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如春是陝西一個官宦世家的子弟,從小酷愛彈琴,就算是出門在外,住在旅店裏,也要帶著他的琴,真是一時一刻也離不開他的琴。


    一次,溫如春去山西辦事,路上經過一座古寺時,他將馬係在古寺門外,打算暫時歇歇腳。溫如春進了古寺,看到一個穿著棉布道袍的道士,盤腿坐在廊下,身邊一根竹拐杖靠牆放著,一架琴用個花布袋子裝著。


    溫如春愛琴如癡,看到琴自然是走不動道了,他不由得走過去問那道士:“道長也擅琴?”


    道人謙虛道:“我彈得不好,願意向技藝高超的人學習。”


    道士說完,解開花布囊,取出裏麵的琴,交給溫如春。溫如春接過琴,仔細觀瞧,發現這把琴紋理佳妙,他心下立時就喜歡上了,隨手撥弄幾下琴弦,音色清越異常,當真是一把絕世好琴!


    溫如春很高興,這把琴立即勾起了他的琴癮,當即就盤腿坐下,將琴架在腿上,順手演奏了一首簡短的曲子。道人隻微微笑著,似乎覺得這首曲子也不過爾爾。


    溫如春沒得到預想中的誇讚,心下不服,接著又彈起了一首曲子,這迴,他用盡了平生所學。


    一首曲子彈完,溫如春心中極為滿意,他微微平複了下心緒,頗有些自矜的看向道士,這迴,道士笑著說道:“還好!還好!但還是不足以當貧道的老師。”


    溫如春聽道士口氣如此之大,心下不服,他請道士也彈上一曲,讓他領略一番高超的琴技,道士也不推辭,將琴拿過來擱在自己盤著的腿上,才撥動幾下,溫如春就感覺一陣溫和的風吹過來,沒彈多久,各種鳥兒紛紛飛了過來,擠擠挨挨的停滿了庭院的樹梢。


    溫如春大為震驚,被道士高超的琴技深深折服,就地拜倒,要做道士的學生,請他教授自己彈琴。


    道士見溫如春也是個可塑之才,便將剛才的那首曲子又彈了三次,溫如春側耳認真聽著、用心記著,總算是稍稍領會了其中的節奏。


    道士讓溫如春試著彈了彈,不斷的指正溫如春的錯處,經過道士的幾番指點,等到溫如春能將曲子完整的演奏一遍後,道士點頭滿意道:“好了,你在塵世間已經沒有對手了。”


    溫如春得到了道士的肯定,又有他指點過琴技,自從後更加精心鑽研琴技,很快就成了個琴技高手。


    事情辦完,溫如春動身往家鄉趕,在離家還幾十裏地的時候,天黑了下來,暴雨也不期而至,一時間也找不到可以歇腳投店的地方。


    溫如春看到路邊有個小村子,便急忙趕了過去,暴雨如注,溫如春倉皇間也顧不得選擇,看到一個門就匆匆闖了進去。


    溫如春直接進了堂屋,哪知整個屋子沒一個人,寂靜無聲,溫如春還在想著要不要出口詢問的時候,突然,一個女子出來了,就見這女子大約十七八歲,長得是堪比天仙般美麗。


    女子猛地看到堂屋裏居然站著一個陌生男子,驚得立即又退了迴去。溫如春當時還未娶親,驚鴻一瞥之下,看到了女子的天仙容顏,當即就愛上了。


    很快,一個老太太出來見客,問起溫如春的姓名來曆,溫如春如實說了,還提出來借宿的請求。


    老太太答道:“借宿倒是可以。不過我家裏沒有多餘的床榻,你要是不嫌委屈,可以用幹草打個地鋪。”


    隻要能留下來,溫如春哪還管睡在什麽地方?當即便滿口感激的答應了,老太太也很利索,很快就點了燭火進來,又抱來幹草鋪在地上,顯得十分熱情。


    老太太在這裏忙碌,溫如春便和老太太聊了起來,言談中得知老太太姓殷,溫如春又問起了剛才驚鴻一瞥的那個女子,老太太說道:“她呀,名叫宦娘,是老身的侄女兒。”


    溫如春聽到老太太是那位姑娘的正經長輩,當即抓住機會鼓足了勁開口說道:“小生不自量力,想高攀貴府,求娶宦娘為妻,不知您意下如何?”


    老太太聽了不由得皺起了眉頭,說道:“這件事我可不能立即答應你。”


    溫如春急了,忙追問原因,老太太隻說很難說,一兩句話說不清楚,說罷急匆匆的走了,溫如春沒辦法,總不能追過去吧,隻好悵然的不再提。


    老太太走了,溫如春看到地上的草又潮又爛,實在是沒法睡,再加上被老太太婉拒了求親,他心中十分鬱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史山人說聊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頑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頑愚並收藏異史山人說聊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