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倭寇侵襲,從登州營指揮使劉玉山的信使那裏,吳以恆得知這些倭寇大約人數在500左右,其中真倭不過100來人,其他的都是漢人。


    明朝騷擾沿海地區的倭寇真的都是倭寇嗎?一支海盜從上到下都是倭人的有沒有,肯定有,但是大部分都不是這樣的。


    倭寇的來源基本都是在應仁之亂之後。應仁之亂是西元1467年在日本發生的。當時有很多的大名都在互相征伐,動不動就是“大軍”數百人,而人數少一些的就是什麽什麽眾,聽著感覺叫眾的應該人數很多吧,其實不然。有時幾個人也叫什麽眾,而且在戰鬥中有時也能大放光彩。


    勝利的不去說他,失敗的呢,有的選擇臣服,有的就選擇駕著小船去海上做起無本買賣。當然有的大名就直接領了便當,收下這些不肯歸順的武士怎麽辦呢?這些就變成了浪人,轉而加入了日本海盜,或是漢人海盜。


    日本就是這麽大,隨著失敗的大名越來越多,加入海盜的浪人也越來越多,很快碗裏的肉就不夠分了。沒關係,在漢人海盜頭子的帶領下,他們來到了大明沿海繼續做買賣,還是無本的。


    說起大明這些衛所那也是不爭氣,行動遲緩就不說了,戰鬥力一個比一個差,一年比一年低,低到一個什麽程度呢?在幾十年後,一夥倭寇,真倭,大約100人不到,竟然沿著長江殺到了南京。要知道南京可是有著人口100多萬,周圍的軍隊也是不少啊,可是對著這些海盜就是沒辦法,最後讓人家瀟灑地走了。這可就方便了海盜,衛所軍不行,像衙役這種擾亂地方治安的隊伍就更不行了。


    海盜發現在大明做買賣,傷亡少,利益高,簡直就是風水寶地,於是一窩蜂似得奔向大明沿海,使得大明的倭寇之亂愈演愈烈。海盜看著這些個子矮小,歪瓜裂棗的日本武士,一拿起刀,嘴裏發出意義不明的叫喊聲看著還是很唬人的,是做買賣的一把好手,於是每次都派這些人做前鋒,反正死了也不心疼。雖說大家都是因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聚集到一起的,但是人都有親疏之分,相比那些一起的漢人手下,這些武士的傷亡還是可以承受的,打沒了到日本沿海轉一圈,拿100個大餅能招到101個武士,絕對屬於質量上乘的炮灰。而不明真相的大明百姓和官府看到這些像是被鋸了腿的,發型走在神經時尚最前沿的類人物種,於是一致認為入侵的都是倭寇。


    其實在大部分的隊伍中,真倭的人數隻占百分之20到30,基本不會超過一半。那麽這些漢人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基本是來自兩部分,一部分是大明開國之前,與還沒有當上皇帝的朱元璋針鋒相對的陳友諒收下的將領的後代。這些人一般對於大明都是很敵視的,即使有人想要迴頭是岸,但是大明也不會收他們。沒辦法,就沿著宋代就開辟的海路,到了呂宋,爪哇這些東南亞的地方設立基地,然後乘船到大明來做生意,算是半盜半商的性質。搶來的東西迴到東南亞很快就能出手。另外一部分呢就是沿海的大明百姓活不下去了,或是不想再過這樣的苦日子,然後就加入了海盜,過起了想象中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的日子。


    這次襲擊登州的倭寇其實就是一支漢人帶領的隊伍。


    五月二十六日,這夥人駕著海船就到了距離山東陸地大約幾十公裏的大竹山島。大竹山島風景優美,麵積隻有1.46平方公裏,上麵沒有人煙,隻是偶爾有漁船經過。


    五月二十七黃昏時分,海盜在人煙稀少的沙河口北岸登陸。正值夏季,這上岸的400多人就在野外呆了一夜。隱蔽的很好,竟然沒人發現。


    五月二十八日,在登州府知府發起的走入群眾,了解群眾,溫暖群眾的活動中,黃縣,福山,招遠的三位知縣也趕來參加。參加這次活動的還有登州府所有有品級的官員,登州營指揮使劉玉山,以及2個指揮同知,即墨營指揮使和2個指揮同知,可以說除了其他比較遠的知縣,登州府的重要官員都到了。群賢畢至,那就少不了美人相伴,登州府的各家頭牌也是統統到場,為活動增色。活動地點在登州城東南20裏處,這裏有一片竹林,竹林裏還有小溪流過。


    勸課農桑,教導百姓和欣賞美景,陶冶情操是不衝突的嘛。竹林是個避暑的好地方,流觴曲酒,以詩佐酒,好不快哉。也許有人會疑問,這是文人墨客的愛好,為啥邀請了劉玉山這些粗人呢?


    其實這些文武官員之間還是有聯係的,因為在衛所裏,有那麽一部分農田是屬於知府,知縣這些流官的。比如說,登州知府在奇山所就有不記名的千畝田地,這些田地不用他管,自然有衛所的官員組織人手來耕作,每年的產出也會換成白銀送到知府的府上。當然,萬一知府調動了或者致仕了,領了便當了,這些產出就不歸他們了。他們要做的就是對劉玉山等人在登州府和其他的縣裏的米糧店,布匹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給些方便就可以了。有了共同的利益,那麽就要互相走動走動,今天的活動是個不錯的機會。


    這次活動的賓客身份很高,所以家丁,護衛那是少不了的,林林總總所有人加起來大約500多人。大人物在竹林裏享受大自然和人間的樂趣,小人物就在外圍警戒,放哨,不過有多認真那是另一個問題了。


    到了快到中午的時候,各色的菜肴也端到了竹林中,忽然聽到一個下人跌跌撞撞地跑進會場,本來知府大人還要訓斥一下,讓他知曉聖人所說的“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是個什麽樣子,什麽境界。可惜下人帶來的消息讓他消除了這個雅興。隻聽下人淒厲地喊道“倭寇,倭寇來了。”


    知府大人一下就定住了,熱鬧的竹林裏這時也一片寂靜。這裏寂靜了就可以清楚地聽到遠處的叫喊聲。“嘰哩哇啦”一聽就不是大明的語言,這時有人識別出了這種語言,恐懼地大喊一聲“倭寇,是倭寇。”


    這年頭,身份高的說話才能讓人信服,此人和下人所說的一模一樣,可是大家更相信他。一時間都亂了,各自找到隨從,家丁,準備戰略性轉移。而那些青春貌美,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的青樓頭牌也爆發出了自己的潛力,紛紛引吭高歌,沒有低音,中音的鋪墊,直接就是高音,極高的音,一邊找到自己的姆媽,侍女,準備跑出竹林,乘馬車跑路。


    劉玉山和他的手下反應最快,立馬和家丁跑出竹林,往登州城跑去,隻要進了登州城,憑借高大的城牆,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竹林不大,相當於三到四個足球場的規模,等劉玉山跑出來的時候發現他們是第一批轉移的,後麵似乎也開始有人跟上來了。學過生物的都知道,當你個同伴被老虎追逐的時候,不需要你跑的比老虎快,隻要比你的同伴快就行了。


    於是劉玉山加快腳步,和兩個指揮同知還有10幾個家丁騎上來時騎得馬匹,憑借“高超”的馬術,和後麵想長四條腿但是被現實擊敗的人迅速拉開了距離。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話都知道,對於參加活動的人來說,從來沒有如此清晰地,深刻地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此時倭寇的線頭部隊已經衝進了竹林,隻要是穿著下人,家丁衣服的是他們第一個要清除的目標。今天微服私訪,這些高官都是穿著儒袍而來,沒有穿官服,這些個子跟半搭孩子似得兇惡倭寇紛紛上前抓捕穿著儒袍的男人。對那些花枝招展的頭牌都沒有注意,文官紛紛感到“這還有天理嗎,美女你不要,卻偏偏要我們這些中年,老年男子,我純潔的雛菊難道將要迎來末日的洗禮?”


    整個過程隻是大約20分鍾不到,這些文官手下的家丁,武裝人員,平時霸氣十足,沒想到根本頂不住比他們矮一個頭還多的倭寇,除了幾個實在轉移太慢,連倭寇也看不下去的頭牌,文官被全部捉住,家丁等武裝人員都領到了加了雞腿的便當。


    不一會兒,又是一群人進入了竹林,這些人一看就是漢人,領頭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膚色黝黑,臉上還有一道長長的刀疤,至於相貌,不看膚色和刀疤,倒是有幾分書卷氣。


    此人到了官員麵前,隨意地拱了拱手,兩眼放光仿佛看見金子地掃了被抓獲的官員,然後滿意地點點頭“眾位大人不必驚慌,在下隻是求財,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傷諸位分毫,當然,這也要看諸位能不能配合在下了。”


    官員看了看正在擦著太刀上血跡的彪悍倭寇,轉頭看看兩眼放光的首領,頓時菊花一緊,雙腿一軟,癱坐在地上,做不得聲。


    (求收藏,求推薦,希望各位看官給力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逍遙的大明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曉了個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曉了個麒並收藏不逍遙的大明王爺最新章節