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生活溫馨

    ——聰明的女人懂得扮演好兒媳婦的角色

    別玩心眼,隻有真心才能換來真心

    關心愛人,更要愛屋及烏

    結婚後,有的女人可能會這樣認為:我是由我爸媽養活這麽大的,結婚前公婆也沒有給我什麽,所以我有必要對他們那麽好嗎?

    但是女人不要忘了,公婆是沒有養活過你一天,也從沒給過你什麽,但是婆婆十月懷胎,生下兒子,並且費盡心力把他培養成人,讓他娶了你這個媳婦,和你生活一輩子,你不孝順他們,他們兒子心裏能願意嗎?還有一點,結了婚的女人一定要知道,你嫁人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幸福,更是為了愛。所以,既然愛,就要學會愛他所愛!愛,就要學會愛屋及烏!

    雖然在結婚之前,小惠就已經知道,結婚從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可真正走入婚姻生活後,小惠還是無法立即接受“丈夫不但屬於自己,還屬於他的家人”這樣一個事實。

    婚後第一年,小惠的丈夫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帶小惠迴自己的父母家,這對於年輕愛玩的小惠來說,周末生活幾乎都被毀掉了。時間一長,小惠對去公婆家有了抵觸心理,她開始找各種理由推脫。

    後來,小惠的丈夫也感覺到了她的變化,便和她好好地談了一次。丈夫對小惠說:“我知道咱們剛結婚,我也很想周末的時候多陪你出去玩,好好地過過二人世界。但是,你也知道咱們的父母都年紀大了,正是需要我們關心的時候。咱們多抽空過去陪陪他們,他們會覺得你這個新媳婦懂事孝順,會更加疼愛你。而且這樣到了過年的時候,咱們就好去山西你父母家陪他們過年了。”

    小惠聽完丈夫的話,抵觸情緒不那麽強烈了,但她仍和丈夫討價還價,約定每個月隻迴去一次。丈夫無奈地答應了。

    後來,直到小惠做了母親,她才開始反思,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她才真正理解 “丈夫並不隻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同時他也是公公婆婆的兒子”這樣一個事實。於是,她開始主動張羅著帶孩子去公婆家過周末,這一舉動讓小惠的丈夫感動不已,從此對她更為體貼。

    《新結婚時代》一書中說:“嫁給他,等於嫁給他全部社會關係的總和。”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愛他,就要從內心真正接受他的家人、善待他的家人,這是婚姻走向美滿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夫妻之間出現問題並不是因為相互之間的感情不好,而是因為他們無法從心底裏接受對方的家人、無法與對方家人和睦相處導致的。因此,為了能夠讓夫妻之情長久,女人要學會愛屋及烏,善待自己丈夫的家人,這樣不但能讓你得到更多人的疼愛,也能讓你同時贏得丈夫更多的尊重和愛。

    不要把婆家娘家分得太清

    結了婚後,似乎就有了婆家娘家之分,有了我父母與你父母之說,感覺上有親有疏、有遠有近。由此,夫妻間的矛盾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為二人世界蒙上了一層陰影。其實,對於女性而言,既然嫁人了就要做好心態上的調整,要明白你們的結合不僅僅是組成了一個小家庭,更是促成了兩個大家庭的相交。如果能把婆家人當做娘家人般對待,甚至有時候對男方父母更好一些,你的婚姻生活必定會幸福美滿。

    對待公婆,多一分理解,多一點耐心

    與公婆相處,是每個步入婚姻後的女性都要麵對的問題,因為這種關係的特殊性,如果相處不好,所帶來的傷害也是極深的。

    李揚在結婚前就告訴妻子劉潔,婚後他們要和自己的父母同住在一起。劉潔是個善解人意的好姑娘,不但沒有反對,還懂事地對李揚說有長輩的照顧,自己很幸福。

    劉潔原本以為隻要自己有孝順之心就能好好與公婆相處,但她結婚沒有多久就發現有些事情是自己當初想得太過簡單了:劉潔叫李揚周末陪自己去逛街,婆婆怕李揚休息不夠,就阻攔說逛街就要消費,掙錢又不容易,讓劉潔少花點錢;劉潔沒有吃早飯的習慣,但是婆婆卻抱怨說自己辛苦早起做了早飯,媳婦卻不領情;劉潔剛買了一張白色沙發,結果公公迴來後沒換衣服一屁股就坐在白沙發上了……雖然劉潔明白這些都是生活小事,但她心中的不滿卻在日日加深,她對李揚父母的態度也漸漸有了變化。

    有一次,劉潔身體不適,打電話讓李揚早點下班迴來陪自己,婆婆聽見了,馬上搶過電話叫李揚不用迴來了,說有她照顧劉潔就行了。掛了電話,婆婆還埋怨劉潔說男人在外麵打拚已經很累了,幹嘛還要他迴來做照顧人的事情。劉潔感到委屈,難道婆婆沒看見為了這個家,她也天天在外打拚嗎?而且既然是夫妻,為什麽做丈夫的就不能照顧照顧妻子?她越想越生氣,便跟婆婆爭執起來,將這段時間心中積累的不滿全都發泄了出來。李揚下班迴來後,得知劉潔與媽媽吵架了,便當著父母的麵數落了劉潔一頓。劉潔覺得沒麵子,又與李揚大吵了一架,最後氣得摔門迴了娘家。

    劉潔迴到父母家後,淚眼汪汪地向媽媽講 述了自己的遭遇。劉潔的媽媽是個明白人,她聽完女兒對婚後生活的諸多抱怨,並沒有和女兒站在同一陣線上去數落親家,反而開解女兒說:“公婆偏心你丈夫是很正常的事,就像爸爸媽媽也會偏心你一樣。而且兩代人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本來就有差異,你們尚且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更何況你的公公婆婆?李揚說你,是因為他不能說長輩的不是,而且如果他幫你說話,你讓老人情何以堪?所以,凡事還要將心比心,彼此包容和體諒。”

    通常來說兩代人之間,無論思想觀念還是生活習慣都會有不小的差異,因而容易產生隔閡,但這種隔閡說不上誰對誰錯,隻是角色不同,感受也不同而已。上海社會科學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也認為,當兩代人之間產生矛盾時,年輕人總會把根源歸咎到父輩,認為是他們的介入才導致矛盾的產生,卻從來不會冷靜地想一想他們為何介入。在我們整天喊著鬧著要尋求兩人世界的甜蜜和輕鬆時,難道長輩就真的願意與子女同住,從而放棄他們清淨而舒適的生活嗎?當今職場競爭異常激烈,一旦有了孩子,試想如果沒有老人的幫助,我們又該如何在孩子和工作之間找到平衡?所以,作為兒媳婦,對待自己的公婆,一定要多一分理解,多一點耐心,懷著感恩的心態來看待與長輩間的矛盾,會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有助於打造寬鬆、愉快的家庭生活環境。

    處理好婆媳關係,家庭才能真正和睦

    世上有一種關係,可以說是婚後女人都想經營好的,那就是婆媳關係。婆媳關係是以婚姻關係為中介結成的一種特殊人際關係,由於這種關係既沒有親子關係的那種穩定性,也沒有婚姻關係的那種密切性,而且雙方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利益分歧,所以經營起來確實比較麻煩。但這並不是個無解的難題,其實婆媳之間有很多和睦相處的方法,不一定非要麻辣過招。

    要處理好婆媳關係關鍵在於婆媳雙方都有和睦相處的意願,都能為維係好這層關係而做出實際努力,下麵我們就介紹一下當媳婦的女性需要注意的幾點:

    謹記自己的角色

    結婚後,女性都要改口稱丈夫的母親為“媽”,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從此把婆婆當成自己親媽那樣對待。這並不是說要在關心孝順方麵將親媽和婆婆區別對待,而是說在一些相處細節方麵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態度。比如說,母女之間可以互相開玩笑,但你和婆婆之間開玩笑就要慎重了;你可以在自己親媽麵前任性耍脾氣,但在婆婆麵前最多隻能小小地撒撒嬌;在娘家,你可以迴家後就躺在床上等著媽媽做飯 吃,但如果是在婆家就不能這樣了,你就有必要進廚房打打下手或是陪著婆婆聊天。

    這些例子充分說明了一點,做媳婦的必須謹記自己的角色,拿捏好在婆婆麵前說話做事的分寸,而且就算你不能刻意做一些討人喜歡的事情,也不能做一些讓人看不慣的事情。畢竟對於你的婆婆而言,你是一個親密的 “陌生人”,你的脾氣秉性、生活習慣,她不可能全盤接受。

    把握好對待丈夫的態度

    做媳婦的需要記住,你的婆婆是除你之外最愛你老公的女人,所以你在她麵前以何種態度對待你的丈夫,將會直接決定她對你的態度。

    如果在婆婆麵前和丈夫過於親熱,婆婆會覺得你不夠自重,而且還會覺得你搶走了她的兒子,正所謂 “娶了媳婦忘了娘”,她自然不會給你好臉色看。

    如果在婆婆麵前對丈夫指手畫腳、唿來喝去的,你就別期望婆媳關係能變好。做婆婆的都期望兒子娶來的是能照顧他的媳婦,而你在她麵前這樣,顯然會讓她產生 “兒子要照顧媳婦 ”的想法,自然會對你心生反感。

    所以說,做媳婦的一定要在婆婆麵前給丈夫留足麵子,讓婆婆心裏得到平衡。

    和婆婆站在同一陣線上

    女性的天性決定,當兩個女人站在同一陣線上後,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彼此的包容度都會高許多。所以,做媳婦的請主動和你的婆婆站在同一陣線上吧,當她感受到你甚至比她的親兒子還要了解她、向著她,她自然會對你好。

    具體實踐時,可以參看以下幾點:隻要是非原則性、無傷大雅的問題都堅決支持婆婆的意見;多找找你和婆婆的共同點,有助於你們尋找到共同話題,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多陪婆婆迴憶往事,耐心聽她將往事娓娓道來,那麽她很可能會視你為知己;偶爾在婆婆麵前示弱,將你碰到的不快、困難說給她聽,向她尋求解決辦法,這也有助於拉近你們彼此的心理距離;婆婆可能會在一些小問題上和你過不去,甚至處處挑刺,但你要知道她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她在潛意識裏把你當做了競爭者,所以才會以這樣的方式來發泄對你的不滿,所以這種時候,你一定不要反駁,要虛心接受;給自己買東西時不忘給婆婆也來一份一樣的,告訴她這是閨蜜裝、閨蜜鞋、閨蜜包,她自然會覺得跟你的距離更近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巧妙借助孩子傳遞感情

    如果婆媳之間有了矛盾,仍然有和好的一線希望,那就是媳婦和婆婆之間的情感維係者——孩子。許多婆媳之間的關係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但一旦第三代出現,血脈親情就會愈合這道心靈上的傷口。一個聰明的媳婦要善於利用孩子來改善婆媳之間的關係,媳婦的意見和建議如果無法直接與婆婆交流,那麽可以通過孩子的嘴去傳遞,而這樣的情感傳遞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愛老人健康,是對家庭最好的嗬護

    關心老人的身體健康,做好飲食調養

    在一個家庭中,女人往往是最為重要的核心成員。女人作為妻子、母親和媳婦,除了相夫教子外,還要懂得關心家中老人的健康。而要在日常生活中維護好老人的健康,女人就必須安排好老人的一日三餐。因為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會逐年衰退,而此時對於他們來說,維護健康的最佳方式就是飲食調養。如果女人能調配和平衡好老人的飲食營養,就能科學有效地使老人享有健康的體魄,進而身心舒暢地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總體來說,老年人飲食調養的特點是營養既要全 麵,又要合理,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食物要全麵:老年人營養的儲備和調節能力很低,因此老年人的飲食要注重保持多樣化,不論是五穀雜糧、蔬菜水果,還是畜禽蛋乳、山珍海味,老年人都不可偏廢。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可按照 “中國膳食營養金字塔”的搭配比例,為家中老人做好膳食搭配,除了保證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的合理攝入,更應注意鈣、鋅、硒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補充。最好能盡量做到 “五色搭配”,即保證老人一天進食的食物中包含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的食物,這樣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食物要粗細搭配、易於消化:老年人由於結腸袋鬆弛、腸蠕動減慢,多有便秘,故而宜多進食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尤其宜多進食蔬菜和水果,既可通便又能改善腸道菌群,還有助於調節血糖和血脂。另外,老年人的胃動力通常較弱,排空時間會延長,胃酸、消化酶的分泌也會減少,因此宜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麵條等半流質食物。

    飲食宜清淡:一般來說,老年人的口味都偏重,這是因為老年人味覺減退所致,但進食味重的食物,對身體健康特別不利。所以如果家中有口味偏重的老人,女性應該通過逐漸減少調味品的方式來慢慢改善老年人的口味。總之,老年人的飲食要清淡,以穀為養、果菜為充、肉類益之,這樣既可滿足各種營養素 的供應,又可保證大便通暢。但要注意,清淡不等於吃素。

    飲食要有節:老年人的胃腸道適應能力通常較差,因此應注意飲食有節,避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使運化功能失常,氣血鬱滯,從而引起腹脹、泄瀉、噯氣等症狀,進而導致老年人的胃口和消化功能變得更差。一般來說,進食七八分飽即可。

    要少食多餐:老年人的肝髒合成糖元的能力降低,糖元儲備較少,對低血糖耐受力較差,容易感到饑餓和頭暈。所以,女性在安排飲食時,最好能讓老人少吃多餐。每餐的量都不宜太多,而且除正常的三餐外,最好能在老人午睡醒來後適當吃少許食物,但注意最好少吃甜食,以免影響吃晚餐的食欲,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水分要充足:由於身體機能衰退,老年人通常不太容易感到口渴,特別是高齡的老人。但水分對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老人不能及時攝入足夠的水分,很容易出現生理性缺水及血液濃度增大等現象,影響血液正常循環,容易誘發多種惡疾。所以,女性要幫助家中老人養成科學、主動飲水的習慣。一般來說,老年人一天要攝入2000毫升左右的水分,但要注意,老年人每次喝水時不能過猛、過多,否則易加重心髒負擔,還會衝淡胃液,影響食欲。

    關注老人的睡眠質量

    如果家中有老人,你就會發現老人的睡眠時間通常很短,而且如果你細心了解可能還會發現老人有晚上入睡困難、半夜易醒、天不亮就睡不著了、白天精神狀態不好等現象。這並非是因為老年人睡眠需要減少了,而是因為他們的睡眠能力在減退。一般來說,隨著身體機能的逐年下降,老人的睡眠質量會慢慢變差,而睡眠質量又直接關係到老人對於疾病的抵抗力,所以做媳婦的一定要注意關心老人的睡眠質量。下麵就介紹一下從飲食、日常活動和睡眠環境三方麵進行睡眠調節的方法,你可以嚐試幫助和提醒家中老 人,以使他們能提高睡眠質量。

    飲食調節

    原則上,老人一周以內睡眠不好是可以通過調節飲食來改善的。在每天保證三餐的基礎上,晚餐要少吃,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甜食,以及富含蛋白質、酪氨酸的食物,如魚、肉類、蛋黃、乳酪等。因為一旦血液中酪氨酸增加,可轉化為使頭腦保持敏銳的化學物質 ——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還會妨礙血清素的產生,容易使大腦興奮,難以入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人睡前半小時可以適當進食一些澱粉類的食物,如一片麵包或是一個蘋果,可以促使大腦正常分泌鎮靜性的物質。也可以適量飲用以幹燥菩提(可在花茶專賣店購買)衝泡的菩提花茶,可達到安神、幫助睡眠的效果。但要注意,不要攝入過多的水分,以免夜間產生尿意而打斷了睡眠。

    調節日常活動

    老人如果睡眠不好,可提醒老人:白天適量做些運動,但不要在傍晚的時候;午休時間不要太長;晚上避免強烈的體力活動和過度的腦力活動;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按照身體生物鍾的節律按時上床、按時起床;除睡覺外,其他時間不要待在床上或臥室裏;上床就睡覺,不要在睡前看書、看電視、看報紙,尤其是不宜看情節緊張、使人激動的內容,另 外睡前也不宜思考問題;不要勉強自己入睡,因為長此以往反而容易引發睡眠恐懼,如果躺在床上20分鍾仍睡不著,就先起床,做些溫和的事情,安靜放鬆一下,等真正有睡意的時候再上床睡覺。

    改善睡眠環境

    老人睡覺時應當選擇安靜和令人放鬆的環境,如果居住環境過吵,要提醒他們盡量關閉門窗睡覺,也可以為他們購買耳塞,讓他們戴著睡覺。

    幫助老人仔細選擇適合他們的睡床和床上用品。老人睡的床不宜過軟,棉墊的木板床最佳,如果家中是用床墊的,最好選擇有一定硬度的棕櫚墊;枕頭的高低要適中,被褥要鬆軟柔和、幹燥、舒適,枕套、床單、被套等最好選擇純棉質地的,而且要經常更換,以保證床上用品的清潔度和舒適度。

    幫老人挑選合適的窗簾,應盡量選擇遮光性強的窗簾,這樣老人才不會因為光線問題而失眠。

    幫老人調節好臥室內的溫度和空氣濕度,必要時可以開空調或風扇,如果空氣幹燥,可以在暖氣上放塊濕毛巾或者安置一台加濕器。

    總而言之,老人在出現失眠時,女性應盡量幫助老人調節,如果在短期內無法改善的話,最好帶老人去正規的醫院做做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睡眠方向要與地球磁力線方向呈平行狀態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在地球這個大磁場中生存,可以說這個大磁場對我們人類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我們的睡眠方向不能與地球磁力線方向呈平行狀態,那麽我們體內的生物大分子排列就不會是定向排列,氣血運行就會受影響,代謝會加快,能量消耗會加大,睡眠中的快、慢波也無法協調運行,如此一來就會淺度睡眠多、深度睡眠少,睡眠質量會大打折扣。對於生活在北半球的我們來說,地球的磁力線方向是從南到北,所以最佳的睡眠方向應該是頭朝北、腳朝南。

    彩衣娛親,快樂是老人健康長壽的一大法寶

    中國有個成語叫做“彩衣娛親”,這個成語是說春秋時有個叫老萊子的人,他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逗父母發笑。為什麽老萊子要逗父母笑呢?這是因為快樂是老人健康長壽的一大法寶。

    英國哲學家弗根說:“心理愉快是健康長壽的秘訣。”在心情愉快時,人體會相應出現一係列的生化反應,生成許多有利於提高免疫力的物質,如激素、酶、乙酰膽堿等,所以快樂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 保持身體健康的良方。特別是老人,如果能擁有一個比較平和、積極、愉快的心境,就能延年益壽,安享晚年。

    如何讓老人心情愉悅呢?除了保持自身沒有疾病之外,老人其實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交流。但在現代社會,由於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很多年輕人忽視了和老人的情感交流,而老人也出於對兒女的理解,鮮少會主動跟兒女提出自己的精神需求。

    中央電視台的公益廣告《別讓等待成為遺憾》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這則廣告的內容是:兒子很小的時候,媽媽對兒子說:“等你上幼兒園,媽媽就享福了。”兒子上幼兒園了,媽媽對兒子說:“等你畢業的時候,媽媽就享福了。”兒子畢業了,媽媽對兒子說: “等你有了好的工作,媽媽就享福了。”兒子有了好的工作,媽媽對兒子說:“等你有了媳婦,媽媽就享福了。”兒子結婚了有了媳婦,媽媽對兒子說:“等你有了孩子,媽媽就享福了。”兒子有了孩子,可是突然有一天,媽媽卻病倒住進了醫院。兒子、兒媳還有孫女著急地往家的方向趕,兒子痛苦地唿喊:“媽媽再等等我,等等我……”這則廣告讓我們對母愛和傳統孝道有了更深刻 的認識,我們可以從中進行延伸思考,那就是人生苦短,經不起漫長的等待,所以我們在家中老人健在的時候,應該多抽時間陪陪他們,讓他們在晚年能笑口常開,有較高的幸福感。

    平時忙碌沒有時間去探望老人,也要經常和老人聯絡。打打電話、發發短信,其實並不會占用我們的太多時間。有事沒事都給老人打個電話,報個平安,他們心裏會感到踏實、溫暖;從互聯網上、微信朋友圈裏閱讀到一些能讓人快樂的新聞和笑話時,不妨轉發給你的父母,他們願意分享你的快樂;拍張近照,給老人從網上發過去或者從郵局寄過去,他們會撫摩著你的照片,一整天嘴角上揚。是的,對老人來說,快樂就是這麽簡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要隻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想起來去探望老人,隔三差五跑一趟,哪怕時間緊張,不能在父母家中吃飯,他們也會感到非常高興。而且你在探望老人的時候,帶上實物禮物的同時,不要忘記帶上精神禮物。抽出一些時間和老人聊聊天,可以聊聊彼此的近況,更可以與老人一起迴憶迴憶過去。和老人一起迴憶你們的童年趣事,聽他們說說 “想當年”,會讓暮年的他們更有存在感,更能感受到自己人生的價值所在,而這對於他們保持積極、愉悅的心境,是非常有意義的。

    如果有假期,帶上老人一起去旅行吧。早年因為生活條件不允許、要照顧子女和忙工作,做父母的都很少能有外出旅遊的機會,而等到他們退休後,又多因為要幫子女照顧孩子、不放心家中無人、擔心自己年齡過大等原因,所以他們仍然很少出去旅遊。現在,做子女的我們都長大成人了,工作了,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了,應當懷著感恩的心態多帶著父母出門轉轉。看看美麗的風景,看看世界的變化,再看看陪伴在身邊的子女,他們怎能不感到快樂和欣慰!

    有句話說得好:“愛,不能隻是單向的。”我們做兒女的,應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迴報父母的愛,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滋潤,讓他們的身體因心境愉悅而更加健康。而老人健康長壽對於我們做子女的來說,就是一種莫大的福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婚姻是女人一輩子的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經典》編委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經典》編委會並收藏婚姻是女人一輩子的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