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交鈔下鄉?(第一更)
迴到宋朝當暴君趙寧嶽飛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翰雖然能力差了些,但卻是出了名的口直心快,有擔當,有公心。
這種人放在宰執的位置,未必能有突出的政績,卻可以在處理許多事的時候,客觀、公正。
趨利避害是人性,人都是有私心的。
官場這種充滿權力和金錢的地方,是最容易將人性的惡無限放大的。
能在這種地方保持本心,如同心口懸一把刀。
正如秦檜用非常簡單的話說道:別看街邊有些人在罵李純佑、王守德等人弄權誤國,換做他們上,恐怕未必會好到哪裏去。
趙鼎和許翰沉默了片刻,許翰說道:“陛下,太子仁德,卻還不足以擔大任。”
“此話怎講?”趙寧問道。
他其實心中已經有數,但他必須要從趙鼎和許翰這裏得到答案,必須讓他們說出來。
王守德事件被官方定義為通敵叛國,太子與王守德牽連不清,如果不處理趙諶,是無法給天下推行新政的那些人一個交代的。
作為皇帝,必須考慮多方勢力的情緒和想法。
許翰說道:“太子輕佻,不足以君天下。”
上一次說類似話的宋徽宗他哥宋哲宗時期的宰相章惇,章惇的原話是這樣的: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
這裏的端王說的就是趙佶。
而許翰此時說趙諶輕佻,言下之意已經再明顯不過。
隻是,雙方的輕佻或有不同。
趙佶貪玩,喜歡琴棋書畫。
而趙諶,說得好聽是率直,說的不好聽是衝動。
趙寧又問趙鼎:“趙相公以為呢?”
“臣覺得,年少者,性情耿直並非壞事,但今時不同往日,朝野政局起伏,太子殿下繼續在朝堂,對他來說,十分危險。”
趙寧點了點頭。
這兩位的評價可以說已經非常客觀了。
他們並未說太子站在舊黨那一邊所以要廢太子。
許翰從太子行為說太子的性格。
而趙鼎則認為,少年人性情耿直真的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但現在的朝堂,不是真宗、仁宗時期的朝堂,現在的朝堂,比神宗時代的朝堂還要動蕩,新政派與頑固的舊派是你死我活的局麵。
天下各方麵都在推陳出新,未來動亂的局麵隻會隨著新政的範圍越大而越大。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十四歲且衝動的太子,是不適合在權力範圍內的。
哪怕是陛下您隻給他一個吏部主事的位置讓他曆練,也容易被人利用。
趙寧沉默了片刻,說道:“兩位所言,朕已知曉。”
在許翰府上待了片刻,趙寧便起身迴宮。
迴宮的馬車上,趙官家對趙鼎說道:“許翰致仕,誰適合擔任尚書右丞?”
趙鼎說道:“秦檜可行。”
“為何?”
“此人行事果敢、持重,深得人心,且兩個月前,他還向臣提過交鈔入鄉之論。”
趙寧問道:“交鈔入鄉?”
趙鼎說道:“現在七路推行新農政,其中牽涉到均田承租,租田後,許多百姓是需要錢購買農具、種子的,臣這段時間去應天府鄉間專門走了一趟,新農政目前全麵深入下去,最大的阻礙已經不是朝堂官員的阻隔,而是實際民情。”
趙寧立刻就知道秦檜到底想幹什麽了:給農民貸款。
這一點他趙官家怎麽可能沒想過。
當時剛剛讓陳東在京畿路處理宗室良田的時候,他就有考慮過。
隻是當時時機尚未成熟,後來秦檜私底下也向他提過,當時他沒有同意。
不同意的理由也很簡單,王安石的青苗法失敗在先。
王安石的青苗法具體內容是什麽?
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斂。
意思是,朝廷以百分之二十的利息,在莊稼青黃不接的時候,將提舉常平司裏的糧食貸給農民,緩解民情,等秋天收農稅的時候,一並收上來。
王安石是在什麽大背景下提出青苗法的呢?
總所周知,大宋朝百年良田開荒力度前所未有,那麽對農業的扶持自然也是前所未有。
農民需要錢購買農具、種子,有時候一打仗,賦稅沉重,農民傾家蕩產,隻能借貸生活。
於是,宋代民間借貸業十分發達。
而又因為宋代土地兼並嚴重,農民大部分是佃戶,佃戶與地主交流更多,於是借貸的主體便是地主和佃戶。
地主通過借貸進一步盤剝農民。
王安石便認為,朝廷可以推出借貸,來統一規範這個市場。
這樣既可以遏製民間高利貸,還可以讓囤積在提舉常平司裏的糧食成為商品,為朝廷增加收入。
可以富國,也可以減輕百姓壓力,還可以達到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於是青苗法出來了,再於是,青苗法失敗了。
說到底,青苗法是中國古代第一次農業金融信貸的重大突破。
雖然它失敗了,但它的意義重大。
而青苗法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也很簡單:真正需要貸款的是窮人,而官府又不敢大範圍將糧食和錢貸款給真正的窮人,因為擔心貸出去的錢收不迴來。
官府想要貸的對象是有錢人,有錢人又不需要貸款。
於是,根據黃宗羲定律,青苗法後來竟然成了一種賦稅,最後被迫叫停。
趙寧說道:“秦檜說的交鈔入鄉,與王介甫的青苗法有何不同?”
趙鼎說道:“昔時,青苗法是以提舉常平司的糧食折成錢借貸給民間,是朝廷實打實拿出糧食折算的,若是民間無法償還,則朝廷損失頗大,而此時此刻……”
趙寧立刻問道:“此時此刻如何?”
趙鼎用一種堅定的語氣說道:“此時此刻,像民間借貸交鈔,是朝廷印出來的。”
趙寧沉默地注釋了片刻趙相公,趙鼎有些緊張,說道:“陛下,若是銀行來主控交鈔入鄉,一是朝廷不需要真正花費成本,二是將借貸對象限製在農民,可以增加民間交鈔數量,將財富流一部分到農民手中,可緩解天下緊張局勢。”
“所以你讚同秦檜的交鈔入鄉之策?”
“臣讚同。”
趙寧倒是真的覺得趙鼎是絕佳的新政執行人。
銀行新政穩定後,他本就打算啟動下一步的農業貸款新政了,卻沒想到趙鼎和秦檜已經提前想到了。
不過聽到趙鼎推薦秦檜,趙寧心頭不由得感慨。
秦檜可不是什麽好人啊!
但是,秦檜的偽裝,卻讓趙鼎也很器重他。
這種人放在宰執的位置,未必能有突出的政績,卻可以在處理許多事的時候,客觀、公正。
趨利避害是人性,人都是有私心的。
官場這種充滿權力和金錢的地方,是最容易將人性的惡無限放大的。
能在這種地方保持本心,如同心口懸一把刀。
正如秦檜用非常簡單的話說道:別看街邊有些人在罵李純佑、王守德等人弄權誤國,換做他們上,恐怕未必會好到哪裏去。
趙鼎和許翰沉默了片刻,許翰說道:“陛下,太子仁德,卻還不足以擔大任。”
“此話怎講?”趙寧問道。
他其實心中已經有數,但他必須要從趙鼎和許翰這裏得到答案,必須讓他們說出來。
王守德事件被官方定義為通敵叛國,太子與王守德牽連不清,如果不處理趙諶,是無法給天下推行新政的那些人一個交代的。
作為皇帝,必須考慮多方勢力的情緒和想法。
許翰說道:“太子輕佻,不足以君天下。”
上一次說類似話的宋徽宗他哥宋哲宗時期的宰相章惇,章惇的原話是這樣的: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
這裏的端王說的就是趙佶。
而許翰此時說趙諶輕佻,言下之意已經再明顯不過。
隻是,雙方的輕佻或有不同。
趙佶貪玩,喜歡琴棋書畫。
而趙諶,說得好聽是率直,說的不好聽是衝動。
趙寧又問趙鼎:“趙相公以為呢?”
“臣覺得,年少者,性情耿直並非壞事,但今時不同往日,朝野政局起伏,太子殿下繼續在朝堂,對他來說,十分危險。”
趙寧點了點頭。
這兩位的評價可以說已經非常客觀了。
他們並未說太子站在舊黨那一邊所以要廢太子。
許翰從太子行為說太子的性格。
而趙鼎則認為,少年人性情耿直真的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但現在的朝堂,不是真宗、仁宗時期的朝堂,現在的朝堂,比神宗時代的朝堂還要動蕩,新政派與頑固的舊派是你死我活的局麵。
天下各方麵都在推陳出新,未來動亂的局麵隻會隨著新政的範圍越大而越大。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十四歲且衝動的太子,是不適合在權力範圍內的。
哪怕是陛下您隻給他一個吏部主事的位置讓他曆練,也容易被人利用。
趙寧沉默了片刻,說道:“兩位所言,朕已知曉。”
在許翰府上待了片刻,趙寧便起身迴宮。
迴宮的馬車上,趙官家對趙鼎說道:“許翰致仕,誰適合擔任尚書右丞?”
趙鼎說道:“秦檜可行。”
“為何?”
“此人行事果敢、持重,深得人心,且兩個月前,他還向臣提過交鈔入鄉之論。”
趙寧問道:“交鈔入鄉?”
趙鼎說道:“現在七路推行新農政,其中牽涉到均田承租,租田後,許多百姓是需要錢購買農具、種子的,臣這段時間去應天府鄉間專門走了一趟,新農政目前全麵深入下去,最大的阻礙已經不是朝堂官員的阻隔,而是實際民情。”
趙寧立刻就知道秦檜到底想幹什麽了:給農民貸款。
這一點他趙官家怎麽可能沒想過。
當時剛剛讓陳東在京畿路處理宗室良田的時候,他就有考慮過。
隻是當時時機尚未成熟,後來秦檜私底下也向他提過,當時他沒有同意。
不同意的理由也很簡單,王安石的青苗法失敗在先。
王安石的青苗法具體內容是什麽?
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斂。
意思是,朝廷以百分之二十的利息,在莊稼青黃不接的時候,將提舉常平司裏的糧食貸給農民,緩解民情,等秋天收農稅的時候,一並收上來。
王安石是在什麽大背景下提出青苗法的呢?
總所周知,大宋朝百年良田開荒力度前所未有,那麽對農業的扶持自然也是前所未有。
農民需要錢購買農具、種子,有時候一打仗,賦稅沉重,農民傾家蕩產,隻能借貸生活。
於是,宋代民間借貸業十分發達。
而又因為宋代土地兼並嚴重,農民大部分是佃戶,佃戶與地主交流更多,於是借貸的主體便是地主和佃戶。
地主通過借貸進一步盤剝農民。
王安石便認為,朝廷可以推出借貸,來統一規範這個市場。
這樣既可以遏製民間高利貸,還可以讓囤積在提舉常平司裏的糧食成為商品,為朝廷增加收入。
可以富國,也可以減輕百姓壓力,還可以達到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於是青苗法出來了,再於是,青苗法失敗了。
說到底,青苗法是中國古代第一次農業金融信貸的重大突破。
雖然它失敗了,但它的意義重大。
而青苗法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也很簡單:真正需要貸款的是窮人,而官府又不敢大範圍將糧食和錢貸款給真正的窮人,因為擔心貸出去的錢收不迴來。
官府想要貸的對象是有錢人,有錢人又不需要貸款。
於是,根據黃宗羲定律,青苗法後來竟然成了一種賦稅,最後被迫叫停。
趙寧說道:“秦檜說的交鈔入鄉,與王介甫的青苗法有何不同?”
趙鼎說道:“昔時,青苗法是以提舉常平司的糧食折成錢借貸給民間,是朝廷實打實拿出糧食折算的,若是民間無法償還,則朝廷損失頗大,而此時此刻……”
趙寧立刻問道:“此時此刻如何?”
趙鼎用一種堅定的語氣說道:“此時此刻,像民間借貸交鈔,是朝廷印出來的。”
趙寧沉默地注釋了片刻趙相公,趙鼎有些緊張,說道:“陛下,若是銀行來主控交鈔入鄉,一是朝廷不需要真正花費成本,二是將借貸對象限製在農民,可以增加民間交鈔數量,將財富流一部分到農民手中,可緩解天下緊張局勢。”
“所以你讚同秦檜的交鈔入鄉之策?”
“臣讚同。”
趙寧倒是真的覺得趙鼎是絕佳的新政執行人。
銀行新政穩定後,他本就打算啟動下一步的農業貸款新政了,卻沒想到趙鼎和秦檜已經提前想到了。
不過聽到趙鼎推薦秦檜,趙寧心頭不由得感慨。
秦檜可不是什麽好人啊!
但是,秦檜的偽裝,卻讓趙鼎也很器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