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

    導致寶寶厭食的原因

    厭食症是指小兒較長時間食欲減退,食欲缺乏,甚至拒食的一種常見病症。厭食症多見於1~6歲的小兒。起病多較緩慢,病程較長,發生無季節差異,但夏季暑熱時節,易於困遏脾氣而使症狀加重。

    導致寶寶厭食有如下幾種原因

    ◆喂養不當。父母缺乏科學喂養知識,亂給零食吃,過食冷飲煎炸、肥膩的食物,盲目喂以一些高蛋白、高甜食品(如巧克力等)、饑飽無度,夏季貪涼飲冷,長期低鹽飲食等,造成脾胃損傷,從而導致厭食。

    ◆缺乏某些營養物質,如體內缺鋅、缺鈣、缺鐵、b族維生素不足等。

    ◆活動量不足。寶寶的戶外活動少,與其他小夥伴的交往少,使寶寶的消耗少,就不容易產生饑餓感。

    ◆消化道或全身性疾病影響,如消化性潰瘍病、急慢性肝炎、慢性腹瀉、結核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腸道寄生蟲等疾病,炎熱的氣候以及情緒變化,均可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造成寶寶食欲低下。

    ◆藥物影響。許多藥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惡心嘔吐,如紅黴素、磺胺類藥物等可導致厭食。

    ◆感染寄生蟲。若蟲體繁殖過多,也可傷害脾胃引起厭食。

    ◆進餐前或進餐時過度興奮或緊張。有的寶寶在進餐前玩耍過度,活動量過大,吃飯時心神未定,自然沒有食欲。另外,有的父母專愛在寶寶進餐時訓斥和數落寶寶,使寶寶精神緊張,難以喚起食欲。

    寶寶厭食的表現

    患有厭食症的寶寶對所有事物都不感興趣,甚至厭惡,輕者僅表現為精神差、疲乏無力;重者表現為營養不良和免疫力下降,如麵色欠佳、體重下降、皮下脂肪減少、毛發幹枯、貧血和容易感染等。

    最佳預防措施

    首先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動物食品含鋅較多,須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此外可增加鋅的攝入量,於100克食鹽中摻入1克硫酸鋅,使鋅的攝入達到標準用量(約每日10毫克),食欲可以增加。如有慢性疾病和營養不良,須及早治愈。

    父母須知

    寶寶厭食時,排除疾病原因後,不妨讓寶寶餓上一二頓,當寶寶有食欲時再進食;即使進食,也不能一次吃得太飽,最好是七分飽,應讓其產生“吃不夠想多吃”的心理欲望。

    家庭護理要點

    ◆膳食營養要搭配合理,如粗糧細糧搭配、葷素搭配及維生素攝入等。

    ◆給寶寶一個良好的進食環境,使他能輕鬆愉快的進食。寶寶的消化係統受情緒的影響,一旦出現精神緊張,就會導致食欲減退。所以,在寶寶進食時,不要逗引寶寶做其他的事。

    ◆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如平時少吃零食,不要偏食挑食,少吃高糖、高蛋白食品、吃飯定時,在寶寶吃飯前,一定要將所有玩具收起來,不能讓寶寶邊吃邊玩。

    ◆平時少吃柿子、栗子、粽子或年糕等難消化的食物,夏季少喝冰鎮飲料。

    ◆進行心理矯治。對寶寶厭食的心理矯治,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給寶寶做出好榜樣。事實表明,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則寶寶多半也是個厭食者。

    ●注意引導。當寶寶不願吃某種食物時,大人應當有意識有步驟地去引導他們品嚐這種食物,既不無原則遷就,也不過分勉強。

    ●不要使用補藥和補品去彌補寶寶營養的不足,而要耐心講解各種食品的味道及其營養價值。

    如果是因為胃腸道和全身性疾病或藥物反應引起厭食,那就需盡早去醫院診治。

    口腔異味

    導致寶寶口臭的原因

    口腔異味也就是常說的口臭。正常情況下寶寶是不會有口臭的。口腔異味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卻有可能是一種或幾種疾病的警示信號,應當引起父母的重視。

    ◆口腔是人體進食的第一通道,內有牙齒、牙床、扁桃體、唾液腺,上通鼻腔、唿吸道,兩端通中耳,下通消化道。這些部位有了病,都會引起口腔異味。

    ◆寶寶患有齲齒、牙齦發炎、口腔潰瘍、扁桃體炎,或者口腔內有食物殘渣,都會使口腔裏散發出異味。口腔潰瘍的寶寶更易發生口臭,並常伴有流涎。

    ◆寶寶患有鼻炎、鼻竇炎、鼻異物、鼻出血、氣管炎、肺炎、肺膿瘍等疾病也會導致口腔異味。

    ◆喂養不當、消化不良、胃炎等因素也可導致寶寶口腔異味。當寶寶吃零食過多、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或吃了不潔淨的食物時,加重了胃腸負擔,損傷了脾胃,造成胃腸道疾病以及消化功能紊亂和消化不良的情況時,寶寶就會表現出厭食、口臭、便秘等症狀。

    最佳預防措施

    ◆多喝開水。媽媽要督促和培養寶寶多喝些涼開水,以保持口腔濕潤和環境的清潔,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

    ◆平時不要讓寶寶吃不潔淨的食物,特別是睡前不要吃過甜的和油膩的東西。讓寶寶多吃些水果和蔬菜,增加纖維素和維生素的攝入,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少宿便,防止寶寶口臭的發生。

    ◆保證食具清潔衛生。寶寶所用的食具、奶具等要經常清潔消毒,如果是母乳喂養,媽媽就要多注意乳頭的潔淨衛生,減少致病菌的感染,防止胃腸及口腔等疾病的發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保持口腔潔淨是防止口腔疾病、遠離口臭最有效的方法。1歲以下的寶寶則可以在吃奶後用含淡鹽水的棉簽為寶寶擦拭口腔,或者哺乳後喂些溫開水衝洗口腔;1歲以上寶寶不妨在每天晚上喝些溫開水,或用淡鹽水漱漱口,也可試著用手指牙刷刷牙;2~3歲的寶寶則要養成早晚及飯後都要漱口、刷牙的好習慣。

    家庭護理要點

    ◆如果寶寶有口腔異味,首先要考慮是不是其他病變導致了寶寶口腔異味,如果寶寶同時伴有其他症狀,最好及時就醫檢查。排除寶寶患有消化不良、齲齒、鼻腔、口腔、牙周炎等疾病的可能,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和藥物調理。當病變治愈時,寶寶的口臭也就會自行消失了。

    ◆如果是細菌感染所致,可用3%過氧化氫溶液或0.1%高錳酸鉀溶液反複含漱,一日3~4次。還可以用殺菌劑漱口。治療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積食

    導致寶寶積食的原因

    寶寶因為吃的東西太多、太雜,導致在消化係統上出現了“堵車”的現象,而這個現象就稱為積食。

    如花生和紅薯混合吃,紅薯和雞蛋混合吃,冷熱食物混合吃(尤其是先吃熱食後吃冷食),都容易造成胃內“打架”。

    吃過多油膩的食物後腹部受涼,也是導致胃腸功能失調的誘因。

    寶寶積食的表現

    ◆寶寶最近胃口變小了,食欲明顯不振。飯入口後久含不吞,吃一頓飯要很長時間。

    ◆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牙。

    ◆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脹、大便硬結或腹瀉。寶寶常說自己肚子脹,肚子疼。

    ◆寶寶鼻梁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唿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煩躁易哭,難以入睡或睡不安寧,動則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免疫力低,經常反複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生長不良,麵黃瘦弱,小便短黃或清長,大便酸臭或溏薄。

    最佳預防措施

    改變不良的喂養方法才是防治寶寶積食最重要的一環。如果寶寶胃口不好時,千萬不要硬塞強喂,此時即便威逼利誘讓他吃下去,也是難以消化吸收的,有些寶寶還會嘔吐出來,常訴腹痛,令他更厭惡進食,損傷腸胃功能。此時正確的方法是少吃,讓寶寶的腸胃得以休息調整。

    另外,飯前不要給寶寶吃零食。寶寶半歲到1歲期間,須改變臨睡前喂食(如喝一大瓶牛奶)或半夜喂食的習慣。

    家庭護理要點

    ◆寶寶積食的治療,要先從調節飲食結構著手,還要適當控製進餐的量,食物應軟、稀,易於消化(米湯、麵湯之類),一般經過6~12個小時以後,再進食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

    ◆不要一味地給寶寶增加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讓寶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適當增加米、麵食,高蛋白飲食適量即可。

    ◆堅持戶外活動,當太陽好風輕的時候,帶寶寶出去活動半小時到1小時。

    ◆晚上不要吃得太飽。嬰幼兒時期的寶寶白天活動量大,吃東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動慢了,就容易積食。因此,晚上吃飯時,別讓寶寶吃得太飽。即使喝配方奶,也要多加些水,少放一點奶粉。

    父母須知

    哺乳期媽媽飲食要注意忌口。處在哺乳期的媽媽飲食要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媽媽飲食無度,寶寶就可能出現“奶積”。

    便秘

    導致寶寶便秘的原因

    如果寶寶的大便又幹又硬,排便次數減少,排大便時費力,就是便秘。一般來說,用牛奶喂養的寶寶容易出現便秘,這是由於牛乳中的酪蛋白含量多,可使大便幹燥。

    寶寶生活不規律,沒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也會發生便秘。當對孩子開始進行大小便訓練時,會嚐試控製自己排便,便秘也有可能隨之出現。有的孩子害怕馬桶衝水的聲音也可能不願意排便。如果父母的訓練方法不對,有時孩子還會以控製住排便欲望作為與父母意誌抗爭的武器。

    某些疾病,如肛門狹窄、肛裂、先天巨結腸、發熱等,也會造成便秘。

    寶寶便秘的表現

    ◆孩子因大便導致肛門疼痛、哭泣或其他不適。

    ◆排出鵝卵石樣的、質硬的大便。

    ◆大便時伴有鮮紅色的血。

    ◆尿布或內褲上出現血跡。

    家庭護理要點

    如果寶寶出現便秘,父母不用過分擔心,恰當的家庭護理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如果是牛奶喂養的寶寶,在牛奶中加入適當的糖(5%~8%的蔗糖)就可以軟化大便。

    ◆讓寶寶多飲水,特別是在炎熱的天氣裏或已經患病的情況下。

    ◆注意給寶寶多吃些新鮮果汁、蔬菜水、菜泥。

    ◆寶寶吃東西不宜過精,要吃一些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像白菜、玉米、萵苣等,便於形成大便。

    ◆另外,還要注意訓練寶寶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養成了這種習慣,即使糞便不多,時間因素作為一種刺激也會產生排便行為。

    ◆寶寶年齡超過2歲,減少牛乳、奶酪、果醬的攝入,這些食物被認為會引起便秘。

    總之,寶寶的便秘要以預防為主,應從飲食和生活習慣上加以注意。

    幫寶寶通便的方法

    如果寶寶已經2天沒有大便,而且哭鬧、煩躁,父母可以將肥皂削成3厘米長、鉛筆粗細的肥皂頭(尖端要細一些),塞入寶寶肛門,或用開塞露塞入寶寶肛門後,將藥水擠入肛門,取出塑料管後,輕輕捏住肛門口。這種辦法通便效果好,但不要常用,以免產生依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簡單的方法是父母的小指帶上橡皮指套,塗上潤滑油,伸入寶寶肛門,通過機械性刺激引起排便。

    血便

    導致寶寶血便的原因

    血便分為在便的外側混有血液和在黏液中混有淡淡的血液兩種。寶寶血便的原因與寶寶的年齡有關,如果是剛出生的新生兒,常見的原因如:細菌性腸炎、壞死性腸炎、腸扭結、敗血症、牛奶蛋白過敏等;若是年齡較大的寶寶,則必須考慮肛裂、細菌性腸炎、腸套疊、美克爾氏憩室、藥物、過敏性紫斑症、感染等。

    如何根據寶寶血便判斷疾病

    通常可由觀察寶寶大便的顏色來大略區分出血的位置,如果出血的地方在上消化道,大便的顏色多呈現黑色;若是下消化道出血,則大便多是鮮紅色。

    ◆腸套疊。腸套疊患兒的大便,像藕粉湯和紅油墨混合狀。腸套疊患兒因有腹痛,多數患兒有陣發性劇烈的哭鬧。

    ◆肛裂。肛裂導致的便血,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後有血跡,且便後有肛門劇烈疼痛。

    ◆細菌性腸炎。細菌性腸炎患兒,大便中混有少量的血液、多量黏液和膿液。這種病在母乳喂養兒中很少見,幾乎都是人工喂養兒。

    最佳預防措施

    便血是許多疾病都可出現的症狀,它表示胃腸道有出血。平時父母應注意寶寶的飲食衛生,避免細菌或寄生蟲感染,還應注意寶寶飲食的合理搭配,生活要有規律,讓寶寶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以免發生消化性潰瘍、肛裂等。

    家庭護理要點

    ◆肉眼觀察大便的顏色、血量,是否帶黏液或膿液,血液是否與大便相混雜。

    ◆由於寶寶口腔、牙齦、咽部尤其是鼻腔等部位出血被吞咽後可引起黑便,應注意排除。還應排除由於進食大量動物血、藥用炭、某些中藥或鐵劑、鉍劑等而出現黑便。

    ◆肛裂的解決方法可用一些軟便的藥物,使肛裂的情況改善。但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要改善便秘的情況,才不會使肛裂再度複發。

    ◆對細菌性腸炎主要是矯正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大部分健康的寶寶症狀會自然痊愈,但對於小於3個月的嬰兒或免疫力低下的患兒,除了一般的支持療法,還要考慮給予抗生素。

    ◆一旦確定是便血,父母應提高警惕,由於引起便血的病因不同,除了內科疾病外,還可能是外科疾病。如果是外科性便血,僅靠吃藥、打針等治療手段多半是不行的,有時雖然一時見效,但往往會延誤診治,甚至還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大便帶血,都應到醫院進行檢查,及時處理,特別是對有手術指征的便血,更應住院治療,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驚厥

    導致寶寶驚厥的原因

    驚厥是指大腦異常放電引起的肌肉抽動,伴意識障礙,為兒科常見急症。驚厥由影響大腦的直接或間接原因引起,如低血糖、低鈣血症、低鎂血症、血維生素b6水平低、低鈉血症,腦膜炎也可引起驚厥。其他病因包括缺氧性腦病、腦出血、腦外傷、腦先天畸形、成癮藥物的撤藥。年長兒可出現高熱驚厥,一般不嚴重。

    寶寶驚厥的表現

    寶寶驚厥,多由上唿吸道感染引起,體溫在38.5~40c之間,驚厥發作多為全身性強直陣攣,同時伴意識喪失。

    最初患者唿吸暫停而有青紫,隨後唿吸逐漸恢複,伴口吐白沫。發作持續1~3分鍾,蘇醒後頭痛、乏力。

    如果反複發作,會引起腦水腫甚至腦疝,造成永久性腦損害或生命危險。

    有些驚厥難於發現,如手臂和腿有節律地急拉,不停的咀嚼運動,眼球持續轉動,心率和唿吸突然變化都可能是驚厥的表現。

    最佳預防措施

    由於寶寶發熱驚厥有複發傾向,所以當驚厥發作停止後,仍應密切觀察病情,防止再次複發。

    高熱驚厥常見於體質較差的小兒,因而平日要加強體質鍛煉,增強肌體免疫力,遇天氣變化時要注意增添衣服,預防上唿吸道感染。

    家庭護理要點

    當小兒唿吸道感染並有38.5c以上體溫時,除針對原發病予以對症治療外,還要積極控製發熱。在護理上應做到:

    ◆保持安靜,減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父母不要摟抱或晃動患兒。

    ◆讓患兒平臥,頭偏向一側,解開衣領,及時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唿吸道通暢。

    ◆護理和治療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準確、敏捷,避免刺激患兒。

    ◆給予清淡飲食,補充營養。專人護理,防止患兒墜床或碰傷。

    ◆一旦發現寶寶出現以下情況,就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寶寶高熱,體溫不能降至38.5c以下,唿吸困難;

    ●寶寶發熱並表現出行為改變,嘔吐、頭痛或頸部僵直;

    ●寶寶有家族癲癇病史,但沒有按時服用抗驚厥藥品;

    ●第一次驚厥或痙攣發作;

    ●驚厥發作次數增多;

    ●寶寶處於煩躁、神誌不清的狀態下,或處於睡眠中,但很難被

    喚醒;

    ●發作結束後,寶寶沒有像以前那樣醒來;

    ●出現短暫凝視或任何不正常的麵部、舌頭、嘴的運動。

    流鼻血

    導致寶寶流鼻血的原因

    寶寶的鼻黏膜較脆弱,在幹燥的天氣、習慣性搓揉或用力打噴嚏等,都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而導致出血。造成寶寶流鼻血的原因很多,但寶寶流鼻血多是良性反應,並不如想象的那樣可怕。

    ◆生活作息不正常。通常因作息不正常導致流鼻血的寶寶,也會有眼屎多、鼻屎多及口氣有臭味的情形。

    ◆挖鼻孔或是鼻部異物等造成。有用手指摳挖鼻孔習慣的寶寶,鼻子入口處及前庭部就會由於經常摳挖產生潰爛,而容易流血。

    ◆過敏引起。容易流鼻血的寶寶,大部分有過敏性鼻炎的病狀,也易因鼻黏膜的脆弱及冬天幹燥的冷空氣,引發流鼻血。

    ◆外傷所致。寶寶活動力旺盛,跑跳間容易碰撞或受重擊,致使脆弱的鼻子出血。玩耍時將異物塞入鼻腔,也容易造成流鼻血。過於用力或者頻繁地擤鼻涕、打噴嚏會導致流鼻血。

    ◆其他疾病所致。若寶寶常常沒原因地流鼻血,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應該帶他去耳鼻喉科檢查,找出真正原因。某些藥物中含有抗凝血功能,服用期間也會造成易流鼻血的情形。

    寶寶流鼻血的表現

    當鼻道中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後,血就會從鼻孔中流出。鼻血的出血量一般較少。此症狀多在小孩子身上發生,男孩子的發生比率高於女孩子,而且多在夜間發生。

    家庭護理要點

    如果寶寶經常出現流鼻血的症狀,以下是一些能夠減少出血的方法:

    ◆使用潤滑劑,如用凡士林潤滑鼻道,早晚各一次。

    ◆冬天,由於暖氣過熱導致室內環境幹燥,可以在寶寶的房間裏使用空氣加濕器。

    ◆不要比孩子還緊張,這會讓寶寶感到恐慌。在流鼻血的過程中,不要讓寶寶低著頭,否則血液會進入胃部,導致刺激症狀和嘔吐。

    ◆捏住鼻子。擤過鼻血(清除血塊)及塞過棉花之後,用拇指及食指將鼻孔捏在一起,持續壓緊5~7分鍾。假使仍未止血,再重複塞棉花及捏鼻子的動作,仍然壓5~7分鍾。這樣應可收到止血功效。

    ◆對於複發的或是很難止住的鼻血,可以塞紗布或濕棉花。在兩邊鼻孔內各塞入一小塊消毒過的濕紗布,或將棉花沾濕,塞入鼻孔。

    ◆在一次鼻血發生後的至少3小時內不要讓寶寶擤鼻涕。

    ◆父母應讓寶寶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禁吃辛辣油膩的食物。

    如果發現寶寶經常出現流鼻血,或壓迫後出血仍不止,時間超過30分鍾,就要及時送醫院診治。

    出牙期不適

    導致寶寶不適的原因

    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大多數寶寶在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出牙的過程是覆蓋牙齒上的牙槽骨自動吸收,牙根生長,將牙冠頂出牙齦。當牙冠將牙齦頂開1個小口以後,牙冠與牙齦之間的潛在間隙與口腔相通,口腔裏的細菌就會進入這個間隙,可使牙齦發生輕度炎症,出現紅腫癢痛。

    寶寶不適的表現

    寶寶出牙期,一般都會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內抓撓。父母仔細檢查寶寶的口腔,就會發現局部牙齦發白或稍有充血紅腫,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有些寶寶出牙期沒有明顯不適表現,但大多數寶寶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症狀。

    ◆發熱。有的寶寶牙齒剛剛萌動的時候,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隻要體溫不超過38c,精神好、食欲旺盛,就不用做特殊處理,多喝一些白開水即可。

    ◆咳嗽。出牙過程中會分泌較多的唾液,過多的唾液刺激會使寶寶出現反胃或咳嗽的現象。

    ◆腹瀉。少數寶寶出牙時會伴有腹瀉現象。當寶寶大便次數增多、但水分不多時,應暫停給寶寶添加輔食,以粥、湯麵條等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同時要注意餐具的消毒。

    ◆流涎。多為出牙期的暫時現象,可以為寶寶戴上圍嘴,及時擦幹流出的口水。

    ◆煩躁。出牙前的寶寶出現啼哭、煩躁不安等症狀時,隻要給以磨牙餅讓寶寶咬,並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通常會安靜下來。

    ◆疼痛。疼痛和不舒服是出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的原因是因為牙床發炎,而發炎是柔軟的牙床纖維對付逼近的牙齒唯一的方法。尤其是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最不舒服。出牙的寶寶常常拉自己的耳朵或摸臉頰,這就是因為牙床的疼痛可能沿著神經傳到耳朵及顎部,尤其是長臼齒時。

    其他不適如:牙齦紅腫、入睡困難、頻繁哭泣、有想啃咬堅硬食物的傾向等。

    家庭護理要點

    ◆給寶寶足夠的安全牙圈或是玩具用來咀嚼。當寶寶咀嚼堅硬食物時,確保不會因此引起窒息。

    ◆冷敷疼痛的牙齦。一條蘸滿冷水的毛巾就可以起到類似的效果;或是一些特製的、能夠被冷凍的牙齒玩具也同樣有用。

    ◆如果是母乳喂養,增加喂奶的次數,讓寶寶感覺舒服。

    ◆如果寶寶不想進食固體食物,可以提供一些較涼的流食,如冰激淩、酸奶和果凍。

    ◆如果寶寶拒絕用奶瓶進食,可以改用茶杯試試看。

    淋巴結腫大

    導致寶寶淋巴結腫大的原因

    淋巴結腫大通常也稱為“腺體腫大”。造成寶寶淋巴結腫大的原因有如下幾種:

    ◆慢性局部感染,如扁桃體炎、齲齒、牙周炎、脂溢性皮炎、中耳炎等,可引起下頜部、枕部、耳後淋巴結的腫大。感冒也會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

    ◆傳染病及全身感染。當患麻疹、水痘、慢性感染及白血病時,可以在寶寶全身摸到腫大的淋巴結。

    ◆如果寶寶高熱不退,全身皮膚發紅,頸淋巴結明顯增大,很可能是一種毒性嚴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性敗血症所引起。

    父母須知

    淋巴結對保護小兒健康有重大作用。淋巴結生成的淋巴細胞有免疫功能,對淋巴管內的細菌起到過濾、清除和吞噬作用。

    寶寶淋巴結腫大的表現

    ◆寶寶發熱1~2周不退,並且麵部、手足心皮膚發紅,眼球結膜、口腔黏膜也很紅,皮膚上還出現一些疹子,頸部淋巴結顯得特別大,是一種叫做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所引起。

    ◆感染結核杆菌後,寶寶會出現頸部、耳後、頜下淋巴結脹大和疼痛,同時伴有低熱、盜汗、消瘦等表現。

    如何根據寶寶淋巴結腫大判斷疾病

    局部淋巴結腫大,反映了相應部位的組織發生了炎症,如頭皮感染可引起枕後淋巴結和耳後淋巴結腫大;外耳道炎可使耳前、耳後淋巴結腫大;扁桃體炎、牙齦炎、齲齒可引起頜下淋巴結腫大;下肢發炎可引起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

    炎症嚴重時,腫大的淋巴結壓痛明顯,如果炎症不能控製,感染還可擴展到全身。局部淋巴結腫大還應考慮結核性淋巴結炎,腫大的淋巴結常見於頸、頜下,多呈串珠狀。

    引起全身淋巴結腫大的疾病要想到:敗血症、白血病、淋巴瘤、傳染性疾病(如風疹等)、溶血性貧血等。

    家庭護理要點

    ◆當父母觸摸到這些疙瘩時,寶寶並不感覺疼痛,一般不用處理。如果發現腫大的淋巴結超過黃豆大小,單個或成串狀,觸摸時寶寶會哭鬧或叫痛,父母應該重視。因為它是寶寶許多疾病的症狀之一。

    ◆發現寶寶淋巴結腫大,首先要觀察寶寶的全身情況,還要看一看寶寶的體溫有沒有變化,淋巴結是否繼續增大。

    ◆檢查淋巴結的部位、大小,能不能移動,壓上去痛不痛。

    ◆一旦發現淋巴結直徑超過2.5厘米;寶寶發熱超過37.5c;咽喉痛或耳部疼痛;淋巴結摸上去很疼,淋巴結腫大超過7.5厘米,或覆蓋該區域的皮膚發紅;淋巴結在數小時後繼續增大;淋巴結腫大導致喝水或吞咽困難;寶寶看上去非常虛弱,就要及時送醫院診治。

    剛出生的健康新生兒,一般很少出現疾病。但也有一些新生兒由於先天的因素,或由於父母的不當護理,比較容易生病或出現一些異常,這時就更需要父母的細心照顧。

    新生兒黃疸

    導致新生兒黃疸的原因

    新生兒黃疸包括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大多是因為新生兒的肝髒功能不成熟而形成的。隨著新生兒肝髒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加強,黃疸會自然消退。病理性黃疸是由許多原因組成的一組疾病,必須盡早發現,盡早治療。

    ◆母乳性黃疸。因吃母乳新生兒發生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了。

    ◆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

    ◆感染性黃疸。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人類皰疹(eb)病毒、弓形體等,但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

    ◆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這種黃疸一般b超檢查即可確診。

    此外,還有藥物性黃疸。如由維生素k3、維生素k4、新生黴素等藥物引起者。

    新生兒黃疸的表現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類型不同,新生兒黃疸的症狀也有所不同。

    1生理性黃疸表現

    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白眼球(鞏膜)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出生後4~6天最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後10~14天消退,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周。也有在兩三天內黃疸即可消退的新生兒。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不適表現。

    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父母也要注意密切觀察。生理性黃疸一般都比較輕,血中膽紅素濃度較低,不會影響小兒智力。

    2病理性黃疸表現

    病理性黃疸可能發生在出生後24小時以內,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後又出現黃疸,或黃疸進行性加重。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毫克/分升。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還會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現,比如核黃疸。發生時,小兒黃疸明顯加重,開始表現為嗜睡,吸奶無力或嗆奶,肌張力減退。如治療不及時,隨後可出現呻吟、尖叫、抽搐、唿吸衰竭等嚴重症狀。部分患兒死於唿吸衰竭,存活的患兒常有智力障礙、腦性癱瘓等後遺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佳預防措施

    ◆寶寶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注意觀察胎黃寶寶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委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恐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髒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注意保持寶寶的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家庭護理要點

    對於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不必過於緊張,也不需要額外的護理,可以適量喂新生兒溫開水或葡萄糖水以利尿。饑餓、缺氧、便秘、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等可加重生理性黃疸,應及時給予治療。

    一旦出現病理性黃疸時應引起重視,因為它常是某種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應積極尋找病因並予以治療。

    出現母乳性黃疸後,如及時停止喂母乳,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6~10天內全部消失。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後可以繼續用母乳喂養。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早期可進行換血療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症狀,隻要采用光照療法即可。

    此外,未結合的膽紅素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會通過血—腦—脊液屏障損害腦細胞,引起死亡或留有腦性癱瘓、智能障礙等後遺症。所以一旦懷疑小兒有病理性黃疸,應立即就診。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通常采用藥物治療、光照治療及交換輸血等方法。

    新生兒肺炎

    導致新生兒肺炎的原因

    新生兒肺炎是最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寶寶越小越易患病,多發生在出生1~2周後,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如治療不徹底,易反複發作,影響孩子發育。

    新生兒肺炎可分為產前感染(包括宮內和產時)和出生後感染,感染多來自孕婦,經胎盤傳染給胎兒,或因孕婦羊膜早破、產程過長,陰道中微生物上行感染所造成。

    產前感染的病原體以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較多;細菌以b組溶血性鏈球菌、腸道杆菌較多,衣原體和弓形體也是常見到的致病原。出生後感染的病原體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多見,其他如變形杆菌、腸球菌、雙球菌也可引起肺炎。

    新生兒肺炎的表現

    新生兒肺炎往往表現為鼻塞、咳嗽、發熱、精神委靡、拒乳、嗆奶、不哭、口吐細白泡沫、唿吸增快等表現;口周或肢端可見青紫,其他部位皮膚發灰或蒼白;嚴重者可唿吸暫停。

    最佳預防措施

    ◆預防新生兒肺炎,應治療孕婦的感染性疾病;臨產時嚴密消毒,避免接生時汙染;盡可能在新生兒第一次唿吸前吸淨口鼻腔分

    泌物。

    ◆寶寶出院迴家後,應盡量謝絕客人,尤其是患有唿吸道感染者,要避免進入寶寶房內;產婦如患有唿吸道感染,必須戴口罩接近孩子。

    ◆每天將寶寶的房間通風1~2次,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免孩子受涼,冬天洗澡時室溫應升到26~28c,水溫38~40c,以大人胳膊肘試水溫為宜,洗完後用預先準備好的幹燥的大毛巾毯包起來輕輕擦幹。

    ◆吸入性肺炎是由於吸入羊水或胎糞引起的肺炎。避免宮內缺氧是預防本病的關鍵。若已有羊水或胎糞吸入,在剛娩出時應盡量將吸入物吸出。

    家庭護理要點

    父母要注意觀察新生兒的一般狀況。當寶寶吃奶困難、驚厥、嗜睡、喘鳴、發熱或體溫不升時,應立即意識到寶寶患了較重的疾病,必須立即去醫院明確診斷並及時治療。而要判斷是否患了肺炎最簡單的辦法是數唿吸和觀察胸凹陷。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大部分患兒要住院治療。母親臨產有感染或羊膜早破者,可酌情給新生兒用抗生素預防,新生兒有上唿吸道感染時應及時治療。

    父母須知

    國際上有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數唿吸的次數,當新生兒每分鍾唿吸超過60次時就有可能得了肺炎(也可能比肺炎還嚴重),應馬上送醫院診治。

    ◆父母要注意開窗通風,避免空氣不流通。

    ◆注意營養及水分供應。應盡量母乳喂養,若人工喂養可根據其消化功能及病情決定奶量及濃度。喂奶時注意一次量不宜過多,也不要讓寶寶吃得太快太急,以免嗆奶或溢奶。喂奶後要輕輕拍背,讓寶寶打呃排氣,同時要注意房間的保溫和通風。

    ◆防止交叉感染。如果家中有人感冒,應戴上口罩,以免傳染給寶寶。

    ◆保持唿吸道通暢。應及時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唿吸道痰液。改善通氣功能,增加肺泡通氣量,糾正缺氧,減輕二氧化碳瀦留。痰多稀薄者,可以反複翻身拍背以利於痰液排出。也可口服祛痰藥物氯化銨合劑。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吸痰或用超聲霧化吸入。對體溫不升者注意保暖。

    新生兒臍炎

    導致新生兒臍炎的原因:

    新生兒臍炎的發生,一方麵是由於出生時斷臍消毒不嚴而感染,更常見的是由於臍帶殘端被汙染而發生感染。

    ◆寶寶出院後,如果父母為寶寶清洗臍部的方法不正確,僅是清洗臍部表麵,就不能達到消毒的目的。時間一長,寶寶的臍部就成為細菌、病毒的溫床,從而引發臍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寶寶的皮膚黏膜柔嫩,血管豐富。如果父母缺乏臍部護理知識,使寶寶臍部濕潤或被大小便汙染,也會使寶寶的臍部發炎。

    新生兒臍炎的表現:

    新生兒臍帶脫落以後,傷口多日不愈,有少量漿液性分泌物。臍部感染輕者表現為局部有膿性分泌物,有臭味,臍部及周圍皮膚發紅或有腫脹;重者臍周形成膿腫或蜂窩組織炎、皮下壞疽,感染擴散形成腹壁感染,形成膿腫,或向腹膜擴散引起腹膜炎,向全身擴散引起敗血症。如果臍炎演變成慢性,就會在臍部形成一個紅色的小腫物,表現為臍肉芽腫,表麵有膿性分泌物,經久不愈。

    最佳預防措施:

    新生兒臍炎的預防主要是做好斷臍後的護理,保持局部清潔衛生。

    首先父母應該每天檢查新生兒的臍部,特別是臍帶根部,看一看有沒有感染的跡象。其次每天給新生兒洗澡後,要用幹燥無菌的棉簽將臍部擦幹,特別是要將臍部表麵的幹痂輕輕揭開,將臍帶根部擦幹。再用75%的酒精對殘端進行消毒,然後換上幹淨的紗布包裹好。

    另外,被剪斷的臍帶是一傷口,在正常情況下也會有少量滲出物,可以用1%甲紫溶液(甲紫)塗在臍部,使傷口保持幹燥。最後,要讓臍帶的殘端自然脫落,媽媽不要強行將它拉掉。

    家庭護理要點

    ◆臍帶脫落後,有些潮濕或少量分泌物,可用75%的酒精擦淨,幾天後就會幹燥。擦洗時用蘸好的酒精棉簽從臍根部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擦拭,不可來迴亂擦,以免把周圍的細菌帶入臍根部。保持局部幹燥,洗澡時不要讓水弄濕新生兒臍部。

    ◆勤換尿布,避免尿液汙染臍部。臍部有汙染應及時清洗消毒,保持臍部幹燥、清潔。

    ◆如果有臍帶根部發紅,或臍帶脫落後傷口不愈合,臍窩濕潤、流水等表現,應立即進行局部處理,用3%的過氧化氫衝洗局部2~3次後用碘酊消毒,再用酒精脫碘。如果臍部炎症明顯,臍根部有膿性分泌物,周圍皮膚紅腫,或者有肉芽鼓在臍根部等症狀,父母應立即送寶寶到醫院治療。

    新生兒硬腫症

    導致新生兒硬腫症的原因

    新生兒硬腫症是一綜合征,是由寒冷、感染、窒息、饑餓等因素引起的皮膚及皮下脂肪硬化與水腫的一種疾病。多發生於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由於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體溫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同時,新生兒皮下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其溶點高,低溫時易凝固,導致脂肪硬化。

    新生兒硬腫症的表現

    新生兒硬腫症主要表現為體溫低下,其特征是皮膚改變,表現有4點:

    ◆涼。輕者局部皮膚發涼,重者全身皮膚發涼。

    ◆硬。早期是皮膚緊張,不易捏起,開始部位多是下肢,重者皮膚僵硬,如硬橡皮樣。

    ◆腫。在皮膚及皮下脂肪變硬的部位,按壓可有凹陷性水腫。

    ◆皮膚顏色。皮膚發硬早期呈紅色,嚴重時變成紫紅色。

    除以上這些典型表現外,還表現為:寶寶不吃、不哭、不動、體溫不升、體重不增,局部或周身發冷,皮膚和皮下脂肪變硬,有時伴有水腫。變硬的部位多為寶寶的小腿、大腿外側皮膚,嚴重時寶寶的臉部皮膚也可發硬。

    最佳預防措施

    新生兒硬腫症對新生兒健康可造成極大的影響,嚴重者會引起多種器官功能損害,因此,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很重要。

    ◆做好圍生期保健工作,加強產前檢查,減少早產兒的出生。

    ◆寒冷季節和地區應為產房裝配保暖設備。

    ◆新生兒一旦娩出即用預暖的毛巾包裹,移至保暖床上處理。

    ◆對高危兒做好體溫監護。

    ◆早期積極治療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不使發生硬腫症。

    家庭護理要點

    硬腫症患兒常並發肺炎和敗血症,最終可發生肺出血死亡。因此給新生兒保暖十分重要。在寒冷季節,保持孩子居住的室內環境溫度在22~25c,並保持50%左右的濕度,使孩子的衣著適宜,這樣可以讓孩子的四肢自由活動。換尿布、換衣服時動作要輕快。

    如果室內取暖有困難,可在孩子腳底的包被外放一溫度在50c左右的熱水袋並用毛巾裹好,以防燙傷。注意不要將孩子放在離窗戶近或有過堂風的地方。此外要早開奶、勤吸吮,保持孩子的熱能供應。

    如果孩子發生上述硬腫症的表現,應在保暖的前提下,及時到醫院診治。

    新生兒破傷風

    導致新生兒破傷風的原因

    新生兒破傷風是因破傷風杆菌經新生兒的臍部侵入,其外毒素與神經組織結合導致牙關緊閉、全身強直性痙攣的一種嚴重感染性疾病。通常是在接生斷臍時,由於接生人員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紗布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嚴密,臍部被破傷風杆菌侵入而引起。

    新生兒破傷風的表現

    新生兒破傷風潛伏期3~14天,多為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早期症狀為嘔吐、發熱、易激怒、哭聲低,口張不大、吃奶困難;如用壓舌板壓舌時,用力愈大,張口愈困難,隨後牙關緊閉,麵肌緊張,口角上牽,呈“苦笑”麵容,伴有陣發性雙拳緊握。上肢過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張狀,唿吸肌和喉肌痙攣可引起青紫之窒息。

    任何輕微刺激即可誘發痙攣發作,光、聲刺激或觸動可使抽搐發作加重,嚴重者會出現唿吸及心力衰竭,死亡率高。經合理治療1~4周後痙攣逐漸減輕,發作間隔時間延長,能吮乳。完全恢複約需2~3個月,病程中常並發肺炎和敗血症。

    最佳預防措施

    孕前或孕中母親通過破傷風抗體檢測、準確了解自身免疫水平,有目的地進行主動免疫和加強免疫,能有效保護母嬰生命安全、從源頭上杜絕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生——是目前最經濟、最科學、最有效預防新生兒破傷風的方法。

    分娩時一定到醫院接受無菌接生法,把住接生關,提倡新法接生,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如果已經發生消毒不嚴的情況,要爭取在24小時之內剪掉殘留臍帶的遠端,重新結紮。並在臍帶近端用3%過氧化氧或1:4000高錳酸鉀液清洗,然後塗上碘酒,還要同時給新生兒注射破傷風抗毒素1500~3000單位或抗破傷風免疫球蛋白75~250單位。

    家庭護理要點

    一旦發生破傷風,一切治療措施應以避免刺激病兒為原則,以控製抽搐、保證營養、預防感染為主。應堅持數周之久,直至完全恢複。

    ◆將新生兒放入暖箱內,保持體溫,隔絕聲音、光線。盡量減少刺激以減少痙攣發作。密切觀察病情,防止窒息,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及感染。

    ◆控製抽搐。由於嚴重抽搐可導致病兒窒息、腦水腫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出現抽搐時必須加以控製。痙攣期應暫禁食,禁食期間可通過靜脈供給營養,症狀減輕後試用胃管喂養。

    ◆臍部處理:局部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先塗以2.5%~3%的碘酊,然後用生理鹽水擦洗,每日1~2次,直至痊愈。

    新生兒敗血症

    導致新生兒敗血症的原因

    新生兒敗血症指新生兒期細菌侵入血液循環,並在其中繁殖和產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時還在體內產生遷移病灶。不論產前、產時或分娩以後,有細菌侵入血液後就可引起敗血症。如羊膜早破、滯產、助產過程消毒不嚴,出生以後皮膚黏膜破損都是引起敗血症的常見原因。

    新生兒發病原因比較複雜。現代醫學認為,主要是由大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克雷白杆菌及b組鏈球菌感染所致。感染的途徑有:

    ◆宮內感染:母親孕期有感染(如敗血症等)時,細菌可經胎盤血行感染胎兒。

    ◆產時感染:產程延長、難產、胎膜早破時,細菌可由產道上行進入羊膜腔,胎兒可因吸入或吞下汙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腸炎、中耳炎等,進一步發展成為敗血症。也可因消毒不嚴、助產不當、複蘇損傷等使細菌直接從皮膚、黏膜破損處進入血中。

    ◆產後感染:最常見。細菌可從皮膚、黏膜、唿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徑侵入血循環,臍部是細菌最易侵入的門戶。

    ◆住院感染:氣管插管、臍靜脈插管等;住院天數長;接受手術治療的患兒;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治療等。

    新生兒敗血症的表現

    早期表現為吸吮無力、吸乳減少或拒哺、反應低下、哭聲異常、精神委靡、體重不增或下降、體溫異常(發熱、體溫不升),並可伴有嘔吐。此外還易出現驚跳、皮膚蒼白或黃疸加深、肝脾腫大等症狀。重者抽搐、神誌不清、皮膚有出血點、休克、唿吸窘迫、硬腫症,甚至並發播散性血管內凝血及肺出血等。

    新生兒敗血症早期不易發現,等進一步發展為嗜睡、抽搐、痙攣,合並核黃疸或腦膜炎時,已為時過晚。因此,應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最佳預防措施

    ◆要預防敗血症的發生,孕婦在產前如果有發熱感染,要及時到醫院徹底治療。

    ◆分娩時要嚴格無菌操作,特別要做好臍帶的消毒和保護。

    ◆新生兒的房間應整潔衛生,通風良好。有充足的日照條件,周圍環境安靜。

    ◆家人接觸新生兒之前應洗手;感染性疾病病人嚴禁接觸新生兒。

    ◆及時給新生兒的各種物品消毒,如奶嘴、奶瓶、被單、尿布等。

    ◆母親有皮膚感染、唿吸道感染,應做好隔離,甚至可暫停喂奶。

    ◆新生兒馬牙不能挑,乳房腫大不能擠。臍部感染或有分泌物要及時治療。

    父母須知

    新生兒敗血症是一種全身感染性疾病,有時症狀並不明顯。因此,當新生兒出現精神委靡、拒奶、體溫升高或下降、黃疸退後複現、腹脹、嘔吐、皮膚出現淤點等現象時,應警惕本病的可能,及時送醫院檢查。

    家庭護理要點

    臥床休息,加強營養,補充適量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必要時給予輸血、血漿、白蛋白和丙種球蛋白。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煩躁者給予鎮靜劑等。

    化膿性病灶不論原發性或遷徙性,均應在使用適當、足量抗生素的基礎上及時行穿刺或切開引流。化膿性胸膜炎、關節膿腫等可在穿刺引流後局部注入抗菌藥物。膽道及泌尿道感染有梗阻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寶寶常見病防治百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國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國權並收藏寶寶常見病防治百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