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的寶寶心理活動已經比較複雜了,他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他的麵部表情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會表現出內心的活動:高興時,會眉開眼笑,手舞足蹈,牙牙學語;不高興時會撅嘴,又哭又喊。他能翻會坐,可以自由自在地翻滾、運動,經常會用手指向室外,表示內心向往室外的天然美景。這個時期是嬰兒情緒、性格健康發展期,父母對寶寶的愛、甜蜜的微笑、快樂的遊戲過程等,都會為寶寶心理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為其智力發展創造條件。
嬰語世界——聆聽寶寶說什麽
1.尖叫
6個月的嬰兒會發覺雖然自己的個頭小,卻能用最大的聲音去吸引每個人的注意。尖聲叫喊是一種測試嗓子的最普遍的途徑,對他們來說,自己能發出這種奇特的聲音是一件相當刺激、有趣的事情。尖叫也是嬰兒對周圍環境的積極反饋,它能讓父母了解寶寶的意願,並予以相應的滿足。尖叫能使照顧者和被照顧者之間產生良性互動,是加強親情鏈條的重要環節。
⊙“尖叫是我想學說話了!”
處於這一階段的嬰兒,如果想表達什麽,大多會用盡全身力氣去喊叫。如果他們的叫聲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下一次,他們的分貝會更高,持續的時間會更長。
尖叫是嬰兒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語言發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嬰兒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在為將來的語言表達作準備了。學習發音,學習對語言的理解,最後才是開口說話。
⊙“我尿濕了,餓了,想睡覺了或者受傷了!”
當寶寶尖叫的時候,你該看看寶寶身上有沒有什麽令他不舒服的狀況發生:尿布濕透了嗎?小手擦傷了嗎?或是超過幾個小時沒有吃東西了?
⊙“我覺得寂寞了!”
寶寶常用尖叫來要求父母的靠近和愛撫。這時你應該問問自己:是不是忙碌於工作或家務而忽略了對寶寶的關注?
⊙“我不高興了!”
這時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積極地迴應寶寶的感受,可以擁抱他、撫摸他或對他說話,令他安靜下來。
⊙“我不想被關在家裏!”
這時,你可以輕輕地把他和他最喜歡的玩具一起轉移到別的地方。對於小寶寶來說,知道你在他身旁,或是到一個新鮮有趣的環境都可以讓他立刻轉移注意力。
嬰兒的尖叫或許不像其他行為那樣惹人愛憐,那該如何減少寶寶尖叫的頻率呢?你可以從這一刻起,控製自己說話的音量,尤其是對寶寶說話的時候,不要大聲叫喊。要相信,當寶寶的詞匯量有所增加的時候,他就不會再用尖叫來刺激人們的耳膜了。
2.出牙
這個階段的嬰兒已經進入了出牙期,從寶寶開始萌出第一對乳牙開始,媽媽和爸爸就要特別注意寶寶乳牙的護理了。乳牙的好壞,對嬰兒的咀嚼能力、發音能力、後來恆牙的正常替換以及全身的生長發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總是流口水,是要長牙了嗎?”
嬰兒長牙前,會有明顯的流口水現象。這時,嬰兒的嘴巴周圍、下巴及脖子很可能因為口水刺激或潮濕而出疹子。因此,這個時期保持嬰兒肌膚幹爽特別重要。
⊙“我嘴裏不舒服,拒絕媽媽給我的輔食!”
嬰兒長牙時,有可能因為牙齦腫脹而不舒服,導致胃口變差,喝奶量變少。也有些嬰兒開始接受副食品後,在長牙期反而拒絕其他食物,而迴到隻喝奶的習慣。隻要嬰兒有適當的進食及水分補充,小便量正常,父母就不需要太擔心這種長牙期的過渡現象。
⊙“長牙很痛,勇敢的我也會哭的!”
有些嬰兒在長牙時會哭鬧不安,甚至出現從睡眠中哭醒的情況。父母隻要確定寶寶沒有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就可以放心。若寶寶牙齦腫脹明顯、疼痛嚴重時,父母也可以利用幹淨紗布蘸冷開水,為寶寶清潔口腔、直接按摩腫脹的牙齦。
⊙“牙齦好癢,咬東西會舒服些!”
嬰兒長牙時期牙齦會癢,使嬰兒變得愛咬東西。這時,父母要開始留意家中的每個角落,任何危險的物品都必須放到寶寶拿不到的地方,否則一不小心都有可能讓他塞到嘴裏。在此提醒父母,這個時期是寶寶吞入異物的危險高峰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此外,玩具也需要經常清洗,避免寶寶接觸其他病菌造成唿吸道或胃腸道的感染。
溫馨提示
口腔保健不可少
嬰兒時期最主要的口腔疾病是齲齒,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蛀牙,而蛀牙主要是由牙菌斑引起的。清除牙菌斑應從寶寶出第一顆乳牙開始,預防齲齒,這需要靠父母來完成寶寶早期的牙齒清潔工作。
清潔方法:
媽媽坐在床邊,讓寶寶躺在懷中。媽媽用一隻手固定寶寶的頭部和嘴唇,另一隻手拿嬰幼兒專用的指套牙刷,蘸溫開水為寶寶清潔牙齒的外側麵和內側麵。
有些老人認為寶寶還小,口腔保健沒必要,甚至認為乳牙反正要換,即使蛀掉了也沒關係。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恆牙在嬰兒時期早就已經在牙齦內成型,不保護可能就會被破壞。因此,做好日常口腔清潔,養成口腔衛生好習慣,是捍衛寶寶牙齒健康的最好方法,父母一定要持之以恆地堅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3.學坐
嬰兒到了這月時,脊部、背部、腰部已漸漸有了力量,因此從翻身到坐起是連貫動作的自然發展:寶寶會先靠著呈現半躺坐的姿勢,接下來身體會微微向前傾,並以雙手在兩側輔助支撐。
寶寶雖然會坐了,但是如果傾倒了,就無法自己恢複坐姿,寶寶要一直到8~9個月大時才能不需任何輔助坐好。
⊙“我最喜歡坐著玩玩具!”
在嬰兒學會坐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嬰兒坐的時間不宜太久。這個階段嬰兒坐的脊椎骨尚未發育完全,如果讓嬰兒長時間坐著,容易使嬰兒脊椎側彎,損傷嬰兒正常的生長發育。
⊙“我喜歡把腳壓在屁股底下坐著!”
寶寶學坐時,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讓寶寶采取跪姿使兩腿形成“w”狀或將兩腿壓在屁股下,這樣會影響寶寶將來腿部的發展,最好的姿勢是雙腿交叉向前盤坐。
⊙“媽媽,我太瘦了!”
有些嬰兒坐著時背脊會產生突出的情形,這預示著嬰兒可能太瘦了。如果發現在寶寶背脊突出處有皮膚顏色異常的狀況,父母就須小心留意或者去醫院諮詢醫生。
溫馨提示
嬰兒學坐的條件
☆有想坐的感覺
嬰兒天生即會嚐試去做任何事情,具備自己去控製身體內部的各種技能。父母看到寶寶在努力學坐時,就應該提供安全和衛生的場地給孩子,避免孩子跌倒後碰傷。
☆身體必須協調一致
當嬰兒能控製頭和背肌時,坐下時才不必靠任何支撐物。如果嬰兒能用雙手撐地,那麽他可能自己坐穩而不必靠他人或物的扶持,但這個時期他的背肌尚未結實。為了讓寶寶能坐好,最好讓其坐在鋪好墊子的地麵上,並用枕頭墊背,因為地麵平坦堅硬不會上下搖晃,寶寶會坐得更牢固。
☆身體必須能保持平衡
嬰兒如果身體能保持平衡,坐時也能保持平衡,這樣他自己就能坐下了。這種能力需同時借助於身體和神經係統,鍛煉的方式就是通過遊戲,比如讓寶寶坐著玩搖晃物,或讓其伸手取物、搖動玩具或者由大人舉起玩具讓小孩伸展身體去取,這樣,小孩的身體就會逐漸得到平衡。
4.把尿
嬰兒的膀胱肌肉層較薄,彈性組織發育還不完善,貯尿機能差,神經係統對排尿的控製與調節功能還很差,所以嬰兒排尿次數多。嬰兒越小,排尿間隔越短。隨著月齡的增長,排尿間隔可越來越長。父母應從6個月左右開始加強對嬰兒進行把尿訓練。
⊙“我要養成定時尿尿的好習慣。”
訓練嬰兒排尿習慣,一般是在睡覺前、睡醒後、飯前、飯後、外出之前、迴來之後這些時間內進行。給嬰兒把尿時,大人可發出“噓……噓……”的聲音,使嬰兒對排尿形成條件反射。白天可基本不用尿布,夜間可叫醒嬰兒把尿兩次。
⊙“媽媽,我還沒有尿要排!”
訓練嬰兒定時排尿的好習慣,要掌握嬰兒有尿的規律,不可頻繁地把尿,否則會造成嬰兒對把尿的反感、哭鬧、尿短、尿頻等現象。這不利於嬰兒健康,不利於其排尿好習慣的形成。
5.安撫
寶寶在煩躁不安的時候,若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耐心安撫,就會感到親切和愉快,就能減輕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相反,爸爸媽媽對寶寶置之不理,寶寶會覺得孤單,缺少關愛,嬰兒長大後容易焦慮、發脾氣,對別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我喜歡被裹得緊緊的!”
千百年來,很多媽媽都用繈褓來包裹寶寶。這是因為包裹狀態能夠讓寶寶感覺像是重新迴到了子宮,仿佛又被緊緊地裹在子宮壁內,獲得被保護的安全感。所以包繈褓是讓寶寶鎮靜下來的好方法。
溫馨提示:
☆不能讓嬰兒有過熱的感覺,也不能讓他趴著睡覺。
☆要把嬰兒的胳膊裹得緊一些,否則不久就會鬆開。
☆要讓嬰兒的腿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可以微微地彎曲。絕不能把寶寶的腿拉直,再把雙腿緊緊地裹在一起。
⊙“側著睡溫暖又安全!”
向上平躺是嬰兒的最好睡姿,但要安撫嬰兒,讓其側臥是最有效的。大多數嬰兒在心情愉快時並不介意自己怎麽躺著,可一旦哭鬧起來,如果父母還讓他平躺,會使他覺得自己摔下來也無人理睬。而側臥或者俯臥的姿勢能夠迅速讓寶寶覺得自己很安全,消除被摔下來的恐慌感,從而安靜下來。
⊙“悠悠蕩蕩的感覺真美!”
輕輕的晃動也是對嬰兒最好的安撫。保持嬰兒的頭不受束縛,小幅度地輕微搖晃他,可以啟動嬰兒耳中的“運動感官”,從而激活安撫反射。即使輕微地晃動一整天,也不會傷害嬰兒。事實上,這樣做會讓嬰兒感覺非常舒服和放鬆。
⊙“吮吸手指能讓我開心!”
吮吸手指不僅能夠緩解嬰兒的饑餓感,更重要的是吮吸時會激活嬰兒大腦深處的鎮靜神經,啟動嬰兒的安撫反射,使寶寶幾分鍾之內就會產生鬆弛感,並且迅速蔓延開來,將其帶入深層次的鬆弛狀態。
6.缺鐵
缺鐵的嬰兒表情嚴肅,很少微笑。缺鐵對嬰兒早期的智力發育會帶來影響,尤其會影響嬰兒的注意力及短時記憶力。嚴重缺鐵者會出現煩躁、易怒、智商水平降低等症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白天貪睡,晚上精神!”
缺鐵的嬰兒晝夜規律難以養成。正常嬰兒在光線充足時易於覺醒,黑暗時腦對痛覺及一些刺激形成的化學遞質透過的速度減慢,逐漸養成夜間睡眠和白天覺醒的生活規律。缺鐵時光線的透過速度差別消失,夜間對一切感覺都同白天一樣靈敏。
⊙“我的小手小腳好笨啊!”
缺鐵的嬰兒通常視覺與動作不靈活。如向目標夠取吊起的玩具,拇指和食指攝取細小物品以及串珠、套疊、視圖與動作協調的積木和拚圖能力都落後於其他嬰兒。
⊙“我沒精神,對什麽都不感興趣!”
缺鐵會使嬰兒無精打采,容易疲倦,對外界事物沒有興趣,不敢接受新事物,所以認知能力落後。同時缺鐵嬰兒注意力難以集中,對聲音的變化感受茫然,既不求理解聲音變化代表的意義,也懶得去模仿發音,所以理解能力不足。
⊙“我坐、立、行、走都不利索!”
缺鐵時肌紅蛋白內含鐵不足,致使肌肉伸縮無力。這樣體質的嬰兒抬頭遲,翻身、坐起、爬行、站立和行走都遲。同時貧血使嬰兒全身乏力,不願意活動,總是躺著、坐著,使已經學會的動作逐漸退步。
⊙“我記不住媽媽教的兒歌!”
因為含鐵的酶多聚集在大腦的邊緣,也就是腦的記憶貯存部位。缺鐵時該部位的酶活力不足,導致記憶力落後,嬰兒難以學會識物、背誦兒歌和識數。
7.貧血
嬰兒出生6個月左右,從母體帶來的造血物質基本用完,若補充不及時,就容易發生貧血。當嬰兒精神不好、食欲差、經常疲乏無力時,應觀察嬰兒麵色、口唇、牙床、皮膚黏膜是否蒼白。若是,應想到小兒貧血,須及時到醫院檢查,一經證實,就要堅持耐心地按醫囑服藥。這個時期的嬰兒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和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
⊙“我身體裏儲存的鐵太少了!”
由於胎兒儲鐵以產前3個月最多,所以早產、雙胎、母親貧血嚴重時,都會使新生兒儲鐵量減少,這種貧血是先天性儲鐵不足造成的。
⊙“我長得太快啦,需要更多的鐵!”
嬰兒生長發育越快,體重增加越多,身體缺鐵量也就越多,對造血原料鐵的需要也就增多,因而生長發育快的嬰兒容易發生貧血。
⊙“我需要增加含鐵的輔食!”
嬰兒飲食中鐵缺乏也會造成寶寶出現貧血症狀。人奶、牛奶中含鐵很少,不能滿足嬰兒身體發育的需要,所以單純喂奶而不增加輔食的嬰兒特別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爸爸媽媽應及時給寶寶添加多鐵輔食,多吃動物肝髒、瘦肉、雞蛋、綠色蔬菜等防治貧血。
⊙“我的身體不能很好地吸收鐵!”
嬰兒患某些疾病可造成身體缺鐵。比如孩子消化道畸形、長期腹瀉,鐵便不能很好地被吸收,易發生貧血。
⊙“我體內缺少造血物質!”
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是由於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這些造血物質而引起的疾病。維生素b12在動物瘦肉、肝、腎中含量較多,在奶類、蛋類中含量較少。葉酸在新鮮綠葉菜、酵母、肝、腎中含量較多。
人工喂養、母乳喂養的嬰兒不添加輔食,不吃肉類和各種蔬菜,容易發生嬰兒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
不管是什麽性質的貧血,都會引起嬰兒肝、脾、淋巴結腫大,心髒擴大,重者還會發生心髒功能不全。貧血還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所以,父母必須認真防治嬰兒貧血。
育兒聖經——懂得育兒做什麽
1.6個月嬰兒的喂養指導
為了嬰兒的健康成長,媽媽應該堅持母乳喂養滿6個月。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人工喂養,奶量不再增加,每天添加兩次輔食。6個月的嬰兒每天可吃兩次粥,可以吃少量爛麵片,雞蛋黃應保證每天1個,每日要喂些菜泥、魚泥、肝泥等,從少到多,逐漸增加輔食。
6個多月正是嬰兒出牙的時候,所以,應該給寶寶一些固體食物,如烤饅頭片、麵包幹、餅幹等,讓其練習咀嚼,磨磨牙床,促進牙齒生長。
另外,假如寶寶貧血了,父母可以做一些富含鐵量的食物給寶寶吃,如雞蛋黃、肝泥等,寶寶吃了很容易吸收,效果會很好。
嬰兒小食品製作
蛋黃粥
大米兩小匙,洗淨,加水約120毫升泡1~2小時,然後用微火煮40~50分鍾,再把蛋黃1/4個研碎後加入粥鍋內,再煮10分鍾左右即可。
水果麥片粥
把麥片3大匙放入鍋內,加入牛奶1大匙後用微火煮2~3分鍾,煮至黏稠狀,停火後加切碎的水果1大匙(可用切碎的香蕉加蜂蜜,也可以用水果罐頭做)。
麵包粥
把1/3個麵包切成均勻的小碎塊,和肉湯兩大匙一起放入鍋內煮,麵包變軟後即停火。
牛奶藕粉
藕粉或澱粉1/2大匙、水1/2杯、牛奶1大匙一起放入鍋內,均勻混合後用微火熬,邊熬邊攪拌,直到透明糊狀為止。
奶蜜粥
蛋黃1/2個、澱粉1/2大匙加水放入鍋內均勻混合後上火熬,邊熬邊攪拌,熬至黏稠狀時加入牛奶3匙,停火放涼後再加蜂蜜少許。
溫馨提示
給嬰兒做食物注意事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需原料互相搭配以便營養成分互補。
☆所需蔬菜、水果要新鮮、幹淨,並要煮3~5分鍾。
☆為便於嬰兒吞咽,食物可做得稀一些。
☆徹底清潔廚房和做食物的用具,以免汙染嬰兒食品。
☆不要讓嬰兒吃上頓剩下的食物。
2.上班也能做“背奶媽媽”
現在,很多上班族媽媽更關注孩子的健康,她們多因工作不能在家做全職媽媽,但也絕不放心把孩子直接扔給父母帶。這些媽媽在認定母乳喂養對寶寶最好後,就無怨無悔地選擇了做“背奶媽媽”。
“背奶媽媽”的全套裝備
一個電動吸乳器、幾隻奶瓶和母乳儲存袋,還有溢乳墊。
如何做好“背奶媽媽”
☆買一個優質的電動吸奶器。投資一個較好的電動吸奶器更適合工作中的媽媽。一是快捷,方便在上班時快速地完成吸奶;二是環保,可以重複使用,借給親戚朋友等,將“背奶媽媽”的故事延續下去。
☆善用儲存袋。現在已有專供放入冷凍櫃的母乳儲存袋了。為了保證奶汁在儲存時的安全和無汙染,千萬不要使用保鮮袋儲奶放入冰櫃,因為保鮮袋易破而且不安全。
☆做好保鮮預存。母乳在0c~4c之間可以保存約一周,0c以下可以存上3個月左右。
☆標注日期防過期。如果當天吸出的奶比較多,需要在儲存袋上標明日期,放入冰箱冷凍,作為出差或旅行時喂寶寶的備用奶。
☆出差不忘帶“背奶設備”。為保證出奶量,媽媽們一定要按時吸奶,避免奶疥,等迴家後仍可以按時喂養母乳。
母乳是嬰兒成長的黃金搭檔。認同母乳喂養的好處後,就要下定決心進行母乳喂養,也要巧妙利用各種資源,尋求優質方便的哺乳用品來幫助媽媽進行母乳喂養。
3.讓寶寶感受自然
爸爸媽媽不僅要讓嬰兒享受吃的快樂,還要讓嬰兒感受室外活動的樂趣。這個月的嬰兒已經能坐得很穩,可以讓他坐在草坪上傾聽小鳥的叫聲。這種環境會讓嬰兒感覺自己像是進入了美妙的童話世界一般,而不是在大人們專為嬰兒建造的小天地中。
雖然現在嬰兒的活動場所很少,但也不能讓嬰兒躺在嬰兒車裏看世界。爸爸媽媽可以帶嬰兒到公園去感受自然美,並保證寶寶的安全。
對這個月的嬰兒來講,室外活動時間每天最好在3個小時以上。不要隻讓寶寶坐在嬰兒車上,應選擇安全的地方把他放到地上,讓他坐著或爬著玩。嬰兒非常喜歡看其他孩子玩耍,如果在住處附近有小孩活動的場所,可以把寶寶帶去放在安全的地方觀看。但在流行麻疹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讓寶寶靠近其他孩子。
當因天氣等原因不能在室外進行空氣浴時,可以讓寶寶在室內進行裸體空氣浴,但室溫必須保證在20c左右。以前一直做嬰兒體操的寶寶,有的開始不愛做了。如果這樣,可以停止做體操,改換成寶寶喜歡的、能活動全身的遊戲更有意義。
4.讓寶寶安全成長
這個月的嬰兒越來越大了,身體也越來越有勁了,活動的範圍也越來越廣了。爸爸媽媽在欣喜寶寶長大的同時,也要有安全防範意識,預防寶寶在日常生活中發生意外事故,一定要給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這個月的嬰兒,手部活動越來越靈巧,並且無論看到什麽東西都要往嘴裏送,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為此,爸爸媽媽要注意,當寶寶在床上的時候,不管他是睡覺還是醒著,周圍都要整理幹淨。特別是那些可能被寶寶吞咽的危險物品,如紐扣、硬幣、安眠藥、香煙等,絕不能放在寶寶身邊。
這個月的嬰兒不僅手的力量大增,而且腿也比以前更有力了,並且嬰兒已經學會翻身,如果睡床太小或沒有欄杆防護,就應及時更換大床或安裝護欄,否則寶寶是很容易從床上掉下來的。另外,在床邊的欄杆上不能係繩子,以免寶寶翻身或掉到地上時被繩子纏住脖子而發生危險。
親子早教——知曉親子玩什麽
1.語言能力訓練
學說話
當嬰兒表現出說話的欲望時,大人要抓住時機,教寶寶說一些簡單的詞語,最好用普通話和外語交替著說,給嬰兒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如:媽媽指著自己說“媽媽,mother”,又指著爸爸說“爸爸,father”;給嬰兒看圖片時,指著圖片上的花說“花,flower”,指著小鳥說“鳥,bird”;在外麵玩耍時,看見小狗就指給嬰兒看,同時說“狗,dog”,看見小樹說“樹,tree”。
目的:訓練嬰兒的語言能力。
注意:雖然嬰兒這時還不會說這些詞,但爸爸媽媽一定要持之以恆,並作為一種長期性的、經常性的教育來做。
聽兒歌做動作
讓寶寶麵對著媽媽坐在媽媽的膝上,拉住寶寶的小手邊搖邊念:“拉大鋸,扯大鋸,姥家門口唱大戲。媽媽去,爸爸去,小外孫,也要去。”到最後一個字時將手傾向寶寶那邊,讓寶寶身體向後傾倒。每次都一樣,以後凡是唱到“也要去”時寶寶會隨著節拍向後傾倒。
目的:訓練嬰兒語言與動作的協調能力。
注意:控製寶寶身體向後的傾斜度,以免傾斜度過大摔到寶寶。
2.動作能力訓練
翻身
方法:讓嬰兒學習由仰臥翻至側臥,然後再翻至俯臥。可將玩具放在寶寶的體側伸手夠不著處,寶寶為夠取玩具先側翻,伸手使勁也夠不著時,全身再使勁就會變成俯臥。這種動作要經常練習,嬰兒基本上到7個月大時才能翻滾。
目的:翻滾有助於嬰兒的肌肉關節和左右腦的統合能力的發展。
注意:在嬰兒周圍應作好保護措施,防止嬰兒一眨眼就摔到地上。
3.思維能力訓練
選擇物體
方法:爸爸媽媽可以同時給嬰兒2~3件種類相同但形狀或顏色不同的玩具,讓嬰兒進行選擇。爸爸媽媽可在一旁適時引導。
目的:訓練嬰兒建立“比較”“分類”的概念。
注意:玩具的種類可以隨時更換。
傳遞二積木
方法:寶寶坐在床上,媽媽給他一塊積木,等他拿住後,再向同一隻手遞另一塊積木,看他是否將原來的一塊積木傳遞到另一隻手後,再來拿這一塊積木。如果他將手中的積木扔掉再拿新積木,就要讓他先換手再拿新的。
目的:訓練嬰兒手與上肢肌肉動作,提高其用過去積累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注意:積木要保持清潔,堅持經常清洗。
4.社交能力訓練
照鏡子
方法:抱嬰兒在鏡子前麵,讓寶寶追隨、拍打鏡中人影,用手指著他的臉反複叫他的名字,再指著他的五官以及頭發、小手、小腳,讓他認識,熟悉後再用寶寶的手指點他身體的各個部位。還可以問:“媽媽在哪裏?”讓他朝媽媽看或抓鏡中的媽媽,用他的手指著媽媽說:“媽媽在這裏!”逐漸地,他就會朝著媽媽看或抓鏡中的媽媽。
目的:訓練嬰兒認媽媽、認自己、認五官、認身體,了解實物與鏡影的區別。
注意:不要讓嬰兒的頭撞到鏡子上。
捉迷藏
方法:媽媽在床上坐著,讓寶寶麵對麵坐在媽媽腿上,一手扶著寶寶的髖部,一手托著腋下保持平衡。爸爸在媽媽背後,讓寶寶一隻手抓著爸爸的手指,另一隻手抓住媽媽的胳膊,爸爸先拉一下被寶寶抓住的手,當寶寶朝這邊看時,爸爸卻從媽媽背後另一邊突然伸出頭來親熱地叫寶寶的名字,寶寶轉過頭找到爸爸時會咯咯地笑起來。
目的:發展嬰兒感知能力,增進與父母的感情。
注意:大人躲起來的時間不要過長,否則嬰兒會失去耐心不願再玩。
5.情感培育訓練
坐“飛船”
方法:在寶寶情緒愉快時,爸爸與寶寶麵對麵,扶寶寶腋下站立,然後把嬰兒往上舉過自己的頭頂,反複幾次。爸爸也可把嬰兒從自己身體的左側向右上方舉,再從右側往左上方舉,反複幾次,邊舉邊說:“寶寶坐飛船,飛船開嘍!”
目的:增近父子感情,加強遊戲能力。
注意:不要舉得太高,以免嚇著寶寶。
6.遊戲時間
聲形結合
方法:爸爸媽媽可以積累一些象聲詞和圖片,比方說:拿出小貓的圖片,告訴寶寶小貓“喵喵”叫;拿出小鴨子的圖片,告訴寶寶鴨子“嘎嘎”叫;再拿出汽車圖片,告訴寶寶汽車“嘀嘀”叫等。
目的:把聲音和事物聯係起來,豐富寶寶的知識,滿足寶寶的好奇心。
注意:時間不要過長,以免寶寶厭煩。
嬰語世界——聆聽寶寶說什麽
1.尖叫
6個月的嬰兒會發覺雖然自己的個頭小,卻能用最大的聲音去吸引每個人的注意。尖聲叫喊是一種測試嗓子的最普遍的途徑,對他們來說,自己能發出這種奇特的聲音是一件相當刺激、有趣的事情。尖叫也是嬰兒對周圍環境的積極反饋,它能讓父母了解寶寶的意願,並予以相應的滿足。尖叫能使照顧者和被照顧者之間產生良性互動,是加強親情鏈條的重要環節。
⊙“尖叫是我想學說話了!”
處於這一階段的嬰兒,如果想表達什麽,大多會用盡全身力氣去喊叫。如果他們的叫聲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下一次,他們的分貝會更高,持續的時間會更長。
尖叫是嬰兒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語言發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嬰兒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在為將來的語言表達作準備了。學習發音,學習對語言的理解,最後才是開口說話。
⊙“我尿濕了,餓了,想睡覺了或者受傷了!”
當寶寶尖叫的時候,你該看看寶寶身上有沒有什麽令他不舒服的狀況發生:尿布濕透了嗎?小手擦傷了嗎?或是超過幾個小時沒有吃東西了?
⊙“我覺得寂寞了!”
寶寶常用尖叫來要求父母的靠近和愛撫。這時你應該問問自己:是不是忙碌於工作或家務而忽略了對寶寶的關注?
⊙“我不高興了!”
這時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積極地迴應寶寶的感受,可以擁抱他、撫摸他或對他說話,令他安靜下來。
⊙“我不想被關在家裏!”
這時,你可以輕輕地把他和他最喜歡的玩具一起轉移到別的地方。對於小寶寶來說,知道你在他身旁,或是到一個新鮮有趣的環境都可以讓他立刻轉移注意力。
嬰兒的尖叫或許不像其他行為那樣惹人愛憐,那該如何減少寶寶尖叫的頻率呢?你可以從這一刻起,控製自己說話的音量,尤其是對寶寶說話的時候,不要大聲叫喊。要相信,當寶寶的詞匯量有所增加的時候,他就不會再用尖叫來刺激人們的耳膜了。
2.出牙
這個階段的嬰兒已經進入了出牙期,從寶寶開始萌出第一對乳牙開始,媽媽和爸爸就要特別注意寶寶乳牙的護理了。乳牙的好壞,對嬰兒的咀嚼能力、發音能力、後來恆牙的正常替換以及全身的生長發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總是流口水,是要長牙了嗎?”
嬰兒長牙前,會有明顯的流口水現象。這時,嬰兒的嘴巴周圍、下巴及脖子很可能因為口水刺激或潮濕而出疹子。因此,這個時期保持嬰兒肌膚幹爽特別重要。
⊙“我嘴裏不舒服,拒絕媽媽給我的輔食!”
嬰兒長牙時,有可能因為牙齦腫脹而不舒服,導致胃口變差,喝奶量變少。也有些嬰兒開始接受副食品後,在長牙期反而拒絕其他食物,而迴到隻喝奶的習慣。隻要嬰兒有適當的進食及水分補充,小便量正常,父母就不需要太擔心這種長牙期的過渡現象。
⊙“長牙很痛,勇敢的我也會哭的!”
有些嬰兒在長牙時會哭鬧不安,甚至出現從睡眠中哭醒的情況。父母隻要確定寶寶沒有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就可以放心。若寶寶牙齦腫脹明顯、疼痛嚴重時,父母也可以利用幹淨紗布蘸冷開水,為寶寶清潔口腔、直接按摩腫脹的牙齦。
⊙“牙齦好癢,咬東西會舒服些!”
嬰兒長牙時期牙齦會癢,使嬰兒變得愛咬東西。這時,父母要開始留意家中的每個角落,任何危險的物品都必須放到寶寶拿不到的地方,否則一不小心都有可能讓他塞到嘴裏。在此提醒父母,這個時期是寶寶吞入異物的危險高峰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此外,玩具也需要經常清洗,避免寶寶接觸其他病菌造成唿吸道或胃腸道的感染。
溫馨提示
口腔保健不可少
嬰兒時期最主要的口腔疾病是齲齒,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蛀牙,而蛀牙主要是由牙菌斑引起的。清除牙菌斑應從寶寶出第一顆乳牙開始,預防齲齒,這需要靠父母來完成寶寶早期的牙齒清潔工作。
清潔方法:
媽媽坐在床邊,讓寶寶躺在懷中。媽媽用一隻手固定寶寶的頭部和嘴唇,另一隻手拿嬰幼兒專用的指套牙刷,蘸溫開水為寶寶清潔牙齒的外側麵和內側麵。
有些老人認為寶寶還小,口腔保健沒必要,甚至認為乳牙反正要換,即使蛀掉了也沒關係。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恆牙在嬰兒時期早就已經在牙齦內成型,不保護可能就會被破壞。因此,做好日常口腔清潔,養成口腔衛生好習慣,是捍衛寶寶牙齒健康的最好方法,父母一定要持之以恆地堅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3.學坐
嬰兒到了這月時,脊部、背部、腰部已漸漸有了力量,因此從翻身到坐起是連貫動作的自然發展:寶寶會先靠著呈現半躺坐的姿勢,接下來身體會微微向前傾,並以雙手在兩側輔助支撐。
寶寶雖然會坐了,但是如果傾倒了,就無法自己恢複坐姿,寶寶要一直到8~9個月大時才能不需任何輔助坐好。
⊙“我最喜歡坐著玩玩具!”
在嬰兒學會坐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嬰兒坐的時間不宜太久。這個階段嬰兒坐的脊椎骨尚未發育完全,如果讓嬰兒長時間坐著,容易使嬰兒脊椎側彎,損傷嬰兒正常的生長發育。
⊙“我喜歡把腳壓在屁股底下坐著!”
寶寶學坐時,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讓寶寶采取跪姿使兩腿形成“w”狀或將兩腿壓在屁股下,這樣會影響寶寶將來腿部的發展,最好的姿勢是雙腿交叉向前盤坐。
⊙“媽媽,我太瘦了!”
有些嬰兒坐著時背脊會產生突出的情形,這預示著嬰兒可能太瘦了。如果發現在寶寶背脊突出處有皮膚顏色異常的狀況,父母就須小心留意或者去醫院諮詢醫生。
溫馨提示
嬰兒學坐的條件
☆有想坐的感覺
嬰兒天生即會嚐試去做任何事情,具備自己去控製身體內部的各種技能。父母看到寶寶在努力學坐時,就應該提供安全和衛生的場地給孩子,避免孩子跌倒後碰傷。
☆身體必須協調一致
當嬰兒能控製頭和背肌時,坐下時才不必靠任何支撐物。如果嬰兒能用雙手撐地,那麽他可能自己坐穩而不必靠他人或物的扶持,但這個時期他的背肌尚未結實。為了讓寶寶能坐好,最好讓其坐在鋪好墊子的地麵上,並用枕頭墊背,因為地麵平坦堅硬不會上下搖晃,寶寶會坐得更牢固。
☆身體必須能保持平衡
嬰兒如果身體能保持平衡,坐時也能保持平衡,這樣他自己就能坐下了。這種能力需同時借助於身體和神經係統,鍛煉的方式就是通過遊戲,比如讓寶寶坐著玩搖晃物,或讓其伸手取物、搖動玩具或者由大人舉起玩具讓小孩伸展身體去取,這樣,小孩的身體就會逐漸得到平衡。
4.把尿
嬰兒的膀胱肌肉層較薄,彈性組織發育還不完善,貯尿機能差,神經係統對排尿的控製與調節功能還很差,所以嬰兒排尿次數多。嬰兒越小,排尿間隔越短。隨著月齡的增長,排尿間隔可越來越長。父母應從6個月左右開始加強對嬰兒進行把尿訓練。
⊙“我要養成定時尿尿的好習慣。”
訓練嬰兒排尿習慣,一般是在睡覺前、睡醒後、飯前、飯後、外出之前、迴來之後這些時間內進行。給嬰兒把尿時,大人可發出“噓……噓……”的聲音,使嬰兒對排尿形成條件反射。白天可基本不用尿布,夜間可叫醒嬰兒把尿兩次。
⊙“媽媽,我還沒有尿要排!”
訓練嬰兒定時排尿的好習慣,要掌握嬰兒有尿的規律,不可頻繁地把尿,否則會造成嬰兒對把尿的反感、哭鬧、尿短、尿頻等現象。這不利於嬰兒健康,不利於其排尿好習慣的形成。
5.安撫
寶寶在煩躁不安的時候,若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耐心安撫,就會感到親切和愉快,就能減輕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相反,爸爸媽媽對寶寶置之不理,寶寶會覺得孤單,缺少關愛,嬰兒長大後容易焦慮、發脾氣,對別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我喜歡被裹得緊緊的!”
千百年來,很多媽媽都用繈褓來包裹寶寶。這是因為包裹狀態能夠讓寶寶感覺像是重新迴到了子宮,仿佛又被緊緊地裹在子宮壁內,獲得被保護的安全感。所以包繈褓是讓寶寶鎮靜下來的好方法。
溫馨提示:
☆不能讓嬰兒有過熱的感覺,也不能讓他趴著睡覺。
☆要把嬰兒的胳膊裹得緊一些,否則不久就會鬆開。
☆要讓嬰兒的腿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可以微微地彎曲。絕不能把寶寶的腿拉直,再把雙腿緊緊地裹在一起。
⊙“側著睡溫暖又安全!”
向上平躺是嬰兒的最好睡姿,但要安撫嬰兒,讓其側臥是最有效的。大多數嬰兒在心情愉快時並不介意自己怎麽躺著,可一旦哭鬧起來,如果父母還讓他平躺,會使他覺得自己摔下來也無人理睬。而側臥或者俯臥的姿勢能夠迅速讓寶寶覺得自己很安全,消除被摔下來的恐慌感,從而安靜下來。
⊙“悠悠蕩蕩的感覺真美!”
輕輕的晃動也是對嬰兒最好的安撫。保持嬰兒的頭不受束縛,小幅度地輕微搖晃他,可以啟動嬰兒耳中的“運動感官”,從而激活安撫反射。即使輕微地晃動一整天,也不會傷害嬰兒。事實上,這樣做會讓嬰兒感覺非常舒服和放鬆。
⊙“吮吸手指能讓我開心!”
吮吸手指不僅能夠緩解嬰兒的饑餓感,更重要的是吮吸時會激活嬰兒大腦深處的鎮靜神經,啟動嬰兒的安撫反射,使寶寶幾分鍾之內就會產生鬆弛感,並且迅速蔓延開來,將其帶入深層次的鬆弛狀態。
6.缺鐵
缺鐵的嬰兒表情嚴肅,很少微笑。缺鐵對嬰兒早期的智力發育會帶來影響,尤其會影響嬰兒的注意力及短時記憶力。嚴重缺鐵者會出現煩躁、易怒、智商水平降低等症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白天貪睡,晚上精神!”
缺鐵的嬰兒晝夜規律難以養成。正常嬰兒在光線充足時易於覺醒,黑暗時腦對痛覺及一些刺激形成的化學遞質透過的速度減慢,逐漸養成夜間睡眠和白天覺醒的生活規律。缺鐵時光線的透過速度差別消失,夜間對一切感覺都同白天一樣靈敏。
⊙“我的小手小腳好笨啊!”
缺鐵的嬰兒通常視覺與動作不靈活。如向目標夠取吊起的玩具,拇指和食指攝取細小物品以及串珠、套疊、視圖與動作協調的積木和拚圖能力都落後於其他嬰兒。
⊙“我沒精神,對什麽都不感興趣!”
缺鐵會使嬰兒無精打采,容易疲倦,對外界事物沒有興趣,不敢接受新事物,所以認知能力落後。同時缺鐵嬰兒注意力難以集中,對聲音的變化感受茫然,既不求理解聲音變化代表的意義,也懶得去模仿發音,所以理解能力不足。
⊙“我坐、立、行、走都不利索!”
缺鐵時肌紅蛋白內含鐵不足,致使肌肉伸縮無力。這樣體質的嬰兒抬頭遲,翻身、坐起、爬行、站立和行走都遲。同時貧血使嬰兒全身乏力,不願意活動,總是躺著、坐著,使已經學會的動作逐漸退步。
⊙“我記不住媽媽教的兒歌!”
因為含鐵的酶多聚集在大腦的邊緣,也就是腦的記憶貯存部位。缺鐵時該部位的酶活力不足,導致記憶力落後,嬰兒難以學會識物、背誦兒歌和識數。
7.貧血
嬰兒出生6個月左右,從母體帶來的造血物質基本用完,若補充不及時,就容易發生貧血。當嬰兒精神不好、食欲差、經常疲乏無力時,應觀察嬰兒麵色、口唇、牙床、皮膚黏膜是否蒼白。若是,應想到小兒貧血,須及時到醫院檢查,一經證實,就要堅持耐心地按醫囑服藥。這個時期的嬰兒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和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
⊙“我身體裏儲存的鐵太少了!”
由於胎兒儲鐵以產前3個月最多,所以早產、雙胎、母親貧血嚴重時,都會使新生兒儲鐵量減少,這種貧血是先天性儲鐵不足造成的。
⊙“我長得太快啦,需要更多的鐵!”
嬰兒生長發育越快,體重增加越多,身體缺鐵量也就越多,對造血原料鐵的需要也就增多,因而生長發育快的嬰兒容易發生貧血。
⊙“我需要增加含鐵的輔食!”
嬰兒飲食中鐵缺乏也會造成寶寶出現貧血症狀。人奶、牛奶中含鐵很少,不能滿足嬰兒身體發育的需要,所以單純喂奶而不增加輔食的嬰兒特別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爸爸媽媽應及時給寶寶添加多鐵輔食,多吃動物肝髒、瘦肉、雞蛋、綠色蔬菜等防治貧血。
⊙“我的身體不能很好地吸收鐵!”
嬰兒患某些疾病可造成身體缺鐵。比如孩子消化道畸形、長期腹瀉,鐵便不能很好地被吸收,易發生貧血。
⊙“我體內缺少造血物質!”
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是由於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這些造血物質而引起的疾病。維生素b12在動物瘦肉、肝、腎中含量較多,在奶類、蛋類中含量較少。葉酸在新鮮綠葉菜、酵母、肝、腎中含量較多。
人工喂養、母乳喂養的嬰兒不添加輔食,不吃肉類和各種蔬菜,容易發生嬰兒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
不管是什麽性質的貧血,都會引起嬰兒肝、脾、淋巴結腫大,心髒擴大,重者還會發生心髒功能不全。貧血還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所以,父母必須認真防治嬰兒貧血。
育兒聖經——懂得育兒做什麽
1.6個月嬰兒的喂養指導
為了嬰兒的健康成長,媽媽應該堅持母乳喂養滿6個月。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人工喂養,奶量不再增加,每天添加兩次輔食。6個月的嬰兒每天可吃兩次粥,可以吃少量爛麵片,雞蛋黃應保證每天1個,每日要喂些菜泥、魚泥、肝泥等,從少到多,逐漸增加輔食。
6個多月正是嬰兒出牙的時候,所以,應該給寶寶一些固體食物,如烤饅頭片、麵包幹、餅幹等,讓其練習咀嚼,磨磨牙床,促進牙齒生長。
另外,假如寶寶貧血了,父母可以做一些富含鐵量的食物給寶寶吃,如雞蛋黃、肝泥等,寶寶吃了很容易吸收,效果會很好。
嬰兒小食品製作
蛋黃粥
大米兩小匙,洗淨,加水約120毫升泡1~2小時,然後用微火煮40~50分鍾,再把蛋黃1/4個研碎後加入粥鍋內,再煮10分鍾左右即可。
水果麥片粥
把麥片3大匙放入鍋內,加入牛奶1大匙後用微火煮2~3分鍾,煮至黏稠狀,停火後加切碎的水果1大匙(可用切碎的香蕉加蜂蜜,也可以用水果罐頭做)。
麵包粥
把1/3個麵包切成均勻的小碎塊,和肉湯兩大匙一起放入鍋內煮,麵包變軟後即停火。
牛奶藕粉
藕粉或澱粉1/2大匙、水1/2杯、牛奶1大匙一起放入鍋內,均勻混合後用微火熬,邊熬邊攪拌,直到透明糊狀為止。
奶蜜粥
蛋黃1/2個、澱粉1/2大匙加水放入鍋內均勻混合後上火熬,邊熬邊攪拌,熬至黏稠狀時加入牛奶3匙,停火放涼後再加蜂蜜少許。
溫馨提示
給嬰兒做食物注意事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需原料互相搭配以便營養成分互補。
☆所需蔬菜、水果要新鮮、幹淨,並要煮3~5分鍾。
☆為便於嬰兒吞咽,食物可做得稀一些。
☆徹底清潔廚房和做食物的用具,以免汙染嬰兒食品。
☆不要讓嬰兒吃上頓剩下的食物。
2.上班也能做“背奶媽媽”
現在,很多上班族媽媽更關注孩子的健康,她們多因工作不能在家做全職媽媽,但也絕不放心把孩子直接扔給父母帶。這些媽媽在認定母乳喂養對寶寶最好後,就無怨無悔地選擇了做“背奶媽媽”。
“背奶媽媽”的全套裝備
一個電動吸乳器、幾隻奶瓶和母乳儲存袋,還有溢乳墊。
如何做好“背奶媽媽”
☆買一個優質的電動吸奶器。投資一個較好的電動吸奶器更適合工作中的媽媽。一是快捷,方便在上班時快速地完成吸奶;二是環保,可以重複使用,借給親戚朋友等,將“背奶媽媽”的故事延續下去。
☆善用儲存袋。現在已有專供放入冷凍櫃的母乳儲存袋了。為了保證奶汁在儲存時的安全和無汙染,千萬不要使用保鮮袋儲奶放入冰櫃,因為保鮮袋易破而且不安全。
☆做好保鮮預存。母乳在0c~4c之間可以保存約一周,0c以下可以存上3個月左右。
☆標注日期防過期。如果當天吸出的奶比較多,需要在儲存袋上標明日期,放入冰箱冷凍,作為出差或旅行時喂寶寶的備用奶。
☆出差不忘帶“背奶設備”。為保證出奶量,媽媽們一定要按時吸奶,避免奶疥,等迴家後仍可以按時喂養母乳。
母乳是嬰兒成長的黃金搭檔。認同母乳喂養的好處後,就要下定決心進行母乳喂養,也要巧妙利用各種資源,尋求優質方便的哺乳用品來幫助媽媽進行母乳喂養。
3.讓寶寶感受自然
爸爸媽媽不僅要讓嬰兒享受吃的快樂,還要讓嬰兒感受室外活動的樂趣。這個月的嬰兒已經能坐得很穩,可以讓他坐在草坪上傾聽小鳥的叫聲。這種環境會讓嬰兒感覺自己像是進入了美妙的童話世界一般,而不是在大人們專為嬰兒建造的小天地中。
雖然現在嬰兒的活動場所很少,但也不能讓嬰兒躺在嬰兒車裏看世界。爸爸媽媽可以帶嬰兒到公園去感受自然美,並保證寶寶的安全。
對這個月的嬰兒來講,室外活動時間每天最好在3個小時以上。不要隻讓寶寶坐在嬰兒車上,應選擇安全的地方把他放到地上,讓他坐著或爬著玩。嬰兒非常喜歡看其他孩子玩耍,如果在住處附近有小孩活動的場所,可以把寶寶帶去放在安全的地方觀看。但在流行麻疹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讓寶寶靠近其他孩子。
當因天氣等原因不能在室外進行空氣浴時,可以讓寶寶在室內進行裸體空氣浴,但室溫必須保證在20c左右。以前一直做嬰兒體操的寶寶,有的開始不愛做了。如果這樣,可以停止做體操,改換成寶寶喜歡的、能活動全身的遊戲更有意義。
4.讓寶寶安全成長
這個月的嬰兒越來越大了,身體也越來越有勁了,活動的範圍也越來越廣了。爸爸媽媽在欣喜寶寶長大的同時,也要有安全防範意識,預防寶寶在日常生活中發生意外事故,一定要給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這個月的嬰兒,手部活動越來越靈巧,並且無論看到什麽東西都要往嘴裏送,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為此,爸爸媽媽要注意,當寶寶在床上的時候,不管他是睡覺還是醒著,周圍都要整理幹淨。特別是那些可能被寶寶吞咽的危險物品,如紐扣、硬幣、安眠藥、香煙等,絕不能放在寶寶身邊。
這個月的嬰兒不僅手的力量大增,而且腿也比以前更有力了,並且嬰兒已經學會翻身,如果睡床太小或沒有欄杆防護,就應及時更換大床或安裝護欄,否則寶寶是很容易從床上掉下來的。另外,在床邊的欄杆上不能係繩子,以免寶寶翻身或掉到地上時被繩子纏住脖子而發生危險。
親子早教——知曉親子玩什麽
1.語言能力訓練
學說話
當嬰兒表現出說話的欲望時,大人要抓住時機,教寶寶說一些簡單的詞語,最好用普通話和外語交替著說,給嬰兒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如:媽媽指著自己說“媽媽,mother”,又指著爸爸說“爸爸,father”;給嬰兒看圖片時,指著圖片上的花說“花,flower”,指著小鳥說“鳥,bird”;在外麵玩耍時,看見小狗就指給嬰兒看,同時說“狗,dog”,看見小樹說“樹,tree”。
目的:訓練嬰兒的語言能力。
注意:雖然嬰兒這時還不會說這些詞,但爸爸媽媽一定要持之以恆,並作為一種長期性的、經常性的教育來做。
聽兒歌做動作
讓寶寶麵對著媽媽坐在媽媽的膝上,拉住寶寶的小手邊搖邊念:“拉大鋸,扯大鋸,姥家門口唱大戲。媽媽去,爸爸去,小外孫,也要去。”到最後一個字時將手傾向寶寶那邊,讓寶寶身體向後傾倒。每次都一樣,以後凡是唱到“也要去”時寶寶會隨著節拍向後傾倒。
目的:訓練嬰兒語言與動作的協調能力。
注意:控製寶寶身體向後的傾斜度,以免傾斜度過大摔到寶寶。
2.動作能力訓練
翻身
方法:讓嬰兒學習由仰臥翻至側臥,然後再翻至俯臥。可將玩具放在寶寶的體側伸手夠不著處,寶寶為夠取玩具先側翻,伸手使勁也夠不著時,全身再使勁就會變成俯臥。這種動作要經常練習,嬰兒基本上到7個月大時才能翻滾。
目的:翻滾有助於嬰兒的肌肉關節和左右腦的統合能力的發展。
注意:在嬰兒周圍應作好保護措施,防止嬰兒一眨眼就摔到地上。
3.思維能力訓練
選擇物體
方法:爸爸媽媽可以同時給嬰兒2~3件種類相同但形狀或顏色不同的玩具,讓嬰兒進行選擇。爸爸媽媽可在一旁適時引導。
目的:訓練嬰兒建立“比較”“分類”的概念。
注意:玩具的種類可以隨時更換。
傳遞二積木
方法:寶寶坐在床上,媽媽給他一塊積木,等他拿住後,再向同一隻手遞另一塊積木,看他是否將原來的一塊積木傳遞到另一隻手後,再來拿這一塊積木。如果他將手中的積木扔掉再拿新積木,就要讓他先換手再拿新的。
目的:訓練嬰兒手與上肢肌肉動作,提高其用過去積累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注意:積木要保持清潔,堅持經常清洗。
4.社交能力訓練
照鏡子
方法:抱嬰兒在鏡子前麵,讓寶寶追隨、拍打鏡中人影,用手指著他的臉反複叫他的名字,再指著他的五官以及頭發、小手、小腳,讓他認識,熟悉後再用寶寶的手指點他身體的各個部位。還可以問:“媽媽在哪裏?”讓他朝媽媽看或抓鏡中的媽媽,用他的手指著媽媽說:“媽媽在這裏!”逐漸地,他就會朝著媽媽看或抓鏡中的媽媽。
目的:訓練嬰兒認媽媽、認自己、認五官、認身體,了解實物與鏡影的區別。
注意:不要讓嬰兒的頭撞到鏡子上。
捉迷藏
方法:媽媽在床上坐著,讓寶寶麵對麵坐在媽媽腿上,一手扶著寶寶的髖部,一手托著腋下保持平衡。爸爸在媽媽背後,讓寶寶一隻手抓著爸爸的手指,另一隻手抓住媽媽的胳膊,爸爸先拉一下被寶寶抓住的手,當寶寶朝這邊看時,爸爸卻從媽媽背後另一邊突然伸出頭來親熱地叫寶寶的名字,寶寶轉過頭找到爸爸時會咯咯地笑起來。
目的:發展嬰兒感知能力,增進與父母的感情。
注意:大人躲起來的時間不要過長,否則嬰兒會失去耐心不願再玩。
5.情感培育訓練
坐“飛船”
方法:在寶寶情緒愉快時,爸爸與寶寶麵對麵,扶寶寶腋下站立,然後把嬰兒往上舉過自己的頭頂,反複幾次。爸爸也可把嬰兒從自己身體的左側向右上方舉,再從右側往左上方舉,反複幾次,邊舉邊說:“寶寶坐飛船,飛船開嘍!”
目的:增近父子感情,加強遊戲能力。
注意:不要舉得太高,以免嚇著寶寶。
6.遊戲時間
聲形結合
方法:爸爸媽媽可以積累一些象聲詞和圖片,比方說:拿出小貓的圖片,告訴寶寶小貓“喵喵”叫;拿出小鴨子的圖片,告訴寶寶鴨子“嘎嘎”叫;再拿出汽車圖片,告訴寶寶汽車“嘀嘀”叫等。
目的:把聲音和事物聯係起來,豐富寶寶的知識,滿足寶寶的好奇心。
注意:時間不要過長,以免寶寶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