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快穿]皇後進修係統 作者:叫我清穿大炮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雖然名義上是內閣首輔的位置,仔細觀察一下,朱佑樘用劉吉的意圖目的卻比較單一,頭上兼著的吏部尚書就能說明問題。劉吉在內閣呆的年數已經有一輪了,對於朝臣官員的了解度,是其他新入閣的官員所不能達到的。等到他發揮完餘熱,被壓榨出剩餘價值、為後來人鋪磚指路後,差不多就到了他離開的那一天。朱佑樘之所以留下劉吉,而趕跑了別人,正是因為劉吉的膽子是最小的,這樣的人最善於見風使舵,翻不出什麽
所以王恕來做這個六部掌門人的吏部尚書,就是為了架空劉吉,這點劉吉心裏估計也明白。在這個朝堂上,他雖然官銜最高,然而也就是做做顧問的命。別說王恕和馬文升了,那些被劉吉壓迫了很久的禦史言官們,目前一天不上摺子罵他幾句,劉吉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對勁。
更何況劉吉還有和萬安一樣的黑歷史,哪天喊他卷包袱走人,連理由都不用再找,要是想要再權勢滔天,那就是自尋死路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裏要澄清一下 昨天那章裏的“嘉靖鑽空子去看過”是一時寫錯了,因為原本寫大禮儀要展開一下,後來決定放在後文討論,然後寫永樂大典的時候不小心也給帶了出來
嘉靖愛永樂大典和大禮儀沒有關係,希望不要誤導到人。因為永樂大典的再錄流傳還有大禮儀的提前解決都是後文要寫到的情節。原本一發文的時候就覺得不對了,但是最近晉江在嚴打,一發出去就是網審,所以一直沒能改動,隻能借著今天發新章節的時候改動一下> <不是偽更,昨天看過的可以不用再看了
要特別感謝一直在追文的讀者,雖然歷史同人不是什麽熱題材,但是我有特別多很想寫的東西,一定會堅持下去噠 o(>ω<)o
☆、明孝宗張皇後(六)
阿嬌的母親金氏進宮的時候,阿嬌正在核對釋放宮女的名單。有幾個老宮女以前是萬貴妃的手下,得先留下來,看看朱佑樘的後續清算情況。
金氏原本對著這個嫁出去的女兒是心裏有埋怨的。不過畢竟從小家裏就這麽一個孩子,是嬌慣著長大的,又不忍心說出什麽重話來。
阿嬌對著金氏笑道:“母親這是怎麽了。家裏也不缺銀子,倒是兩位先生,外麵人千金也都是請不到的。這還是看在女兒是皇後的麵子上,人家肯去教導弟弟。延齡、鶴齡兩個小子平時也是太頑皮了,他們兩個還有我這個姐姐護著,但是他們以後娶妻生子,自己的孩子又該如何教導呢?若是能跟著兩位先生學到個一星半點的本事,立身正了,母親隻要看看金陵的徐家,那才是長久不衰的興旺之象。”
金氏說道:“那兩個皮小子是該有人管管了。但是兩位先生……也實在是太嚴厲了些。”
阿嬌道:“愛之深才能責之切,兩位先生這是在真心實意地教導弟弟們,這可是好事。再者其他那些寒門學子,哪個不是嚴師苦讀才有一番成就的?”
其實不光張氏兄弟看著王恕和丘濬就頭大,兩個重臣對這兩個調皮搗蛋的小機靈鬼也是辦法不大。兩個老先生家裏都是兒孫滿堂了,哪有如此頑劣的後輩呢?都是嚴格教育,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原則。對著皇後的兩個弟弟,皇上的兩個小舅子,打也要看皇後的臉麵,罵又不能太過分,簡直比兩人處理政務還要困難。
雖然每周就半天的時間,但是張氏兄弟都是屁股底下完全閑不住的性子。坐沒坐相,站沒站相,而且還嬉皮笑臉的,常常把王恕氣得白鬍子發抖。每次王恕都是氣唿唿地說:“孺子不可教也!頑劣!頑劣!”
後來還是丘濬想出個好方法,首先他去找到了張家父親,密談了半天。然後就對著兩兄弟說道:“我和王大人雖說不缺這幾個錢,但是你們的父親說,孔子當年收徒弟還要幾塊豬肉的學費,不給一些心理過意不去。我是這麽想的,以後每周都給你們布置些功課,還有上課搗蛋也都記錄在這張紙上。如果功課不完成,或者搗蛋數量太多,就從你們那些玩具裏麵拿出一部分來,就充當謝師禮吧。”當天就把兩兄弟的蟋蟀罐子全給沒收了。
那可是張家兄弟收集了好久,抓來的蟋蟀,都是心疼得像是肉都要掉了!後來丘濬又告訴他們,如果表現得好,還可以還給他們,這下兩兄弟真的開始慢慢收心,認真讀書了。
王恕對此也是嘖嘖稱奇,沒想到自己強橫了一輩子,最後跌倒在兩個蠻不講理的小娃娃身上,對著丘濬說道:“丘大人如何想到這一招的?”
丘濬笑道:“這人的本性都是一樣的,趨利避害。這種本性無法抑製,堵不如疏,開導一下就成了。”
王恕一開始聽著還是帶著笑意,後來臉沉了下來:“丘大人此言差矣。你那本《大學衍義補》,裏麵多數內容的確是相當有見地。但是那段關於商業的,恕我不能苟同。古往今來,商賈之事都是為大道所不齒。”
丘濬反問道:“朝廷的運轉,哪裏不需要大量的銀錢?上千年商賈之事都不是正道,但存在必有
其道理。既然無法從根源上杜絕,為何不能為朝廷所用?”
這本《大學衍義補》的奏摺就放在朱佑樘的案桌上。幾十萬字的內容,朱佑樘正在一字一句地認真閱讀。當一個朝代發展到這個階段,舊的勢力難以打破重新劃分,土地兼併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天順、成化兩朝,各地鋌而走險的農民、流民不計其數。而國初定下的體製,運轉至今也開始暴露出各種問題,稅製、徵兵、天災、外患,所有的漏洞都交織成了一張網,如何從盤根交錯的關係裏找出解決之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任用清廉正直的官員,清理官場的歪風邪氣,這隻是第一步。清廉正直,並不代表能力突出,更不代表能想出治療頑疾的手段。
河南大水,先皇葬禮,邊關軍費,一筆一筆的帳,歸根結底就一個字——錢。
目前的錢不湊手,還有得彌補,成化朝的一堆大蛀蟲,一個個都富得腦滿腸肥。萬安這樣的首輔,朱佑樘要維護一下大明的臉麵,那些手下可就不用客氣了。再加上侍奉官、權閹的四處搜刮,查抄了又是一大筆進項。
然而這畢竟不是長久之道。明朝的軍費開支是一大筆支出,然而目前的軍屯逃丁太多,再加上邊種田、邊練兵,如何能夠練出可以和外族人抗衡的精銳之師?軍屯沒人種,帶來的是一個極度惡劣的惡性循環。
就在眼前就有一個解決的方法:把軍屯發給百姓耕種,另外發給軍隊軍費開支,然後在當地購買糧食,再加強監管製度。說起來很容易,然而因為明朝的稅收製度,收稅上來的多半是糧食而不是銀子,如此長久下去,必定會讓國庫空虛起來。
丘濬提出的觀點很對。大明朝的財政收入,到了必須要改革的時候了,而且每年的國庫支出必須要進行詳細的規劃預算,這點建議也非常合理。然而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中國這片土地並不出產白銀,作為交換貨幣的銀子從哪裏來?一個又一個問題困擾著朱佑樘,日思夜想也找不出解決的方法來。
</br>
所以王恕來做這個六部掌門人的吏部尚書,就是為了架空劉吉,這點劉吉心裏估計也明白。在這個朝堂上,他雖然官銜最高,然而也就是做做顧問的命。別說王恕和馬文升了,那些被劉吉壓迫了很久的禦史言官們,目前一天不上摺子罵他幾句,劉吉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對勁。
更何況劉吉還有和萬安一樣的黑歷史,哪天喊他卷包袱走人,連理由都不用再找,要是想要再權勢滔天,那就是自尋死路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裏要澄清一下 昨天那章裏的“嘉靖鑽空子去看過”是一時寫錯了,因為原本寫大禮儀要展開一下,後來決定放在後文討論,然後寫永樂大典的時候不小心也給帶了出來
嘉靖愛永樂大典和大禮儀沒有關係,希望不要誤導到人。因為永樂大典的再錄流傳還有大禮儀的提前解決都是後文要寫到的情節。原本一發文的時候就覺得不對了,但是最近晉江在嚴打,一發出去就是網審,所以一直沒能改動,隻能借著今天發新章節的時候改動一下> <不是偽更,昨天看過的可以不用再看了
要特別感謝一直在追文的讀者,雖然歷史同人不是什麽熱題材,但是我有特別多很想寫的東西,一定會堅持下去噠 o(>ω<)o
☆、明孝宗張皇後(六)
阿嬌的母親金氏進宮的時候,阿嬌正在核對釋放宮女的名單。有幾個老宮女以前是萬貴妃的手下,得先留下來,看看朱佑樘的後續清算情況。
金氏原本對著這個嫁出去的女兒是心裏有埋怨的。不過畢竟從小家裏就這麽一個孩子,是嬌慣著長大的,又不忍心說出什麽重話來。
阿嬌對著金氏笑道:“母親這是怎麽了。家裏也不缺銀子,倒是兩位先生,外麵人千金也都是請不到的。這還是看在女兒是皇後的麵子上,人家肯去教導弟弟。延齡、鶴齡兩個小子平時也是太頑皮了,他們兩個還有我這個姐姐護著,但是他們以後娶妻生子,自己的孩子又該如何教導呢?若是能跟著兩位先生學到個一星半點的本事,立身正了,母親隻要看看金陵的徐家,那才是長久不衰的興旺之象。”
金氏說道:“那兩個皮小子是該有人管管了。但是兩位先生……也實在是太嚴厲了些。”
阿嬌道:“愛之深才能責之切,兩位先生這是在真心實意地教導弟弟們,這可是好事。再者其他那些寒門學子,哪個不是嚴師苦讀才有一番成就的?”
其實不光張氏兄弟看著王恕和丘濬就頭大,兩個重臣對這兩個調皮搗蛋的小機靈鬼也是辦法不大。兩個老先生家裏都是兒孫滿堂了,哪有如此頑劣的後輩呢?都是嚴格教育,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原則。對著皇後的兩個弟弟,皇上的兩個小舅子,打也要看皇後的臉麵,罵又不能太過分,簡直比兩人處理政務還要困難。
雖然每周就半天的時間,但是張氏兄弟都是屁股底下完全閑不住的性子。坐沒坐相,站沒站相,而且還嬉皮笑臉的,常常把王恕氣得白鬍子發抖。每次王恕都是氣唿唿地說:“孺子不可教也!頑劣!頑劣!”
後來還是丘濬想出個好方法,首先他去找到了張家父親,密談了半天。然後就對著兩兄弟說道:“我和王大人雖說不缺這幾個錢,但是你們的父親說,孔子當年收徒弟還要幾塊豬肉的學費,不給一些心理過意不去。我是這麽想的,以後每周都給你們布置些功課,還有上課搗蛋也都記錄在這張紙上。如果功課不完成,或者搗蛋數量太多,就從你們那些玩具裏麵拿出一部分來,就充當謝師禮吧。”當天就把兩兄弟的蟋蟀罐子全給沒收了。
那可是張家兄弟收集了好久,抓來的蟋蟀,都是心疼得像是肉都要掉了!後來丘濬又告訴他們,如果表現得好,還可以還給他們,這下兩兄弟真的開始慢慢收心,認真讀書了。
王恕對此也是嘖嘖稱奇,沒想到自己強橫了一輩子,最後跌倒在兩個蠻不講理的小娃娃身上,對著丘濬說道:“丘大人如何想到這一招的?”
丘濬笑道:“這人的本性都是一樣的,趨利避害。這種本性無法抑製,堵不如疏,開導一下就成了。”
王恕一開始聽著還是帶著笑意,後來臉沉了下來:“丘大人此言差矣。你那本《大學衍義補》,裏麵多數內容的確是相當有見地。但是那段關於商業的,恕我不能苟同。古往今來,商賈之事都是為大道所不齒。”
丘濬反問道:“朝廷的運轉,哪裏不需要大量的銀錢?上千年商賈之事都不是正道,但存在必有
其道理。既然無法從根源上杜絕,為何不能為朝廷所用?”
這本《大學衍義補》的奏摺就放在朱佑樘的案桌上。幾十萬字的內容,朱佑樘正在一字一句地認真閱讀。當一個朝代發展到這個階段,舊的勢力難以打破重新劃分,土地兼併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天順、成化兩朝,各地鋌而走險的農民、流民不計其數。而國初定下的體製,運轉至今也開始暴露出各種問題,稅製、徵兵、天災、外患,所有的漏洞都交織成了一張網,如何從盤根交錯的關係裏找出解決之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任用清廉正直的官員,清理官場的歪風邪氣,這隻是第一步。清廉正直,並不代表能力突出,更不代表能想出治療頑疾的手段。
河南大水,先皇葬禮,邊關軍費,一筆一筆的帳,歸根結底就一個字——錢。
目前的錢不湊手,還有得彌補,成化朝的一堆大蛀蟲,一個個都富得腦滿腸肥。萬安這樣的首輔,朱佑樘要維護一下大明的臉麵,那些手下可就不用客氣了。再加上侍奉官、權閹的四處搜刮,查抄了又是一大筆進項。
然而這畢竟不是長久之道。明朝的軍費開支是一大筆支出,然而目前的軍屯逃丁太多,再加上邊種田、邊練兵,如何能夠練出可以和外族人抗衡的精銳之師?軍屯沒人種,帶來的是一個極度惡劣的惡性循環。
就在眼前就有一個解決的方法:把軍屯發給百姓耕種,另外發給軍隊軍費開支,然後在當地購買糧食,再加強監管製度。說起來很容易,然而因為明朝的稅收製度,收稅上來的多半是糧食而不是銀子,如此長久下去,必定會讓國庫空虛起來。
丘濬提出的觀點很對。大明朝的財政收入,到了必須要改革的時候了,而且每年的國庫支出必須要進行詳細的規劃預算,這點建議也非常合理。然而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中國這片土地並不出產白銀,作為交換貨幣的銀子從哪裏來?一個又一個問題困擾著朱佑樘,日思夜想也找不出解決的方法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