,絕不可掉以輕心。

    1識別動靜脈出血

    動脈出血時,血的顏色呈鮮紅色,出血量會比較大而且快速,也比較危險,這類出血常見於嚴重的外傷,如割傷、劃傷等。

    靜脈出血時,血的顏色呈暗紅色,血流比較平穩,除非出血量大,否則會比動脈出血容易控製。靜脈出血常見於撕裂傷或較淺的切割傷。

    2應急處理措施

    ●用一塊幹淨的布直接按在出血位置,如果沒有布,可以用手指或者手掌直接按壓。

    ●如果可能,將患處高舉過心髒,並且用力直接按住傷口,同時用力將傷處向傷口下麵的骨頭處擠壓。

    父母須知

    若有嚴重出血或損傷,寶寶應躺下,頭低腳高位,以預防休克。

    ●寶寶流血止住後,要用幹淨的紗布幫寶寶包紮傷口,防止空氣中的細菌侵蝕傷口或再次出血。

    ●在包紮傷口前,可以在傷口處用碘酊塗擦傷口,殺滅傷口處的各種病菌,防止寶寶傷口感染。

    ●如果流血比較急,千萬不要使用止血帶,通常需要直接按住傷口至少15分鍾。如果按了30分鍾仍舊不能止血,或者血噴湧而出,就需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當你或者你請別人打電話請求進一步的緊急醫療幫助時,要一直按住傷口。

    觸電

    電擊傷俗稱觸電,是由於電流通過人體所致的損傷。大多數是因人體直接接觸電源所致。觸電與燒燙傷的傷害有類似處,不過燒、燙傷傷害較表淺,觸電傷害較深入,嚴重時可能造成三級、四級灼傷。

    1應急處理措施

    父母可仔細觀察寶寶,一旦發現寶寶有休克、身體發紫或是意識不清、唿吸、心跳停止的現象,可先做初步處理,再送醫急救。

    ●切斷電源。如果寶寶觸電,不要碰他,應以最快的速度使寶寶脫離電源。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關閉電源,如果不能關閉電源,就用一個幹燥的非金屬物體,如幹燥的竹竿、木棍、塑料玩具等非導電物將電線從觸電寶寶的身上挑開。

    ●開放寶寶的氣道。讓寶寶麵朝上平臥,一手放在額頭上將頭略微仰,另一隻手將下頜輕輕抬起,判斷寶寶有沒有唿吸。

    ●進行人工唿吸。如果寶寶沒有唿吸或唿吸不規整,要迅速進行人工唿吸。對寶寶實施口對口吹氣,吹氣時要觀察寶寶的胸部,輕微起伏即可,避免過度進氣引起肺泡破裂。吹氣後要停留1秒鍾再離開寶寶的嘴,使其胸部自然迴縮,氣體從肺內排出,連續2次吹氣。

    ●進行胸外心髒按壓。如果2次人工唿吸後寶寶仍然沒有意識、沒有唿吸,需要進行心髒按壓。將寶寶平放在硬地或木板上,救護者在寶寶的一側或騎跨在其腰部兩側,一手的掌根放在寶寶胸骨中下部,另一隻手按在第一隻手的手背上,有節奏地按壓胸骨下半段,使其下陷3~4厘米,速度每分鍾100次左右,按壓和放鬆時間大致相等。搶救1歲內的寶寶可把一手放在胸骨中下1/3處,用掌根按壓,深約2厘米,連續按壓30次。以2次人工唿吸和30次心髒按壓為一個循環,不間斷地搶救,直至醫務人員到來或寶寶蘇醒。

    2加強預防措施

    因寶寶年齡小,不具備安全用電的知識和能力。要預防寶寶觸電,父母平時就要加強防範,盡量讓寶寶遠離所有電器、電線,並注意電線是否因年久失修而有破損的現象。家中插座的位置也要安裝在寶寶觸摸不到的高度,或是采取一些安全保護措施。有些電動玩具的絕緣效果不佳,也要避免給寶寶玩耍。

    ●不要用濕手去開燈、關燈或觸動其他電開關,而且要培養成用幹淨的手開關電源的好習慣。

    ●牆壁上接出來的多用插座都是通電的,千萬不能用手指、小刀、鋼筆等觸、插、捅,那樣是非常危險的。

    ●在室外玩耍時,千萬不要爬電線杆,也不要在電線杆附近放風箏。在路上、野外或大風天氣時,遇到落在地上的電線,一定要繞行,因為那可能是帶著高壓強電的電線。

    ●在雷雨天不要到高樹及古老的建築物下避雨,同時絕對不要將金屬器物握在手中。

    父母須知

    父母不要將吹風機、卷發棒或電動牙刷放在有水的地方,也不要在有水的地方使用這些東西。所有電器在使用完後,都應及時收好,避免寶寶接觸。

    燒燙傷

    寶寶燒燙傷高發於夏季。夏季寶寶穿衣較少,皮膚外露,特別是對於剛剛學會爬或走路的寶寶,自我保護能力很差,好奇心又強,極易發生踢倒開水壺或者打翻熱湯之類的事情。由於寶寶的肌膚比較嬌嫩,輕者燒燙傷部位留下疤痕,重者危及生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燒燙傷後的應急處理

    寶寶發生任何燒燙傷時,父母都應先冷靜下來,做各種正確的緊急處理,才能盡可能地降低燒燙傷對寶寶皮膚所造成的傷害。如果是傷口範圍占整體麵積的10%以上的深度傷口,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燒燙傷緊急處置的第一步是降溫。寶寶穿著褲子和襪子被熱水潑灑到時,若無法馬上脫下,可泡到浴缸裏再脫掉,接著再用洗臉盆、舀水盆或浴缸中的水浸泡燒傷的部位,用自來水大量衝洗,替傷口降溫。20分鍾到半個小時左右的降溫時間即可。

    傷口麵積過大時,寶寶身體容易受到風寒,最好能中間稍作休息後再繼續降溫的工作。冷水降溫不僅可以延緩燒燙傷所引發的組織障礙的速度,還具有鎮痛的效果。降溫後直接蓋上消毒藥布、幹淨的手帕或紗布送往醫院治療。

    2化學性灼傷的應急處理

    ●無論酸堿度如何,受傷後要立刻用流動的自來水衝洗受傷部位,至少30分鍾。

    ●絕對不要把寶寶的受傷部位泡在水裏,因為化學物質擴散,容易造成更嚴重的受傷。

    3燒燙傷後的飲食調養

    傷後1~2天寶寶要少進食,可喝一些淡糖鹽水以補充體液,第3天以少量試餐開始,如米湯等,每天3~6次,以後逐步增加牛奶、肉湯等,每天可進3~8餐,以清談、易消化飲食為宜。1周後可將流汁飲食改為半流汁飲食,進食肉末粥、蒸蛋等。若寶寶消化功能良好,飲食可逐步恢複同一般病人。

    父母要注意少給寶寶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薑、蒜等。

    4加強預防措施

    小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容易發生燙傷,許多燙傷的發生多與父母的疏忽有關,因此有效地預防燙傷,父母職責重大。

    ●給寶寶洗澡時,父母一定要先試水溫,避免水溫太熱,燙傷寶寶。用澡盆洗澡,一定要先倒涼水,再倒熱水,以免寶寶誤入熱水。

    ●家裏的熱水瓶、燒水壺、熱水杯、湯鍋、粥鍋、火鍋等都是危險的熱源,這些都應當放到寶寶夠不到的地方。

    ●電熨鬥用完後,及時放到安全處,寶寶好奇,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用手去碰,結果一定會造成燙傷。

    ●教育寶寶不要在廚房打鬧,反複講明不能玩火、火柴以及煤氣灶具,並告之它的危險性。

    ●寶寶發生燙傷,父母也不必緊張,以免手忙腳亂,耽誤及時送醫院治療。

    溺水

    溺水是寶寶常見的意外事故。溺水主要是氣管內吸入大量水分阻礙唿吸,或因喉頭強烈痙攣,引起唿吸道關閉、窒息缺氧。寶寶溺水後表現為麵部青紫、腫脹、雙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氣管充滿血性泡沫;肢體冰冷,脈細弱,甚至抽搐或唿吸心跳停止。如得不到及時搶救,就有可能導致死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寶寶常見病防治百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國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國權並收藏寶寶常見病防治百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