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後來,他連吃飯都吃不上了,因為饑寒交迫又憋氣窩火,結果得了一身的病。
可他又沒錢去治,就胡亂買點藥,每天在出租屋裏熬。
這迴他倒是不賭了,開始四處求借,這裏要幾百,那裏要幾百,湊合勉強活著。
他家裏人也曾經可憐他,帶他去治病,又給他拿錢吃飯,但不敢給的太多,怕他又去賭了。
可是他病稍稍好一點,就手癢癢,把手裏的一點吃飯錢又都輸了。
於是他家裏人就徹底不管他了,還對外說,這個人死就死了吧,不可救藥了。
我聽說了這個事,心裏很不是滋味,我說既然這樣,這一千塊錢我更不能要了,實在不行的話,我帶他去醫院看看吧,也不能看他等死啊。
我那表舅跟我說,你可千萬別管他,那是個無底洞,他親兄弟都放棄他了,你管不起,切記離他遠點。
再說了,你是一個晚輩孩子,這些年他也沒管過你什麽,又不是你親舅舅,你招惹這個麻煩幹什麽?
他還說,你連一千塊錢都不該給他,誰家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明知道有去無迴你還給他,你這孩子不是傻麽?他拿了錢就知道去賭,不要可憐他。
他說的很有道理,相信任何人都會這麽認為,畢竟他是一個賭徒,連老婆孩子都離他而去,根本不值得任何人同情。
就像他家裏人說的,這種人已經不可救藥了。
我聽了這話,心裏很不是滋味,真的沒想到好好的一個人,居然會變成這樣。
但即便這樣,我還是不忍心,後來我給他打了電話,又給他轉了五百,讓他買藥吃。
他很感激,說一個月之內就會一起還給我,我笑笑說算了。
再後來我打電話,他就關機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才知道,他已經死在出租屋裏,過了半個月才被人發現。
葬禮的時候,老婆和孩子一個都沒來。
從那之後,我有時候想起來,就覺得真的是很感慨,好好的一個人,也挺精明的,就這麽讓人忽悠瘸了,最終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想想如果他當初不是那麽迷信,也不會有這個結果。
所以大家切記,千萬不要有點狀況就東看西看的,不看沒有事,一看全是事,要是多碰上幾個騙子,真能傾家蕩產。
但是有人會覺得,如果家裏確實是有事,不看也不行,畢竟那些事也不能自動消失啊。
這個的確沒錯,可是中間這個度,大家一定要把握好,信可以,但不要迷,不要盲目,不要過度,適可而止,掌握分寸,時刻都要保持清醒。
總之,一是不要亂想,二是不要亂信,多做好事,自求多福吧。
不過劉三爺那個事,我心裏還是一直琢磨,馬雲峰勸我,說你管這些幹啥,讓他作死吧,老天爺會收他的。
我說我就是納悶這個事,他都這麽壞了,為啥還沒人收他啊?
於是我就跟護法五神商量了一下,讓他們去陰司幫我看看,劉三爺啥時候再來一次報應。
如果可能的話,讓黑白無常直接給他嘎了得了,實在不行先把他第三條腿嘎了,省的留在人間害人。
護法五神真給力,替我去跑了一趟陰司,結果查迴來告訴我,說陰司收不了劉三爺。
這讓我,很是意外。
我問護法五神,這劉三爺是何方神聖啊,怎麽連陰司都收不了他?
他們告訴我,像劉三爺這種人在人間幹壞事,陰司可以懲治,但不能收他的命,因為劉三爺是在正一派受了傳度的。
傳是傳承,度是度化,傳度的意思就等於是入了道門。
這裏麵有幾個講究,跟大家說一下,教大家正確識別什麽樣的才是正規道士。
以正一派為例,首先第一步,凡是信仰道教的人,都可以去道觀辦個皈依證,這個幾乎沒什麽難度,有了皈依證的人,就可以叫做居士,但這並不是道士。
想真正入道必須要有師承,由師父引入道門,通過考察後,就可以參加傳度。
傳度就相當於在三官大帝那裏入籍了,有了正式的道籍,也有了師承、道名、字輩。
經過傳度後,就是初級道士,但這時候還不能行法,簡單的可以,要登壇的話必須經過授籙才行。
授籙之後,就是在天庭領受了職位,才可被稱為法師。
未經授籙的傳度弟子,隻能借師父之名行法,前提是師父必須要授籙過。
有的門派也叫奏職,奏就是奏告,職就是職位,意思和授籙是相同的。
因為職位不同,管理的事情也不相同,還分為不同的品階,所以才會有什麽黃袍法師、紫袍法師的區別。
領了職位的法師,可以名正言順行持法術,可以調動兵馬,可以在人間代天行道,這是屬於公差了。
再說說全真。
全真和正一不同,是需要出家的,初入道觀的稱為道童,住廟修行三年才可以冠巾。
冠巾是全真出家的儀式,經過這一步才能成為正式道士,有了自己的師父。
冠巾又稱小受戒,跟正一派的傳度差不多,經過這一步就是初級道士了。
再往後修行,還需要經過傳戒,這才是一個真正合格的出家道士,正所謂學道不持戒,無緣登仙界。
傳戒跟正一派的授籙對應,都是在天上有職位了。
而且全真教的戒律非常多,也非常嚴,剛入門要持初真戒,分為初真五戒、八戒、十戒,針對坤道又有女真十戒。.biqugetν
持初真戒沒有過錯,才能授中極大戒,這中級大戒一共有三百條,再沒有過錯的,方能授天仙大戒。
天仙大戒共有二十七法,每法又分為十類,合計二百七十條。
初真戒、中極大戒、天仙大戒,這三個合在一起就是全真三壇大戒,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別的戒律,感興趣的可以去搜一下,這裏就不詳細說了。
當然了,正一派也是有很多戒律要遵守的,就不多講了,如果哪裏說的不嚴謹,大家可以指正探討。
可他又沒錢去治,就胡亂買點藥,每天在出租屋裏熬。
這迴他倒是不賭了,開始四處求借,這裏要幾百,那裏要幾百,湊合勉強活著。
他家裏人也曾經可憐他,帶他去治病,又給他拿錢吃飯,但不敢給的太多,怕他又去賭了。
可是他病稍稍好一點,就手癢癢,把手裏的一點吃飯錢又都輸了。
於是他家裏人就徹底不管他了,還對外說,這個人死就死了吧,不可救藥了。
我聽說了這個事,心裏很不是滋味,我說既然這樣,這一千塊錢我更不能要了,實在不行的話,我帶他去醫院看看吧,也不能看他等死啊。
我那表舅跟我說,你可千萬別管他,那是個無底洞,他親兄弟都放棄他了,你管不起,切記離他遠點。
再說了,你是一個晚輩孩子,這些年他也沒管過你什麽,又不是你親舅舅,你招惹這個麻煩幹什麽?
他還說,你連一千塊錢都不該給他,誰家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明知道有去無迴你還給他,你這孩子不是傻麽?他拿了錢就知道去賭,不要可憐他。
他說的很有道理,相信任何人都會這麽認為,畢竟他是一個賭徒,連老婆孩子都離他而去,根本不值得任何人同情。
就像他家裏人說的,這種人已經不可救藥了。
我聽了這話,心裏很不是滋味,真的沒想到好好的一個人,居然會變成這樣。
但即便這樣,我還是不忍心,後來我給他打了電話,又給他轉了五百,讓他買藥吃。
他很感激,說一個月之內就會一起還給我,我笑笑說算了。
再後來我打電話,他就關機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才知道,他已經死在出租屋裏,過了半個月才被人發現。
葬禮的時候,老婆和孩子一個都沒來。
從那之後,我有時候想起來,就覺得真的是很感慨,好好的一個人,也挺精明的,就這麽讓人忽悠瘸了,最終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想想如果他當初不是那麽迷信,也不會有這個結果。
所以大家切記,千萬不要有點狀況就東看西看的,不看沒有事,一看全是事,要是多碰上幾個騙子,真能傾家蕩產。
但是有人會覺得,如果家裏確實是有事,不看也不行,畢竟那些事也不能自動消失啊。
這個的確沒錯,可是中間這個度,大家一定要把握好,信可以,但不要迷,不要盲目,不要過度,適可而止,掌握分寸,時刻都要保持清醒。
總之,一是不要亂想,二是不要亂信,多做好事,自求多福吧。
不過劉三爺那個事,我心裏還是一直琢磨,馬雲峰勸我,說你管這些幹啥,讓他作死吧,老天爺會收他的。
我說我就是納悶這個事,他都這麽壞了,為啥還沒人收他啊?
於是我就跟護法五神商量了一下,讓他們去陰司幫我看看,劉三爺啥時候再來一次報應。
如果可能的話,讓黑白無常直接給他嘎了得了,實在不行先把他第三條腿嘎了,省的留在人間害人。
護法五神真給力,替我去跑了一趟陰司,結果查迴來告訴我,說陰司收不了劉三爺。
這讓我,很是意外。
我問護法五神,這劉三爺是何方神聖啊,怎麽連陰司都收不了他?
他們告訴我,像劉三爺這種人在人間幹壞事,陰司可以懲治,但不能收他的命,因為劉三爺是在正一派受了傳度的。
傳是傳承,度是度化,傳度的意思就等於是入了道門。
這裏麵有幾個講究,跟大家說一下,教大家正確識別什麽樣的才是正規道士。
以正一派為例,首先第一步,凡是信仰道教的人,都可以去道觀辦個皈依證,這個幾乎沒什麽難度,有了皈依證的人,就可以叫做居士,但這並不是道士。
想真正入道必須要有師承,由師父引入道門,通過考察後,就可以參加傳度。
傳度就相當於在三官大帝那裏入籍了,有了正式的道籍,也有了師承、道名、字輩。
經過傳度後,就是初級道士,但這時候還不能行法,簡單的可以,要登壇的話必須經過授籙才行。
授籙之後,就是在天庭領受了職位,才可被稱為法師。
未經授籙的傳度弟子,隻能借師父之名行法,前提是師父必須要授籙過。
有的門派也叫奏職,奏就是奏告,職就是職位,意思和授籙是相同的。
因為職位不同,管理的事情也不相同,還分為不同的品階,所以才會有什麽黃袍法師、紫袍法師的區別。
領了職位的法師,可以名正言順行持法術,可以調動兵馬,可以在人間代天行道,這是屬於公差了。
再說說全真。
全真和正一不同,是需要出家的,初入道觀的稱為道童,住廟修行三年才可以冠巾。
冠巾是全真出家的儀式,經過這一步才能成為正式道士,有了自己的師父。
冠巾又稱小受戒,跟正一派的傳度差不多,經過這一步就是初級道士了。
再往後修行,還需要經過傳戒,這才是一個真正合格的出家道士,正所謂學道不持戒,無緣登仙界。
傳戒跟正一派的授籙對應,都是在天上有職位了。
而且全真教的戒律非常多,也非常嚴,剛入門要持初真戒,分為初真五戒、八戒、十戒,針對坤道又有女真十戒。.biqugetν
持初真戒沒有過錯,才能授中極大戒,這中級大戒一共有三百條,再沒有過錯的,方能授天仙大戒。
天仙大戒共有二十七法,每法又分為十類,合計二百七十條。
初真戒、中極大戒、天仙大戒,這三個合在一起就是全真三壇大戒,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別的戒律,感興趣的可以去搜一下,這裏就不詳細說了。
當然了,正一派也是有很多戒律要遵守的,就不多講了,如果哪裏說的不嚴謹,大家可以指正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