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就是黃帝的曾孫,傳說中的五帝之一,也就是著名的鬼帝。
顓頊絕天地通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很大的事件,《尚書》《國語》等很多史書上都有記載這件事,但全都語焉不詳,後世的人隻能推斷出在顓頊絕天地通之前,人類社會處在一個“民神雜糅”的狀態,人跟神是生活在一起的;在顓頊絕天地通之後,神失去了掌握天地法則的通天之能,神漸漸消失了,這個世界上就隻剩下了人。
所謂的神,就是大巫。
巫,在中國古代是非常特殊的一群人,他們能唿風喚雨,上天入地,率領百獸,號令群鬼,知曉過去,占卦未來,無所不能,因而被尊稱為神,當時幾乎所有氏族戰爭中都有巫的身影存在,相傳黃帝能打敗蚩尤,便是得到了十位通天大巫的支持,相應地,巫在統治者身邊也獲得了崇高的地位,甚至隱隱淩駕於統治者之上。
黃帝身邊的伶倫,也是一名通天大巫。
張天一說:“黃帝讓伶倫在洪崖之頂埋下十二根竹管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絕天地通的打算了。”
小叔叔聽了張天一的講古,漸漸地明白了絕天地通是怎麽迴事。
巫的通天之能是來自於律呂。他們施展巫術時,戴麵披羽,手舞足蹈,吟哦唿唱,以律呂的變化來引導天地法則發生變化,從而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在當時,律呂與天地法則都掌握在巫的手中,普通人無法觸及,就連黃帝也不得而知。
黃帝要求伶倫把律呂和其中的天地法則留在洪崖之上,實際上就是要求巫交出律呂與天地法則。
黃帝在十巫幫助他打敗蚩尤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巫的能耐太大了,權力也太大了,就算十巫現在是站在他這一邊的,但下一次戰爭又會發生什麽?如果他要維持自己的統治,就必須要削弱巫的力量
他不能再讓巫繼續獨掌律呂。
伶倫沒有拒絕黃帝的要求。巫雖有通天之能,但稀少的人丁決定了他們必須依附統治者而生。更何況伶倫很清楚,巫的血統與人有別,就算普通人掌握了律呂,沒有巫的血統,也無法發揮出通天之能。
但是伶倫沒有想到的是,黃帝並不是想要得到巫的通天之能。
洪崖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
它的真正寫法,是洪涯。
洪涯,就是洪荒的邊際,是時間開始的地方,是這個世界的盡頭,也是兩個世界的交界之處。
黃帝的計劃,從他選擇了洪崖這個地方,就說明了他一開始就不是想得到巫的通天之能,而是想要斷絕巫的通天之能。
而黃帝也終於等到了顓頊的誕生,這名看似不受寵的曾孫是他與巫刻意通婚的結果,顓頊身上有四分之三巫的血統,他與他的父親長相全都異於常人,卻沒有巫的能力可以掩飾自己的異相。世人都以為黃帝厭棄他這個孫子和曾孫,才將他們漠不關心地下放在邊界之地,卻不知黃帝早就注意到了顓頊在樂律上所展示的天賦,將絕天地通的重任暗中交給了顓頊。
黃帝的計劃在暗中進行,顓頊也沒有辜負黃帝的厚望。他以八方大風承雲曲馴服了八條巨龍,並在殺死了無數頭巨鱷之後,以它們的皮革製成了一架巨大的鼉鼓。
這個時候,顓頊也已經是個老人了,無力再擂動鼉鼓。
顓頊帶著他的孫子重、黎來到洪崖的山腳下,命令重、黎擂動鼉鼓,顓頊奏唱八方大風承雲曲,驅動八條巨龍去撕扯兩個世界的邊界,撕扯了足足一年之久。
在這一年之中,天地震顫,閃電炸裂,黃鍾盡毀,瓦釜雷鳴。
八條巨龍力竭而亡,而洪崖之頂上的十二根竹管則消失在另一個世界中。
黃帝絕天地通的計劃終於在顓頊的手中完成,一共經曆了五代人。
這個計劃的成果,則影響了後世無數代人。
神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人成了絕對的統治者。
為此,黃帝不惜讓真正的律呂永遠失落在另一個世界。
巫失去了律呂,也就失去了通天之能,當他們再次戴麵著彩,踏搖起舞,吟哦念唱之時,他們已經無法再施展神通,隻能供人取笑娛樂了。
他們一部分成了司樂的龠人,另一部分則成了優伶,也就是俗稱的戲子。
他們從高高在上的神,變成了最低賤的人。
張天一說:“過去把人分五等,一等貴籍、二等良籍、三等商籍、四等奴籍、五等賤籍,伶人戲子就是第五等的賤籍,比娼妓奴隸還要低一等,這就是巫的下場。”
小叔叔聽得心情沉重,一時說不出話來。
張天一望著遠處的山頂,說:“好在張氳終於找到了鸞祖宮。”
小叔叔說:“那不是鸞祖宮的一個倒影嗎?”
張天一說:“你忘了這裏是什麽地方?”
洪涯。小叔叔明白了,這裏是兩個世界交接的地方。
律呂已失,張氳沒有辦法像顓頊那樣再把鸞祖宮給拉迴來,但是他用了某種手段,讓鸞祖宮的倒影每隔十六年會出現一次,以此為坐標,在兩個世界最接近的時候,打開一條縫隙。
這個縫隙,就是從戲樓底下的山門中穿過的那條路。
張天一說:“穿過山門,就能進入到真正的鸞祖宮,但隻能容一個人進去。”
就算人能進入鸞祖宮,鸞祖宮無法歸位,律呂也無法迴歸這個世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進入鸞祖宮的這個人,卻能掌握律呂。
這個掌握律呂的人,會被稱為勾雲呂,這是古代大巫的稱唿。
勾雲呂的使命,就是將律呂重新帶迴這個世界。
這是張氳從唐朝開始做下的布置,但是至今還沒有成功。
“巫統。”
張天一還沒有開口,小叔叔就已經想到了:“伶倫當年肯答應黃帝把律呂留在洪崖頂上,是因為他料定了光有律呂,沒有巫統,人也達不到巫的通天之能。”
巫的氏族人丁稀少,才不得不依附統治者而生,如今經過了數千年的通婚,巫的血統更加稀釋,這個世上已經沒有什麽純正的巫統了。
“也不光是關乎巫統。”張天一說,“顓頊有四分之三的巫統,但他仍然要借助鼉鼓和巨龍之威,才在兩界之間撕出一道裂口,將鸞祖宮推落到那一邊,如今要把鸞祖宮從那一邊拉迴來,難度就更大了。就算有通天之能的大巫,也得等機緣。”
這個機緣,就是陰船。
關於陰船的這一段,我看得不是太明白,小叔叔記的是“月入黃泉,陰船出沒,鹹池釣三星,五車過天關”之類的話,看起來像是跟天象有關,如果周易還在的話,他應該能看懂,我隻能大致猜測這是個非常特殊的天象,每隔數百年才會出現一次。
那段話大致的意思,就是在陰船出沒的這個日子裏,隻要成為勾雲呂的那個人能把陰船給唱出來,陰船就能把鸞祖宮從那個世界給拉迴來。
過去那麽多年裏,陰船出沒的日子一共有九個,但那九個勾雲呂都沒能把陰船給唱出來。就算掌握了律呂,他們也沒能達到當年大巫的通天之能,可以駕馭住陰船。
張氳的後人仍然在尋找下一個可以唱出陰船的勾雲呂。
我看到這裏,還是不明白陰船到底是個什麽東西。我小的時候,我小叔叔給我講過一個很嚇人的故事,那裏麵也有個死人船,我隱隱覺得這當中應該有什麽關聯,隻是我小叔叔的筆頭功夫跟他講故事嚇唬我的水平相差實在太遠了,他那個酸溜溜的半文不白的寫法把我給看暈了,我當時竟然一時沒看出來。
但是關於張天一這個人的身份,我倒是漸漸看出來了。
張氳的布置,是讓鸞祖宮的倒影每隔十六年出現一次,但鸞祖宮的山門卻隻在有陰船出沒的年間才會打開。這個打開山門的門法就掌握在張家後人的手裏,換句話來說,每次鸞祖宮現世,都是張家後人在背後主持,他們有權決定勾雲呂的人選。
這一年鸞祖宮的廟會,主事的就是張天一,他也是張家後人。
我甚至有些懷疑,張天一,更確切地說,是張氳這一族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姓張。伶倫登仙之後,張氳這個道士突然在唐朝出現,一生的足跡幾乎是與伶倫重疊的,曆史上甚至分不清兩個洪崖先生。而張氳畢生所求,就是讓鸞祖宮重新現世,把失落的律呂帶迴人世。一千多年後,他的族人還在堅守這個使命。
而且我後來才知道,每次陰船出沒,張家的人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隻有一種人才會有這樣的執著,曆經千年,不惜犧牲,也要把律呂給找迴來。
因為律呂就是由於他們祖先的過失,才會失落在另一個世界。
伶倫的姓氏被用來命名最卑賤的戲子,優伶這個稱唿,對伶倫一族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羞辱,對伶倫本人更是一種極度殘酷的諷刺:正是因為他按照黃帝的要求,把律呂留在了洪崖之上,才會導致律呂失落,巫從高高在上的神淪落為卑賤的伶人。
伶是一個幾乎失傳的姓,我猜想伶倫的族人應該是羞於再使用這個姓,所以在曆史中改換了姓氏。他們唯有把失落的律呂找迴來,才能洗刷這一族人的恥辱。
張天一,他真正的名字應該是伶天一,他是伶倫的後人。
張天一說:“陰船出沒千年難逢,但就在這一百年裏頭,就有兩個陰船出沒的日子,是極其難得的好機會。”
小叔叔看著遠處的鸞祖宮,也明白過來了:“今年就有一個陰船出沒的日子。”
張天一說:“三天之後,鸞祖宮的山門就會打開,有一個人能進入鸞祖宮,成為勾雲呂。這對很多人來說也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家沒有人唱戲,所以小叔叔不知道,鸞祖宮的廟會,在民間是很有名的,但凡是帶點巫統的戲班子,都在盼著鸞祖宮開山門的那一天。
勾雲呂的身份在古代就是通天巫,是很尊貴的。就算唱不出陰船來,勾雲呂在巫統裏也有很高的地位,巫統裏還是有很多能人異士的,勾雲呂能差遣這些人,就能辦成很多事,這是一個在巫統裏有至高權力的身份象征。
每次鸞祖宮開山門,都會有很多人來爭勾雲呂。
“今年廟會一共來了十九個戲班子。”張天一說,“像是清江柏家的木頭班,鹽水鄭家藥發班,漁峽熊家班,梅山鄧家,驢皮老樊,秋胡戲班……這幾個都是很古老的巫統世家,這些年也都出了幾個了不起的後輩。”
另外還有唱蓮花落的上虞倪家,就是小叔叔在那屋子裏見到的那幾個道士,還有四個道士是從海南仙屯來的,是唱齋戲的,也是巫統。道士唱情走的是術法那一路,術法是在律呂失落之後出現的,最初是巫統用術數來推演天地法則的一套東西,張氳就是道士,曆史上有好幾個出名的道士都是巫統。
張天一告訴小叔叔,這些人都是來爭勾雲呂的。
小叔叔終於明白那屋子裏的人為什麽都用不善的眼神看他了。他們以為他也是來爭勾雲呂的。
“其實很多人都反對我請你來。”張天一說,“你不是巫統,卻偏偏是殺兔仙的命格,我不能不請你,但就算你爭到了勾雲呂,恐怕也難以服眾。”
我看到“殺兔仙”三個字,突然意識到,小叔叔早就知道自己是殺兔仙的命格,但他偏偏不許別人說他是殺兔仙,一說他就動氣,也不知道是為什麽。
果然,小叔叔一聽到“殺兔仙”三個字就發作了,冷笑著說:“原來我這種命格還有人稀罕,我倒是不稀罕那什麽勾雲呂,你有本事就把我的命格拿去,我還要謝謝你哩。”
張天一說:“命格這種東西是拿不走的。你的命格放在普通人身上是很不好,但你真的就打算一輩子做個普通人了?”
小叔叔冷笑著不說話。
張天一說:“你十七歲考進縣劇團,今年二十二歲,在第二演出隊已經待了五年,至今還沒有個正式編製,去省裏匯演評獎永遠輪不上你,工資也隻有別人的一半,以你的本事,本不該混得那麽差勁。”
小叔叔哼了一聲,說:“我混成什麽樣,是我自己樂意。我就愛在二隊待著,唱到哪兒是哪兒,想怎麽唱就怎麽唱,叫我去一隊看人臉色唱戲,我還不樂意咧。”
張天一說:“那我就跟你實話實說吧。你自己算過命,也知道殺兔仙是掌律呂的,隻要律呂歸位,你就是萬人之上的顯赫之命,但隻要律呂一天不歸位,你就永遠隻是一顆囚星。我也算過你的命,你非但一生孤絕落魄,而且活不過三十六。”
小叔叔說:“那也是我自己的命,你管得著嗎?”
張天一說:“隻要你能爭到勾雲呂,唱出陰船來,讓律呂歸位,你就能改命。我不管那些人反對,執意要請你來,就是想給你個把命握在自己手裏的機會。”
小叔叔冷笑著說:“那你倒是好心。”
張天一笑笑,看著遠處的鸞祖宮,突然說:“過去一千多年裏,陰船出沒的日子隻有九個,九個勾雲呂都沒能唱出陰船,讓律呂歸位。這一百年裏,卻突然有了兩個陰船出沒的日子,還挨得很近,這其實不是什麽好事,因為再接下來的一千年裏,陰船很可能不會再出現了。”
小叔叔明白了,這一百年就是律呂歸位的最後機會。
就算是張家後人,也無法確保自己在一千年之後,還能守得住鸞祖宮的倒影。
今年的鸞祖宮廟會,最後爭到勾雲呂的那個人,就是律呂歸位的關鍵。
之前的九個勾雲呂,都是巫統,但都沒有殺兔仙的命格。
小叔叔是天生的殺兔仙,卻不是巫統。
勾雲呂是通天巫的身份,巫統是不會承認一個沒有巫統的人當自己的通天巫的。
但是張天一仍然一意孤行,要把律呂歸位的最後機會賭在小叔叔的身上。
小叔叔沉默了很久,最後問:“要怎麽爭勾雲呂?”
張天一笑笑,他知道像小叔叔這麽心高氣傲的人,是不會真的甘心在農村唱一輩子戲的。這世上有誰不想出人頭地?有誰知道了眼前就有個做人上人的機會,還能甘願過原來的日子?嘴上說得再清高的人,心裏也敵不過這種誘惑。
就算是黃帝,為了維護子孫後代的統治,打壓巫統,不也寧可讓世間失了律呂,亂了天地法則,讓無數人絲毫不知自己就生活在虛無黑暗中,無知無覺地度過了幾千年時光?
隻有律呂歸位,這個虛偽的世界才能得到修正,巫會重新成為高高在上的神。
是要做高高在上的勾雲呂,還是在沒有律呂的世界裏做個一生孤絕的殺兔仙——
張天一在見到小叔叔之前,就知道他是不會選錯的。
張天一指著鸞祖宮的山門,對小叔叔說:“三天之後,隻要你有本事站在山門的戲樓上唱戲,你就能進入鸞祖宮,成為勾雲呂。”
張家給小叔叔安排的戲棚子,是在半山腰的台階下,離山門最遠的位置。
從半山腰開始,通往鸞祖宮山門的這一路上,兩邊都有戲棚子。
離山門最近的一個戲棚子是漁峽熊家班的。熊家是專門唱仙倡會的,也叫仙倡戲,曹操寫過三首《氣出倡》,寫的就是演仙倡戲的情景。上一個勾雲呂就是出自漁峽熊家班。
漁峽熊家班之後,依次是清江柏家木頭班,鹽水鄭家藥發班,梅山鄧家班……
戲棚子離山門的遠近,是按照巫統的高低來排的,越是古老的巫統世家戲班,巫統越純,就可以排在越靠近山門的位置。
巫統沒那麽純的戲班子排在後頭,就要靠本事唱對台戲,有本事唱過自己上頭的戲班子,就能往前挪一個戲棚子,就這樣一個個戲棚子往前挪,來接近山門。
三天之後,誰能待在離山門最近的那個戲棚裏,誰就有資格上山門的戲樓唱戲。
每個戲棚子前麵都有一個粉筆畫的白框,來聽戲的人就站在白框裏,兩個戲班子唱完對台戲之後,就數白框裏的人數,哪個白框裏的人多,就算哪個贏。
越靠近山門的位置,來看戲的人就越多,人擠人的,熱鬧得很。
小叔叔沒有巫統,所以被安排在了最後一個戲棚,位置很差,幾乎沒人經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天一雖然看好小叔叔,但他也要按規矩辦事,讓一個沒有巫統的人來爭勾雲呂,是千多年來頭一迴,已經是破格了,也是賣了張天一這個主事的麵子。
但張家也不是隻有張天一這麽一個後人,張家也有明爭暗鬥。
就算張天一看出了這個戲棚子的安排是有人跟張家裏頭的串通好了,在故意刁難小叔叔,他也沒辦法再多說什麽了。他已經頂了很大的壓力了。
小叔叔看明白了這是怎麽迴事,就忍不住在心裏冷笑:原來這個世界到哪兒都一樣,都要論資排輩,空有一身本事的反倒招人嫉恨,在哪兒都受人排擠。
小叔叔看到自己前頭的一個戲棚子,是合陽的一個線戲班,叫郭禿班,已經裝好台了。戲台前拉了個一人高的幃帳,一個人站在幃帳後的條板上,六個伴奏的樂師坐在戲台邊上,馬鑼一敲,錚子一打,幃帳後麵走出來一個武生,隻有一米不到高,身下騎著馬,馬也隻有一米不到長,武生到了台上,一個鷂子翻身下馬,擱腿拔劍亮相,一氣嗬成,張嘴開始唱:“習文演武論兵戈,赤心耿耿保山河。本帥,姓伍名員,雙稱子胥,範城陣守,今天帶馬查城……”唱的是《範城關》。
小叔叔哼了一聲。他看出來這個武生是個線猴兒,做得很精巧,身上關節很多,每個關節上都有一根絲線,每根手指頭都能跟真人一樣動起來,再加上線猴兒身上的線跟幃帳一樣都是黑色的,幾乎看不見,所以才會看起來跟個活人一模一樣,以假亂真。但正主兒卻是藏在那幃帳後頭,隻有一個人,要又操線又唱戲,還要跟線猴兒的口型一絲不差,吃的是個一心多用的功夫。這個人的功夫雖深,能把武生操弄得跟真人無異,但在小叔叔看來,這也隻是雕蟲小技,沒什麽可稀罕的。
這個郭禿班的戲棚子前,來看戲的人也稀稀拉拉的沒有幾個。
卻見幃帳後麵接連不斷地走出來一個個小人,生旦淨末醜,神仙老虎狗,什麽行當都有,最多的時候,台上同時上來九個線猴兒,六個龍套兩邊站,中間生旦淨輪流做唱,眾聲齊合,絲毫不亂。小叔叔不由得“噫”了一聲。因為他知道自始至終,幃帳後頭都隻有一個人,這個人不僅能同時操縱九個線猴兒,還是個全把式,一個人能唱全本戲,這就有點真本事了。
郭禿班的戲棚子前畫著的白框裏,站著看戲的人也漸漸多起來,都鼓掌加好。
小叔叔覺得有趣了。他現在看出來了,這些來看戲的全都不是人,當中還混著幾隻黃皮子,有一個樣子像是馬虎(大概是指山貓)變的,耳朵尖上有兩根翎毛,還有一些小叔叔都叫不出名字來的東西。
原來鸞祖宮的廟會,唱戲的是人,看戲的卻不是人,這大概是為了防止有人作弊收買操控觀眾。人可以用錢收買,這些不是人的東西都已經修煉得快成仙了,自持身份,隻管聽戲,是絕不會被收買的。
小叔叔站在郭禿班的戲棚子前看了一會兒,就迴到了自己的戲棚子。
他的戲棚子前的白框裏還一個人都沒有,戲棚子裏也空蕩蕩的,不要說文武場麵了,連個開場鑼鼓都沒有。
小叔叔也不急。他反正是要唱對台戲的。對台戲要對起來,就是兩個台要唱一模一樣的戲,這樣才能一決高下。馬鑼錚子胡弦板兒,這不前頭戲棚子裏都有嗎?
隻是這出《範城關》,卻恰好是小叔叔從來沒唱過的戲。
郭禿班的線戲是線腔,是個很冷僻的唱腔,小叔叔過去也沒怎麽接觸過。
小叔叔心裏也清楚,張天一表麵上對他很是看重,但他讓黃五娘來請自己唱戲,隻請了小叔叔一個人,故意不請演出隊的人一起來,也不給他安排伴奏的樂師,就是要考他的本事。這說明其實張天一的心裏,未必像他嘴上說的那樣認定了小叔叔就是勾雲呂的人選。
把小叔叔安排在這麽個偏僻的戲棚子裏,雖然不是張天一的本意,但他身為主事的,真的要做調整,別人也攔不住。張天一沒有動作,就是想借此機會看清楚,這個沒有巫統的殺兔仙究竟有多少真本事,是不是真的跟傳說中的一樣,能無師自通,天下所有的戲都隻聽一遍就會唱。
小叔叔先前去郭禿班的戲棚子,並不是單純是去打探敵情的,他是去偷師的。
小叔叔在郭禿班的戲棚前站了小半個時辰,已經知道了線腔的《範城關》是怎麽個唱法。
小叔叔迴到他自己空蕩蕩的戲棚裏,先是閉目養神,耳朵捕捉著郭禿班的動靜,突然雙眼一睜,開始唱:
“一塊青石空中懸,
三皇治世他為天,
癡聾咽啞偏富貴,
精細伶俐攢空拳,
世間多少不平事,
不會為天強為天了——”
小叔叔唱完正生唱正旦,唱完正旦唱花旦,唱完花旦唱淨旦,唱完淨旦唱老生……他身上隻有一件白襯衫,一條藍布褲,臉上也沒化妝,但別人看他擺須長歎嗟,就看到了滿腹憤懣的伍子胥,看他扶頭頻搖首,就看到了滿頭珠翠的千歲娘娘,看他鬥眼縱眉子,就看到了滿腹壞水的費無忌……戲台上隻有他一個人,但是他身後就是範城關,身前就是千軍萬馬,到處都是旗幟飄揚,殺聲震天,雲起雪飛,滿地蒼茫。
小叔叔的戲棚子前漸漸站住了人,站在郭禿班戲棚前白框裏看戲的人,開始往小叔叔的戲棚子那邊走。
郭禿班在幃帳後頭操縱線猴兒唱戲的是當家郭老四。郭老四要顧著線猴兒,看不了戲棚外的情景,心裏還不算太著急,戲台上的伴奏樂師開始急了。小叔叔的嗓子亮,他跟郭老四唱一模一樣的唱段,要壓過郭老四,起嗓就故意高了半個音,再加上小叔叔不知道後麵的唱詞,是要郭老四先開口他再唱,就比郭老四要慢半拍。他的聲音蓋在郭老四的聲音上頭,郭老四還能勉強穩得住,底下托腔保調的兩把板胡穩不住了,不知不覺跟著小叔叔走了,調子越來越高,唱得郭老四滿頭大汗,隻恨自己在幃帳後頭,連個眼神也沒法給。
板胡跟小叔叔走了,打砧子(一種小鑼)的也穩不住了,也開始跟著小叔叔走。
這迴郭老四是真的急了,他操線猴兒的動作是跟著砧子走的,他要控住那麽多隻線猴兒,加在一起好幾百條線,不是在手上,而是在身上,是靠全身的氣勁在動。他全身的氣勁怎麽動,就看砧子怎麽打,砧子一亂,郭老四的氣也亂了,台上的線猴兒全都開始發抖。
郭老四也穩不住了。
隻聽小叔叔唱到“範城關下枉死鬼,不會為人強為人”的“人”字,郭老四的三個線猴兒撞在一塊兒,身上的線全都纏在一起,癱倒在台上,不會動了。
幃帳掉了下來,郭老四光著身子站在戲台上,渾身上下冷汗涔涔。
其實這個時候小叔叔已經贏了。他戲棚前白框裏的人已經超過了郭禿班戲棚前的人,外加上郭老四三個主要的線猴兒線纏在了一塊兒,一時半會兒根本解不出來,郭老四也不可能再唱下去了。這時小叔叔要是停下來不唱了,給郭老四一個麵子,郭老四一定對他心悅誠服,小叔叔再說幾句謙虛的話,兩人說不定還能交個朋友。
可我小叔叔偏偏不是這樣的人,他一旦唱得興起了,根本不會去管別人的想法。更何況這是小叔叔在鸞祖宮廟會上唱的頭場戲,是他的亮相戲,他一方麵是想著要把自己的真本事給亮出來,鎮一鎮場子,不要讓那些巫統戲班小看了他;另一方麵就是他從昨晚上到現在憋了一肚子的氣,他不找個機會發泄出來,那就有鬼了。
於是郭老四就倒了黴。隻見小叔叔繼續唱下去,非但郭禿班戲棚前的人一個個都跑到了小叔叔的戲棚前,就連他台上的線猴兒也一個個都掙脫了線,跳下戲台,跑到了小叔叔的台上去了,小叔叔嘴裏怎麽唱,它們就在台上怎麽演,演出來的花樣比在郭老四手裏還要多。
郭禿班的戲匣子裏一共有三十六個線猴兒,三十六個線猴兒全都被小叔叔給唱走了。小叔叔根本沒意識到,這對郭禿班來說其實是極大的羞辱。他記下這些事的時候是非常得意的。
郭老四神色慘然,親自去小叔叔的戲棚認輸,表示願意讓出他的戲棚,小叔叔才把線猴兒還給了他。
小叔叔就這樣唱了三天三夜,一個個對台戲唱過去,一直唱到了離山門最近的那個戲棚子。以他做事不留餘地的為人,自然也把一個個巫統戲班全都得罪了個遍。
這個過程小叔叔記得很詳細,包括每個戲班的行腔運調,每個人有什麽本事,當時唱的是什麽戲,他都記了,很多戲文裏還特意標了工尺譜。我後來才發現他記的這些東西對我是非常有用的。這其中也有好幾場對台戲是唱得非常驚心動魄,小叔叔也贏得十分艱難,但我在這裏就不一一複述了。
鸞祖宮廟會的第三天,小叔叔終於站在了山門的戲樓上。
他要在山門的戲樓上從白天唱到晚上,到了那一刻,鸞祖宮的山門就會打開。
小叔叔站在戲樓上唱戲的時候,從遠處飛來了一千隻小話皮子,盤旋在戲樓的周圍,緊接著又飛來了黃鸝、柳鶯、繡眼、蠟嘴、白眉、銀喉、金腰燕、大仙鶲……還有很多根本叫不出名字的鳥兒,不斷地飛來停在戲樓上,停在小叔叔的身上,把戲樓裝點得花花綠綠的,給小叔叔的身上也披上了一件長長的斑斕的織錦羽衣。
小叔叔不斷地唱,鳥兒就不斷地飛來,戲樓上停不下了,就一群群地在天空中盤旋啁啾,就像無數根弦兒,無數把琴瑟,無數支笛子,無數個銀鈴,無數口金鍾,合著小叔叔的調子,把小叔叔的歌聲不斷地放大,不斷地擴散到無邊無際的天地之間。
無數鬼魂站在山門前的戲樓下聽小叔叔唱戲,從洪崖的半山腰一直站到山頂上,把整個兒洪崖都站滿了。各種叫不出名字的動物也都變成了人的模樣,站在鬼魂當中,如癡如醉地聽戲,一遍又一遍地叫好,就連所有的樹木都在瑟瑟作響,所有的白雲都停留在戲樓的上空,似乎就連它們也來聽戲聽得走不動路了,似乎整個天地都在給小叔叔叫好。
我猜這是小叔叔一生當中最風光、最得意的時刻了。
但不知道為什麽,我看到這裏的時候,隻感到十分的孤獨和淒涼:在我小叔叔最風光、最得意的時候,是沒有一個人在為他高興,為他叫好的。
環繞在他周圍的,隻有無數的鬼魂,無數的野獸與飛鳥。
那些巫統的戲班子都已經離開了洪崖,臉上帶著憤恨與不滿。他們不願意看到一個沒有巫統的外人當上勾雲呂,他們寧可錯過了鸞祖宮開山門這個千載難逢的時刻,也不想留在那裏看小叔叔的風光。
張天一送別了巫統戲班,站在山腳下,眺望著鸞祖宮的山門,臉上露出微笑。我想在這一刻他的心中應該是非常滿意的:他看中的人即將成為勾雲呂,律呂即將歸位,祖先數千年來受到的恥辱將在他的手裏得到洗刷,巫會重新成為神,他作為最大的功臣,將在眾神之中列居高位。這個安排之中最妙的一點是,帶迴律呂的勾雲呂並不是巫統,勾雲呂得不到巫統的認可,就無法威脅到他的地位。
張天一沒有想到後來會發生變故。
那個時刻終於到了。無數的飛鳥衝上天空,群鬼與百獸匍匐在地,數萬盞燈同時亮起,從天空照落的最後一道霞光中,鸞祖宮的山門緩緩打開。
小叔叔穿過山門,步入鸞祖宮。
小叔叔沒有詳細去記他進入鸞祖宮之後發生的事,隻是簡單地記道,他在鸞祖宮中見到了一隻巨大的鳥,化成一位身披鳥羽的畫眉老人。
小叔叔走出鸞祖宮,從他迴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了勾雲呂。
律呂已在他的心中。
顓頊絕天地通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很大的事件,《尚書》《國語》等很多史書上都有記載這件事,但全都語焉不詳,後世的人隻能推斷出在顓頊絕天地通之前,人類社會處在一個“民神雜糅”的狀態,人跟神是生活在一起的;在顓頊絕天地通之後,神失去了掌握天地法則的通天之能,神漸漸消失了,這個世界上就隻剩下了人。
所謂的神,就是大巫。
巫,在中國古代是非常特殊的一群人,他們能唿風喚雨,上天入地,率領百獸,號令群鬼,知曉過去,占卦未來,無所不能,因而被尊稱為神,當時幾乎所有氏族戰爭中都有巫的身影存在,相傳黃帝能打敗蚩尤,便是得到了十位通天大巫的支持,相應地,巫在統治者身邊也獲得了崇高的地位,甚至隱隱淩駕於統治者之上。
黃帝身邊的伶倫,也是一名通天大巫。
張天一說:“黃帝讓伶倫在洪崖之頂埋下十二根竹管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絕天地通的打算了。”
小叔叔聽了張天一的講古,漸漸地明白了絕天地通是怎麽迴事。
巫的通天之能是來自於律呂。他們施展巫術時,戴麵披羽,手舞足蹈,吟哦唿唱,以律呂的變化來引導天地法則發生變化,從而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在當時,律呂與天地法則都掌握在巫的手中,普通人無法觸及,就連黃帝也不得而知。
黃帝要求伶倫把律呂和其中的天地法則留在洪崖之上,實際上就是要求巫交出律呂與天地法則。
黃帝在十巫幫助他打敗蚩尤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巫的能耐太大了,權力也太大了,就算十巫現在是站在他這一邊的,但下一次戰爭又會發生什麽?如果他要維持自己的統治,就必須要削弱巫的力量
他不能再讓巫繼續獨掌律呂。
伶倫沒有拒絕黃帝的要求。巫雖有通天之能,但稀少的人丁決定了他們必須依附統治者而生。更何況伶倫很清楚,巫的血統與人有別,就算普通人掌握了律呂,沒有巫的血統,也無法發揮出通天之能。
但是伶倫沒有想到的是,黃帝並不是想要得到巫的通天之能。
洪崖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
它的真正寫法,是洪涯。
洪涯,就是洪荒的邊際,是時間開始的地方,是這個世界的盡頭,也是兩個世界的交界之處。
黃帝的計劃,從他選擇了洪崖這個地方,就說明了他一開始就不是想得到巫的通天之能,而是想要斷絕巫的通天之能。
而黃帝也終於等到了顓頊的誕生,這名看似不受寵的曾孫是他與巫刻意通婚的結果,顓頊身上有四分之三巫的血統,他與他的父親長相全都異於常人,卻沒有巫的能力可以掩飾自己的異相。世人都以為黃帝厭棄他這個孫子和曾孫,才將他們漠不關心地下放在邊界之地,卻不知黃帝早就注意到了顓頊在樂律上所展示的天賦,將絕天地通的重任暗中交給了顓頊。
黃帝的計劃在暗中進行,顓頊也沒有辜負黃帝的厚望。他以八方大風承雲曲馴服了八條巨龍,並在殺死了無數頭巨鱷之後,以它們的皮革製成了一架巨大的鼉鼓。
這個時候,顓頊也已經是個老人了,無力再擂動鼉鼓。
顓頊帶著他的孫子重、黎來到洪崖的山腳下,命令重、黎擂動鼉鼓,顓頊奏唱八方大風承雲曲,驅動八條巨龍去撕扯兩個世界的邊界,撕扯了足足一年之久。
在這一年之中,天地震顫,閃電炸裂,黃鍾盡毀,瓦釜雷鳴。
八條巨龍力竭而亡,而洪崖之頂上的十二根竹管則消失在另一個世界中。
黃帝絕天地通的計劃終於在顓頊的手中完成,一共經曆了五代人。
這個計劃的成果,則影響了後世無數代人。
神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人成了絕對的統治者。
為此,黃帝不惜讓真正的律呂永遠失落在另一個世界。
巫失去了律呂,也就失去了通天之能,當他們再次戴麵著彩,踏搖起舞,吟哦念唱之時,他們已經無法再施展神通,隻能供人取笑娛樂了。
他們一部分成了司樂的龠人,另一部分則成了優伶,也就是俗稱的戲子。
他們從高高在上的神,變成了最低賤的人。
張天一說:“過去把人分五等,一等貴籍、二等良籍、三等商籍、四等奴籍、五等賤籍,伶人戲子就是第五等的賤籍,比娼妓奴隸還要低一等,這就是巫的下場。”
小叔叔聽得心情沉重,一時說不出話來。
張天一望著遠處的山頂,說:“好在張氳終於找到了鸞祖宮。”
小叔叔說:“那不是鸞祖宮的一個倒影嗎?”
張天一說:“你忘了這裏是什麽地方?”
洪涯。小叔叔明白了,這裏是兩個世界交接的地方。
律呂已失,張氳沒有辦法像顓頊那樣再把鸞祖宮給拉迴來,但是他用了某種手段,讓鸞祖宮的倒影每隔十六年會出現一次,以此為坐標,在兩個世界最接近的時候,打開一條縫隙。
這個縫隙,就是從戲樓底下的山門中穿過的那條路。
張天一說:“穿過山門,就能進入到真正的鸞祖宮,但隻能容一個人進去。”
就算人能進入鸞祖宮,鸞祖宮無法歸位,律呂也無法迴歸這個世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進入鸞祖宮的這個人,卻能掌握律呂。
這個掌握律呂的人,會被稱為勾雲呂,這是古代大巫的稱唿。
勾雲呂的使命,就是將律呂重新帶迴這個世界。
這是張氳從唐朝開始做下的布置,但是至今還沒有成功。
“巫統。”
張天一還沒有開口,小叔叔就已經想到了:“伶倫當年肯答應黃帝把律呂留在洪崖頂上,是因為他料定了光有律呂,沒有巫統,人也達不到巫的通天之能。”
巫的氏族人丁稀少,才不得不依附統治者而生,如今經過了數千年的通婚,巫的血統更加稀釋,這個世上已經沒有什麽純正的巫統了。
“也不光是關乎巫統。”張天一說,“顓頊有四分之三的巫統,但他仍然要借助鼉鼓和巨龍之威,才在兩界之間撕出一道裂口,將鸞祖宮推落到那一邊,如今要把鸞祖宮從那一邊拉迴來,難度就更大了。就算有通天之能的大巫,也得等機緣。”
這個機緣,就是陰船。
關於陰船的這一段,我看得不是太明白,小叔叔記的是“月入黃泉,陰船出沒,鹹池釣三星,五車過天關”之類的話,看起來像是跟天象有關,如果周易還在的話,他應該能看懂,我隻能大致猜測這是個非常特殊的天象,每隔數百年才會出現一次。
那段話大致的意思,就是在陰船出沒的這個日子裏,隻要成為勾雲呂的那個人能把陰船給唱出來,陰船就能把鸞祖宮從那個世界給拉迴來。
過去那麽多年裏,陰船出沒的日子一共有九個,但那九個勾雲呂都沒能把陰船給唱出來。就算掌握了律呂,他們也沒能達到當年大巫的通天之能,可以駕馭住陰船。
張氳的後人仍然在尋找下一個可以唱出陰船的勾雲呂。
我看到這裏,還是不明白陰船到底是個什麽東西。我小的時候,我小叔叔給我講過一個很嚇人的故事,那裏麵也有個死人船,我隱隱覺得這當中應該有什麽關聯,隻是我小叔叔的筆頭功夫跟他講故事嚇唬我的水平相差實在太遠了,他那個酸溜溜的半文不白的寫法把我給看暈了,我當時竟然一時沒看出來。
但是關於張天一這個人的身份,我倒是漸漸看出來了。
張氳的布置,是讓鸞祖宮的倒影每隔十六年出現一次,但鸞祖宮的山門卻隻在有陰船出沒的年間才會打開。這個打開山門的門法就掌握在張家後人的手裏,換句話來說,每次鸞祖宮現世,都是張家後人在背後主持,他們有權決定勾雲呂的人選。
這一年鸞祖宮的廟會,主事的就是張天一,他也是張家後人。
我甚至有些懷疑,張天一,更確切地說,是張氳這一族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姓張。伶倫登仙之後,張氳這個道士突然在唐朝出現,一生的足跡幾乎是與伶倫重疊的,曆史上甚至分不清兩個洪崖先生。而張氳畢生所求,就是讓鸞祖宮重新現世,把失落的律呂帶迴人世。一千多年後,他的族人還在堅守這個使命。
而且我後來才知道,每次陰船出沒,張家的人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隻有一種人才會有這樣的執著,曆經千年,不惜犧牲,也要把律呂給找迴來。
因為律呂就是由於他們祖先的過失,才會失落在另一個世界。
伶倫的姓氏被用來命名最卑賤的戲子,優伶這個稱唿,對伶倫一族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羞辱,對伶倫本人更是一種極度殘酷的諷刺:正是因為他按照黃帝的要求,把律呂留在了洪崖之上,才會導致律呂失落,巫從高高在上的神淪落為卑賤的伶人。
伶是一個幾乎失傳的姓,我猜想伶倫的族人應該是羞於再使用這個姓,所以在曆史中改換了姓氏。他們唯有把失落的律呂找迴來,才能洗刷這一族人的恥辱。
張天一,他真正的名字應該是伶天一,他是伶倫的後人。
張天一說:“陰船出沒千年難逢,但就在這一百年裏頭,就有兩個陰船出沒的日子,是極其難得的好機會。”
小叔叔看著遠處的鸞祖宮,也明白過來了:“今年就有一個陰船出沒的日子。”
張天一說:“三天之後,鸞祖宮的山門就會打開,有一個人能進入鸞祖宮,成為勾雲呂。這對很多人來說也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家沒有人唱戲,所以小叔叔不知道,鸞祖宮的廟會,在民間是很有名的,但凡是帶點巫統的戲班子,都在盼著鸞祖宮開山門的那一天。
勾雲呂的身份在古代就是通天巫,是很尊貴的。就算唱不出陰船來,勾雲呂在巫統裏也有很高的地位,巫統裏還是有很多能人異士的,勾雲呂能差遣這些人,就能辦成很多事,這是一個在巫統裏有至高權力的身份象征。
每次鸞祖宮開山門,都會有很多人來爭勾雲呂。
“今年廟會一共來了十九個戲班子。”張天一說,“像是清江柏家的木頭班,鹽水鄭家藥發班,漁峽熊家班,梅山鄧家,驢皮老樊,秋胡戲班……這幾個都是很古老的巫統世家,這些年也都出了幾個了不起的後輩。”
另外還有唱蓮花落的上虞倪家,就是小叔叔在那屋子裏見到的那幾個道士,還有四個道士是從海南仙屯來的,是唱齋戲的,也是巫統。道士唱情走的是術法那一路,術法是在律呂失落之後出現的,最初是巫統用術數來推演天地法則的一套東西,張氳就是道士,曆史上有好幾個出名的道士都是巫統。
張天一告訴小叔叔,這些人都是來爭勾雲呂的。
小叔叔終於明白那屋子裏的人為什麽都用不善的眼神看他了。他們以為他也是來爭勾雲呂的。
“其實很多人都反對我請你來。”張天一說,“你不是巫統,卻偏偏是殺兔仙的命格,我不能不請你,但就算你爭到了勾雲呂,恐怕也難以服眾。”
我看到“殺兔仙”三個字,突然意識到,小叔叔早就知道自己是殺兔仙的命格,但他偏偏不許別人說他是殺兔仙,一說他就動氣,也不知道是為什麽。
果然,小叔叔一聽到“殺兔仙”三個字就發作了,冷笑著說:“原來我這種命格還有人稀罕,我倒是不稀罕那什麽勾雲呂,你有本事就把我的命格拿去,我還要謝謝你哩。”
張天一說:“命格這種東西是拿不走的。你的命格放在普通人身上是很不好,但你真的就打算一輩子做個普通人了?”
小叔叔冷笑著不說話。
張天一說:“你十七歲考進縣劇團,今年二十二歲,在第二演出隊已經待了五年,至今還沒有個正式編製,去省裏匯演評獎永遠輪不上你,工資也隻有別人的一半,以你的本事,本不該混得那麽差勁。”
小叔叔哼了一聲,說:“我混成什麽樣,是我自己樂意。我就愛在二隊待著,唱到哪兒是哪兒,想怎麽唱就怎麽唱,叫我去一隊看人臉色唱戲,我還不樂意咧。”
張天一說:“那我就跟你實話實說吧。你自己算過命,也知道殺兔仙是掌律呂的,隻要律呂歸位,你就是萬人之上的顯赫之命,但隻要律呂一天不歸位,你就永遠隻是一顆囚星。我也算過你的命,你非但一生孤絕落魄,而且活不過三十六。”
小叔叔說:“那也是我自己的命,你管得著嗎?”
張天一說:“隻要你能爭到勾雲呂,唱出陰船來,讓律呂歸位,你就能改命。我不管那些人反對,執意要請你來,就是想給你個把命握在自己手裏的機會。”
小叔叔冷笑著說:“那你倒是好心。”
張天一笑笑,看著遠處的鸞祖宮,突然說:“過去一千多年裏,陰船出沒的日子隻有九個,九個勾雲呂都沒能唱出陰船,讓律呂歸位。這一百年裏,卻突然有了兩個陰船出沒的日子,還挨得很近,這其實不是什麽好事,因為再接下來的一千年裏,陰船很可能不會再出現了。”
小叔叔明白了,這一百年就是律呂歸位的最後機會。
就算是張家後人,也無法確保自己在一千年之後,還能守得住鸞祖宮的倒影。
今年的鸞祖宮廟會,最後爭到勾雲呂的那個人,就是律呂歸位的關鍵。
之前的九個勾雲呂,都是巫統,但都沒有殺兔仙的命格。
小叔叔是天生的殺兔仙,卻不是巫統。
勾雲呂是通天巫的身份,巫統是不會承認一個沒有巫統的人當自己的通天巫的。
但是張天一仍然一意孤行,要把律呂歸位的最後機會賭在小叔叔的身上。
小叔叔沉默了很久,最後問:“要怎麽爭勾雲呂?”
張天一笑笑,他知道像小叔叔這麽心高氣傲的人,是不會真的甘心在農村唱一輩子戲的。這世上有誰不想出人頭地?有誰知道了眼前就有個做人上人的機會,還能甘願過原來的日子?嘴上說得再清高的人,心裏也敵不過這種誘惑。
就算是黃帝,為了維護子孫後代的統治,打壓巫統,不也寧可讓世間失了律呂,亂了天地法則,讓無數人絲毫不知自己就生活在虛無黑暗中,無知無覺地度過了幾千年時光?
隻有律呂歸位,這個虛偽的世界才能得到修正,巫會重新成為高高在上的神。
是要做高高在上的勾雲呂,還是在沒有律呂的世界裏做個一生孤絕的殺兔仙——
張天一在見到小叔叔之前,就知道他是不會選錯的。
張天一指著鸞祖宮的山門,對小叔叔說:“三天之後,隻要你有本事站在山門的戲樓上唱戲,你就能進入鸞祖宮,成為勾雲呂。”
張家給小叔叔安排的戲棚子,是在半山腰的台階下,離山門最遠的位置。
從半山腰開始,通往鸞祖宮山門的這一路上,兩邊都有戲棚子。
離山門最近的一個戲棚子是漁峽熊家班的。熊家是專門唱仙倡會的,也叫仙倡戲,曹操寫過三首《氣出倡》,寫的就是演仙倡戲的情景。上一個勾雲呂就是出自漁峽熊家班。
漁峽熊家班之後,依次是清江柏家木頭班,鹽水鄭家藥發班,梅山鄧家班……
戲棚子離山門的遠近,是按照巫統的高低來排的,越是古老的巫統世家戲班,巫統越純,就可以排在越靠近山門的位置。
巫統沒那麽純的戲班子排在後頭,就要靠本事唱對台戲,有本事唱過自己上頭的戲班子,就能往前挪一個戲棚子,就這樣一個個戲棚子往前挪,來接近山門。
三天之後,誰能待在離山門最近的那個戲棚裏,誰就有資格上山門的戲樓唱戲。
每個戲棚子前麵都有一個粉筆畫的白框,來聽戲的人就站在白框裏,兩個戲班子唱完對台戲之後,就數白框裏的人數,哪個白框裏的人多,就算哪個贏。
越靠近山門的位置,來看戲的人就越多,人擠人的,熱鬧得很。
小叔叔沒有巫統,所以被安排在了最後一個戲棚,位置很差,幾乎沒人經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天一雖然看好小叔叔,但他也要按規矩辦事,讓一個沒有巫統的人來爭勾雲呂,是千多年來頭一迴,已經是破格了,也是賣了張天一這個主事的麵子。
但張家也不是隻有張天一這麽一個後人,張家也有明爭暗鬥。
就算張天一看出了這個戲棚子的安排是有人跟張家裏頭的串通好了,在故意刁難小叔叔,他也沒辦法再多說什麽了。他已經頂了很大的壓力了。
小叔叔看明白了這是怎麽迴事,就忍不住在心裏冷笑:原來這個世界到哪兒都一樣,都要論資排輩,空有一身本事的反倒招人嫉恨,在哪兒都受人排擠。
小叔叔看到自己前頭的一個戲棚子,是合陽的一個線戲班,叫郭禿班,已經裝好台了。戲台前拉了個一人高的幃帳,一個人站在幃帳後的條板上,六個伴奏的樂師坐在戲台邊上,馬鑼一敲,錚子一打,幃帳後麵走出來一個武生,隻有一米不到高,身下騎著馬,馬也隻有一米不到長,武生到了台上,一個鷂子翻身下馬,擱腿拔劍亮相,一氣嗬成,張嘴開始唱:“習文演武論兵戈,赤心耿耿保山河。本帥,姓伍名員,雙稱子胥,範城陣守,今天帶馬查城……”唱的是《範城關》。
小叔叔哼了一聲。他看出來這個武生是個線猴兒,做得很精巧,身上關節很多,每個關節上都有一根絲線,每根手指頭都能跟真人一樣動起來,再加上線猴兒身上的線跟幃帳一樣都是黑色的,幾乎看不見,所以才會看起來跟個活人一模一樣,以假亂真。但正主兒卻是藏在那幃帳後頭,隻有一個人,要又操線又唱戲,還要跟線猴兒的口型一絲不差,吃的是個一心多用的功夫。這個人的功夫雖深,能把武生操弄得跟真人無異,但在小叔叔看來,這也隻是雕蟲小技,沒什麽可稀罕的。
這個郭禿班的戲棚子前,來看戲的人也稀稀拉拉的沒有幾個。
卻見幃帳後麵接連不斷地走出來一個個小人,生旦淨末醜,神仙老虎狗,什麽行當都有,最多的時候,台上同時上來九個線猴兒,六個龍套兩邊站,中間生旦淨輪流做唱,眾聲齊合,絲毫不亂。小叔叔不由得“噫”了一聲。因為他知道自始至終,幃帳後頭都隻有一個人,這個人不僅能同時操縱九個線猴兒,還是個全把式,一個人能唱全本戲,這就有點真本事了。
郭禿班的戲棚子前畫著的白框裏,站著看戲的人也漸漸多起來,都鼓掌加好。
小叔叔覺得有趣了。他現在看出來了,這些來看戲的全都不是人,當中還混著幾隻黃皮子,有一個樣子像是馬虎(大概是指山貓)變的,耳朵尖上有兩根翎毛,還有一些小叔叔都叫不出名字來的東西。
原來鸞祖宮的廟會,唱戲的是人,看戲的卻不是人,這大概是為了防止有人作弊收買操控觀眾。人可以用錢收買,這些不是人的東西都已經修煉得快成仙了,自持身份,隻管聽戲,是絕不會被收買的。
小叔叔站在郭禿班的戲棚子前看了一會兒,就迴到了自己的戲棚子。
他的戲棚子前的白框裏還一個人都沒有,戲棚子裏也空蕩蕩的,不要說文武場麵了,連個開場鑼鼓都沒有。
小叔叔也不急。他反正是要唱對台戲的。對台戲要對起來,就是兩個台要唱一模一樣的戲,這樣才能一決高下。馬鑼錚子胡弦板兒,這不前頭戲棚子裏都有嗎?
隻是這出《範城關》,卻恰好是小叔叔從來沒唱過的戲。
郭禿班的線戲是線腔,是個很冷僻的唱腔,小叔叔過去也沒怎麽接觸過。
小叔叔心裏也清楚,張天一表麵上對他很是看重,但他讓黃五娘來請自己唱戲,隻請了小叔叔一個人,故意不請演出隊的人一起來,也不給他安排伴奏的樂師,就是要考他的本事。這說明其實張天一的心裏,未必像他嘴上說的那樣認定了小叔叔就是勾雲呂的人選。
把小叔叔安排在這麽個偏僻的戲棚子裏,雖然不是張天一的本意,但他身為主事的,真的要做調整,別人也攔不住。張天一沒有動作,就是想借此機會看清楚,這個沒有巫統的殺兔仙究竟有多少真本事,是不是真的跟傳說中的一樣,能無師自通,天下所有的戲都隻聽一遍就會唱。
小叔叔先前去郭禿班的戲棚子,並不是單純是去打探敵情的,他是去偷師的。
小叔叔在郭禿班的戲棚前站了小半個時辰,已經知道了線腔的《範城關》是怎麽個唱法。
小叔叔迴到他自己空蕩蕩的戲棚裏,先是閉目養神,耳朵捕捉著郭禿班的動靜,突然雙眼一睜,開始唱:
“一塊青石空中懸,
三皇治世他為天,
癡聾咽啞偏富貴,
精細伶俐攢空拳,
世間多少不平事,
不會為天強為天了——”
小叔叔唱完正生唱正旦,唱完正旦唱花旦,唱完花旦唱淨旦,唱完淨旦唱老生……他身上隻有一件白襯衫,一條藍布褲,臉上也沒化妝,但別人看他擺須長歎嗟,就看到了滿腹憤懣的伍子胥,看他扶頭頻搖首,就看到了滿頭珠翠的千歲娘娘,看他鬥眼縱眉子,就看到了滿腹壞水的費無忌……戲台上隻有他一個人,但是他身後就是範城關,身前就是千軍萬馬,到處都是旗幟飄揚,殺聲震天,雲起雪飛,滿地蒼茫。
小叔叔的戲棚子前漸漸站住了人,站在郭禿班戲棚前白框裏看戲的人,開始往小叔叔的戲棚子那邊走。
郭禿班在幃帳後頭操縱線猴兒唱戲的是當家郭老四。郭老四要顧著線猴兒,看不了戲棚外的情景,心裏還不算太著急,戲台上的伴奏樂師開始急了。小叔叔的嗓子亮,他跟郭老四唱一模一樣的唱段,要壓過郭老四,起嗓就故意高了半個音,再加上小叔叔不知道後麵的唱詞,是要郭老四先開口他再唱,就比郭老四要慢半拍。他的聲音蓋在郭老四的聲音上頭,郭老四還能勉強穩得住,底下托腔保調的兩把板胡穩不住了,不知不覺跟著小叔叔走了,調子越來越高,唱得郭老四滿頭大汗,隻恨自己在幃帳後頭,連個眼神也沒法給。
板胡跟小叔叔走了,打砧子(一種小鑼)的也穩不住了,也開始跟著小叔叔走。
這迴郭老四是真的急了,他操線猴兒的動作是跟著砧子走的,他要控住那麽多隻線猴兒,加在一起好幾百條線,不是在手上,而是在身上,是靠全身的氣勁在動。他全身的氣勁怎麽動,就看砧子怎麽打,砧子一亂,郭老四的氣也亂了,台上的線猴兒全都開始發抖。
郭老四也穩不住了。
隻聽小叔叔唱到“範城關下枉死鬼,不會為人強為人”的“人”字,郭老四的三個線猴兒撞在一塊兒,身上的線全都纏在一起,癱倒在台上,不會動了。
幃帳掉了下來,郭老四光著身子站在戲台上,渾身上下冷汗涔涔。
其實這個時候小叔叔已經贏了。他戲棚前白框裏的人已經超過了郭禿班戲棚前的人,外加上郭老四三個主要的線猴兒線纏在了一塊兒,一時半會兒根本解不出來,郭老四也不可能再唱下去了。這時小叔叔要是停下來不唱了,給郭老四一個麵子,郭老四一定對他心悅誠服,小叔叔再說幾句謙虛的話,兩人說不定還能交個朋友。
可我小叔叔偏偏不是這樣的人,他一旦唱得興起了,根本不會去管別人的想法。更何況這是小叔叔在鸞祖宮廟會上唱的頭場戲,是他的亮相戲,他一方麵是想著要把自己的真本事給亮出來,鎮一鎮場子,不要讓那些巫統戲班小看了他;另一方麵就是他從昨晚上到現在憋了一肚子的氣,他不找個機會發泄出來,那就有鬼了。
於是郭老四就倒了黴。隻見小叔叔繼續唱下去,非但郭禿班戲棚前的人一個個都跑到了小叔叔的戲棚前,就連他台上的線猴兒也一個個都掙脫了線,跳下戲台,跑到了小叔叔的台上去了,小叔叔嘴裏怎麽唱,它們就在台上怎麽演,演出來的花樣比在郭老四手裏還要多。
郭禿班的戲匣子裏一共有三十六個線猴兒,三十六個線猴兒全都被小叔叔給唱走了。小叔叔根本沒意識到,這對郭禿班來說其實是極大的羞辱。他記下這些事的時候是非常得意的。
郭老四神色慘然,親自去小叔叔的戲棚認輸,表示願意讓出他的戲棚,小叔叔才把線猴兒還給了他。
小叔叔就這樣唱了三天三夜,一個個對台戲唱過去,一直唱到了離山門最近的那個戲棚子。以他做事不留餘地的為人,自然也把一個個巫統戲班全都得罪了個遍。
這個過程小叔叔記得很詳細,包括每個戲班的行腔運調,每個人有什麽本事,當時唱的是什麽戲,他都記了,很多戲文裏還特意標了工尺譜。我後來才發現他記的這些東西對我是非常有用的。這其中也有好幾場對台戲是唱得非常驚心動魄,小叔叔也贏得十分艱難,但我在這裏就不一一複述了。
鸞祖宮廟會的第三天,小叔叔終於站在了山門的戲樓上。
他要在山門的戲樓上從白天唱到晚上,到了那一刻,鸞祖宮的山門就會打開。
小叔叔站在戲樓上唱戲的時候,從遠處飛來了一千隻小話皮子,盤旋在戲樓的周圍,緊接著又飛來了黃鸝、柳鶯、繡眼、蠟嘴、白眉、銀喉、金腰燕、大仙鶲……還有很多根本叫不出名字的鳥兒,不斷地飛來停在戲樓上,停在小叔叔的身上,把戲樓裝點得花花綠綠的,給小叔叔的身上也披上了一件長長的斑斕的織錦羽衣。
小叔叔不斷地唱,鳥兒就不斷地飛來,戲樓上停不下了,就一群群地在天空中盤旋啁啾,就像無數根弦兒,無數把琴瑟,無數支笛子,無數個銀鈴,無數口金鍾,合著小叔叔的調子,把小叔叔的歌聲不斷地放大,不斷地擴散到無邊無際的天地之間。
無數鬼魂站在山門前的戲樓下聽小叔叔唱戲,從洪崖的半山腰一直站到山頂上,把整個兒洪崖都站滿了。各種叫不出名字的動物也都變成了人的模樣,站在鬼魂當中,如癡如醉地聽戲,一遍又一遍地叫好,就連所有的樹木都在瑟瑟作響,所有的白雲都停留在戲樓的上空,似乎就連它們也來聽戲聽得走不動路了,似乎整個天地都在給小叔叔叫好。
我猜這是小叔叔一生當中最風光、最得意的時刻了。
但不知道為什麽,我看到這裏的時候,隻感到十分的孤獨和淒涼:在我小叔叔最風光、最得意的時候,是沒有一個人在為他高興,為他叫好的。
環繞在他周圍的,隻有無數的鬼魂,無數的野獸與飛鳥。
那些巫統的戲班子都已經離開了洪崖,臉上帶著憤恨與不滿。他們不願意看到一個沒有巫統的外人當上勾雲呂,他們寧可錯過了鸞祖宮開山門這個千載難逢的時刻,也不想留在那裏看小叔叔的風光。
張天一送別了巫統戲班,站在山腳下,眺望著鸞祖宮的山門,臉上露出微笑。我想在這一刻他的心中應該是非常滿意的:他看中的人即將成為勾雲呂,律呂即將歸位,祖先數千年來受到的恥辱將在他的手裏得到洗刷,巫會重新成為神,他作為最大的功臣,將在眾神之中列居高位。這個安排之中最妙的一點是,帶迴律呂的勾雲呂並不是巫統,勾雲呂得不到巫統的認可,就無法威脅到他的地位。
張天一沒有想到後來會發生變故。
那個時刻終於到了。無數的飛鳥衝上天空,群鬼與百獸匍匐在地,數萬盞燈同時亮起,從天空照落的最後一道霞光中,鸞祖宮的山門緩緩打開。
小叔叔穿過山門,步入鸞祖宮。
小叔叔沒有詳細去記他進入鸞祖宮之後發生的事,隻是簡單地記道,他在鸞祖宮中見到了一隻巨大的鳥,化成一位身披鳥羽的畫眉老人。
小叔叔走出鸞祖宮,從他迴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了勾雲呂。
律呂已在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