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說罷,急忙來到寇家,將祝生的情況告訴了他家,並長跪不起,求寇家給一條寇三娘曾經穿過的褲子,但寇家想到,這個祝生是代替女兒受苦的人,隻有他死了,女兒才能重新投胎做人,因此,他們狠心拒絕了同年,同年不忿而歸,將寇家拒絕給褲子的事對同年祝生說了,祝生也是恨得咬牙切齒,說道:“我死後,一定不讓那個女人好過!”
祝生毒發了,同年將他抬迴家,剛到祝家門口,祝生就死了。祝母白發人送黑發人,嚎啕大哭,悲戚的將兒子安葬。祝生有個兒子,才滿周歲,他的妻子青春守寡,守不住,過了半年就改嫁了。
祝母一個人帶著小孫子艱難度日,整日勞累不堪,日夜悲哭。一天,祝母抱著孫子在屋裏哭,就看到兒子悄然走了進來。祝母大驚,忙擦幹眼淚,問兒子怎麽迴家了?
祝生說:“兒子在地下聽見母親哭,心中十分難過,所以迴來伺候母親晨昏。兒子雖然死了,但在那邊也娶了妻子,現在就叫她來替母親分憂,母親不要再悲傷哭泣了。”
祝母問兒媳婦是什麽人,祝生說:“寇家眼睜睜看著兒子死,兒子對他家痛恨不已,勢要報仇!兒子死後,想去找寇三娘報仇,但卻不知道她去了哪裏,後來遇見了庚伯,他告訴了兒子寇三娘的去處。兒子去找她,寇三娘卻已經投生在任侍郎家裏,兒子追了過去,強行將寇三娘捉了迴來,如今,寇三娘已經成了兒子的妻子,我和她相處得還不錯,也不覺得苦了。”
不一會,門外走來一個女子,滿身華服,妝容豔麗,她跪在地上向祝母磕頭,祝生說:“這個就是寇三娘。”
寇三娘雖然不是人,但祝母看到她,見兒子總算不是孤單一個人,也覺得十分欣慰。祝生差遣寇三娘洗衣做飯打掃,寇三娘雖然做不慣這些,但是卻十分溫柔順從,也頗為惹人憐愛喜歡。
於是,祝生就帶著寇三娘在家裏住了下來,不走了。寇三娘請祝母去寇家告訴一聲,自己在這裏,但祝生不同意,祝母卻十分喜歡寇三娘,終究還是去寇家告訴了一聲。
寇氏夫婦聽了,大驚,忙命人趕著馬車疾馳到了祝家,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女兒,三娘!他們一家三口抱頭痛哭,還是寇三娘先止住哭,慢慢的勸著父母收淚。寇母看到祝家十分貧困,心中十分難過。寇三娘道:“兒已成了鬼,又怕什麽窮?祝郎母子對兒情深義重,兒也安心了。”
寇母又問,那個賣茶的老婦人是誰,寇三娘答:“她姓倪,自覺不能迷惑人,就求兒幫她去害人。如今,她已經投生在郡城一戶賣酒的人家。”
和父母說完話,寇三娘看著祝生說:“之前種種不再提了,如今我已經嫁給了你。作為女婿,你不拜見嶽父嶽母,你讓妾心裏是個什麽滋味啊?”
祝生聽了妻子的話,隻得不情不願的拜見了嶽父嶽母。寇三娘下廚去了,親自生火做飯招待父母,寇父寇母見捧在手心的明珠,如今要這樣蓬頭垢麵的生火做飯,心中十分不是滋味,那心如同被挖去一般的疼。
寇氏夫婦迴來家裏,立刻派了兩個婢女到祝家,代替寇三娘做那些雜役,同時,還給祝家送來百兩銀子、布帛十幾匹,以後,還時不時送些酒肉米糧到祝家,對祝母的幫助可是不小。
寇家還時不時的將寇三娘接到家中小住,但總住不了幾天,寇三娘就說:“家中沒人照料,兒不放心,還是早些送兒迴去吧。”寇家想多留女兒幾天,但寇三娘就會在寇家悄然消失,然後出現在祝家。
寇家後來給祝家蓋起了大屋子,一應陳設用品,甚至床榻鋪蓋都準備得妥妥帖帖的,但是,祝生卻一次也沒去過嶽父嶽母家。
一天,村裏也有一個誤食水莽草中毒而死的村民,但稀奇的是,他居然死而複生了!一時之間,這件奇事廣為流傳。祝母也聽說了,在家裏說起了這件奇事。祝生說:“這個人是我救活的,他被李九害死了,是我將李九趕走,他就活了過來。”
祝母流著淚問:“那為何兒子你不去找個替死鬼?”
祝生答道:“兒子最恨的就是這種找替死鬼的,所以才想盡辦法將那些鬼趕走,兒子又怎麽會自己去找替死鬼?況且,兒子現在這樣侍奉母親,是最為高興的,兒子不願意再另投為人了。”
於是,後來再有中了水莽草毒的人,都準備上一桌豐盛的酒席到祝家來,在庭院當中禱告,中了毒的人往往都能好起來。
過了十多年,祝母死了,祝生夫婦十分悲痛,但他們不出麵招待來吊唁的賓客,隻讓兒子披麻戴孝,在奶奶的靈前哭靈,給吊唁的賓客迴禮。
祝母過世後兩年多,祝生為兒子娶了媳婦,這個新媳婦,正是任侍郎的孫女。貧家祝家是怎麽和官吏任侍郎家扯上關係的?這其中還有個緣故。十幾年前,任侍郎的妾生了個女兒,哪知幾個月後就夭折了,後來,任侍郎聽說了祝家的奇事,就命人駕著馬車到了任家,和祝生認了翁婿。後來,任侍郎更是將孫女嫁給祝生的兒子,兩家來往不絕。
一天祝生對兒子說:“上帝認為我有功於人世,便冊封我為‘四瀆沐龍君’,今天就要走了。”很快祝生的兒子就看到庭前停了四匹馬,拉著一輛用黃布做帷幔的馬車,那馬腿上都長著鱗甲,威風凜凜。祝生夫婦盛裝而出,一同登上了馬車,祝生的兒子帶著妻子哭著拜倒,馬車瞬間就不見了。
當天寇家也看見女兒迴家了,向父母拜別,說得也和祝生一樣,寇母不舍的拉著女兒哭泣,不想女兒走,寇三娘道:“祝郎已經先走了,女兒必須得跟上。”說完,她就放開母親的手,出門就不見了。
祝生的兒子名叫祝鶚,字離塵,他去寇家,征得寇父的同意後,將寇三娘的屍骨和父親的合葬了。
***
告老的官員說完了故事,一口將杯裏最後一口茶水喝掉,向一眾聽故事的人拱了拱手,繼續上路了。
“這寇三娘也算是有福的。”陸老也和異史山人喝完了茶,準備迴家了,迴家的路上,陸老捋捋胡子,感歎道。
“這個祝生,倒也是一腔赤誠。”異史山人附和好友,兩人慢慢的走迴去,夕陽將他們的身影拉得很長。
祝生毒發了,同年將他抬迴家,剛到祝家門口,祝生就死了。祝母白發人送黑發人,嚎啕大哭,悲戚的將兒子安葬。祝生有個兒子,才滿周歲,他的妻子青春守寡,守不住,過了半年就改嫁了。
祝母一個人帶著小孫子艱難度日,整日勞累不堪,日夜悲哭。一天,祝母抱著孫子在屋裏哭,就看到兒子悄然走了進來。祝母大驚,忙擦幹眼淚,問兒子怎麽迴家了?
祝生說:“兒子在地下聽見母親哭,心中十分難過,所以迴來伺候母親晨昏。兒子雖然死了,但在那邊也娶了妻子,現在就叫她來替母親分憂,母親不要再悲傷哭泣了。”
祝母問兒媳婦是什麽人,祝生說:“寇家眼睜睜看著兒子死,兒子對他家痛恨不已,勢要報仇!兒子死後,想去找寇三娘報仇,但卻不知道她去了哪裏,後來遇見了庚伯,他告訴了兒子寇三娘的去處。兒子去找她,寇三娘卻已經投生在任侍郎家裏,兒子追了過去,強行將寇三娘捉了迴來,如今,寇三娘已經成了兒子的妻子,我和她相處得還不錯,也不覺得苦了。”
不一會,門外走來一個女子,滿身華服,妝容豔麗,她跪在地上向祝母磕頭,祝生說:“這個就是寇三娘。”
寇三娘雖然不是人,但祝母看到她,見兒子總算不是孤單一個人,也覺得十分欣慰。祝生差遣寇三娘洗衣做飯打掃,寇三娘雖然做不慣這些,但是卻十分溫柔順從,也頗為惹人憐愛喜歡。
於是,祝生就帶著寇三娘在家裏住了下來,不走了。寇三娘請祝母去寇家告訴一聲,自己在這裏,但祝生不同意,祝母卻十分喜歡寇三娘,終究還是去寇家告訴了一聲。
寇氏夫婦聽了,大驚,忙命人趕著馬車疾馳到了祝家,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女兒,三娘!他們一家三口抱頭痛哭,還是寇三娘先止住哭,慢慢的勸著父母收淚。寇母看到祝家十分貧困,心中十分難過。寇三娘道:“兒已成了鬼,又怕什麽窮?祝郎母子對兒情深義重,兒也安心了。”
寇母又問,那個賣茶的老婦人是誰,寇三娘答:“她姓倪,自覺不能迷惑人,就求兒幫她去害人。如今,她已經投生在郡城一戶賣酒的人家。”
和父母說完話,寇三娘看著祝生說:“之前種種不再提了,如今我已經嫁給了你。作為女婿,你不拜見嶽父嶽母,你讓妾心裏是個什麽滋味啊?”
祝生聽了妻子的話,隻得不情不願的拜見了嶽父嶽母。寇三娘下廚去了,親自生火做飯招待父母,寇父寇母見捧在手心的明珠,如今要這樣蓬頭垢麵的生火做飯,心中十分不是滋味,那心如同被挖去一般的疼。
寇氏夫婦迴來家裏,立刻派了兩個婢女到祝家,代替寇三娘做那些雜役,同時,還給祝家送來百兩銀子、布帛十幾匹,以後,還時不時送些酒肉米糧到祝家,對祝母的幫助可是不小。
寇家還時不時的將寇三娘接到家中小住,但總住不了幾天,寇三娘就說:“家中沒人照料,兒不放心,還是早些送兒迴去吧。”寇家想多留女兒幾天,但寇三娘就會在寇家悄然消失,然後出現在祝家。
寇家後來給祝家蓋起了大屋子,一應陳設用品,甚至床榻鋪蓋都準備得妥妥帖帖的,但是,祝生卻一次也沒去過嶽父嶽母家。
一天,村裏也有一個誤食水莽草中毒而死的村民,但稀奇的是,他居然死而複生了!一時之間,這件奇事廣為流傳。祝母也聽說了,在家裏說起了這件奇事。祝生說:“這個人是我救活的,他被李九害死了,是我將李九趕走,他就活了過來。”
祝母流著淚問:“那為何兒子你不去找個替死鬼?”
祝生答道:“兒子最恨的就是這種找替死鬼的,所以才想盡辦法將那些鬼趕走,兒子又怎麽會自己去找替死鬼?況且,兒子現在這樣侍奉母親,是最為高興的,兒子不願意再另投為人了。”
於是,後來再有中了水莽草毒的人,都準備上一桌豐盛的酒席到祝家來,在庭院當中禱告,中了毒的人往往都能好起來。
過了十多年,祝母死了,祝生夫婦十分悲痛,但他們不出麵招待來吊唁的賓客,隻讓兒子披麻戴孝,在奶奶的靈前哭靈,給吊唁的賓客迴禮。
祝母過世後兩年多,祝生為兒子娶了媳婦,這個新媳婦,正是任侍郎的孫女。貧家祝家是怎麽和官吏任侍郎家扯上關係的?這其中還有個緣故。十幾年前,任侍郎的妾生了個女兒,哪知幾個月後就夭折了,後來,任侍郎聽說了祝家的奇事,就命人駕著馬車到了任家,和祝生認了翁婿。後來,任侍郎更是將孫女嫁給祝生的兒子,兩家來往不絕。
一天祝生對兒子說:“上帝認為我有功於人世,便冊封我為‘四瀆沐龍君’,今天就要走了。”很快祝生的兒子就看到庭前停了四匹馬,拉著一輛用黃布做帷幔的馬車,那馬腿上都長著鱗甲,威風凜凜。祝生夫婦盛裝而出,一同登上了馬車,祝生的兒子帶著妻子哭著拜倒,馬車瞬間就不見了。
當天寇家也看見女兒迴家了,向父母拜別,說得也和祝生一樣,寇母不舍的拉著女兒哭泣,不想女兒走,寇三娘道:“祝郎已經先走了,女兒必須得跟上。”說完,她就放開母親的手,出門就不見了。
祝生的兒子名叫祝鶚,字離塵,他去寇家,征得寇父的同意後,將寇三娘的屍骨和父親的合葬了。
***
告老的官員說完了故事,一口將杯裏最後一口茶水喝掉,向一眾聽故事的人拱了拱手,繼續上路了。
“這寇三娘也算是有福的。”陸老也和異史山人喝完了茶,準備迴家了,迴家的路上,陸老捋捋胡子,感歎道。
“這個祝生,倒也是一腔赤誠。”異史山人附和好友,兩人慢慢的走迴去,夕陽將他們的身影拉得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