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極其敏感時期,宗翰抵達燕京,引起了燕京高層的震動。


    宗望也知道他來者不善,但有些矛盾是不能當麵激化的。


    “宗望,我一路過來,這燕京人丁眾多,頗為繁華,多虧了你啊!”


    “中書令言重了,都是為朝廷效命。”


    “對了,高麗一事你可知曉?”


    “我接到了來自遼陽的軍報。”


    宗翰故意問道:“你如何看這件事?”


    “中書令是指宋廷向高麗增兵一事?”


    “就當是吧。”


    “增兵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增加後勤廂軍卻極有可能。”宗望保守地說道。


    這些個金國創業者們可不是蠢貨,他們經曆了滅遼伐宋,豈是那麽好忽悠的呢?


    但宗望說的依然很保守。


    因為越是聰明且充滿智慧的人,越不會把話說滿,更不會隨意去斷定一件自己沒有把握的事。


    “你的意思是,宋廷也有增兵的可能?”


    “有。”


    “趙官家從何增兵?河北?還是河東?”


    “都不是。”


    “那是?”


    “從京畿增兵。”


    “增派趙官家的禁衛軍?”


    “不排除這個可能。”宗望咳嗽了一聲,目光中流動著清澈的光澤,“我們除了了解宋廷在河北、河東、陝西以及遼東等地的布防,對其他地方的軍防並不了解。”


    “陝西、河東、河北、遼東,禁軍數量加起來有二十萬之眾了吧,要養二十萬禁軍,需要多少廂軍?同時在各地修築城寨,調動軍糧物資,且頻繁作戰,一年又需要多少軍費?”宗翰說道,“再加上京畿路禁衛軍。”


    宗望說道:“一年的軍費恐怕在3000萬貫以上。”


    “那趙官家如何再增三十萬大軍?”宗翰頗為不屑說道,“我承認趙官家是有那麽一些手段策略,總是能將局麵化險為夷,但他也別當我們是傻子,如此高的軍費開支,他趙官家一直在懸崖邊上,他自己心裏應該有數。”


    宗望沉默不言。


    大宋的財政、官僚和軍隊,是一個謎。


    趙官家保持如此龐大的軍防,以及官僚體係,財政還沒有崩潰,是金國高層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的一件事。


    趙官家像是有神奇的變錢術,他的錢仿佛永遠用不完。


    但是,宗望其實是從去年傳遞迴來的大宋改革情況的文書中,也窺探出一些大宋核心本質。


    大宋與金國是不一樣的。


    應該說,趙官家與金國的當權者所采用的隱形戰略是不一樣的。


    “宗望,你認為宋國的報紙存在的意義是什麽?”宗翰繼續說道,“那不過是推到台麵上來欺騙我們的工具而已。”


    “也不盡然。”宗望笑了一下,那笑容中仿佛帶著一些複雜的情緒。


    “你有何高見,我願聞其詳。”宗翰說道。


    宗望知道宗翰這一次來,是他說服他出兵伐宋的,所以才如此有耐心地跟自己探討大宋內部更深層次的結構。


    “中書令怎麽看呢?”宗望反問道。


    宗翰端起茶杯來,飲了一口茶,平靜地說道:“現在的宋國,比宣和年間看似強大了一些,他們打了不少勝仗,但這些年損失也不小。”


    宗望點了點頭。


    “現在表麵強大的宋國,其實是一個被趙官家的報紙吹噓起來的胖子而已。”宗翰繼續說道,“龐大的軍費開支和官僚開支,臃腫的軍事防線,都是大宋最致命的弱點。”


    宗望不點頭了。


    宗翰繼續說道:“之所以還沒有崩塌,隻是趙官家還在硬撐而已,而這一次高麗之戰,隨著宋國對高麗傾斜龐大的錢財和人,這個胖子也該原形畢露了。”


    “中書令的意思是?”


    宗翰說道:“國庫枯竭,河北、河東軍費還能否發出來是問題。”


    宗望搖了搖頭,他說道:“中書令,我與你持有不同的看法。”


    “哦,願聞其詳。”


    “我從去年開始在析津府選了一個地方,效仿宋國推行了他們的新農政,你猜結果是什麽?”


    “是什麽?”


    “當地百姓對朝廷感恩戴德,當我派人去那裏招募兵丁的時候,每一戶人家都非常配合,願意積極地效命於朝廷,在他們看來,朝廷招募士兵,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家園。”


    宗翰神色不變,繼續聽著宗望說。


    “知道他們為何會有這種想法嗎?”


    “為何?”


    “因為他們拿到了土地,成為了土地的主人,在招募兵丁的時候,隻需要告訴他們,我們是為了保護他們每一個人的家園,無論是族裏的族長,還是家裏的人,都會從防抗變成積極配合。”


    宗望顯然察覺到了趙寧對土地改革最至關重要的一點。


    土地改革,讓大量農民重新分配到土地,減少賦稅,大大改善了農民生活現狀。


    而從古到大宋,中國人都生活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心中的責任感極強,為了家族,每一個人都可能做好隨時獻身的準備。


    而為了維持這種被改善的現狀,更多的人願意從戎。


    這其實是國家概念覺醒的第一步。


    “難道他們從戎後就不要俸祿?”宗翰笑道,“他們一樣會找趙官家要錢,我跟你說的是宋國國庫的問題。”


    “我要跟你說的正是國庫的問題。”宗望說道,“趙官家這幾年抄家不在少數,對趙官家不滿的官僚也不在少數,為何趙官家能完成新農政,且調整了宋國有史以來的重文輕武之策?”


    “為何?”


    “我們是依靠貴族、漢人地主來治理地方,而趙官家是通過得到民眾支持,拉攏一部分官僚,對另一部分官僚下手,掃除了障礙,一部分官僚之所以願意幫助趙官家,就是因為有廣泛的民眾支持,民眾之所以會支持,正是因為新農政。”


    “抄家不能一直保持國庫收入。”


    “但是趙官家不僅僅隻有新農政,國營商社、銀行,中書令可有了解過?”


    宗翰沉默。


    “我們說說交鈔,西夏人在銀州之戰後,接受了宋國的交鈔,這一點中書令是知曉的。”


    宗翰點了點頭。


    “交鈔來源何處?”


    宗翰說道:“據說是宋廷製作出來的。”


    “一張交鈔製作成本是多少?”


    “具體是多少我不知,但很少。”


    “然而,宋廷潛人在西夏走私戰馬,以交鈔結算,以往一匹戰馬需要幾十貫,甚至百貫,現在隻需要一張交鈔上麵印這一百貫,就能買到一匹戰馬,你覺得趙官家花了多少錢?”


    宗翰愣了一下。


    政治真的是宗翰的短板。


    “據細作迴報,陝西一帶已經普及交鈔,許多軍民的俸祿都以交鈔結算,你覺得趙官家在軍費上會花費多少錢?”


    “趙官家不可能一直印錢發俸祿!”宗翰似乎不甘心。


    “但他現在確實這麽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宋朝當暴君趙寧嶽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淩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淩煙並收藏迴到宋朝當暴君趙寧嶽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