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快穿]皇後進修係統 作者:叫我清穿大炮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宋將們不光會看歷史的教訓,也會看歷史的經驗。他們占著山河要塞,偷襲一下金人的後方,遠程攻擊一下金人的大營,再挑唆一下金人的內亂,製造一些歸降的流言。這下文臣們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肚子裏彎彎繞繞的東西多得很。又是虞允文,在金人糧盡彈絕的情況下,讓人去傳播,金兵中漢人投降,隻要帶著一定數量的金兵頭顱,就接受下來,還有糧吃、有衣穿。
宋軍陳兵越來越多,而趙昚給他們下的命令,就是要盡力消化掉這群金人大軍。這是完顏亮孤注一擲地行為帶來的後果,那就是這群壯丁如果一旦被殺,金人將元氣大傷多年,還有這些大軍裏的將領、軍備,能拿就拿,不能拿就毀了,總之,人最好別放走,一切軍備最好都留下。
軍心一旦渙散開來,就很難再整合起來,金人將領們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整兵速撤的時機。投降的兵士越來越多,然而其中冒充漢人來降的,不管是金人還是契丹人,一概當成金人直接斬首。金兵當中的漢人並不多,反倒是很多妄想冒充的異族人被嚴肅處理了。
當然也有一些五六千人的部隊,幾個萬戶領兵人帶著一些人馬逃出去的,然而畢竟是極少數。而且逃迴去又怎樣呢?歷史上的繼任者金世宗,因為完顏亮的行動提早了幾年,羽翼還未豐。金國宗室互相暗殺殘殺事件,目前還屢見不鮮。目前的燕京已經亂作一團,大批的宗親已經開始收集財物,往東京、上京等地竄逃。更不用說山東、河北等地,一些漢人草寇組成的義軍還在沿途打劫,再往北,還有契丹人的起義愈發轟轟烈烈,能保存著有生力量,迴到金國的,不會太多。
這個冬天,對這支金國大軍來說,實在是無盡長夜。最後這支軍隊,在內亂、內耗、逃亡和被殲滅中,徹底化為雲煙,最終成功逃迴燕京的部隊,十不足一。
更糟糕的是,金國出現了群龍無首的狀態,契丹人的起義也沒有人去鎮壓,河北山東的漢人起義也沒有人去管,無論是完顏亮的殘餘勢力,還是完顏雍這些宗親的勢力,都還不足以鯨吞對方,而他們也明白不能讓步,一讓步就是等著清算,被屠戮幹淨,兩方沒有聯合的可能,一旦一方上位,最後還是會把另一方消滅幹淨。
趙昚在一次又一次的好消息中,建立了自信,也總結了大量的經驗。越來越果敢、越來越堅毅,對於怎麽做皇帝也是越來越熟練。歷史上的那個大奸臣湯思退,也在阿嬌默不作聲的提醒當中,提前完結了自己的奸臣之路。
春天到來前,宋軍進行了一番大的休整,最重要的原因有二:第一,還是因為金人打出了他們最後的一張底牌——宋欽宗。第二,韋太後病逝,舉國哀悼。
目前的五國城已經成為幾個金人政權的必爭之地,搶到宋欽宗就等於有一張大的護身符,無論是完顏雍,還是其他什麽宗室。宋欽宗現在簡直被當成了祖宗供起來,原本他在完顏亮的手下過得很不好,已經差點要去了,卻被奇蹟般地救了迴來,也證明了本身金人也沒有好好對待這張底牌。但無論如何,宋欽宗這張牌如鯁在喉,就算是趙昚繼位了,趙構、趙昚父子兩個也是絕不想把他迎迴來的。然而宋欽宗這張牌不光可以這樣打,金人還可以建立一個以宋欽宗為主的傀儡偽政權,這樣會讓宋廷非常難受。
這個冬天,南宋朝廷並沒有閑著。積累了多年的國庫,幾代抗金將士的心願,甚至北宋太宗時期開始就沒能做到的事情,突然一下子變得有希望了起來。趙昚,這個宋□□的子孫,這個出生於靖康之變當年的皇帝,是不是能夠帶領宋朝出一口長達兩百年的窩囊氣呢?
沒錯,現在趙昚的目標已經定的很遠,那就是收復燕雲十六州。這不是不可能達成的,因為金國的貴族越爭越北,越逃越遠,臨時徵兵已經來不及,大部分的戰力已經在這次壽康大戰中被消磨殆盡,而且糧草也是大問題,更重要的是,金國沒能統一的情況下,沒有一個人會傻乎乎地先當出頭鳥,君不見契丹的起義都沒有人去管,更不用說大量陳兵的宋朝部隊了。
河南、山東收復了大片失地,河北的義軍也在遙相唿應,宋軍幾路大軍分別陳兵,就連西路軍都踴躍要求參戰,五十多歲的嶽飛親自上書要求帶兵由西路攻入山西等地,而趙昚留下張浚、溝通好了西夏之後,也毅然批準。老驥伏櫪,誌在千裏,上陣父子兵,嶽飛十幾年前的理想,似乎終於到了實現的時候……還有和他交好的韓世忠,交惡的張俊,從靖康之難之後開始奔走的各路將士,以及後來加入軍隊的新鮮血液,不管他們的立場原本如何,圓滑也好,剛毅也罷,光明磊落或是也做過陷害他人的事情,然而這都是他們心中的一個共同理想。南宋四大將雖然如今在世僅存嶽飛一人,然而老將不止這些,好比宋徽宗時期就曾經四處征戰的劉錡,正是他帶兵死守住壽康,死守住了淮河南岸,才引出了那一番戲劇性的逆轉,可謂是打響了宋人反擊的第一炮!
形勢一片大好,然而趙昚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然而新的地盤也有新的危機,不處理好也有發生異變的可能。
去年冬天被金人逼得背井離鄉的宋人們,這迴在宋廷的組織之下,有條不紊地收編起來。被戰火肆虐過的土地需要重新耕種,更重要的是永遠不消停的母親河黃河,如果宋廷要接手下來,就要接受它帶來的一切麻煩——洪水、瘟疫、饑荒等等,而由此帶來的南北貧富差距,民心也需要安撫下來。在南邊的民間,趙昚也是在安排人挖掘說書人和戲本,好好講述抗金英雄們的故事。和趙構不同,趙昚迅速豎立起了抗金的模範典型,這倒是和他歷史上北伐時做的事情有相似之處,尤其是韓世忠、劉光世、吳玠、張俊,這些去世了、但為大宋北邊和平、保家衛國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幾個代表人物,也是被宣傳的典型。像是張俊、吳玠這樣的將領,雖然身上有著黑歷史,但是趙昚需要挖掘的,就是他們閃光的那一麵。
另外,還有士兵的犒賞問題,阿嬌知道歷史上宋孝宗的隆興北伐,最後可以說一大半就是敗在了封賞不均上,這樣的非戰之力必須杜絕。這方麵趙構倒是可以給自己的養子提供平衡、收買人心的寶貴意見,像是武將的升編,當地文職官員的迅速到位及委派。這就想起了那些從北宋逃到南方的人,不僅其中有大批文人,這批文人裏麵也不乏在北宋、南宋期間中舉登科的,另外還有一部分當時的地方官員都還活著。朝內的老臣們迴憶著當時的任用資料,互相比對著,擬出了一份名單,保證如果一旦收迴故土,就能有人走馬上任。
還有投降的漢人,來歸的草寇,都需要整合。草寇向來是個非常兩難的存在,從道義上來說,這些江湖草莽的確是為了大義,然而他們平時的生活作風過於脫離主流社會,也在當地或多或少都做過點壞事。如何和正式軍隊以及百姓和平共處,是一個大難題。
趙昚選擇休養幾個月,就是要解決這些隱患,不然到戰時爆發起來,那可就是不必要的損失。然而這一切的蓄力,還都為了一個終極的目標——燕京。
</br>
宋軍陳兵越來越多,而趙昚給他們下的命令,就是要盡力消化掉這群金人大軍。這是完顏亮孤注一擲地行為帶來的後果,那就是這群壯丁如果一旦被殺,金人將元氣大傷多年,還有這些大軍裏的將領、軍備,能拿就拿,不能拿就毀了,總之,人最好別放走,一切軍備最好都留下。
軍心一旦渙散開來,就很難再整合起來,金人將領們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整兵速撤的時機。投降的兵士越來越多,然而其中冒充漢人來降的,不管是金人還是契丹人,一概當成金人直接斬首。金兵當中的漢人並不多,反倒是很多妄想冒充的異族人被嚴肅處理了。
當然也有一些五六千人的部隊,幾個萬戶領兵人帶著一些人馬逃出去的,然而畢竟是極少數。而且逃迴去又怎樣呢?歷史上的繼任者金世宗,因為完顏亮的行動提早了幾年,羽翼還未豐。金國宗室互相暗殺殘殺事件,目前還屢見不鮮。目前的燕京已經亂作一團,大批的宗親已經開始收集財物,往東京、上京等地竄逃。更不用說山東、河北等地,一些漢人草寇組成的義軍還在沿途打劫,再往北,還有契丹人的起義愈發轟轟烈烈,能保存著有生力量,迴到金國的,不會太多。
這個冬天,對這支金國大軍來說,實在是無盡長夜。最後這支軍隊,在內亂、內耗、逃亡和被殲滅中,徹底化為雲煙,最終成功逃迴燕京的部隊,十不足一。
更糟糕的是,金國出現了群龍無首的狀態,契丹人的起義也沒有人去鎮壓,河北山東的漢人起義也沒有人去管,無論是完顏亮的殘餘勢力,還是完顏雍這些宗親的勢力,都還不足以鯨吞對方,而他們也明白不能讓步,一讓步就是等著清算,被屠戮幹淨,兩方沒有聯合的可能,一旦一方上位,最後還是會把另一方消滅幹淨。
趙昚在一次又一次的好消息中,建立了自信,也總結了大量的經驗。越來越果敢、越來越堅毅,對於怎麽做皇帝也是越來越熟練。歷史上的那個大奸臣湯思退,也在阿嬌默不作聲的提醒當中,提前完結了自己的奸臣之路。
春天到來前,宋軍進行了一番大的休整,最重要的原因有二:第一,還是因為金人打出了他們最後的一張底牌——宋欽宗。第二,韋太後病逝,舉國哀悼。
目前的五國城已經成為幾個金人政權的必爭之地,搶到宋欽宗就等於有一張大的護身符,無論是完顏雍,還是其他什麽宗室。宋欽宗現在簡直被當成了祖宗供起來,原本他在完顏亮的手下過得很不好,已經差點要去了,卻被奇蹟般地救了迴來,也證明了本身金人也沒有好好對待這張底牌。但無論如何,宋欽宗這張牌如鯁在喉,就算是趙昚繼位了,趙構、趙昚父子兩個也是絕不想把他迎迴來的。然而宋欽宗這張牌不光可以這樣打,金人還可以建立一個以宋欽宗為主的傀儡偽政權,這樣會讓宋廷非常難受。
這個冬天,南宋朝廷並沒有閑著。積累了多年的國庫,幾代抗金將士的心願,甚至北宋太宗時期開始就沒能做到的事情,突然一下子變得有希望了起來。趙昚,這個宋□□的子孫,這個出生於靖康之變當年的皇帝,是不是能夠帶領宋朝出一口長達兩百年的窩囊氣呢?
沒錯,現在趙昚的目標已經定的很遠,那就是收復燕雲十六州。這不是不可能達成的,因為金國的貴族越爭越北,越逃越遠,臨時徵兵已經來不及,大部分的戰力已經在這次壽康大戰中被消磨殆盡,而且糧草也是大問題,更重要的是,金國沒能統一的情況下,沒有一個人會傻乎乎地先當出頭鳥,君不見契丹的起義都沒有人去管,更不用說大量陳兵的宋朝部隊了。
河南、山東收復了大片失地,河北的義軍也在遙相唿應,宋軍幾路大軍分別陳兵,就連西路軍都踴躍要求參戰,五十多歲的嶽飛親自上書要求帶兵由西路攻入山西等地,而趙昚留下張浚、溝通好了西夏之後,也毅然批準。老驥伏櫪,誌在千裏,上陣父子兵,嶽飛十幾年前的理想,似乎終於到了實現的時候……還有和他交好的韓世忠,交惡的張俊,從靖康之難之後開始奔走的各路將士,以及後來加入軍隊的新鮮血液,不管他們的立場原本如何,圓滑也好,剛毅也罷,光明磊落或是也做過陷害他人的事情,然而這都是他們心中的一個共同理想。南宋四大將雖然如今在世僅存嶽飛一人,然而老將不止這些,好比宋徽宗時期就曾經四處征戰的劉錡,正是他帶兵死守住壽康,死守住了淮河南岸,才引出了那一番戲劇性的逆轉,可謂是打響了宋人反擊的第一炮!
形勢一片大好,然而趙昚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然而新的地盤也有新的危機,不處理好也有發生異變的可能。
去年冬天被金人逼得背井離鄉的宋人們,這迴在宋廷的組織之下,有條不紊地收編起來。被戰火肆虐過的土地需要重新耕種,更重要的是永遠不消停的母親河黃河,如果宋廷要接手下來,就要接受它帶來的一切麻煩——洪水、瘟疫、饑荒等等,而由此帶來的南北貧富差距,民心也需要安撫下來。在南邊的民間,趙昚也是在安排人挖掘說書人和戲本,好好講述抗金英雄們的故事。和趙構不同,趙昚迅速豎立起了抗金的模範典型,這倒是和他歷史上北伐時做的事情有相似之處,尤其是韓世忠、劉光世、吳玠、張俊,這些去世了、但為大宋北邊和平、保家衛國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幾個代表人物,也是被宣傳的典型。像是張俊、吳玠這樣的將領,雖然身上有著黑歷史,但是趙昚需要挖掘的,就是他們閃光的那一麵。
另外,還有士兵的犒賞問題,阿嬌知道歷史上宋孝宗的隆興北伐,最後可以說一大半就是敗在了封賞不均上,這樣的非戰之力必須杜絕。這方麵趙構倒是可以給自己的養子提供平衡、收買人心的寶貴意見,像是武將的升編,當地文職官員的迅速到位及委派。這就想起了那些從北宋逃到南方的人,不僅其中有大批文人,這批文人裏麵也不乏在北宋、南宋期間中舉登科的,另外還有一部分當時的地方官員都還活著。朝內的老臣們迴憶著當時的任用資料,互相比對著,擬出了一份名單,保證如果一旦收迴故土,就能有人走馬上任。
還有投降的漢人,來歸的草寇,都需要整合。草寇向來是個非常兩難的存在,從道義上來說,這些江湖草莽的確是為了大義,然而他們平時的生活作風過於脫離主流社會,也在當地或多或少都做過點壞事。如何和正式軍隊以及百姓和平共處,是一個大難題。
趙昚選擇休養幾個月,就是要解決這些隱患,不然到戰時爆發起來,那可就是不必要的損失。然而這一切的蓄力,還都為了一個終極的目標——燕京。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